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伊朗为什么再次威胁欧洲要退出核协议?欧洲会做出哪些保护核协议的举措?


伊朗非常明白随着美国的制裁,欧洲大量的企业必然会从伊朗迁出,这是无法改变的实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尽可能多的盟友及伙伴绑在自己的船上,减少自己的损失。伊朗的每一次表态,其实就是让欧盟表明站在伊朗这边的立场上,防止自己再次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其他的实际意义几乎没有。空客公司与道达尔石油公司都已经表达了公司的立场,希望美国的豁免,可以看出美国意志对欧洲企业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欧盟本身。而且现在丹麦马士基油轮公司、德国安联保险公司等众多的欧洲企业已经开始结束在伊朗的生意。未来欧洲抗衡美国的制裁并不理想。

一、美国在欧洲的地位仍然无可取代!

美国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军事上,对欧洲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经济上,美国是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当下经济不振的欧洲,美国庞大的市场就成为很多欧洲企业的救命稻草,一旦美国向欧洲关闭市场大门,将会有众多的欧洲企业破产,这就是很多欧洲企业愿意遵守美国意志而不愿遵守欧盟政策的原因。在军事方面,美国支持的北约,几乎统治整个欧洲!欧洲除了美国没有其他可选择的国家,俄罗斯也不行。

二、美国已经对在伊朗的欧洲企业发出警告!

美国总统特朗普及美国官员已经对欧洲在伊朗的企业发出警告,如果不限期内结束在伊朗的业务,美国将会对此重罚。将来美国很有可能重启对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大众汽车等欧洲企业的重罚行动,种种血泪,欧洲企业不得不慎重考虑。

三、美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欧洲各大银行难逃美国的影响。

英国Pergas国际财团于16日在英国的支持下与伊朗国家南部石油公司签署投资卡兰季油田的协议,英国估计会投入10亿美元,以获得卡兰季油田十年开采权。虽然英国Pergas国际财团在美国很少有业务,但一旦美国制裁与该公司有合作关系的银行,不知道这项协议可以支持多久?

欧洲对伊朗的支持不知会坚持多久?是仅仅为了欧洲的国际颜面,还是可以从与伊朗的合作中赚的盆满钵满?


昨思今明未武


显而易见伊朗受伤了,已经有欧洲企业面对美国的制裁害怕了,开始违反协议退出或减少了在伊朗的投资和合作。让伊朗的利益受到损害,伊朗不干了。


据路透社5月19日报道,伊朗官方称,若欧洲未能坚持伊核协议,伊朗可能将重启铀浓缩。欧盟随即发声向伊朗做出了保证。

面对美国的制裁伊朗有损失了,开始闹情绪了,毕竟已经有企业开始表态将遵守美国的制裁决定,并着手减少和撤出伊朗了。比如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石油公司就说,除非能得到美国政府的“豁免”,否则将减少直至退出全部的伊朗投资。 面对美国制裁有一些扛不住的企业在所难免,现在主要是看欧盟的态度。

近日欧盟确实为保护伊核协议做出了一系列的动作,看来欧盟为了自身利益这次也要动真格的了。


欧盟决定重启1996防卫法,防止美国对伊制裁影响欧盟企业。这是个早年应对美国对古巴禁运、对伊朗和利比亚进行贸易制裁,而保护欧盟企业的一条针对美国制裁废除境外法律的单方面法律。20年前欧盟就是靠着这条法令同美国抗衡,从而最后双方达成了妥协。

欧盟在贸易上开始变得强硬,针对美国钢铁关税公布了对等的报复清单。欧盟委员会18日公布了未来可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如果美国对欧盟加征钢铝关税的措施生效,欧盟将采取报复措施。之前欧盟可是一直软弱的请求美国豁免,而不是如此强硬的反击。

欧盟在外交上形成强硬姿态,在舆论上占据道义高地给美国施加压力。欧盟多个场合多次发表了坚定执行伊核协议,捍卫自身利益的讲话。近日法国、德国、欧盟大使等都多次讲话表态,在美国退出后欧盟也坚决执行伊核协议。


