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內向是一種什麼感覺?

韓謿


性格特徵與生活環境,成長空間有較大的關係。內向的性格較多會出現在留守兒童、偏遠農村的場景下,缺乏與父母的溝通,封閉落後的生存環境,都容易造就這樣的性格特徵。以致於到了一個發達開放的城市,都較難融入。其實自身對這種性格是自知的,也可能因為社交不暢造成困擾,甚至會害怕社交。

人都是可以改變的,多去接觸和嘗試,多在公公共場所去講話,表現,一切其實都會慢慢好轉的。



不二心探


基本沒有天生內向的人,內向的人大多是家長在他小時候不經意間打擊了他幼小的心靈。或者是長大點了,老師沒把他內心的激情點燃。這樣他就在眾人眼裡變成了所謂的內向,不愛說話。有朋友陪著他,耐心地傾聽,他會開口,無所不談的,但他受過打擊的心窗隨時會關,很難恢復到剛出生時那樣。剛出生的孩子是隨時任性大聲哭,大聲笑,準備大聲說話的,可惜孩子被有人給抑制了。


莎沐桑老師


我感覺我很內向,尤其是小的時候,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基本上不敢跟陌生人說話,就連去商場買東西,一個人都不敢去買,不知道這是不是內向。其實這種感覺說不上來,但是內心是很矛盾的。既嚮往去和人交談,又不敢去和別人交談。有一次我逼不得已在公共場合說話,居然結巴起來,當時那個場面非常尷尬。


九日如月


內向和外向是相對的。

內向的人常常被人們與害羞聯繫在一起,其實並非如此。內向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類型:社交型、思考型、焦慮型和焦慮抑制型。

1.社交型內向者並不喜歡社交,他們只是更願意在一個自己感到舒服的小圈子裡進行社交活動罷了。比如自己的好朋友圈子,親人圈,他們也並非害羞或者保守,只是不願意走出舒適圈。

2.思考型內向者通常沉浸在自己的思考迴路裡,是他們顯得更加深思熟慮和內省。同時他們會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沉溺在創作和幻想中。

3.焦慮型內向者更喜歡一個人獨處,因為他們在社交聚會中感到渾身不自在,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社交技能感到不自信。結果,他們可能會選擇獨處,即使獨處也不一定就能減少他們的焦慮,所以他們傾向於三思而後行。

4.抑制型內向者做任何事情都會耗費大量時間,無論在交流或者湧現行為的時候,他們的言行通常經過仔細思考,性格相對也比較被動。

當然要想改變內向的性格可以自己嘗試著在生活中實踐的去做一些平時不願意做的事。首先對自己要有信心,要改變自己的處世態度和行為方式,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多去一些公共場合與人交流。儘量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自己解決一些事情並嘗試著與更多的人交流!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幫助!


單元體


你好,我是心理諮詢師李海霞。

性格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內向,大部分人介於外向和內向之間。

老師想和你一起來探討一下關於內向人的特點。

首先內向的人心思更加細膩,可以感受到別人沒有感受到的細微情緒,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內向的人在藝術方面會比較有造詣的原因。

其次,內向的人性格比較敏感,可能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會讓他感受得到開心或者難過,所以內向的人一般情商也比較高,它可以更好的設身處地的感受的到對方的情緒變化和想法。

再次,內向的人更加關注自我的精神世界,因為不太善於交際,所以更多的時間是用來獨處,而在獨處的時候,自己和自己心靈對話,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內向的人活得比較深刻,自信的原因。

另外,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處,不太喜歡熱鬧,或者說只是偶爾喜歡熱鬧。內向的人和人缺相處的時候更容易感覺的到疲憊。

當然,內向的人特點還有很多,以上是老師的一些理解,希望對你有一些幫助。

所以說性格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除非這種性格已經讓一個人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那就需要通過調整和改善來完善自己的性格。




