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民伯伯種的糧食價格是怎麼定的?

李超賢



一方面,農民種糧是有成本的,包括種子、化肥、農藥、柴油、水電、機械費、人工費、租地費等等,雖然只有人均一畝多點,當然各地並不相同,但每一樣投入都不能少,而且最後還要看老天的“眼色”,風調雨順就能多收個“三五斗”,遇到災害天氣多又重的年份,收成就不能保證了。從這幾年的氣候變化來看,隨著天氣的變暖,厄爾尼諾、拉尼娜天氣經常看到,也導致了自然災害呈現出多發重發的態勢,像小麥收穫期連續幾年陰雨天,南方颱風等等。

但儘管如此,農民在賣糧的時候,議價權是最低的,也可以說對很多小農小戶來說,並沒有議價權,別人賣什麼價,糧販子給什麼價,大差不差就賣了。然後趕緊外出打工,所以這些年來,農民的收入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資性收入佔了絕大部分,這與經濟發展有關,也與糧食收入滿足不了生活的需要有關。


另一方面,我國長期對糧食實行調控,上世紀90年代之前經歷了計劃經濟、統購統銷等等,從90年代末逐漸要放開糧食市場,搞糧食流通市場化改革,但實際上步伐很慢,而且從2004年開始又實行了最低收購價政策和臨時收儲政策,國家對糧食收購價定了個最低價,到目前為止,最低收購價政策仍在進行中。根據發改委的解釋,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制定,重點參考了對農民種植成本的調查,當然也結合了其他很多因素,讓農民賣糧有個最低的收益保證,以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所以,要說這十幾年來農民賣糧的價格怎麼定的,很簡單,參考國家公佈的最低保護價,然後在收購期,糧食經紀人以比最低收購價低的價格,一般低上每斤5分左右,受災年份因為糧食品質下降,會更低一些,從農民家中或田間地頭收走後,集中賣給糧庫或加工企業,從中掙幾分錢的差價。


糧小咖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也是來自農村,從小跟著父母去地裡幹活,基本上北方農村地裡的活兒我都幹過。比如,春天時候,耕地,種花生,栽紅薯,那時候老家人們還種植烤煙,也去地裡栽烤煙。到了夏季,就該收麥子,種玉米,然後夏季沒什麼別的活兒了,可是還要每天去地裡,因為要去玉米地裡,花生地裡除草,要去紅薯地裡翻紅薯蔓,也要除草。


到了秋天,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年中快樂又忙碌的日子。玉米要先趕著收,因為還要種麥子。花生也要趕著收,因為收的晚了,花生就脫離花生棵,掉到地裡去,還要費勁找挖出來。收穫紅薯最累人,因為你要一直彎腰把紅薯從地裡拿起來。

所以,農民確實是非常辛苦的。可是農民的收益卻不高。因為什麼呢,因為農產品價格不高。隨著物價上漲,糧食上漲的不大,可是化肥農藥等成本上漲很快,農民種地的成本很高,所以種地的農民也越來越少了。

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關注才對。


有來有去


糧食現在的價格還是市場來決定的,大家都知道國家有糧食最低收購價這樣一個政策。目的就是為了使老百姓種地能掙到錢,讓他們安心的種地,不要有後顧之憂。


去年隨著國家取消玉米的最低收購價政策,玉米的價格讓市場去調節,結果玉米的價格下跌的很嚴重,很多的農民損失慘重。很多的農民都放棄了今年種植玉米的計劃。還有我們那裡去年的水稻收購價格也不是很好,很多的農民家裡都囤積了很多水稻。

雖然有最低收購價的政策,但是我們哪裡的農民多數還是把農產品賣到販子的手上,價格跟最低收購價相差還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但是去年的價格波動還是很大的。現在國家的糧庫多數都是飽和的狀態,價格一交給市場就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就像在販子手中一樣,他們佔主導權的,挑毛病壓價錢。使得農民很受傷。



