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嫁给穷小子我做15年家庭主妇,小三找上门:他早想和你离婚了

嫁给穷小子我做15年家庭主妇,小三找上门:他早想和你离婚了

第一部

1.不能离婚

田静雅发现吴为外遇纯属偶然,当她看到他们搂抱着从酒店出来钻进出租车时,她的第一感觉不是愤怒,而是后悔接着庆幸。

她后悔,不应该跑到酒店门厅躲雨,她又庆幸,幸亏站在最角落的位置,不然夫妻碰面多尴尬。

出租车一路溅起水花走远,田静雅忽然想起:吴为不是说出差后天才回来吗?是提前回了,还是根本就没出去?

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接下来担心的是,如果吴为有了新欢要跟她离婚怎么办?

她怕离婚。

远嫁十五年,相夫教子就是她的全部,儿子初中住校以后,丈夫成了她的天。

女人四十豆腐渣,说的就是田静雅:没有气质不爱打扮,不会处世不爱玩,除了做家务,什么都不会。

没有吴为的关系,她怎么能进税务局又长期装病?怎么能住这么高级的房子,儿子又怎么能上贵族学校?

再说,如果离婚了她去哪?不能继续呆在南宁,这里没有她的亲人。

拎着包裹回济南吗?见到父母怎么说,怎么有脸说——当初要死要活要远嫁的是她,现在灰头土脸成弃妇就回来了?

不能离,不能吵,不能把吴为惹急了。

静雅知道该怎么做了——装!装没看见,装不知道。

不是说男人是孩子吗?让他玩,等他长大吧!

她发了个信息给他:哪天回来?

等了很久:后天!

真难为他了,忙工作升官、忙家族企业的营销、忙换房换车,现在还要忙女人。能人多劳,哪像她,一个生于愚人节的笨女人……

2.田静雅

田静雅生于1980年4月1日,有个大哥,比她大三岁。

那时计划生育很严,她的到来是场意外,发现得太迟。为了她,爸妈到处找关系,还去医院开了证明,硬生生把优秀的哥哥变成了“先天不足”。

妈妈常说应该打掉她。

打掉这个词,吓坏了小小的静雅。她学会小声说话,偷看父母脸色,穿哥哥的旧衣服,玩哥哥不要的玩具,吃哥哥剩下的零食……总想把自己藏起来,不让人注意。

她成功了,变成一个不好看不聪明不能干不引人注意的大姑娘。

妈妈知道4月1日是愚人节以后,说:“怪不得,这丫头生来就会骗人,不知以后多会骗人呢。”

哥哥反驳说,“她那么笨,将来肯定要被人骗。”

还是哥哥聪明,很久以前就能看到未来。

大哥结婚后,大嫂生下聪明漂亮的儿子,三代同堂的快乐让他们几乎忘了在南京上大学的静雅。

刚上大学时,静雅很兴奋,终于摆脱了家和熟悉的环境,她要在六朝古都开始全新的美好生活。

可怜的女孩很快发现,她错了。

古老又年轻,美丽又混乱,包容又狭隘的南京同样不适合她。

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个个热情、时尚、有才艺。只有她,带着一身土气和浓重的乡音,总被人笑话……

她最擅长的是察言观色,敏感的她再一次选择了冷淡漠然,保护着可怜的自尊。

宿舍里一共八个女生,大三时,别人都有了男朋友。她直到大四还单着,就连女同学也不喜欢她。

静雅多么失望啊,本以为离美好越来越近,却不料美好离她的距离是——永远。

3.相爱

大学的最后一个圣诞节,系里开晚会,静雅也去了,习惯了安静和孤单,那种热闹吵得她心烦。

正想走时,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个子男生上台,他对着话筒说:“我是经管系四年级的吴为,张国荣的《沉默是金》送给大家。”

……

冷冷的黑夜在我身边

没有一盏灯

没有一个等待的人

只有夜色依旧如从前

明月夜

依旧如从前

……

已经起身的静雅坐了回去,她听过张国荣的歌,可是从没感觉到这样悲伤,唱的就是她呀,应该……也是他吧?

