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蓝玉被凌迟灭族,常遇春后代怎样?

猛虎与蔷薇B


常遇春是蓝玉的姐夫。

“遇春二子,茂、升。”

常遇春有两个儿子,常茂、常升。在《明史 常遇春传》后详细记载了两人的结局。

常茂是长子,“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食禄二千石,予世券”,按理说常茂从此衣食无忧了。但是常茂此人性格奇差,嚣张不明事理。

常茂取了冯胜女儿为妻,洪武二十年常茂跟着老丈人冯胜征讨纳哈出,他的舅舅蓝玉也一道出征。

常茂不服军纪,对冯胜的管束态度傲慢,使得老丈人冯胜很不满。

后来纳哈出请降,双方在副将蓝玉的营中谈判,没有谈拢,常茂拔刀就砍向纳哈出,使得纳哈出部下四下溃散。

冯胜很生气,认为常茂坏了大事,把常茂押解入京,对常茂的最终不免添油加醋。

而常茂认为当时是纳哈出想跑,他的手下有精通蒙古语的听出了纳哈出说的蒙古语,此外也告发冯胜的种种不法之事。

老丈人和女婿相互告发,也是令人无语了。

最终朱元璋各打五十大板,收了冯胜的帅印,把常茂贬到广西龙州。

但是到了龙州的常茂还是不老实,他娶了龙州土官的女儿为小妾,在土官死了之后把持龙州大权,这引起了土官侄子赵宗寿的不满,因为土官无子,按理身为侄子的赵宗寿将袭位,但是因为常茂的缘故,赵宗寿敢怒不敢言。

洪武二十四年,常茂死了,时年39岁。赵宗寿向婶子索要州印,两人相互争夺事情闹到了朝廷。

而此时有人告发常茂是诈死,朱元璋大怒命令赵宗寿交出常茂,还命人去龙州查验,最终证实常茂的确死了,朱元璋才作罢。

但是民间关于常茂诈死的说法很流行,广西地区还有常茂的后代站出来证明此事。《恭城县志》记常茂卒于永乐十八年(1421年)。

因为常茂死前一年,发生李善长案,被赐予免死金牌的李善长最终难逃一死,使得常茂不得不准备后路。

常茂时候,常升继承爵位,关于常升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受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牵连被诛,二是说因为在靖难之役中支持建文帝,死于永乐初年。

正史记载常遇春有两个儿子,但是根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所说:“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上所赐名。”

也就是说常遇春有三个儿子,除了常茂常升外,还有一个常森。至于常森结局如何,则没有资料记载了。

估计受蓝玉案牵连,想想蓝玉被剥皮的下场,他又好到哪里去的,毕竟是蓝玉的外甥。


微史春秋


常遇春言给他十万精兵,他自横行天下!离奇的是他没吹牛,真能横行天下!不过按后来的事情看,常十万功劳能力什么的,还算了,最硬的地方是死的早死的巧,这不是咒他,真是夸他!他死在洪武皇帝觉得还需要他的时候,提起他铁血心肠的皇帝居然还会伤感一下,要不然,大家都知道,提兵十万就能横行天下的常遇春,恐怕比蓝玉还惨。


朱洪武在皇帝当中,也算有为有心胸的君主,可是没用,为什么封建主义跟帝国主义一样,是我们头上必需推翻的一座大山?这就是理由,家天下!洪武皇帝这样有心胸有魄力的皇帝,为自己天下,都可以鸟尽弓藏,烹功臣杀英雄。世人还有一些多事之徒,比方也会去探讨蓝玉是否真有反心,或有该死之处,没用的,就是有也一样,封建帝王们的帝王之术,其实不研究你有没有反心,只看你有没有反的能力。

先秦时期还有主动把灭国之兵交到将帅手里,国内不留可制之兵,如王翦,他那支兵可灭楚国,掉头也能灭秦国,所以为对付不放心的秦王,一路派人回去讨要荣华富贵,豪屋美宅。后世基本看不到这么倾国军力交给谁的。但皇上还要考虑考虑那些造不了反,却会添乱的呀。所以常遇春横行天下的本事,够杀头了。常遇春有两个儿子,历史上不值一提,不过长子常茂会在一些评书里出现,继续他老子的本事,网络小说出现后,早期有部重头级穿越小说,就是酒徒那本《明》,里面就有常茂,被洪武皇帝在宫门前,用挂红灯笼的暗语,让潜伏在常茂身边的朝廷心腹把他给刺死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常遇春有二子,常茂、常升。常茂因为常遇春的缘故,封郑国公,食禄二千石。

常茂为人骄慢。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命常茂跟随大将军冯胜征讨蒙元丞相纳哈。蓝玉为副帅。

