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诺基亚发布全面屏手机X6,那个我们熟知的街机要回来了?

诺基亚发布全面屏手机X6,那个我们熟知的街机要回来了?

昨日(5月16日),诺基亚举办发布会正式推出全面屏手机诺基亚X6,售价为1299元起。许多网友感叹:“当年我想要的那台诺基亚,现在来了。”

X6搭载的刘海全面屏、玻璃机身、双摄已经是国内手机的标配,但对于诺基亚来说还是首次。你能发现曾经“不跟随”的诺基亚,已经在紧跟潮流了。

诺基亚发布全面屏手机X6,那个我们熟知的街机要回来了?

诺基亚这家百年企业在移动手机行业折戟沉沙之后,又开始焕发出活力来。每当变革临界点,为什么诺基亚总能自我刷新,东山再起?

“诺基亚”的名称取自一所庄园,位于芬兰第二大城市坦佩雷西边的两条河流交汇处,名字的根源可追溯到古老芬兰语“黑貂”一词,这种小型野兽动作敏捷,可快速适应环境变化,似乎是对其长久以来生存模式的某种暗示。

诺基亚于1865年以造纸业起家,其超过150年的历史,“转型”始终与其相伴。最初,它的业务领域涉及造纸、橡胶、电缆、石油、军事等等,1969年战略决策进入通信领域,变身高科技公司;盛极一时的手机业务陨落后,又迅速成为全球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供应商。诺基亚涉猎业务之广、命运起落之多变,堪称传奇。其雄踞一方的秘诀就在于:每当变革临界点,诺基亚总能主动或被动地“自我刷新”。

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成就诺基亚手机霸主地位的传奇总裁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这样总结公司的长寿之道:“在我看来,长远发展通常取决于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传承,同时,长远发展依赖持续变革——公司要不断应对变化,在变化中押注特定领域并能引领潮流,在变革时代,绝对不能简单地跟从所谓最佳实践。”

过往30年,诺基业手机和网络设施业务的两次蝶变,完美证明了这一点。

诺基亚发布全面屏手机X6,那个我们熟知的街机要回来了?

图为诺基亚前总裁约玛.奥利拉

孤注一掷

上世纪80年代早期,诺基亚是一家大型纸业和电缆制造商、欧洲最大的橡胶产业以及芬兰最重要的电子公司。时任董事长卡里.凯拉莫(Kair Kairamo)不顾财务压力,启动了一系列大型并购,将诺基亚打造成为欧洲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商、北欧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不幸的是,电视产业产能过剩导致的激烈竞争,不断蚕食诺基亚羸弱的资产负债表,1988年卡里.凯拉莫自杀身亡,1991年,大股东甚至祈求爱立信收购,遭到轻蔑的拒绝。

诺基亚从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生产移动电话,在1987年到1989年,尚是一个连续亏损的一个小型业务单元,1990年约玛.奥利拉接管时,业务仅占公司营收的10%,整体缺乏系统化、缺乏效率,当时,多数人不相信移动电话的价值,在诺基亚内部亦是如此,人们相信只有日本人才有能力从这类商品中获利。

但约玛.奥利拉确信,这是一个具有盈利潜能的高生产力业务,而且诺基亚已在储备“绝杀”的利器。

1989年,摩托罗拉推出MicroTAC 9800X,初具翻盖手机的雏形,诺基亚决定制造出一款更精良的手机,编号为“诺基亚101”,计划一度为严峻的财务状况拖延,约玛.奥利拉迅速发现了其潜力,将目标确定为“研发出一款轻巧实用且能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最好外形美观并易于使用,如果公司希望存活,必须在一年内研发出它”。

1992年,诺基亚推出新品诺基亚1011,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能发短信的手机,也是诺基亚第一款GSM手机,20世纪90年代早期,移动电话主要面向企业高官和高级政府官员,诺基亚逐渐颠覆了这种观点,手机成为普通人的通信工具,经典铃声开始越来越频繁在全球响起。

1994年,移动电话市场开始进入空前繁荣发展阶段,全球销量达到2620部,诺基亚的产量同比增长超过100%;1995年,全球售出4310部手机,诺基亚101及衍生品的年度销量保持在450万左右,占据了公司总销量的42%,并迅速成为了一家国际化企业。

1998年10月,诺基亚宣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话制造商,占据约1/4全球市场,全年销售了4080万部手机。