静雅不由地攥紧了拳头,这是她激动和紧张时的表现。

曲终,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有人交头接耳。这是个看脸的时代,不好看的人,很难得到赞赏。

吴为正要离场,“别走,再唱一首,再唱一首吧……”

静雅的声音惊动了自己也惊动了别人,好几个人捂嘴笑,她的话真侉。

吴为看了她一眼,然后,吸气——

垂下眼睛 ,熄了灯

回望这一段人生

望见当天今天 ,

即使多少转变,

你都也一意跟我共行……

是《共同渡过》。

周围很嘈杂,他们很安静:

……

漫长的风雨路,有你在我心中

走遍千山万水,让你我共同渡过

人世间多少愁,都成昨日云烟

前尘往事入梦,都谱成最美的歌

……

更稀疏的掌声带着明显的不耐烦,观众在寻找着下一个目标。他刚唱完,就被这个世界忘记,但是,静雅记住了他。

回到宿舍,舍友黄莺儿说,听吴为的歌一定要闭上眼睛,不然会破坏感觉。

静雅很生气,声色俱厉地斥责她的刻薄。

漂亮的莺儿立刻反击,“哈,你是不是爱上他了?不错吆,你们很般配耶。”

明目张胆的讥讽逗笑了众人,静雅沉默。

圣诞节欠的雪,两天后来了,2002年的最后一场雪,很大。

大四的人不再浪漫,晚饭后,每个人都缩在被窝里看小说或玩俄罗斯方块。

宿管阿姨突然在楼下喊,“田静雅,电话!快点,冻死了。”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每个宿舍楼有一部公用电话。

大家都奇怪,包括静雅自己,这么晚,会是谁呢?

她拿起话筒,“喂?”从温暖的被窝出来,冷得发抖,声音也变了腔调。

“田静雅,是我,吴为。下雪了,出来看雪,愿意吗?”

谁不知道男女一起看雪的含义呢——共白头!是试探还是表白?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静雅说:好!

那场雪,白了世界,白了两个瘦小的身影……

对话断断续续,但是,被友情和爱情冷落太久的两个年轻人,是那么敏感:确认过眼神后,他们发现了同类。

一个趔趄时,吴为牵起她的手,凉凉的、小小的带着胆怯的试探。这激发了静雅的母性,她没有拒绝。

吴为胆子大起来,开始一首一首哼唱张国荣的歌,浑厚的声音和他单薄的身体很不协调。

深情、忧伤的倾诉,撞击着片片飞扬的雪花,落在静雅的眉眼。

两只手越握越紧,渐渐变得温暖。

原来,悲伤可以驱散悲伤,需要救赎的人也可以救赎别人。

就这样,他们爱了。

这爱来得太迟,紧接着面临毕业。

吴为来自南宁,父母需要这唯一的儿子,家族企业需要接班人,他必须回去。

静雅告诉了大哥,说吴为对她很好,家庭条件也好,还给他看吴为的照片。

哥哥提醒她:家和父母有他照顾,不用担心,但是,异乡的语言、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难以跨越的障碍;再说,矮子心眼多,其貌不扬的吴为,看着很精明,以后你被欺负怎么办?

静雅也怕,爸妈是重男轻女,但毕竟血脉相连,如果……

但是,她放不下。吴为跟她说过,大学四年中,追过三个女孩,都被无情地拒绝。他爱她,不仅是静雅接受了他的热情,还有那种惺惺相惜的心疼。

他们是同类啊。

在患得患失的恐慌中,他们挣扎着去爱。

4月1日,吴为在一个精致的小饭店给静雅过生日,点了她喜欢的牛肉火锅,辣的。

摇曳的烛光中,吴为说:“也许这是我为你过的唯一一个生日,不知以后的每年此时,谁会陪你,你会不会想起今天和我?”

静雅的眼泪流了下来,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说爱她的男人,就这样放弃吗?

她看到那场雪,雪中牵着手的两个身影走着,走着,白了头……

又看到吴为努力地跳着,一遍一遍,想为她摘下树上的一支槐花。

终于够到了,可惜太用力,好多花已经扯烂。把残缺的花枝递给她时,他低眉顺眼不敢抬头……

静雅决定了,“我跟你走,每一个生日我都要跟你一起过。”

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对方的眼睛,渐渐地,看到了共同的渴望——

他们拉着手,一路小跑去开房。

房门一打开,两人就开始拥抱、亲吻,他们撕扯着、挣扎着、奉献着、索取着……没有传说中的快乐和高潮,只有焦躁、笨拙和努力。

窗外,春风疯狂地喧嚣着寂寞的喜悦……

4.远嫁

南京的春天很短,夏天紧接着就来了。

静雅和吴为不再遮掩,搂着抱着出现在校园,舍友们看着想笑——丑小鸭饥不择食了。

当她们知道吴为家在当地有钱有势,静雅要去南宁时,嫉妒在沉默中燃烧——很多人的爱情即将死去,可是,一向让她们不齿的静雅,有未来。

静雅爸妈非常生气,他们再怎么重男轻女,也不能把女儿嫁到两千里外。除了不放心,更多是看不中吴为。

静雅是不漂亮,但是身高身材还可以,田家人都高高大大,怎么能找那样一个小鼻子小眼还没有静雅高的小个子?!