現在的農業應該向著精品農業發展,打造地域農業品牌,讓高品質的農產品去贏得市場的歡心。不能再出現低價傷農的事情了,還有農產品滯銷的情況。


無吳五


我是“小吳說農村”,專注回答關於農村領域的問題,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大家一起交流。

中國糧食的價格其實是國家市場駕駛,國家掌舵的這麼一個情況。每年的糧食價格確實是由市場來定的,但是如果持續走低那麼就會出現國家干預的政策。

其實國家的干預,目的就在於保護農村的基本利益。題主說,提高糧食價格,增加農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似乎可行。但是如果價格很高,農民大量種植,那麼這麼多的糧食國家將如何處理,最終將會打破整個市場的平衡,那麼就不僅僅是糧食價格提高的問題了,而是整個社會經濟的問題。國家有宏觀、微觀的政策去調節,就是為了整個環境的良好運行。

如果把糧食全部推向市場,也就是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國家不予保護,那麼最終吃虧的還是農民,某種糧食貴了,第二年大家都去種植,那麼價格會低很多,農民可能連最基本的保本都做不到。


小吳說農村


現在中國也是市場經濟而不是計劃經濟,所以主要還是要靠市場來決定價格的,但是糧食又不同於其他的商品,如果完全依靠市場來決定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出現價格上漲的太多,或者跌價太厲害,這樣的話很容易就會引起社會動盪。所以說糧食的價格除了市場的因素,還需要依靠國家政府來宏觀調控。這樣的話就能很好地使糧食價格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

當然國家的控制也不是隨意,最主要的也是需要依靠市場來決定的,指定每年最低的收購價格,這樣能夠保證種糧的還有消費者都能接受吧。產量太多,那麼就需要控制最低價格,讓種糧的人不能虧得太多,產量太低的話,那麼就需要大量的進口來維持價格了。

目前來說其實不光是老百姓,還有很多教授學者都在呼籲糧食漲價,連袁隆平教授也是呼籲糧食最低收購價要漲到2塊,但是現在的糧食價格還是沒有上漲,這樣的價格其實已經維持很多年了,沒有太多的變化,每年的收購價格要麼上調幾分錢,要麼下調幾分錢,分到每畝地的話,最多也就幾十塊錢的差距,關鍵還是現在的糧食價格確實有點低了,現在已經打擊到種糧人的積極性了,所以我覺得現在來說還是可以上調一點糧食的價格了,但是今年是沒有希望了,今年的玉米,稻穀都已經收的差不多了,價格也是沒有上漲的。就看明年的價格了。


三農帝國


  你好,專注悟空問答的謝二先生為你提供靠譜回答!

  我國是市場經濟,糧食價格有市場決定。你是知道的,由於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光靠市場決定價格,註定會使糧食價格一路走低,造成“穀賤傷農”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以保證農業種糧積極性,把飯碗端在自己的手裡。

  糧食最低收購價是柄雙刃劍。按照你說的,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可以調動農民種地積極性。但另一方面,水稻、小麥價格上去以後,糧食加工企業的成本就提高了,這部分成本最終還是要轉嫁給我們所有人。作為一個農村人,我也希望糧食價格能再漲漲,但糧食價格上漲的負面影響,也是需要全盤考慮的。

  

  儘管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但由於大多數糧庫都是滿的,農民的糧食其實大多賣給了販子,最低收購價並沒有惠及到農民。目前,我國的糧食價格現在已經遠高於國際價格,如果還是持續大幅提高最低收購價的話,那麼我們的糧食將毫無國際競爭力。糧食供大於求,最終賣給誰,又會傷到誰?

  另一方面,今年的農資成本上漲幅度較大,水稻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均比2017年有所下調,農民種田收益減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考驗著大家的智慧。

  


謝二先生拉呱


糧食種植一直是我們農村人的傳統產業,也是我們農民生活保證的基礎,一直以來,儘管我們年年豐收,可糧價卻不見漲,導致種了一年地還不如出門打工。



隨著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發展,糧食價格也是跟著市場供求來定價格,當求大於供糧價就漲,當供大於求就會降,由於糧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必須品,生活安定的基礎,所以國家就出臺收購保護政策來穩定農民收入,但是我們國內人口眾多,土地分佈零散,不能規模化種植,造成生產成本過高,糧價高於國際糧價。加工企業為降低成本紛紛去進口國外糧食。



國家糧食儲備壓力過大,由於近年連年豐收,又實行了保護收購價,國家臨儲糧食過多,慢慢的會把糧食市場開放,去年國家就試點取消了玉米收購,以後糧食價會有市場說話。

以上內容只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觀注評論!