心理諮詢師李海霞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性格不盡相同。有的人性格活潑外向,有的人則是孤僻內向。他們在面對生活困難時,處理方式和解決手段也不一樣。

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人,那麼你一定會發現有些人的行為舉止與常人不同,這類人極其內向,你不開口詢問,他們也不會主動來和你談話。

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高傲、不可一世,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只是更願意獨處,不願與人有過多的交往。

通常,內向者更加敏感,有些情況在外向者看來是正常的,但對於內向者來說,卻無比尷尬。

以下是心理學家總結的性格內向者最害怕做的四件事。

1.待在繁鬧的環境中

性格內向者,一般是不願意待在繁鬧的環境中的。

他們總是喜歡宅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不願意去面對現實社會。在社交活動中,他們總是不合群的那位,只有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才會覺得安心。

但大多數內向者內心並不是完全抗拒與人溝通的,只是相比於常人,他們更加“慢熱”,對於朋友之間能夠敞開心扉,而對於陌生人則是泛泛之談。

心理學家布魯默在《象徵性互動論》中首次提出“自我互動”這個概念,在現代心理學中,這被認定是自我意識形成、自我覺醒的過程。

對於內向的人而言,內向的結果就是即使是在封閉的環境中,也同樣可以怡然自得,並獲得優質夥伴,而頻繁的社交活動則常常讓他們感覺疲憊和厭惡。

因此,他們更願意待在安靜的環境之中。

2.主動交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德認為,人性格的外放程度在一定是受到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的共同影響,而內向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

封閉自我不利於個人的身心發展,缺少交流會進一步加強人的自我保護機制,讓交友圈越來越狹窄,溝通能力也越來越差。

那麼,作為內向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發展社交圈呢?

首先,內向者需要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知曉社交活動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過分的抗拒社交是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與朋友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很重要。

其次,內向者可從小事出發,鼓起勇氣主動與人交流,長時間下來,可以擁有更高質量的朋友關係。

3.公開場所發言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內向性格的人的心理能量大多來自於內在,他們更注重內心的真實感受和對事物的獨特看法。

當今社會,是外向型性格的人為主導的。內向者在公開場所,往往會習慣性選擇逃避,他們更傾向於不與人建立關係,不通過社交來獲得自身滿足感。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超過54%的人更喜歡和內向型性格的人做朋友,因為他們往往更細膩、貼心,更重視友情。

內向性格的人一般低調行事,認為愛出頭是一種不好的行為,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稱作“冒名頂替綜合症”。

該理論認為,有33%的人認為自己的成功是運氣原因,這類人在得到成功時通常表現的不夠自信,忽視自身努力所獲得的成果。

內向者接受到公開表揚普遍會感到害羞,隨之還會伴隨不自信。

長輩從小教育我們,要謙虛,但是過分謙虛則是不自信的表現,而自信對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4.主動提問

榮格在《心理類型分類》中提出,現代社會總體上更偏向於外傾型人格,屬於外傾型社會。

人類在歷史發展中始終保持著群居的生活方式,相比於主觀情感,個體更需要彼此間的交流。

正如馬斯洛說的,當人獲得一定物質條件時,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會越來越高。

在讀書時,老師常說,“不懂就問”,但真正提問者寥寥無幾,這種心理隨著年齡的漸長會減輕,但仍然有少部分人進入社會後還存在這樣的心理障礙。

由於無法提出自身的意見,在工作上容易遇到困難,而每一次被傷害,都會加重這種心理狀態,讓自己更加恐懼主動提問。

對於內向者而言,克服這類心理障礙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需要跳出自我暗示的心理,不能因為害怕出醜而不去發言。

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對自我內心的審視和對事物的深刻認識才是你最應該做的。



心理師孫啟剛


對象的人一般表現為: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衝動。日常生活有規律,嚴謹。遵循倫理觀念。做事可靠。很少進攻行為,多少有些悲觀。焦慮、緊張、易怒還有抑鬱。睡眠不好。具體表現與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生活環境諸因素有關。屬於中醫‘氣虛 ’體質。

