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評價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

空空空的江南情懷


妖貓傳剛開始熱映的時候,一直沒來得及去看,等有時間的時候,合肥只剩下零星的幾家還在冷門時間點放映,又過了一週,終於在一個週六下午在天鵝湖萬達影城如願以償。看電影之前瀏覽了很多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和文章,基本以負面評價居多。懷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走進電影院的時候,竟然發現當場觀影基本滿座,說真的有些意外,同時也不理解為啥有這麼多觀影意願,卻安排放映場次這麼少。

看完妖貓傳後,裡面有句臺詞“我知道她死了,我只是一直不捨”特別影響到我的情緒,這部電影還是給我帶來感動和驚喜。每個少男少女初見心動時的那份美好,誰願意被別人破壞呢?一個白鶴少年為了極樂之宴上與楊貴妃的驚鴻一瞥,一種類似初戀的執念,願意一直守護在她的身邊,為她的死幻化成妖貓復仇,就此展開了這麼一段虛虛實實的幻境故事。每個經歷過青春美好的人,應該都能理解這樣最原始最單一的專注,也就會理解故事脈絡和人物間的的穿插交織。就算一開始讓人感覺劇情混亂,但當結尾揭開白鶴少年念念不忘的依戀,其實整個電影仍然是亂中有序。另外整部電影佈景場面大氣,影片畫面有質感,服裝妝容精緻入微,美人美景應接不暇,衝擊力十足,足以展示出大唐盛世,讓人心馳神往,整部電影個人感覺值得一看。


海陽fall


在元旦假期的最後一天買了兩張心心念念很多天的《妖貓傳》的電影票,晚上十點多開場一直看到凌晨。看電影之前瀏覽了很多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和文章,大致可以用“兩極分化”來形容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有人說這是陳凱歌導演繼《霸王別姬》之後又一部精品,也有人說這是繼《無極》之後的又一部爛片。懷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觀賞完了之後心中莫名的平靜。先不談好壞,僅從我個人審美角度來談談我對這部作品的理解。

我欣賞的部分:服道化一流,畫面有質感。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你一定會對電影中各種美人、美景有應接不暇之感。全篇的重點“極樂之宴”極盡奢華,金碧輝煌的場景讓人對大唐盛世心馳神往。加入有一臺時光穿梭機,我一定會穿越會盛唐,去看看長安街道、領略人世繁華。

這部作品歲為玄幻題材,但是場景卻極為精緻,每一幀都如同畫卷一般。絕不是那種五毛特效做出來的“塑料感”。據說,本片拍攝之前歷時五年建造了一座唐城,陳凱歌在這部作品中很好的詮釋了“匠人精神”。從這個方面陳凱歌講出了他心目中的美,給與了觀眾一場視覺盛宴。

還要講一個我最最新歡,也印象頗為深刻的就是張雨綺,在本片中張雨綺妖冶迷人,極具魅力。

唐朝的妝容搭配張雨綺魅惑眼神,在看片的時候有個想法:張雨綺才是楊貴妃。

陳凱歌用他的鏡頭和理解,為我們呈現出了唐朝一位風姿綽約的女人,女人在這部電影裡也是一幅畫,一個裝飾,成全了電影的華美。張榕容的楊貴妃也很美,導演大膽啟用混血女演員的效果總得來說還是不錯的,如果把電影比作一幅畫,張榕容的楊貴妃並沒有拉後腿。

但美則美矣,但總覺得這美有點單薄了。說到單薄我要來講講我對本片中不太喜歡的一些地方了。

我不欣賞的部分:人物性格單薄,故事略顯倉促。

承接上面我說的楊貴妃“美則美矣,但美的單薄”,是因為在影片中楊貴妃的人物並不是很豐滿,為什麼摯愛唐玄宗?為何明知是死路一條也要配合玄宗假死?雖然可以簡單的歸結於她的愛,但是影片沒有很好地交代這條愛情線,觀眾自然不能感同身受,甚至不能很難好的理解這份感情。