常茂不奉冯胜约束,冯胜数次责备他,常茂消极怠慢,冯胜一直强忍怒火。

纳哈投降,到蓝玉军中饮酒,结果与蓝玉闹得很不愉快。纳哈出了军帐,与部下私语。常茂麾下有懂蒙古语者,告诉常茂纳哈要跑。

常茂追了出去,拔刀直接砍伤了纳哈,纳哈所部溃逃。蓝玉率轻骑追至亦迷河,才追回降众。

冯胜大怒,责怪是常茂激起兵变,遂押至京师。常茂也在朱元璋面前揭发冯胜的一些不法行为。朱元璋收回冯胜帅印。同时看在常遇春的情份上没有治常茂的死罪,把他安排到广西龙州去了。洪武二十四年,常茂死了,死因不明。

常茂死后,封常升为开国公,加太子太保。关于常升之死,有两种说法,一是建文帝时,抵抗朱棣的军队,战死在浦子口。一是受蓝玉案牵连,被朱元璋处死。

常升之子常继祖,永乐元年迁往云南之临安卫。常继祖之子叫常宁,常宁之子叫常复。明孝宗弘治五年,朝廷开恩,将常复从云南诏回,授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嘉靖十一年,封常复的孙子常元振为怀远侯。传至曾孙常延龄,有贤行。明亡后,常延龄隐居终老。再往后,就不知道了。


扫叶都净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数一数二的大将,蓝玉是朱元璋后期倚重的名将。然而,蓝玉骄横,朱元璋敏感多疑,又要为朱允炆执政铺路,大杀功臣,于是蓝玉案爆发。蓝玉被剥皮实草,灭三族,涉案者达到一万五千多人,那么常遇春呢?“常十万”因为过早的去世(1369年),自然没有赶上朱元璋清理功臣的时代。而且,当时常遇春去世时,朱元璋心情十分悲痛,追封开平王,还以龙袍覆盖,以示恩宠。相关文章,大飞熊已经发过,这里不赘述。那么,恩宠无比的常遇春,他的后代际遇会如何?会和蓝玉一样吗?



根据《明史.常遇春传》记载的儿子有两个,一个是常茂,一个是常升。先说说常茂,此人大有来头,在单田芳先生评书《明英烈》里,可是第一猛将,人称“无敌大将雌雄眼”,使一把大禹王槊,打遍天下,难逢敌手。其实历史上的常茂是标准的“官二代”,继承了朱元璋郑国公的爵位,在岳父冯胜手下任职,应该有一定的能力。后来,因为常茂在处理北元降将上不当,和冯胜闹矛盾,被朱元璋贬去西南的龙州,四年后去世。



没想到去世的常茂还能惹得朱元璋大怒,原来常茂还娶个当地土司赵贴坚的女儿为“小老婆”。赵去世后,常茂的岳母,黄氏就利用去世的常茂为幌子,掌握龙州的大权,引起了赵贴坚侄子宗寿的不满,闹到了朱元璋那。结果,朱元璋以为常茂假死,气得不行,出兵征伐,后来得知真相才罢兵。所以,常茂去世时(1391年),和蓝玉案(1393)没有关系,属于是自己没有混好。

常茂去世后,没有儿子,由弟弟常升继嗣,转为开国公。常升的下落就比较扑朔迷离,因为《明实录》没有明确记载,所以有关常升的结局有两个说法,《明史》记载了下来。一个说法是,常升坐“蓝玉案”而死,另一个是常升死于后面的“靖难之役”。总之,这两个说法资料缺失而存疑,但是常升之子常继祖永乐年间迁云南的临安卫,是明载的。所以,常升一支看起来要凋零下去了,好在弘治年间,又把常继祖召回,授予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到了嘉靖时,又封常继祖之孙常玄振为怀远侯,常遇春的后代算是复振了。到了崇祯时,怀远侯传至常遇春十二世孙,常玄振的曾孙常延龄,此君是个忠义能干之士,当时勋贵多不法骄纵,只有常延龄能忠于职守。1643年,明朝灭亡前夕,楚地沦陷,常延龄自请统兵入九江协防,又打算练江都雄兵为亲兵为崇祯所用,可惜还没成功,明朝已经灭亡了。天下局势如此,已非一二人可以改变,常延龄干脆解甲归田,以布衣终老了。


大飞熊骑士


鄂国公常遇春死得较早,在洪武二年(1369年)就病逝了,朱元璋下诏“灵车之至,朕亲临奠”。

至于凌迟蓝玉的“蓝玉案”,则是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和常遇春去世隔了二十多年。

朱元璋大清洗功臣,常遇春后代也被牵连进去

早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出兵蒙古,并大获而胜。朱元璋看着这一几个儿子已经成长了起来,可以作为帝国的守护神了。也就是在这时候,朱元璋开始了大清洗计划。