賒店有機種植


糧食市場開放以後,其價格就走向市場定價。


過去因為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低,單產低;機械化水平低,耕地經營人力投入高;化學除草技術不行,管理難度大。基於以上原因,糧食總產量低與需求量存在差距,人們考慮的是吃飯問題。吃飽飯就是頭等大事。

而現在產量高,吃飯問題不再是頭等大事。特別入世以後國外大量農產品進口,低價衝擊中國糧食市場。我國的農業生產與國外相比水平落後,成本高效益低,造成農民種地不掙錢。
由於社會經濟發展鏈中農產品屬於基礎產品,位於經濟建築的底層,它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簡單提高農產品價格,就會造成各方面有關生產成本和生活消費上漲,致使社會經濟


不穩。另外世貿經濟市場就是市場價格,不能向過去一樣直接由政府出面調控,只能給予農民以適當的差價補貼。


趕牛車逛街


糧食的價格都是市場來定的,但是近幾年價格浮動有變動,此時也不得不影響農民伯伯的收益。


為促進糧食生產,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於04年首先出臺,0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政策公佈,其後玉米 土豆 菜籽也實行了臨儲收購。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出臺給農民吃下一顆定心丸,有效的保證的種糧的收入,激發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慢慢的就出現了年年的豐收。  

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可以調動農民種地積極性。但另一方面,水稻、小麥價格都上去以後,糧食製作的成本就提高了,這部分成本最終還是我們自己出。就農村人而言,我也希望糧食價格能再漲一漲,但糧食價格上漲的負面影響,需要全面考慮。儘管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但是糧食充足的情況下,糧食有賣給了販子,國家優惠政策並沒有讓農民享受到。 就目前我國糧食的價格已經高於國際價格,現在已經沒有競爭力了,這種無市無價的情況有將發生。隨著年年的物價上漲,成本提高,漸漸農民的收益越來越少,有將面臨難關。

最終糧食價格該怎麼定,這有是個深思的問題,畢竟國家有宏觀 微觀調控政策。怎樣才能保證糧食的生產平衡以及農民的收益了?


農村南哥


直觀地看,交易價格由交易雙方分別在交易行為中的供給和需求博弈決定,即討價還價,但這麼說過於寬泛粗疏,影響供給和需求的因素都有很多,它們會調節供需兩方面從而間接影響交易價格的最終形成。從供給方來說,最終交易的賣出價格可以粗略分成兩部分:即成本和利潤。成本包括生產成本、資金成本、運輸成本、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等等,利潤即交易達成後供給方扣除成本後的收益部分。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從需求方來說,最終購買的價格也可大致分為兩部分,即基本價值和附加價值。需求方購買產品就是看中了產品的價值願意出錢購買以實現其價值,基本價值就是購買方認可的該產品可滿足自己需要的基本部分,附加價值則是購買方同樣認可的該產品可以實現基本價值之外的其他附加部分。這個稍微複雜點。

就農產品來說,從供給方也就是農民立場來說,其成本主要是土地、種子、農藥、肥料、人工等成本,而利潤就是農民賣出糧食等農產品後除去成本能落下多少錢。因為這裡面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或者說就單個農戶或每畝耕地的期望利潤相對提供的產品來說也不低,就決定了農產品的最終售價不可能很低,與國際糧價相比沒有競爭優勢。從需求方也就是農產品最終購買方來說,看重的主要還是農產品滿足熱量攝入等人類的基本需求和一部分工業原料,對於農產品的附加值比如綠色概念有機概念什麼的不是很看重,尤其是大田作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