另外,阿布先生對楊貴妃也有愛,但是你為什麼愛?還不是因為楊貴妃的美貌?導演給我們呈現的也只是“被她的外表吸引”,兩位少年白龍和丹龍對楊貴妃也有愛,導演給我們呈現的還是“被她的外貌吸引”。除此之外,作為普通觀眾我也沒看到更多愛的理由。這樣的愛情讓人覺得單薄、膚淺甚至有點“瑪麗蘇”。建立在唐朝這個宏達的歷史背景下,導演截取了那洪流中的愛,用蜻蜓點水似的手法把愛情生根發芽的過程一筆帶過,這個故事講的並不那麼吸引人。

說到陳凱歌,人們必然會想起他的神作《霸王別姬》,為什麼《霸王別姬》可以成為經典,因為故事裡既有宏達的歷史背景、又有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掙扎的人生,人物和歷史背景渾然一體,《霸王別姬》裡每一處愛恨情仇機會都有根可尋。反觀《妖貓傳》裡的愛恨情仇都有一種故作順理成章的感覺。有時候仔細想想唐朝這個宏達的歷史背景可能成為了這個故事的累贅,那個時代太宏達,這裡的愛情顯得過於渺小。這就註定了《妖貓傳》不能超越《霸王別姬》,陳凱歌也沒能超越自己。但是說《妖貓傳》是爛片的,你一定沒看出陳凱歌的野心和誠意。

現在每天都會看看《妖貓傳》的票房,不知道為什麼很希望這部片票房高一些,因為這部作品還是比很多所謂的取得了高票房的電影好太多。


郭小娛


楊玉環是盛唐的象徵,人們將對盛世的讚美和嚮往放在了她身上。太平時,她是帝國明珠,接受眾人的朝拜;衰落時,她是紅顏禍水,魂斷馬嵬坡。

可楊玉環並沒有錯,她依舊貌美,依舊愛著玄宗。錯的是男人,他們充滿野心,總把征服看成是功績,可征服也就是一種變相的毀滅。那時女人作為男人的附庸,悲劇不可避免。

玄宗,一手締造了開元盛世,卻也引來了亂世。陳凱歌認為玄宗是一個妄想駕馭全宇宙的人,為了這種控制慾,他可以犧牲一切,包括楊玉環。而陳凱歌認為藝術凌駕於一切之上,所以他鄙視為了世俗權力拋棄愛情的人。或許實際上玄宗並不是這樣的人,但陳凱歌就是討厭這種人,因此玄宗成了背鍋俠,眼睛也被貓吃了。 玄宗和安祿山共舞,玄宗散發擊鼓,安祿山坦胸舞劍。像極了兩隻野獸決鬥之前的試探,玄宗作為衛冕者想通過極樂之宴來再次宣示自己權威,而安祿山作為挑戰者清楚地看到了極樂之宴背後的虛無,以及玄宗雍容富態下的空殼。所以極樂之宴後的十天,安史之亂開始。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是我在這部電影后最記憶深刻的一首詩。


愛吃菠蘿的拉哥


《楊玉環:傾城卻無人愛惜》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

之前大致翻看了槍版的,實在受不了,只好作罷。

這部電影口碑褒貶兩級。影片畫面精緻盛大,但故事卻講得不怎麼好。人人都說陳凱歌江郎才盡,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那樣的電影了。你要知道,《霸王別姬》已經是國際上中國電影的最高水平了。我們旁人又有什麼資格苛求批判他呢?

在我看來,他把玉環寫得如此悲情,不過是骨子裡的浪漫情懷使然。如果說這部影片是《霸王別姬》的陪襯,那這陪襯也比當下“三教九流”的電影好太多。

先不說到底歷史上的楊玉環是個怎樣傾國傾城的豐腴美人,她的悲慘結局是無疑的。影片是根據日本的玄幻小說改編,或者說根本就是虛構的。所以楊玉環真實之死有待考究,也不是一兩部影片能夠帶動輿論走向的。

但是,在感性的同胞們眼裡,玄宗是一直飽受詬病的。

為什麼。

“我願意讓高力士端著我的人頭出去。可是……可是玉環,那樣就不能和你白頭偕老了啊!”