首先开始的是“封绩事件”,封绩是元臣,被蓝玉在捕鱼儿海战役中俘获,在大明牢狱中,他告发了之前的丞相胡惟庸谋反事宜。朱元璋开始罗织大网,把十年前已死的胡惟庸,从“心怀不轨”的罪名升级为勾结蒙古、串通李善长等人谋反。

这场大案,被杀戮和死后追究的公侯达二十二个: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等。共牵连诛杀三万多人,还不包括那些被贬职、被驱逐,最后死于狱中、流放路途的。可惜的是,朱元璋虽然打一放一(杀了功臣,也放了不少功臣)。此举是为了给他长子朱标清路,可朱标却在此事两年后去世,大明帝国一场空前大屠杀即将来临。


朱元璋为朱标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朱标之死是除了马皇后去世之外,朱元璋一生最重大的打击。太子去世,朱元璋执意立他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孙。那既然为了朱标尚且需要杀三万多人,那为了年仅十六岁的朱允炆,朱元璋又得杀多少人呢?何况朱元璋现在已经六十五岁了,再一次清洗功臣是急不可待、势在必行的了。

这一场大案也就是“蓝玉案”了,据朱元璋后来公布的罪状来看:蓝玉被捕杀的理由还是谋反。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理由,时时刻刻都能拿来一用。关于“蓝玉案”的始末,暂不赘言,蓝玉最后是被剥皮实草。蓝玉皮一直存放在四川,后被张献忠入川所得。

牵扯到此案的官员,大多数都是被凌迟而死。整个蓝玉案大约杀了两万人,人数虽比不上“胡惟庸案”,但所杀老将及其子弟之多,基本把为朱标配置的朝廷班子全部清洗个干净。这也是后面靖难之时,朱允炆无力阻止朱棣南下的重要原因。

最后回到问题中的“常遇春后代”,常遇春虽然死得早,他的儿子却也被牵连进“蓝玉案”。

长子常茂早在洪武二十年,在军中获罪被流放龙州,四年后去世,有四子隐居乡下,不入官场。

次子常升则在“蓝玉案”中被杀,有子常继祖,“蓝玉案”时还小,永乐初年被安置在云南。

三子常森史无记载,大抵也是早逝或是未入官场吧!


一贰一橙


常遇春在明朝开国诸将中,功勋仅逊于徐达!

朱元璋攻克和州后,常遇春前来投奔。此时,朱元璋麾下已经聚集有徐达、汤和、耿炳文、花云、冯胜、邓愈、李善长等良将谋臣。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常遇春投军之初,就曾放言道自己是过来当先锋的,结果遭到朱元璋奚落!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跟随朱元璋攻打集庆的战役中,常遇春在采石一战大放异彩:他孤舟前进,第一个登上元军阵地,接连杀死数名元兵,开辟了滩头阵地,其他朱军士兵跟在常遇春身后,一举攻克了采石矶!

此战过后,常遇春成为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名声大振!



朱元璋占领应天(即南京,原名“集庆”,朱元璋攻克后将其改名为“应天”)后,与张士诚、陈友谅两股强大势力展开大战: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麾下猛将张定边直冲朱元璋旗舰,势不可挡!危急时刻,常遇春一箭射伤张定边,解了朱元璋之危。陈友谅湖口突围时,常遇春联合朱军各部全歼陈友谅军队,陈友谅本人亦死于此战!之后,常遇春与徐达二人攻克平江城(今苏州,元末张士诚所建“大周”国都),张士诚集团覆灭!

朱元璋北伐蒙元的战争序幕由此拉开:徐达、常遇春二人兵锋直指北方,相继攻克山东、河南两地,最终于洪武元年八月攻占大都,继而连克山西、陕西,一路杀到内蒙古境内,大胜而归!在班师回朝途经柳河川一地时,常遇春暴病身亡。



明太祖大封功臣时,念及常遇春战功,将其长子常茂封为郑国公,位列“明朝开国六公”之一。

常茂恃宠而骄,在征讨纳哈出期间与乞降的纳哈出发生了冲突,因此获罪,被流放到龙州,四年后逝世!



常遇春次子常升,在常茂被贬谪后继承兄长爵位,改封“开国公”。关于常升的结局,有两种说法:

一、“蓝玉案”爆发后,常升未能幸免,获罪而死!

二、靖难之役中,常升与魏国公徐达之子徐辉祖共同抗击北军,却不敌朱棣,最终获罪,被迫害身死!



所幸的是,常升的儿子常继祖虽被株连流放到了云南,却很好地活了下来,其孙常复于弘治年间被朝廷起用,担任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

常遇春三子常森,结局并无明确史料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