不行!

静雅在电话中答应了他们回家,可一拿到毕业证书,就带着行李和吴为去了南宁。

一直到一年后,静雅生孩子,父母才勉强接受这个事实。

妈妈抱着外孙,坐在南宁的吴家大院,抹着眼泪数落,“你妈是笨,可她会骗姥姥。”

看到吴为家气派的住房,兴旺的工厂,还有跑前跑后的女婿,静雅的爸妈渐渐放了心。

那时,吴为和田静雅已经分别进了卫生局和税务局。

儿子取名南南,济南和南宁的合并。

静雅开始做新的梦,这一次不同,她不再是一个人,她的梦里有爱人,有儿子。

大哥看人很准,回到家乡的吴为像鱼儿回到水里,他的精明能干、巧言善变,深得领导喜欢。

从基层开始,很快成为副科长,他开始发胖,有了派头。自信使他不再畏缩,抬头挺胸的他似乎长高了。

他渐渐地忙起来,陪静雅和儿子的时间越来越少。

吴父调动资金和强大的关系网,经过打点,静雅经常休病假,单位很多同事都不认识她。

她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南南身上,爷爷奶奶姑姑对孙子宠爱得很,对她的好则永远带着客气。

真是笨女人,永远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学不会他们的做菜方式。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说笑时,静雅能感觉到自己被排斥。无所谓,她的梦想就是相夫教子过小日子。

南南上小学时,吴为已经是科长,他们买了自己的房子,搬出了吴家大院。

静雅很高兴,大部分时间只有她和儿子在家,再也不用顾忌别人的目光,自由的感觉真好啊。

5.当爱已成往事

去年,四十岁的吴为升为副局长,几个朋友同事特意订了酒席,为他庆贺,一定要全家出席。

静雅不肯去,吴为说:“不去不好,你就管照顾儿子和自己吃喝,都知道你是外地人,没事。”

后来去唱歌,男男女女轮番上阵。忽然有人喊:“吴局长来一个!”众人立刻热烈响应。

吴为选了《共同渡过》,一亮嗓子,满座皆惊!叫好声铺天盖地,在人群中跑来跑去的南南停下脚步,崇拜地看着爸爸,小脸兴奋得通红。

坐在角落的静雅想到了那年圣诞节,那个瘦小的男生,和那稀稀落落的掌声……

一切都不同了,就连这忧伤的歌都唱出了快乐。

众人夸张的恭维使吴为扬眉吐气,激情爆发,目光越过静雅扫视全场,“哪位美女赏光,合作一曲《当爱已成往事》?”

“吴局长,我来。”一个妙龄女子大大方方起身上前,拿起话筒。忽然想起什么,对静雅笑着说:“局长夫人会不会有意见?”

静雅慌乱地摆手,吴为拉着女子的胳膊,豪放地说:“不要多想,当她不存在,哈哈。”

