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感觉老人都比较节俭?

小青蛙爱吃鱼521


老年人绝大多数都是从贫苦的阶段熬过来的,知道任何物件都来之不易的,在说以前过的都是那种贫穷的生活,习惯了节约,


三胞胎余满余心余意


因为老人们都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就拿我父母来说吧,都经历过60年的自然灾害,挨过饿。 我是60后,出生于1967年,小的时候家里姊妹多,父母拉扯我们6个孩子,可想而知生活多么艰难。那时候老爸工资32元,支撑着我们8口之家。父母如果不节俭,根本养活不了我们全家。

我出生在农场,好在农场生活条件略高于农村,尽管6个孩子,勉强还能过的去,那时候都是按人口供应粮食,豆油一个月一个人1斤,白面一人20斤。我记得特别清楚,白面0.16一斤,豆油0.8元一斤,每个月会杀头猪,全连队几十户人家抓阄分。秋天分土豆,白菜,瓜子,苹果。西红柿,西瓜,甜瓜,几分钱一斤,也是按人口定量。父亲是个脑子活泛又勤劳的人,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条件渐渐好了起来,父亲承包过养猪,承包过食堂,父亲是靠养猪供我们姐妹读书,我上大学的费用就是每到开学,父亲就卖头猪给我交学费和生活费,老妈经常玩笑说,一到开学,我就背头猪走。

现在父母都80多了,依然很节俭,2003年,我把他们从农场接到了市里,给他们买的房子,老两口虽然有退休金,依然保持节俭的生活习惯,楼下就是早市,买菜,买水果,都是等早市快散的时候才出去买,价格便宜还实惠,家里的东西啥都不舍得扔,还经常捡些废品卖,跟他们说了很多次不要捡那些废品,就是不听,觉着不捡可惜,后来就随他们了,只要他们高兴就好。母亲总是告诫我们不要忘本,总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好在我们这代人还有点节俭的意识。下一代人,不好说。


开心葡萄


说说我家爷爷吧:

我家爷爷不在的时候是84岁那年我才13岁,已经能记清楚事了!爷爷经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的事,爷爷从小丧母,没几年父亲又去世了,爷爷领着他弟弟也就是我二爷从河南逃荒到了山西临汾,一开始在地主家里做长工,听我爷爷说那时候才16 17岁的样子,每天天刚亮就得起来给地主家里放牛,放到快中午,牛吃饱了,领着回去把牛栓好然后才能去吃饭,每次回家地主都会过来检查牛是否吃饱,牛放的好午饭是两个窝窝头,一碟咸菜,如果牛放的不好窝头还得扣掉一个,就这俩窝头还得空出来一个,因为还有我二爷呢,二爷还小不能给地主家干活,只能陪着地主家的孩子读书(这点来说我二爷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为了叫弟弟吃饱,我爷爷给地主家干啥活都特别的卖力。

就这样过了几年我二爷也长大了,也能干活了,本来以为就会这样做长工一辈子呢,日本鬼子进中国了,我爷爷和二爷又被抓去做了壮丁,给鬼子挖战壕,拉东西!扛木头,动不动的就得挨打,最难过的是吃不饱,吃的都是黑面窝头,听我爷爷说是糠和麸皮做的,没营养还不顶饱,一天只给一俩,吃不饱还得干活,稍微慢点就挨打,好在鬼子到晋南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没得瑟多久八路军和国军就打走了鬼子,以为终于可以安生点了,可是并不是,我们国家的农业落后,自己种地产的粮食特别少,根本不够吃,一天也是只吃一顿饱饭,吃了饭就去地里干活,饿着肚子干活。

我们这辈没体会过这种痛苦,后来解放了,心想着终于可以吃饱饭了(以前人的心思多么的简单的)谁知道又赶上了天灾53年大旱,我们这里好多人都饿死了,别说吃饭了,树叶都给吃光了,吃观音土(就是小麦壳子加上水和土搅和起来的泥巴),吃了那个土根本拉不出来,好多人这样死了,不过我爷爷还算比较可以,不管咋没有叫我爸和我姑饿死要不也没我啥事了[呲牙][呲牙]

过了那个饥荒年代后来就好多了,最起码能吃饱了,爷爷说的那些我没经历过,不太好评论,我就说我自己经历过的,那时候全家人一起吃饭,一粒米饭不管他是掉地上,或者桌子上,我爷爷绝对给捡起来吃掉,我们都说不叫吃,爷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没有经历过饿死人的年代,不知道一粒粮食意味这啥!我爷爷当时额度80多岁了,家里也不缺粮食了依然能去节俭,那时候家里来亲戚给爷爷拿的吃的一般也就罐头面包,我爷爷自己都不吃,都叫我们吃,有一次我记得面包坏了,长毛了,我们要扔掉我爷爷不叫扔,自己放到火炉上烤很久烤成干干他自己砸这吃,那时候小,也没感觉到啥,现在觉得爷爷那辈人真的是穷怕了,也饿怕了,他们的节俭是被他们那个年龄段的现实逼出来的,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养活那么多的人!

爷爷去世好多年了,今天讲这些反而还想他了!



