03.06 曹冲明明聪明绝顶,为何年仅13岁就离奇去世?谁的嫌疑最大?

史海闲聊


有关曹冲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曹冲称象”。实际上,这个故事并未见诸于《三国志-曹冲传》之中,只见于《后汉书》之中,其真伪尚待考证。

但是,曹冲的聪明、仁德,却是有明确记载的:

(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众,故特见宠异。——《三国志-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仅十三岁(实际上十二周岁)的曹冲就去世了。考虑到该年冬天还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发生——赤壁之战,因此曹冲之死应该是在上半年(是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

有关曹冲的死,应该是自然死亡。因为在华佗的传记里,有这么一件事——

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兒强死也。」

所谓曹仓舒,就是曹冲(曹冲字仓舒)。这里的“病因”并非现在所说的“疾病的原因”,而是说的疾病渐重的意思。这说明曹冲的疾病是有一个疾病加重的过程的, 并非速发疾病而暴亡。

当然,也有一个人具有一定的嫌疑,那就是曹操的嫡次子曹丕。有两件事可以佐证这个观点:

曹冲去世的时候,曹操为之致哀,曹丕身为此时实际的长子(曹昂已经战死)前去宽慰,曹操冷冷地说了一句很重的话:“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称帝后,有一次谈到自己的兄弟时,他也不无感叹地说:“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当然,这事也有两说。毕竟曹昂死后,曹丕就是他事实上的嫡长子,具有无可辩驳的继承优先权,甚至连同为嫡子的曹植都没抢得过他;仅仅是侧室环夫人所生的曹冲,未必就能是曹丕的对手。那么,曹丕还有必要暗害他吗?值得深思。

您对曹冲之死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互动。



青言论史


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曹冲感染疾病,曹操亲自为曹冲找寻医生救治,可最终曹冲还是病逝了,年仅十三岁。因此因“疾”而死,就是曹冲真正的死因。不过,因为曹冲的传记中还有一些别的记载,让后人对曹冲之死也就有了许多猜想。莫非曹操怀疑曹冲竟然是曹丕害死的?

对于曹冲之死,史书上说得明白:“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

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曹冲感染疾病,曹操亲自为曹冲找寻医生救治,可最终曹冲还是病逝了,年仅十三岁。

因此因“疾”而死,就是曹冲真正的死因。

不过,因为曹冲的传记中还有一些别的记载,让后人对曹冲之死也就有了许多猜想。

猜想之一:被哥哥曹丕害死。

《三国志》中提到:“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见到父亲很伤心,于是上前劝解。没想到曹操生气地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幸运。”

此言一出,在场诸人无不大惊。莫非曹操怀疑曹冲竟然是曹丕害死的?

毕竟曹丕对于世子(太子)之位一直非常热衷,在后来与曹植就手段尽出,斗得不亦乐乎。

不过,对于这个猜想史学家们主要还是持否定态度。清人何焯就认为,曹操之所以会那么说,是因为当年正遭逢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本就烦闷,心爱的幼子又病故,因此,才会口不择言,说了一些气话。

在多年之后曹丕称帝,曾经写了一篇文章道歉弟弟曹冲,还告诉群臣:“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曹丕的意思是说,我哥哥曹昂(曾被举荐为孝廉)若在,由他继承大位天经地义。若是曹冲(字仓舒)在,我也没有天下。

有些人据此以为,曹冲大有机会争夺继承人位置,而曹丕对曹冲之死也充满愧疚。

其实曹冲对曹丕的威胁并不大。

东晋史学家孙盛提出:春秋之义,立嫡以长不以贤。冲虽存也,犹不宜立,况其既没,而发斯言乎。

孙盛认为,自古以来,都讲究立嫡立长。曹丕是嫡子,也是当时曹操诸子中最年长的儿子,由曹丕当继承人天经地义。作为排行很小的曹冲,并且还是庶出的曹冲,对曹丕的威胁并不大。

猜想之二:被周不疑暗害

事实上,对于曹冲之死,曹操并没有怀疑曹丕。他怀疑的对象是一个叫做周不疑的人。

史书记载:周不疑,零陵人,幼有异才,太祖欲以女妻之。太祖爱子苍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乃遣刺客杀之。

这个周不疑乃是和曹冲一样的少年天才,对于行军打仗,治国安邦有着特殊的才华。曹操在平定荆州之后得到了周不疑,很高兴,要招周不疑做女婿,没想到周不疑竟然拒绝了。后来,曹操把周不疑放在曹冲身边,希望周不疑能为曹冲所用。没想到周不疑道曹冲身边没几天,曹冲就死了!于是曹操就对周不疑很是猜忌。

曹操为何怀疑曹冲之死和周不疑有关呢?