馬嵬驛兵變,這樣白頭到老的誓言不是顯得可笑荒謬至極麼。

眾人要她死,她怎麼活得下去。她當然知道玄宗是騙她的。他和他們一樣,不過將她看作紅顏禍水,只是玄宗是哄騙她去死,而其他人則赤裸相逼罷了。

“誰都不願意揹負殺害貴妃的罪名,連皇帝也不願意。”

可偏偏殺死她的就是她的摯愛玄宗,高力士不過是玄宗為挽住名譽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世人都說她是紅顏禍水……可她又曾做過什麼禍國殃民,擾亂朝綱的事嗎?她不過想和心愛之人相伴一生罷了。

“紅顏禍水”自古以來就是帝王為自己的昏庸無能所找的託辭。

倘若玉環不曾被玄宗見過,她或許能和壽王李瑁廝守到老吧……不,也不能的,畢竟李瑁講她送與了玄宗,像禮物一樣討好般送了出去。

沒有人想要和她一輩子在一起,她的愛情永遠與政治聯繫在一起。

可能帝王無情,說的就是如此罷。

說到這裡,史實究竟如何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你相信什麼,什麼就是事實。

你說楊玉環是紅顏禍水,那她便是了。你說她是政治犧牲品,那她也是了。

那百年前石棺裡的寒骨,也奈何你不得。








想寫點什麼的東方既白


《妖貓傳》我起碼能看懂這是一個故事,大唐盛世年間的長安城,白樂天身居朝廷記史官,長安城接連發生離奇命案,當今聖上也難逃一劫,傳說這一切都和一隻神出鬼沒的黑色妖貓有關,日本僧人空海為了替皇帝解咒渡海而來,卻和白樂天意氣相投,相見恨晚,兩人決意聯手查出命案真相,一首如怨如訴的《清平調》指明妖貓作祟和傾國之美的楊貴妃之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白樂天想寫《長恨歌》講述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故事。他的這個念頭被一隻妖貓所察覺了,妖貓向他逐步揭示了真相,唐明皇對楊貴妃更多的是佔有慾,而不是愛,楊貴妃因為美貌被許多人所愛,但卻得不到真正的愛情,她是唐明皇的寵物,而最後馬嵬驛,唐明皇下令處死楊貴妃,但卻又虛偽的不願意親自動手,他欺騙楊貴妃可以假死復活,但是實際上這種閉氣假死的方法需要及時解救,在棺材中醒來的楊貴妃被活活悶死在棺材裡,但是由於影片又涉及到了部分奇幻和不合邏輯的地方,就是楊貴妃死前已經中了蠱毒(怕她死的不徹底?),然後屍體還不會腐爛。而楊貴妃生前的風姿折服了幻術者的弟子——白龍。白龍為了貴妃斷了腿,斷著腿把貴妃的屍體從墓中搬出,和兄弟丹龍反目,為了貴妃把蠱蟲引到自己的身體。一直守護著貴妃的屍體,直到貴妃的屍體消失。化身妖貓後,一心為貴妃報仇,殺了玄宗殺了織白綾的宮女弄瘋陳雲樵......

電影是的是良心之作。小編曾仔細分析過《妖貓傳》裡面的服裝化妝道具現場調度,其中充滿大量精雕細琢的隱喻。陳凱歌不愧是有著極高文化文學修養的導演!


快活小仙


先說結論,真他媽好看,我說的是畫面。


如果說玩轉出大唐氣象可拉倒吧。楊玉環蹈空蕩鞦韆真二。楊貴妃的美缺少說服力,所以從頭看到尾也不太明白為何那麼多人為楊貴妃玩命。

《妖貓傳》可以看作靈異版本的推理劇,或者古代版本的走進楊玉環...以我淺薄的歷史知識,這不是市面上流行的七拼八湊搗糨糊的“古代”,而是真的夢迴大唐。陳導應該是費了很多心思去還原歷史細節,相當誠意。就這一點就完全值回票價了。

只吐槽三點:

電影呈現到位的情況下陳導還是忍不住讓幾個演員朗誦了幾句大唐盛世,包容自信之類的口號...

電影前半是有點恐怖片的元素的,每次黑貓作祟,都會給幾個特寫鏡頭,然而...完,全,萌,到,炸,裂啊。這麼個萌物還學人齜牙?也太出戏了...