鸿宇乱剪


我今年50岁,家里两个老人已经80岁了,都是机关退休的,退休工资根本花不完,可仍然十分节俭,什么东西都不舍得扔,每次去帮他们打扫卫生都要生一肚子气,我分析一下老人节俭的原因,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经历过国家最困难的时期

在家里吃饭,遇到剩下的饭,我一般都是直接倒垃圾桶里了,老人们看着就不愿意,说下一顿热一下还能吃,我说吃剩饭对身体不好,老人们就开始念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说多少人饿的身上都浮肿了,腿上一按一个坑,半天起不来,豫西还好点,豫东好多村里都饿死过人。有时候老人把掉地上的馒头捡起来,用嘴吹一下,放嘴里就吃了,孩子们劝他说多脏啊,都粘上细菌了,老人们总是摆摆手说多少年都是这样,也没见得什么病,不能糟蹋粮食,农民种庄稼不容易。

觉得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把儿子养大,还要考虑孙子的抚养问题,时不时补贴一点。有的老人退休早,还是在企业退的,工资都很低,生活中处处都需要钱,加上年龄大了,也没有什么来钱的门路,有的还疾病缠身,平时吃药看病都需要花钱,只有靠省吃俭用来弥补了。

传统观念使然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节俭应该有个度,一些跟不上时代发展形式的糟粕要果断抛弃。如有些老人以节俭的名义把应该丢弃的物品都保存在家里,使得居住环境恶化,屋里到处都是垃圾。有的老人家里电器都使用了快20年了,还是不舍得换,电视费电,对眼睛也没好处,还存在失火的危险,我最后是强行自作主张买回来个50寸的平板电视,老人们才把“大屁股电视”给淘汰了,但还舍不得处理,说放家里备用,把我气的哭笑不得。

习惯了

这条是最主要的,多年养成的习惯猛一下让老人们改变也是不可能的。老年人有很多性格固执,孩子们劝他们的话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嘴里说着改,没一会就忘了,一切该是什么还是什么,让孩子们头疼不已,说话还不能重,重了怕伤老人的心,只能慢慢劝,但让他们改变这些习惯非常难。

总之,大部分老年人都很节俭,但要有个度,过度的节俭其实就是“毛病”,是对老年人没有好处的,孩子们尽量劝说,劝说不听的也只好听之任之了,毕竟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上官天竹


大多数老人或是我们的父母,生活习惯都是比较勤俭的。因为他们早年时生活在那个年代里。吃过苦,受过累。


像5,6十年代的时候,经济还不怎么发达。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窝窝头,玉米糊糊都是家常便饭。像我的父母,平时特别的节俭,有一次吃饭。不小心把一块儿馒头,掉到了地上。父亲立马把他捡起来。我说那弄脏了,快扔了吧。父亲就开始,数落我。骂的很难听。而且他立马放到嘴里边吃了。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哎,这可能是大部分,老一代人,生活态度吧。自这以后我都改掉了的浪费食物的习惯。生活很不易。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大部分人这一生可能都是为了温饱而打拼

。所以我们这代人更应该努力的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做一个有用的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勤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我们更应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该节约的一定要节约。特别是水资源。去饭店吃完饭剩下的,应该打包。这就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能帮到你。


山西人小刘


吃过的苦太多,经历过饥饿灾难的时代,其他不说知道。印象中,就是那会记忆里的外公,地上掉颗米粒都会捡起来的,去舅舅家做客就怕吃饭,吃不完就要挨揍[捂脸]老妈也说那会生活多么不易,没饭吃。集体分一点根本就不够吃,吃不饱的外公就乱发脾气,老了才知道错了,不会跟我们主动提那个年代的事!不过看平凡的世界,富贵,加之老妈的述说也知道当时多么不易,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我妈结婚时的棉袄面,到现在还在不舍得扔……



故梦难回


老人年轻的时候过过苦日子,所以他们习惯性的精打细算。但是口头上说这不需要那不需要,实际上你买回去送给他们,脸上会掩藏不住的高兴,并且会拿着东西向邻居七大姑八大姨到处炫耀,这是我儿子(闺女)给我买的,好吧?


三七一只猫


我70后 ,父母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父母辈经历过饥荒,饿过肚子,在物质短缺的年代,没有计划的过日子是不行的。包括我自己小时候,都特别渴望过年,因为过年才能穿上母亲做的新军便服,吃上一年都好好吃不上的肉……挨过饿的,都知道节俭,知道计划着过日子。


摇把子65450140


大多数老人都是从困难时期走过来的,TA们勤俭持家过日子节约惯了,看现在的年轻人大手大脚的也真的是看不惯。

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我和妻子总是打电话嘱咐TA俩,不要买一大些东西,原因并不是怕孩子花钱,我们也不是省钱的人,只是不想让儿女背着怪沉的,因为我们这卖啥的都有。

现在孩子又改变了方式,早早就买一些TA们认为父母舍不得吃的,用快递寄回家,只要儿女有孝心总会想办法惦记着父母,不是那个困难的年代了,那咱当老人的就尽情享受吧……


舞歌畅想


老人节俭这是因为他们的经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老人从小就家庭贫寒,受其父母的影响。

2他们经历过缺衣少食的年代,那是让人最难忘的时代,一大家人就那么一点点粮食,不省着点也许就断顿了。所以宁可饿着点也要比没有吃的强。

3老人们都是一家姊妹,兄弟很多,哥哥姐姐穿小了的衣服裤子都是一个传给下一个只到这衣裤实缝缝补补实在穿不了了才能扔了或者做抹布。

4经历过那些穷困时期的老人们对于现在的一些衣食如果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把不喜欢的衣服不爱吃的东西浪费了他们当然是心疼的,因为在他们那个时期这些东西都是想都想不到的好东西。

所以老人们节俭是他们人生中的经历所自然而然产生的生活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