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头晕不医头,小方子也起大用处

今天要说的这个小故事,又是中医诊疗的整体观的完美体现。小小的头晕目眩,却也难倒了一批医生,但仔细分辨一下,病因原来也不复杂……

看完此文,不禁感慨,中医辨证诊疗,一定要细心推敲,多和患者沟通,病因可能就在细节里。


近看了个头晕的病人,比较有意思,分享一下。

头晕不医头,小方子也起大用处

患者年轻女性,头晕多年。经常无缘无故出现头晕、头痛、目眩、失眠、心烦易怒等症状,头晕加重时则频繁干呕,卧床不能起立。朋友推荐过来,于是伸手一试。

看了一下病历,患者曾在各地医治。各种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嗯,这是坏事,不过也是好事。西医曾给予营养神经、抗焦虑等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于是推荐中医治疗。最初医生以“无痰不作眩”,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无效。后医考虑系“木旺生风,风动则火炽,风火相搏则发为旋转”,用平肝潜阳之法,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无效。其后医生又考虑脾虚清阳不升,用健脾升清法治疗亦无效。之后又有医生考虑气滞血瘀而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无效。另有医生以女性多肝郁,并兼有血虚内热,用舒肝养血法治疗,取丹栀逍遥散加减无效……数年之内竟然遍访南北知名医院,群医束手。

详询病史,发现患者性格开朗并无肝气郁结之因。月经量少色淡,但仍循期而至,也无气滞血瘀之征。但患者工作中积极上进,每日早出晚归,考虑妇女以血为用,肝主藏血,血耗于先则肝失所养。肝肾精血互生,荣则同荣,损则俱损。诊脉发现尺脉细弦小数。因此,判断患者虽有头晕、头痛、心烦易怒等实证表现,其实却属于肝肾阴虚的本虚标实证。

头晕不医头,小方子也起大用处

于是,以补肝肾滋阴为法予以治疗。开了个很小的方子:熟地、白芍、枸杞、川芎、女贞子、荆芥。其中熟地、枸杞、女贞子补肝肾之阴而养血;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止痛,并行血中之气,使补而不滞。另外,考虑到“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取其意,加用祛风之荆芥,也暗合“滋阴剂中,微辅清热”的意思。

大概看方子太小,觉得轻慢了,伊走的时候很有些不爽的意思。一周后复诊,果如所祈,头晕、头痛大减,每日可安眠四五小时,精神转佳。嘱其继服两周,不必更方。两周复诊时则再无头晕,神采奕奕。

仔细想了一下,患者病情不算太复杂,我自己的水平也十分有限,不过看病时多问几句,多想一下病因,竟然起沉疴于一时,嚯哈哈哈……

好 · 书 · 推 · 荐

头晕不医头,小方子也起大用处

《诊余闲聊》

陈文强博士作为宣武医院的主任医师、教授,在近20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多种疑难杂病的诊治颇有心得。诊病之余,作者对涉及健康养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定期在其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作者精选发表的部分文章,进行适当删改,并和两位小朋友配图后,结集出版,以飨读者。《诊余闲聊》用轻松科普的风格,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一些临床、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使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轻松解决健康问题,进行健康养生。(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