他们配合得真好,那么深情投入,比前一首多了万种风情。

静雅看着红光满面的吴为,想,他已经很多年没对她说过爱了,也许,他们的爱真的已成往事。

南南一天天长大,性格活泼,伶牙俐齿。

那一次,给儿子买笔,他要斑马牌,静雅买成了长颈鹿,南南说她是笨妈妈。吴为说:“不要怪妈妈笨,她是愚人节生的呀!”说完父子俩一起大笑。

原来他记得她的生日,可是回南宁后从来没为她过过。收拾着碗筷的静雅,心里一慌,摔破了一个漂亮的碗,笑声更响了……

笨妈妈成了南南对她的称呼,这叫法让静雅对儿子的喜欢开始夹杂着怕。

南南小学毕业,一家人都觉得普通高中太辛苦,决定让他上国际贵族学校,静雅舍不得的同时竟然松了一口气。

她的世界就是家,儿子和丈夫位于世界中心,现在,中心离她越来越远,她又是一个人了。

第二部

1.受命于危难

两天后,吴为若无其事地回来了,静雅若无其事地伺候,日子若无其事地过着。

加工厂的生意不如前几年,喜欢实木的人越来越多,新开的厂如雨后春笋,竞争太激烈。

有些老板开始以次充好,用假料或新料冒充老红木,谋取高利润。

吴为父亲是吴氏木器厂的总经理,倔强而正直,不屑于偷奸耍滑。为了祖辈传下的家业和口碑,六十多岁的老人,在市场的崎岖之路上奔波。

这天在崇左谈成了一笔生意,尽管下着雨,兴奋的吴父还是决定回家。

他立刻把合同传真给助手何卫国,定金一个月后交付,得尽快拿出计划,安排生产。

一路上,吴总和驾驶员老王谈着设想。老王跟了吴家十多年,耳濡目染,对红木也成了半个内行。

雨忽然大了,夹杂着惊雷,刮雨器拼命地扫。老王降速,看指示牌寻找服务区,准备下高速。

不幸降临了:一辆大货车忽然从后面冲上来……

黑色的蓝鸟整个后备箱被碾压变形,坐在后排的吴总当场身亡。

老王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两天后追随老板离去。

吴为妈妈听到消息时,当即昏倒。都以为是悲伤过度,老人醒过来时,家人忙着处理死者的事,只留下保姆照顾。

第三天发现不对劲,老太说不出话,还一直吐。送到医院急诊,却是脑溢血……

出血量很大,又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手术后一直昏迷。

一个尸骨未寒,一个昏迷不醒,吴家的凄凉和混乱可想而知。

家在柳州的姐姐赶过来,哭着忙着,又惦记着家里。孩子高三,学习很紧张,她不放心。

父亲头七一过,姐弟俩经过商谈,打算等母亲清醒,就把厂转卖。

三七那天,老太太完全清醒。吴为夫妻和姐姐、姐夫都来了。

一听说要卖厂,老太太眼泪哗哗直流。

木器厂已经传了五代,是她和老伴一辈子的心血和骄傲啊!

勉强平静下来,老人喃喃,“你爸早就说过,这厂将来留给南南。”

“可是,现在生意不好做,南南还小,难道要给孩子留一屁股债?”吴为说。

老人家又沉默了,好久之后艰难地说:“实在要卖也可以,必须先完成你爸签下的最后一单。我们家从来没有毁过约,他在天有灵也不会同意。”

“可是,我们都有工作,姐姐还要忙孩子,谁来管?”吴为说的是事实。

老人的目光停留在静雅脸上,“小雅,你来管。吴为给你办个暂时停职,我让何卫国帮你。几条生产线都有熟练工,技术上不要烦,你只要简单地管理监督。”老人拉紧静雅的手,摇晃着、喘息着。

“妈,她哪行?什么都不懂……又笨。”吴为反对。

静雅看了他一眼,本来她也觉得自己不行,太笨。可是话从吴为嘴里出来,她反感而恼火。

吴母挥手阻止儿子,“我开始也什么都不懂,跟在你爸和工人后面很快就学会了。”

婆婆抓着静雅的手忽然用力,“小雅,你记着,这世上没有笨女人,只有懒女人!你比我强多了,至少是大学毕业。逼自己一下!妈妈觉得你,一定行!”

婆婆的话,让静雅震撼,又懊恼她怎么不早说?

还好,不算迟。

热血冲上静雅的脑门、面颊。她握紧婆婆的手,无比坚定地说:“妈,我管。”