因为周不疑是荆州人,而荆州被曹操所破,周不疑的舅舅一家、自己一家,或者被曹军所杀,或者被曹军被俘。周不疑拒绝曹操的提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屑于和曹家联姻,心中依然有仇恨。

曹操在攻破荆州之后,为了表示大度,对那些有才华的人一直很照顾。他自然不能公开破坏自己的高大形象。于是,他暗中派了刺客,把周不疑杀死。

因此,与其说曹冲是死于兄弟夺嫡之争,不如说曹冲是曹操南征北战的一个牺牲品。


唐明国亮


年仅13岁的曹冲离奇去世,曹操眼里有两个嫌疑人。

1、曹丕

在曹冲的追悼会上,曹操指着曹丕的鼻子说:冲儿之死,吾之不幸,汝之大幸也!

曹丕是曹操的嫡长子(曹昂不是嫡子),所以必然是王位的有力竞争者。因为曹冲平时深受曹操喜爱,所以曹冲的存在会威胁到曹丕的世子之位,因而招致曹操的怀疑。

有野史编撰出两个版本的故事,来叙述曹丕杀害曹冲的过程。

其一、曹丕请曹丕来赴宴,在他的饭菜里下了蛇毒,曹冲稀里糊涂中就中毒了,之后不治身亡。

其二、曹丕绑架了曹冲的母亲,威胁让他自己喝下毒酒,否则就杀死他母亲,仁爱孝顺的曹冲无奈之下,喝下毒酒而死。

这是野史中流传的两个版本,当故事听可以,仔细品就会发现漏洞百出。首先从浅层次的分析来看,曹丕是后来的魏王,黑历史一定会被洗白,怎么会让这么荒唐的锅落到自己身上的。然后曹丕是一个手段高明的政客,怎么会用这么拙劣的手段呢。

然后我们从深层次分析一下,曹丕不可能这么做的原因:

  1. 曹丕是嫡长子,论资排辈都是他继承王位,而曹冲是庶出,要当世子阻力很大的,曹丕压根没有理由冒险杀人。


  2. 吴质陈群司马懿都是拥护自己的门客,而曹冲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一点势力都没有,人畜无害,曹丕根本没理由加害他。

  3. 曹丕的心机很深不假,但是并不莽夫,他真正的对手是曹植。曹丕到最后都没有杀死曹植,他怎么会动手杀害曹冲呢?

  4. 曹冲死的时候是公元208年,赤壁大败而归的时候,曹丕如果动手也不能在父亲火最大的时候吧!

所以,真实历史上的曹冲之死不会是曹丕所为。

2、周不疑

曹冲生前有一个同窗同学,名叫周不疑。曹冲死后,曹操派人把周不疑杀了,所以有人认为曹操怀疑是他杀害的曹冲。至于原因嘛,有些荒唐。周不疑小时候和叔父在荆州生活,在那里和刘备有过接触,因此受到耳濡目染,对曹操产生恨意。后来叔父来曹操手下当官,因此为了完成刘备的心愿,一直蓄意杀害曹操,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最后想着把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杀了也行,于是就杀害了曹冲。

当然这也只是野史传说,不值得相信 ,毕竟周不疑跟曹冲一样,都是天才儿童,这么荒唐透顶的事应该是干不出来的。

结论:曹冲应该是死于正常疾病,因为古时候医疗措施有限,所以才没有救过来,曹操才会喊:“悔不该杀那华佗哟!”并没有谁加害于他。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九个没有活过十三岁,所以曹冲的夭折也并不反常。