欧盟近日大谈防务自主,政治自立大有脱离美国单干之意。近日欧洲多国首脑表态要欧盟防务自主,大讲安全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成不成先把口号喊的响亮,大有同美国分道扬镳的意思。

在政治上开始找美国的麻烦,谴责以色列,出访俄罗斯颇有反目成仇的架势。美国大使馆搬迁,欧盟主要国家一个没去,在以色列迁都问题上对美国大加指责,默克尔出访俄罗斯鲜花私聊让美国十分尴尬。明显有威胁美国你不让我好,我也让你难受的意思。

看得出欧盟确实尽力了,使劲了,拼命了,为了维护核协议保护自己的利益各路招数也都用上了。但看前途的话个人认为一片渺茫,很难真正的同美国抗衡,最好的结果还是要伊朗让步美欧才能真正达成相互妥协。关注留言,查看更多!



美国退群《伊核协议》后,受打击最大和最受伤的应该是伊朗和北约的德法英三国。

伊朗受打击最大的原因:

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伊核协议的签署,极大的改善了伊朗恶劣的地缘生存环境和被动的战略困境。由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忙于冶疗内伤,暂且没有太多的精力干涉国际事务,让伊朗有机会在"压力山大″的困境中,得以能舒展一下"筋骨"。特别是伊核协议签署后,伊朗不仅如释重负,也为伊朗为中东地区“扩大地缘影响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特朗普的退群行为,对于伊朗来说无异于是当头一棒。使伊朗在备受打击的同时,更有一种被愚弄和欺骗的感觉。

德法英三国最受伤的原因:



一:伊核协议的签署,可以看成是欧盟做为独立的一极,开始在重大的国际事物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作用。因此说,"伊核协议的签署,提大的提高了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

所以说,"特朗普的退群行为,对于德法英来说,不仅仅是打脸的问题,更是把两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欧盟的″领头羊"陷于十分尴尬和颜面尽失与丢人现眼的困境与境地。"

二:美国在这场"盟友"利益取舍的角逐中,明显是加入了以色列和沙特的“倒伊"阵营。美国这一套路,对于三国来说,出手实在是有些太狠了。

美国这一做法,会让德法英和世人有种感觉,在美国的心目中,德法英的战略地位没有以色列和沙特高。要知道,英法刚刚参加完美国为首的对叙军事打击,没功劳也应该有苦劳。,而美国在伊核协议这件事上的做法,完全就是不给英法二国面子和打脸的做法,不仅使三国在以色列和沙特面前抬不起头,更是羞于面对世界各国和媒体舆论的质疑眼光与猜疑声,让英法二国更是有种"情何以堪"的感觉。而英国的外交大臣访美时,特朗普连礼节性的接见表示都没有,所以说,美国这种刚过河就拆桥的做法,无异于是伤透了英法二国的″心"。

因此欧洲理事会的主席图斯克在16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看看特朗普最近的一系列决策,有人甚至会想到,有这样的朋友,还要敌人干嘛?他还说,"欧洲必须的要感谢特朗普总统,多亏他,我们才丢掉了幻想!"

三:三国有些罪不起伊朗。

现在的中东难民问题,已经在欧盟接受国家引发了的种族冲突与对立,社会治安,刑事犯罪,恐怖事件等诸多的社会问题。所有这些,己经让欧盟接受国感觉到极大的压力和难以承受的负担。

如果伊朗退出伊核协议,重启浓缩铀后,必将引发紧张的地区对立局势,甚至不排除爆发局部的冲突与战争。如果再引发大规模,蜂拥而上的难民狂潮,对于德法二国来说,不仅再是打脸,丢脸,伤心,利益受损等问题。甚至会引发难民接收国政局动荡,严重的种族冲突,恐怖事件频发等诸多的问题!

正是因为伊朗从战略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角度看到了德法英三国的″战略软肋"与"难以启齿"的"骑虎难下,和下不来台"的现实苦衷,所以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开始加紧了在协议五国间展开外交斡旋,使自己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以及战略利益,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与保障!