心理學上是指氣質中指向性的一種,人的言語、思維和情感常指向於內者為內向,表明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佔優勢。

當然,個人認為內向和外向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某些人說的內向,可能和其他人相比,又是外向,比如說山區裡某些外向的人和大城市裡的某些內向的人比又是相對內向,經濟不發達地區和國家中的某些外向的人和部分發達城市和國家裡的人比,又相對內向,需要群體給出它的定位

第二,內向和外向,有的時候是在不同場合當中的反應,比如說做自己擅長的工作和喜歡的事情,有些人就表現得特別外向,可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又會很內向

第三,內向和外向並無好壞對錯之分,只要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一個外向的人,你讓他一定要內向,他就會很難受,一個內向的人,一定要讓她很外向,他就會很不舒服,遵從自己的內心,舒服最重要,無所謂內向或外向


趙sir微課


跟不熟的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尤其是第一次見面的。

有種刀架在脖子上的感覺,每夾一口菜都覺得不太對勁。

逢年過節去不是很熟的親戚家吃飯。

我都會吃得特別慢,因為要是吃完了也不知道該去幹嘛。

而且還要站起來,一個個稱呼完所有的長輩,說你們慢慢吃。

不是不尊敬長輩,只是太內向了,所有人目光聚集在你這裡的時候,僵著笑會特別不自在。

還有被老媽硬拉著去別人家串門。

人家家裡有小孩,我特別害怕家長會哄自己家的小孩,說叫姐姐,叫姐姐。

因為小孩一旦叫了,我應一聲之後就不知道要說什麼。

所有人都看著你,家長在等你誇他家的小孩,我大腦卻一片空白,不知道說點啥好。

還有走在路上的時候,遠遠看到了不是很熟的人走過來。

要命的是剛好他也看到你。

這個時候眼睛不知道該往哪看,也不知道該露出笑容,還是得過一會再笑。

吃飯的時候要是有陌生人拼桌就更尷尬了。

一個勁地盯著手機,其實啥事沒有,就是為了不跟對方有任何眼神接觸。

但我又好像不是內向到不社交,內向到什麼話都不說。

跟熟悉的朋友走在一起時又是另外一個我。

好像平日裡憋著的話都往外倒了,可以滔滔不絕說個不停。

抖機靈拋段子,簡直是是幽默搞笑大王。

在群裡聊天的時候也是,什麼梗都能接得上,造詞遣句溜到不行。

所以熟悉的人總覺得我有趣又外向。

而當我說我其實是個內向的人的時候,他們一臉不可思議,表示驚掉了下巴。

每天的性格在外向有趣和內向尷尬之間來回切換。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這樣。



漫長的追逐


高考落榜事,朋友寥寥無幾,偶爾小聚暢所欲言,指點江山。

上大學無望,不得已參加工作,心裡不甘平庸,好想和優秀的人共事,悄悄的查找資料悄悄的加班,同事覺得我和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我:那就好,說明我還沒有完全墮落。

父母想讓我儘快成家,安排我相親,我現在孤身一人,我不是不想談而是沒有資本。我一個人受苦比兩個人受苦好,至少我這麼認為。

內向的人的內心世界是豐富而又脆弱的,內向的人心中的孤獨,無助,會讓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通過自己一點點努力而逐漸強大起來。



五味心醫


內向一般是有害羞和不善言詞的表現,被人們一向認為是老實人的必備條件。是不是感覺有點誇張,但是現實中差不多是這樣子的。

其實大多內向的人都是從小養成的一個習慣。大多數因為家庭環境和從小周圍環境和人的影響,小時候沒被注意和糾正。大一點就很難去改變了。當然,這也不算是什麼太大的缺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個性。

一般情況下是很難改變的。除非換一個全新的生存環境和工作環境。從頭開始一點點的去改變。我們應該更多的去理解和包容周圍內向的人。內向和外向都應該是共同存在的一種個性和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