当然如果非要说是曹丕加害曹冲,也是有一丢丢可能的,毕竟最后坐拥大魏江山的曹丕可以随意更改历史。


海贼说历史


曹冲的死和曹丕真的没啥关系,大家不要被《新三国》的脑洞忽悠了。13岁因病早亡,在医学条件不够发达的汉末,应该是个常见的事情。

觉得曹冲之死和曹丕有关的原因,其实还是史书中的几句记载,比如:

“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意思是说,因曹冲早夭曹操悲痛欲绝,曹丕过来劝慰,老曹却说:小冲冲的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指曹丕兄弟们)的幸运。

啥意思?就是说,如果曹冲不死,估计世子的位置就没有其他人啥事儿了。

《魏略》中也记载了曹丕在登上皇位后的坦言:

“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把已故的兄长曹昂和曹冲抬得很高,如果他们不死,自己就没机会得天下了。

是这样吗?并非如此,老曹能那么说,其实是对已经死去的幼子在悲痛时的一种慰藉,一个13岁的孩子,虽然聪慧过人,但曹操也分的清长幼嫡庶。建安初年,曹昂去世的事情让正室丁夫人与曹操决裂,于是卞夫人上位,因此曹丕不但成了曹操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更是因为母亲卞氏成为正室而成了嫡子。

而曹冲是环夫人所生,无论年纪还是出身都比不上曹丕。所以最有可能和曹丕较量的只剩下曹彰和曹植了。两个人年龄上比曹丕并没有太大劣势,且都是卞夫人所生,可惜曹彰偏科太重,就想当个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另一个曹植虽然才华横溢,又因为酗酒放荡为曹操不喜,所以曹丕做世子基本上没有任何悬念。

所以“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这种话也不过是曹丕的自谦而已,当不得真。更不可能去杀害曹冲,因为13岁的娃娃,虽然被父亲喜爱,但并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一点曹丕应该还是心里有数的。


明离子


中国古代有很多神童的故事,大致分两类,一类是神童,但是没有长大成人就夭折了,这些孩子以曹冲为代表,这是很可惜的。

还有一类是名人,这些人成人之后有很高的地位,就是大官,或者有很高的声望,就是大文人,这么聪明智慧的人小时候肯定聪明,于是就有一些编造的故事,附会到这些人身上,比如说这个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

说是司马光和一群小孩玩耍,其中一个家伙往瓮上爬,结果失足落入瓮中,其他的孩子都跑了,司马光急中生智,捡起一块石头就把瓮砸烂了,孩子得救了,故事里说的是瓮,但是传来传去就成了缸了,北宋时候是烧制不出来可以淹死一个小孩的大缸的,那司马光砸什么去?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思维方法,教人们从一个相反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失足落入缸中,一般的解救措施就是把孩子捞出来,这是在大人在场的情况下,可行。但是在大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怎么办?这个故事就教给人们一个办法,把缸砸烂把水放掉,孩子一样得救。

人们为了让这个思维方法流传后世,就编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主人公要选一个大家公认的聪明人才行,于是这个历史性的光荣就落到司马光头上了。人们早就知道故事比简单的说教有效的多,所以古人就很会编故事,讲故事。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出现在曹冲身上也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更早的时候就有人用这个办法称大象,而且别的民族也有类似的故事,印度的佛教故事里就有人用这个办法称大象的重量,这也是一种思维方法,人们记录下来,流出后世,启发子孙的智慧。

于是就要讲一些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得是聪明孩子,于是曹冲这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子,就成了这个故事主人公的不二人选了。当时和曹冲齐名的一个神童名叫周不疑,这个孩子智力水平和曹冲不相上下。

但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荆州神童周不疑呢?因为周不疑的家族没有曹冲这么显赫,也得不到大象,有这个智力,但是没有用武之地。曹冲称的大象是孙权从南方抓住进贡给曹操的,这里面也暗含着孙权对曹操的挑战。

周不疑从哪里弄一头大象去?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就算当时中原地区有大象,周不疑也没有抓大象的能力呀!所以这个称大象的智力游戏只能由曹冲来玩,其他人不能胜任,于是这个故事就流传下来了。