因此说,伊朗要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以及把美国制裁的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不得不对德法英三国展开强大的心里攻势,为自己的现实与长远利益多加一层保险。

由于欧盟在防务上过度依赖美国,以及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程度非常高等诸多原因。,因此说三国不能对美国实施有效的军事威慑与经济制裁,所以德法英在应对美国即将展开的制裁中采取的手段十分有限。因此决定了三国不可能对美国采取强硬的态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只能以外交的手段来争取此事件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所以说,通过欧盟内部会议,以及德法英三国的立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俄罗斯和东方大国的层面上来看,三国在伊核协的问题上是不会轻易对美国服软与认输,并且做好了长期与美国抗争的准备工作。

因为在这方面欧盟也是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

如,"1996年的美国推出加强封锁古巴的《赫尔姆斯一伯顿》法案时,欧盟就毫不犹豫的推出一项反制裁条例。根据条例规定,"欧洲公司不必遵守美国国内法的制裁规定,还习可以通过反诉讼来补偿美国强制推行该法律所造成的损失。所引说,欧盟很可能重新使用相同或是相似的手段,通过和美国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方式,来达到捍卫伊核协议的目的!


相忘江湖71941665


在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和以色列的持续军事打击下,伊朗有点忍不住了,担心自己付出了巨大的外交和军事代价后在经济上还是一无所获,在德法首脑相继访俄时继续施压。


欧洲国家的态度对于维护伊朗核协议非常重要,但伊朗希望看到具体措施

欧洲几个大国在对待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问题上立场罕见地一致,坚决地反对美国单方面地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为此英法德三国和美国进行了多轮谈判,德法首脑和英国外交大臣先后访美为挽救该协议作出最后的努力。在特朗普退出该协议后,欧盟明确表示了反对,而5月15日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访问欧洲后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法国、德国与英国的外长举行了会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目前欧盟与伊朗专家正就九大关键议题密集磋商,包括维持和深化与伊朗的经济联系、确保伊朗能继续销售石油和天然气产品、加大对伊朗投资、促进伊朗对外金融合作、与伊朗保持海陆空交通联系等,希望在未来几周内提出具体计划。现在已有企业开始撤资伊朗,如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公司马士基航运公司就宣布由于美国的经济制裁措施,将停止与伊朗有关的业务,伊朗担心欧洲的支持只在口头上,要见到具体措施和效果。


欧盟一开始就有妥协倾向,但和美国有特殊关系,伊朗担心被出卖

今年1月,英法德三国就和美国就修改伊朗核协议开展了多轮谈判,并且在技术层面达成了共识,当时美国的国务卿是坚持留在伊朗核协议的蒂勒森,所以伊朗保持了沉默。即使坚持留在伊核协议的英法德三国,也是试图在该协议的“日落条款”和限制伊朗弹道导弹开发问题上出台一个“替代方案”来换取美国的妥协,只是后来特朗普开价太高没有谈拢而已。现在伊朗为了维持该协议已经付出了外交和军事代价:对于以色列在叙利亚的军事挑衅一忍再忍,伊朗国内爆发的抗议活动又被涉及到对生活水平下降的不满,伊朗政府面临的国外军事打击威胁和国内民粹主义压力很大。如果欧洲国家在关键时刻与美国达成了妥协,那么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伊朗现政权将面临着更大的国内舆论压力,为美国挑动伊朗内乱埋下诱因。伊朗一旦重启铀浓缩活动并开始其远程弹道导弹开发,欧洲将是最大的安全利益受损者,再加上欧洲企业在伊朗的经济损失,乃至传闻中“行贿”丑闻,这些是伊朗可以拿出来向欧洲施压的筹码。