看着吴为惊讶的脸,静雅感觉很痛快。

2.四十岁,田雅静有了新的梦

婆婆出院,在家做康复治疗。医生私下说,估计很难完全恢复,很有可能以后会瘫痪。

静雅又搬回吴家大院,方便看厂顺带照顾婆婆。家里有一个保姆,姐姐又找了个护工。

新的梦想开始了,在静雅四十岁那年夏天。

以前去过吴氏木器厂玩,现在以老板的身份到来,静雅迈进大门时小腿是抖的。

何卫国在厂门口迎接她。

这是公婆最喜欢和信任的老员工,木器厂的总管。婆婆已经交待过他,好好带着静雅。

一个车间又一个车间,共六个部门,分别负责干燥、备料、开料、加工、雕花、油漆和组装。

这几天吴总出事,都是何卫国在管理,最近接的都是些零星的订单。

有三十多个工人,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叫着田总、何工。

静雅像走在棉花上,啊,竟然成“总”了。

一圈下来,花了一个半小时。何工讲得很认真,静雅只记住了几种木料和工序的名称。

最后来到总经理办公室。

一百多平米的空间,到处是缩小的家具模型,分别用不同木料制作。

静雅听着何工的介绍,小心地摸着光滑的木器表面,看着细腻各一的纹理,闻着浓浓淡淡的木香味,她喜欢。

何又指着老板桌后面的书柜,“田总,这里有各种书籍资料,你可以先看看,不懂的问我,你一定会成为专家。”

田静雅感激又敬佩地看着他:四十多岁,普普通通的样子,戴着眼镜,说话不急不缓,让人感觉沉稳可信。

这是除了家人以外,静雅相处最久、交流最多的成年男人。以后他将是她的老师、助手和伙伴,也许,还会是朋友。

她红着脸诚恳地对他说谢谢,挑了一本介绍木种特点的硬装大开本,装进包里。

要学的东西太多,田静雅着急。

好在,婆婆不用多操心,她一头扎进厂里。何工已经把合同的履约计划拟好,现在要商讨细节。

材料、用具、资金分配预算、实施方案静雅看不懂,只看懂两条——总价九百八十万;顺利的话,完工大约需要半年时间。

半年!这么多钱!

静雅害怕,这半年里,她——田总,能顺利完成使命吗?

何看出她的担忧,宽慰她,“放心吧,田总,如果对方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预付定金,完成合约是没有问题的。这一批大部分是大板,工艺简单,你就负责财务和人事监督,别的交给我吧。”

何卫国确实是个称职的管家,对厂尽心,对老板忠心。从一开始看到他,静雅就觉得安心。

第一批定金到账,何立刻约供货商送木料。

三家木料厂先后送来样料,何带静雅一起看:

紫檀、酸枝、花梨、鸡翅、乌木……硬度、密度、油性、纹路、沉水……这些词让静雅头晕。

她拿了一小块木头,看来看去说最喜欢这个,何吃惊,“田总,你真有眼光,这是小叶紫檀。它虽然不是最贵的,但是硬度高,纹路低调而奢华,木香柔暖,被称为帝王之木,我也最喜欢它。”

静雅有点不好意思,这一段时间得到的夸赞太多。

她感激婆婆。

四十年了,在别人眼里和自己心里,她都是个无能的笨蛋。现在才知道,不是这样。

3.只有懒女人,没有笨女人

经常到车间,静雅和工人熟悉起来。她没有架子又虚心好学,大家都喜欢她。

雕花车间有个年轻姑娘小乐,兼木器产品的网络销售,总说静雅打扮太落伍。

“我又老又丑,不好意思打扮。”静雅实话实说。

“说你又老又丑的人肯定长的是鸡眼吧?你虽然不漂亮,但是不显老,不胖不瘦、身材好!刘晓庆都六十了,还整容呢。跟她比,你还是个娃娃。”

这话让静雅舒服,被人夸奖的感觉太好了。

“田总,你适合商务休闲装。”小乐说:“你的形象设计交给我,包你满意。”

其他女工插嘴,“田总,小乐眼光可好了,我们买衣服都找她咨询。”

不几天,中午休息时间,小乐拎着几个大包进了经理室。

办公室好几个大衣柜,她把衣服一一取出挂好,然后让静雅分别试穿。

果然不一样,穿上新衣服的静雅端庄、大气又年轻。看着镜中人,喜悦在她的心里开了花。

“不知吴为看到,会不会说我?”她希望今天能见到他。

吴为一般两天来妈妈这里一次,有时在这吃饭,陪老人家说说话,再问问静雅木器厂的事情或关于儿子的消息。

说话时,吴为通常看着手机,好像静雅在里面。

他们很久没有亲热了,很久很久……

连着两天吴为却都没来,她打电话问他,说是出差。

“不知道这次是真是假,他和那女的断了没有?”田雅静想着,叹了口气。

烦不了那么多,田总很忙。

要给工人发工资,要催收以前商家的欠款,要进入第二道生产工序……

迫在眉睫的是:第二个月结束了,要开会总结并布置下个月任务。

她最怕当众发言。

第一次月会,静雅坐在小会议室的主席台前,看到下面几十双眼睛,她开始发抖。站起来鞠个躬,小声说了谢谢,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幸亏何卫国救场。