古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还比较落后,所以小孩子很容易被病魔夺去生命,曹冲是病死的,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历史上很多皇室成员甚至是重要成员都死于疾病,这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对于这样的英年早逝的天才,人们都说是天妒英才,表示惋惜。

和曹冲齐名的周不疑也死了,而且是被曹操派人暗杀的,因为曹操觉得这个人太聪明了,不是曹丕能驾驭得了的,所以这个人得死,于是周不疑被暗杀。

也可能是从这个事情出发,引起了人们对曹冲之死的另一种猜测——被害。既然周不疑聪明绝顶无人能驾驭必须死,那么曹冲这个绝顶聪明的人今后谁能驾驭得了?没人能驾驭得了,是不是必须死?所以有人怀疑曹冲是被曹丕杀害的,正因为曹丕杀了曹冲,曹操才杀的周不疑,曹丕求情也没用。

历史的真相谁也不知道,只能猜测和分析,这也是历史的魅力。


史海闲聊


个人认为,曹冲成名于他的聪慧,也是死于他的聪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普通百姓之家倒没什么,但生于曹操之家,面对不久之后的世子之争,必成众兄弟的眼中钉。何况当时的曹冲年龄尚小,并无成人的城府,而且当时曹操又表现出了对他的特别喜爱,更使得他必成兄弟相争中的首批牺牲品。当时曹昂已经去世,按古代立长的传统,曹丕无疑是第一世子候选人,所以曹冲被曹丕所害的嫌疑最大。




宁121


所谓阴婚也叫冥婚,是指为死去的人找配偶,当然这个配偶不会是大活人。算是一种感情寄托吧,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死后也孤孤单单的,所以曹操为曹冲找了邴原亡女与之合葬,但由于阴婚不合儒家礼仪,一直是禁止的,所以被邴原拒绝了,此事并没有成。

曹操虽说傲视群雄,但在礼法面前也得退一步,但他并未放弃,又继续为曹冲找了甄氏亡女配阴婚。《三国志》记载: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

当时荆州有个神童叫周不疑,也是聪明绝顶,和曹冲玩得好。曹冲死后,曹操就开始怀疑周不疑了,要杀他,曹丕还求情,曹操说:“这个人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最终派人刺杀了周不疑。


历史的波澜壮阔


先来讲一个故事:


华佗惹怒了曹操,曹操要杀他。

荀彧求情,说这是个有用的人。

曹操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其实就是说,“没啥,还缺这帮子下流玩意儿吗?”

然后就宰了华佗。

再然后,有个会称象的小孩生病了,没人能治,死掉了。


这个故事一方面为曹冲之死惋惜,另一方面感慨政治家对人才的鄙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满怀热情地投身政治,本望大展身手,结果缺仅搞了个翰林待诏,根本不是翰林学士。学士就可以搞搞公文,还能时常提些意见建议,待诏就是等待着皇帝有兴趣了就召唤一下,是不是跟皇宫有个叫“答应”的称呼很像。

其实,像华佗、李白这样的人也就是政治家眼里的“鼠辈”而已。


至于曹冲是不是被人害死的?好像还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也许他要是能再长大一些,一定会被曹丕他们所嫉妒,也许真会像曹植一样被“煮豆燃豆萁”,但曹冲毕竟死得过早,可能还不被足够嫉恨,不应该是被谋杀的。

真实的情况也许就是染上了某种传染病,不治而亡的。古代孩子夭折的毕竟也不少。


Bond零零柒


曹冲是曹操的第七子,我国历史一个神童式的人物,“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可惜13岁就去世。

关于曹冲的死因有三种说法:1,病故 2,被哥哥曹丕害死 3.周不疑复仇

 一、病故的可能性

  曹冲是环夫人所生,聪明伶俐,非常讨曹操喜欢。有一日,曹操得到一头大像,想知道这只庞然大物倒底有多重,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总不能把大像大卸八块。正当众人苦思冥想的时候,七岁的曹冲想出了办法:先是把大像放在船上,纪录水没船身的位置,然后用这条船再称放石头,当石头放到水位到达原来标记的位置时,大像与石头重量相同。曹冲的聪明不仅让大臣惊愕,更是给好大喜功的曹操脸上增光。