為了還原楊玉環一半胡人血統請了中法混血兒張榕容,額...可能是個人審美的原因,覺得有點...壯。所以完全不覺得楊玉環有多漂亮,看著電影裡每一個男人都為她瘋狂,總是有那麼點難代入。

電影裡最打動我的地方是李白作詩:“雲想衣裳......(咬筆頭)花想容嘛”。最膾炙人口的兩句詩其實空無一物,如貓妖所說,是假的(沒見本人,並非自願),它承載的只有李白的才氣。然而接著往下吟“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哽咽了。

他想起了另一個人。


優優飛揚


這是我今年看的電影裡面,流的眼淚最多的一部電影。不僅僅是被劇情、被人物,也是被畫面所打動,不知不覺就淚流滿面。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華麗畫面,在歷史書中曾學到過,唐朝是公認為的中國最強的時代之一。陳凱歌導演,在這裡勾出了一副盛唐的樣子,金碧輝煌,那種歌舞昇平。每一幀每一個畫面都美如畫卷一般,這種細節的描繪並不是簡單的特效能帶來的。

再就是導演的選角…黃軒飾演的白居易,灑脫坦然,帶著些許的桀驁;辛柏青飾演的李白迷糊瘋狂,甩筆如池……張雨綺飾演的春琴,當她在屋簷上吟出那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那種嫵媚妖嬈……以及玄宗飾演者張魯一的散發擊鼓,那種狂傲,讓人不禁折服……

牽引著整個電影的劇情就是妖貓為了引導白居易寫出正確的《長恨歌》,一步步借詩人之手揭開貴妃之死的真相。將曾經的美好一點點描繪出來,再一點點撕碎……

牽扯出一段直擊內心的愛情故事: 一個因愛痴迷成妖的男子,曾經白如仙鶴,後來卻為了所愛之人,將靈魂封塵到黑貓體內。一白一黑,強烈的反差。讓人絕望的是男子進入黑貓體內後,感受到她在石棺中的撕心裂肺,那種疼與蒼白無力,比在心頭上剜了千萬刀還要痛。看到自己心愛之人死去,已經是一次疼痛,再一次是身臨其境,感受到她的呼喊和絕望,但自己卻無能為力……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我看來,不僅是裡面的愛情,或者是裡面的情節故事,抑或是畫面,都讓人動容……


曼食記


《妖貓傳》是一部合格的商業電影,合格在於之前陳凱歌似乎應該讓粉絲們失望了很多次,這次交出的答卷滿意度尚可。目前豆瓣的評分也大致體現了我心目中對這部電影的評價,這是一部7分左右的電影。

其實從很早以前就開始關注到這部電影,主要是片中兩個日本演員:染谷將太和阿部寬,所以心裡對《妖貓傳》有了一些期待。隨後一系列預告片也讓我感覺到這將會是一部視覺效果大片,從佈景、服裝、攝影和化妝,無不體現出一種渴望極致的美學體驗。

在觀影過程中,還是對一些地方的處理不夠滿意,比如劇情在某種程度上有一些不合理,但是這算是在陳凱歌電影中敘事較好的一部了,畢竟從懸念的開始、到解謎的過程、再到懸念的展開,總體來說還算順暢。第二,演員的演繹高下立現。原本覺得年末黃軒必定大爆,但是怎料他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並不出彩,輸給《芳華》。染谷將太、阿部寬,還有戲份不多的松坂慶子的演技不錯。但是染谷將太和黃軒之間的火花似乎不太夠。三位“張”姓女演員的總體表現也合格,能看到張榕容的努力,但是還是覺得楊玉環這個角色可能尚有更大的突破空間。本片的配樂相當不錯,跟劇情搭配的非常和諧。

當然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內容可能遠比其呈現的要大的多,在豆瓣看到一篇帖子揭示陳凱歌想要在本片中表達的一些價值觀,比如幻術和無上秘法的解讀,當然這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感。總體值得推薦,年末值得一看的作品。


美劇販


1. 週六晚走進電影院,《妖貓傳》排片還不錯,我看的這場上座率85%左右,前面稀稀拉拉有些空位,其餘基本坐滿。

2. 故事是這樣,在帝都當公務員的白樂天寫慣了公文,崇拜當時的頭號自媒體人李白,工作之餘也開了個公眾號叫“白居易”,想寫篇十萬+的爆款選題長恨歌,自媒體人的尿性你懂得,選題想好了遲遲不更新,陪著日本留學生不是逛天上人間就是去三里屯看太陽馬戲,最後貓老闆實在看不下去了三番五次來催稿!終於憋出了十萬讚的《長恨歌》。