静雅好沮丧,后来专门买了关于演讲和口才的书来看,好像没什么用。

这次不能再出丑了,她拿起讲稿,想到何卫国的话,“紧张就喝水,说话时不要看下面,说完一句,假装看他们一下……”

咳了一下,端起杯子,喝水时目光对上了何卫国,他对她笑。

开会前,他夸她今天很漂亮。

她开始读稿子,是他写的。读得有点快,他小声咳嗽。

这是约好的暗号,她停下来、喝茶、看大家,和他。

总算顺利地讲完了,田总出了汗。掌声中,他又对她笑。她的心,忽然断了一拍。

吴为晚上过来吃饭,看到静雅时,眼睛一亮。电话却正好响了,他看了一眼出去接电话,再回来,眼里的光没了。

他心不在焉,有心事。

月底南南回来,马上要去欧洲游学半年,吴为带他去木器厂。预订的一批木料送到,静雅正在督促下料。

黑色短袖T恤,领子有细细的红边,卡其色九分休闲裤让静雅充满朝气。她正站在高处大声地指挥着。南南喊:“妈妈好帅,妈,妈!”

不是笨妈妈,是妈妈!

静雅张开手臂接住跑来的儿子,母子拥抱时,她对吴为笑了一下。

吴为不禁恍惚:才两个月,拘谨胆怯、土气邋遢的田静雅不见了;眼前的女子,自然自信自在,看着真舒服,还有——陌生。

饭桌上,母子俩嘈嘈切切,欢乐洋溢,坐在轮椅上的吴母,露出了笑容。吴为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

老爷子走了两个多月,一切在慢慢改变。

4.处处有江湖,何处无尘埃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木器厂也一样,这期间有工人吵架,有人虚开发票,有人偷懒耍坏……

还好,有何卫国处理。那天他出差,开料车间有人来喊静雅:田总,快去看看吧,工头和一个工人打起来了。

静雅赶到现场,果然看到两人扭成一团。她又气又急,大喝一声,“别打了!再打我报警!”

田总的呵斥威力很大,两人放开对方。原来,工人用边角废料为女朋友做了一个手镯,被工头发现了。

工头说他偷料干私活,工人说是废料,休息时做的,没影响正常工作。两人争执中动了手……

静雅拿过那个木手镯,是巴花,还没完全做好。

想到何卫国的处理方法,她先真诚地表扬、感谢工头的积极负责;然后批评他冲动打架,方法不对。

转向工人时反过来,先委婉地批评他:废料处置权属于木器厂,他无权擅自使用;看着他涨红的脸,她又说:“想要废料,要征得工头同意;另外,最好不要在厂里做私活,虽然是利用休息时间,但是机器和工具总归是厂里的吧!”

工人不吱声。

静雅笑笑,拍拍他的肩,“手镯很漂亮,如果工头同意,你可以拿走,下不为例。”

老板给足面子,工头不好意思了,“拿去吧,以后注意就是。”

皆大欢喜的结果,静雅回到办公室时,心还砰砰跳——天哪!我竟然处理了两个男人之间的纠纷……

下午一车料送到工厂,何卫国还没回来。料不多,静雅大概看了看,让工人收了。

何第二天回来,检查以后说得退货。

“为什么?”

“里面混了三分之一的假,以次充好。”何卫国简单地说。

“不都是花梨吗?”

“市场上的花梨有十几种,品种不同,质量完全不一样,价格悬殊太大,得退货。”

静雅羞愧难当,幸亏发现及时,还没付账。

路漫漫,学习吧,有何卫国在,静雅不再害怕。

厂里买了新车,用了新驾驶员,空闲时间,驾驶员教静雅开车。

两个月后,她拿到了驾照。

明天开料,以后就更忙了,静雅回自己家拿点日用品。

第二天上午,开着宝马X4行驶在路上,九月的风,好清爽。静雅百感交集,几个月前,她的生活一地鸡毛;现在,她把鸡毛扎成鸡毛掸子,拂去尘埃。

很快到家了,奇怪,钥匙插进去门打不开。吴为在家?快九点了,怎么还没上班?

静雅按门铃,没动静;打他电话,电话铃在房间里响了两声,停了。(原题:《生于四月一日的女人》,作者:井底女蛙。来自:每天读点故事APP ,看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