欧盟重启1996防卫法有很大难度,需要加强与俄罗斯的政策协调才行

日前欧盟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就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应对政策进行讨论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身为欧盟委员会,我们有义务保护欧盟的企业。我们需要立刻采取行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重启1996防卫法”,相关流程将从当地时间18日早上10点30分开始进行。所谓1996防卫法是欧盟为为了应对美国对古巴禁运、对伊朗和利比亚进行贸易制裁而出台的政策,不承认任何按照美国法律做出的惩处判决,目的在于应对美国“长臂管辖”的威胁,但由于之后多数争议都用政治协商解决,所以这项法令从未派上用场。欧盟的想法是,保护与伊朗做生意的欧盟公司,让它们免于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但是首先要把美国与核武相关的制裁纳入该法的实施范围中,需要获得欧盟28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难度很大,尤其是欧盟还有波兰这样替代英国做“搅屎棍”的亲美国家。不过1996年防卫法可以作为欧盟与美国讨价还价的一个筹码。所以欧盟和俄罗斯的立场协调就很重要,在美俄对抗的大格局下,美国可能才会对欧盟作出让步。


云霄飞翼


就像以色列要绑架美国,希望撕毁《伊核协议》,把伊朗打回一穷二白;伊朗的抗争就是要牢牢套住“老欧洲”,盘活《伊核协议》,从而打破美国的封锁,重创美国的霸权地位。

在特朗普正式退出《伊核协议》之前,全世界都没有敢想“老欧洲”会顶着美国干。包括伊朗在内,都以为伊朗只有跟着美国一起退出《伊核协议》,重新启动核武计划,最后导致美国和伊朗开战,中东陷入新一轮战乱。

但是“老欧洲”英国、法国、德国以强硬地态度宣布欧洲会抵制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继续执行《伊核协议》,伊朗看穿了欧洲的软肋:欧洲需要伊朗的石油,欧洲也承担不起又一场自家门口的中东战乱,以及由此引发的难民潮。因此,欧洲最怕的不是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而是伊朗重启核武计划。

对于伊朗来说,除了拥有核武,最好的选项就是呆在《伊核协议》框架之内,放弃发展核武,换得发展经济。而在美国退出之后,欧洲的坚持是盘活《伊核协议》的必要条件。但是,欧洲政府有执行《伊核协议》的意愿,欧洲企业却有执行协议的困难。所有大企业都已经表明无法做到既和伊朗保持贸易,又能避免美国的制裁。如果没有实质的贸易,欧洲执行《伊核协议》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伊朗必须时不时地念一下“重启核武”的紧箍咒,提醒欧洲,尽早落实抵制美国制裁,实施《伊核协议》的具体方案。


梅丝露


美国财政部的制裁不是对政府,而是对做生意的公司和个人,由于担心美国的制裁,道达尔顶不住了,决定退出伊朗的石油勘探开发,走人。

再来看欧盟各国。政府首脑在布鲁塞尔开会也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因为自己国家的公司利益可能受到影响,不出头与美国人“杀价”,道义上说不过去。

不过最后结果呢?美国人改变主意了吗?

最后看看伊朗。 原指望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欧盟国家出面,川普会回心转意。

因此,伊朗愿意留在协议里的; 可是不曾想川普的决心如此之大,马克龙、默克尔和英国外交大臣游说川普也都成了耳旁风。

怎么办?自己撑着吧! 伊朗被美国人制裁也不是头一回。原来也是这样几经来回。

如果痛痛快快的接受,伊朗国内强硬派这一关过不去;不接受吧,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世事难料,人心叵测。伊朗的影响力不足,在中东地区相对孤立无援的状态,俄罗斯会不会力挺,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伊朗在强大的压力之下能不能坚持下去。

欧盟也是一盘散沙,除了德法,谁还有什么办法?孤掌难鸣的伊朗最后还是免不了被制裁的厄运。


闲看秋风999


这个威胁是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发出的。他对记者表示,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如果欧洲国家未能使协议继续生效,伊朗将可能重启20%丰度的铀浓缩活动。如果各方都能遵守承诺,伊朗也将会遵守承诺。