3. 畫面超一流,沒得說,美輪美奐。後來才知道,原來陳凱凱為拍這部電影造了一座城,全部實景拍攝,影像畫質真實,沉甸甸的紋理感,試聽體驗上基本無可挑剔。

4. “空海入唐之時,大唐王朝,在長安開花結實,這是世界史上無與倫比的絢爛果實”這是原著中的描述。東方文人,常常對唐朝神往,渴望“夢迴大唐”,盛唐的萬千氣象,在這部電影裡比徐克的狄仁傑強出不止一檔。

5.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看《妖貓傳》之前最好再讀一遍白居易的《長恨歌》。

6. 從張藝謀到陳凱歌,從《長城》上的大型文藝表演到《妖貓傳》的極樂之宴,這代導演對春晚審美的執念令人震驚。

7. 極樂之宴,極盡奢華,裡面最有趣的是李白,對詩仙的刻畫入木三分,造型模樣彷彿就是從教科書裡飛出來的,像極了。

“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各個影評,無論是軟的還是吐槽的,剛過世的余光中老先生的這首詩,又被拿出來反覆寫,繡口一吐就是半個余光中。

8. 前三分之一節奏很快,環環相扣,好友在旁一直唸叨:這恐怕是部恐怖片吧!可惜了後面的故事有些跟不上。

9.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馬嵬驛的場面拍得很好,和我們讀詩時候想象中的畫面契合度很高。這部電影就是這樣,很多場面,很多畫面都很棒,單獨拿出來每段都無可挑剔,可就是串不起一個漂亮的故事。

10. 為什麼染谷將太總是透著迷之微笑?後來我想了想,當我們聽一群老外聊天,思維跟不上趟的時候,也會微笑吧。


夏之南


妖貓傳作為陳凱歌六年磨一劍的心血之作,陳凱歌再一次勇敢地選擇了玄幻題材。十年前的玄幻大片《無極》讓陳大導演飽受爭議。老實說,玄幻題材大多需要重新造一個IP和構築一個新世界,這比拍歷史題材什麼的要難得多。這種藝術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客觀的說《妖貓傳》並沒有那麼爛,《無極》也如此。怪就怪陳凱歌起點太高,無論他拍什麼類型的片子,人們總會用藝術的高度去評判他,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你看,人們對馮小剛他們就要寬容的多。

這一次,陳凱歌顯然吸取了《無極》的教訓,他開始去嘗試和觀眾溝通。不但選擇的題材是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語言也直白的多,太難懂的地方都直接讓 演員說出來。從前,陳凱歌的電影似乎是拍給知識分子看得,太多的思想反而讓普通觀眾找不到北。



玄宗和貴妃的故事不用多說。全片沒有提半句長恨歌卻處處是長恨歌,這是他的高明之處。陳凱歌可不是個把觀眾當傻子的人,他更不會委屈自己。電影的前半段妖貓報復陳雲樵和後半段玄宗的經歷遙相呼應,妖貓讓陳雲樵體會到玄宗的害死貴妃同樣的苦楚,因為這不是簡單殺人而後快的報復,延續幾十年的恨從來都不簡單。


“一隻貓不可能活三十年”這是電影強調的話,即使貓被附身也有壽命,所以這隻貓是真是假?從這個角度想下去有意思的地方很多,探討性這電影不比那些歐美大片差。但問題在於,前面一直說這一切都是幻術,幻術只是障眼法而已(魔術),但最後白龍附身妖貓這可不是現實生活中能實現的,所以讓人看的很尷尬。

陳凱歌的電影一向很有質感很有風格。不同於張藝謀西北式豪放的大氣,陳凱歌的大氣是中原恢宏精緻的美。配合他的那種儒雅節奏感,電影其實是讓人享受的,總有大片的氣質。但這是不夠的,陳似乎缺乏一種果斷豁達,或者這種豁達在他身上無法長久,所以他的電影往往後半段不如前半段,《妖貓傳》如此,《趙氏孤兒》也如此。



《妖貓傳》釋放了一個很好的信號,做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任何一個極端都是不好的。電影說到底是需要人欣賞的,觀眾都完全看不懂的片子意義在哪?陳凱歌需要一個好編劇,需要更豁達,他在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