  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很健康,曹操还有立其为嗣子的打算。所以曹冲的突然去世很蹊跷,如果他先天不足而体弱多病,曹操不可能会有这种想法。关键曹冲的病,就连太医也是一头雾水,就算华佗在世也不见得起死回生,所以因病致死很值得商榷。 

二、周不疑害曹冲

  周不疑也是一个神童,曹操素来爱才,攻陷荆州之后将其收归门下,而周的家人都死于曹操之手。从这点上看,二者有血海深仇,曹操欲嫁女儿于周,周不从。但是周与曹冲的关系非常要好,两个人天生异禀,惺惺相惜,心灵上也能产生共振。曹冲死后,曹操每见到周不疑就想起故去的爱子,心中非常难过,悲痛之余难免会猜测儿子的死与周有关,于是没多久就派人把周暗中刺杀。

  其实,周不疑是冤枉的,试想如果他想报仇,曹操才是真正的目标。如果他有害死曹冲的能力,为什么不用在曹操的身上,何况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周不疑没必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去害死无辜的好友。再说了,如果曹冲之死真的与周不疑有关,曹操直接就把他处死了,根本不会犹豫再三、暗箱操作。而曹操杀周不疑真正的原因是把他当做了第二个杨修。

三、曹丕害死

  曹丕虽是曹操的嫡长子,但他是曹操二十多个儿子中很不受待见的一位。曹操继位嗣子的理想人选是刘夫人所生的长子曹昂,可惜征讨张绣的时候,曹操强占张的婶婶,引起了张的不满,被张偷袭,小曹为掩护老曹逃命被杀。正是由于曹操好色人妇的怪癖将长子害死,所以不得不另觅嗣子人选,而此时曹操优先考虑的是四子曹植和七子曹冲。如此一来,曹丕就是一受冷落的边缘人物,如果想将来继承王位,只能是先把两个弟弟扫除。

  曹植与曹丕一奶同胞,母亲是正夫人卞氏,曹冲为环夫人所生。其实,曹丕并没视曹植为最大的威胁,因为曹植实际上是一个舞文弄墨的书呆子,论权谋与自己相差甚远。曹丕最大的障碍是曹冲,因为曹冲不仅受曹操的喜爱,并且曹操处处袒护于他。所以曹丕可以略施小计就能摆平曹植,但在曹冲身上狠花了一番心思。据说,曹丕抓来了一条毒蛇,先把曹冲咬伤,然后自己也假装出被咬的假相。结果曹冲殒命,曹丕“死里逃生”。


事实上,曹丕从少年起就疾病缠身,为了继承王位“忍辱负重”,骗过了所有人的目光,城府之深可见一斑。所以,仅从这点上看,曹冲的死并不是天妒英才,也许是曹丕所为。除去曹冲符合曹丕的利益。


风云天下之谈古论今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曹冲的死亡,我们可以看看史书的记载。



《三国志曹冲传》记载:“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三国志华佗传》:“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也就是说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冲是病死的。

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相信曹冲是病死的。他们说曹冲的死曹丕嫌疑最大。如果以历史的发展来看,曹冲的死可能真的是曹丕嫌疑最大,毕竟后来曹丕继承了曹操的王位。如果曹冲是被他人所杀,就要分析曹冲死后对谁最有利,这样谁的嫌疑就最大。所以按历史的发展来看,曹丕嫌疑最大无疑!但这样分析有点牵强!因为当时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曹冲,其次是曹植!所以曹冲一死,对曹植最有利!并不是对曹丕最有利。所以说曹冲的死曹丕嫌疑最大不成立!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曹植嫌疑最大呢?我看也不是,因为历史上各代史学家没有一个说曹冲的死跟曹植有关!

所以我认为,曹冲是病死的!因为,曹操也说了,他后悔杀了华佗,以至于曹冲的病无人可治!没有人比曹操更清楚曹冲是病死还是他杀,况且他杀的说法两个最大嫌疑人又不成立。那么怀疑他杀的说法显然行不通!

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曹冲是病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