萨利希还强调:“我们现在的政策是等等看!”说白了,伊朗需要对欧洲听其言观其行。

对此,欧盟能源与气候专员卡涅特在访问德黑兰时则保证说,只要伊朗遵守伊核协议,欧洲也将信守承诺。他表示,欧洲将增加和伊朗的贸易。

欧盟委员会16日和17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召开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四项提议来挽救伊核协议,并初步得到了全体首脑的赞同。

这四项举措分别为:

  1. 启用“阻断法令”(Blocking Statute),保护欧盟企业不受美国制裁影响。“阻断法令”系1996年引入欧盟,当年即为对冲美国“域外法权”,反制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案》。按才法令,如美国对别国制裁殃及欧盟企业,涉事企业无需遵守美国制裁规定。这个“阻断法令”曾使得欧盟与古巴的经贸往来得以较为成功的延续。
  2. 取消欧洲投资银行相关限制,允许该行继续为欧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伊投资提供融资支持。这相当于是鼓励欧盟中与美贸易关系不深的中小企业,或新创企业去投资伊朗。
  3. 加强对伊产业合作和援助,包括能源产业合作。作为“第一步”,欧盟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卡涅特将访问伊朗,同时对伊朗金融援助将提上日程。
  4. 鼓励欧盟成员国寻求向伊朗央行转账的可能性,从而协助伊朗当局收取石油相关收益,特别是如果美国制裁瞄准积极参与伊朗石油交易的欧盟企业。

这四项举措中的前两项,都需要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在两个月内作出通过决定。这两个月内,毫无疑问美国肯定会利用欧盟内部的“搅屎棍”予以干扰的,欧盟大国必须在此时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予以排除干扰,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而且,仅凭这些“举措”,伊朗是否就能够放心呢?事实上,伊朗内部对此质疑的人很多,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英法德也颇多不信。特别是近期从实际情况来看,坏消息与好消息都相继传来。

坏消息是,法国道达尔公司基本确定将退出南帕尔斯油气田,这曾是伊核协议签署之后各方与伊朗合作的最大项目。虽然最大股东道达尔公司退出后,依据合同中-石油可以接手,也应当会接手;但可想而知,这舆论对伊朗民间的冲击。

道达尔公司是大公司,在美国的生意很多,外界早就知其必然会退出。欧盟内部当然也知如此,才转而提出鼓励中小企业在伊投资的措施。

有没有效果呢?好消息是,在英国驻伊大使见证下,伊朗国家南部石油公司与英国Pergas国际财团的代表16日晚签署初步协议,英方投入10亿美元,获得伊朗南部卡兰季油田十年开采权,打算把油田产能从现有每天12万桶提高至20万桶。Pergas财团可能是一家新组合的财团,与美国似乎没有多少贸易往来。这个案例也证明了欧洲只要努力,肯定还是有办法绕过美国的长臂管辖的。

但不管怎样,在这时候,伊朗肯定是不可能给予欧洲百分之一百的承诺的!


建章君


伊朗为什么再次威胁欧洲要退出核协议?这是因为,在很多问题上,欧洲(应该是西欧)都是和美夷沆瀣一气、同流合污的。美夷既然已经反悔,退出了和伊朗签订的核协议。那么,谁也不敢担保,西欧会继续遵守与伊朗签订的核协议。因此,伊朗向西欧发出了要退出核协议的试探性姿态。而西欧呢,虽然现在一再声明它将信守诺言。但是,我认为,在美夷的威逼利诱下,西欧的态度会不会发生变化。这个,是谁也说不准的。毕竟,美夷已经唱了黑脸,西欧的白脸,也要继续白下去吗?(图片源于网络)



孤独之人


对欧洲对抗美国的能力缺乏信心。伊朗改革派很在意伊核协议,但保守派非常反对这个协议。对于改革派来说,这可能决定它们在伊朗国内的政治生态。美国的强压将导致伊朗改革派失败,宗教保守势力抬头,伊朗更强硬。欧洲只有与中、俄充分合作才能对抗美国,但欧洲人愿意和中、俄充分合作吗?如果不愿意,欧洲必然扛不住美国的压力,导致伊核协议破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