其后,诺基亚接连推出经典机型,加之手机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消费电子项目,助推公司业绩连创新高,其全球市场份额一度达到惊人的40%,2007年净利润高达72亿欧元,市值超过千亿美金,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约玛.奥利拉的总裁任期,一直延续到2006年,在他的任内,诺基亚手机销量累计达40亿台,连续10年占据市场首位。

当问及任职期间最骄傲的三个决策时,他告诉《21CBR》记者:“首要的是让集团架构流水线化、专注于通信技术,再集中火力专攻手机技术,以此创建一个崭新而清晰的诺基亚形象;其次,我们创建了一种企业文化,吸引有意在技术公司开创未来的年轻人;最后,我们早先就意识到,必须在关键举措中做到全球化,以全球化的思维服务客户,同时保留我们的芬兰传统。”

东山再起

命运的转折总是出其不意。在诺基亚处于巅峰的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留任董事长的约玛.奥利拉痛苦地看到,诺基亚在不断衰落,市值一度下降96%。

2012年,诺基亚任命芬兰企业家李思拓(Risto Siilasmaa)担任董事长一职,他创立了芬兰杀毒软件公司F-Secure Oyj ,从2008年开始任诺基亚董事。1985年开始即供职诺基亚的约玛.奥利拉,随后选择了离开。

“诺基亚手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一件对的事情上坚持太久,但未能跟随时代潮流做出转型。”李思拓吸取了教训,传承了诺基亚的生存法则,主政6年,他主导了数次的并购交易和剥离业务,目的只有一个,重新打造核心业务,复兴诺基亚。

在两年多的业务摸索中,李思拓策略日渐清晰,全力成为“淘金路上卖铁锹的人”,定位为网络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和服务商,这一切均在不停“买与卖”的转换中快速推进。

2013年7月,诺基亚斥资17亿欧元收购诺基亚西门子通信(NSN)剩余50%股份,NSN成为全资子公司,收购的一个契机是,双方合资协议即将到期,其中一方需要掌握该业务100%的所有权。其后,诺基亚成功将网络部门变成新的核心业务,并产生了数十亿美元的回报。同年9月,以72亿美元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

2015年初,以156亿欧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100%的股权,由此成为全方位服务的网络基础设施供应商,跻身全球第二,与华为、爱立信鼎足而三。

不过,诺基亚保留了其专利与技术许可业务,事实上,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要向诺基亚付专利费用,2016年,业务收入占比不足5%,却贡献了22%的营业利润,在转型过程中为公司供给了源源不断的现金。

“当下诺基亚专注于通讯及科技两个领域,知识产权授权业务仍然强劲,也开始收购可穿戴设备及终端设备。”李思拓曾这样描绘诺基亚的业务策略。2017年,诺基亚营收规模达到231.47亿欧元,随着全球5G网络的陆续铺设,业绩预计将持续增长。

至2017年初,诺基亚启动转型以来,调整了99%的员工、80%的董事会成员以及多数执行团队成员(一人除外)。“这是一次彻底卸除发动机、机舱和机翼,再重新组装一架完全不同的飞机的过程。”李思拓公开评论说。

诺基亚发布全面屏手机X6,那个我们熟知的街机要回来了?

基业长青

1992年,约玛.奥利拉担任总裁时,曾这样描述其感受:“我是一艘大船的船长,该船只有驾驶室在吃水线的上方,船体已经没入水中,水正流向发动机舱。”

2007年iPhone发布后,约玛.奥利拉随即专门与高管团队中的12人进行了交谈,询问他们是否将iPhone视为具有威胁的竞争对手,12人中,只有两个人认为iPhone毫无威胁,其余10人均认为,不能掉以轻心,其完全可能发展成强大的对手,无奈,其后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又断送了挽救手机业务的时间窗口。

然而,基于芬兰文化传统的忧患意识,诺基亚管理层的应对也绝非一无是处。20世纪90年代末,敏感于新型无线网络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热潮,他们明白,“仅单独靠移动电话业务,不足以把我们带入下个世纪。”并决定加码网络业务,2005年,诺基亚曾试图收购朗讯遭遇失败,最终在2006年与西门子组建了联合企业。

这是约玛.奥利拉总裁任内最后一个战略性决定,这笔交易为诺基亚其后复兴埋下了伏笔。他只是遗憾,“没有能将移动电话业务的盈利,足够多地投资到新的科技领域中”,否则,在艰难岁月中,可能又会有兴旺成长的新业务领域。

“好事和坏事总是如波浪般彼此更迭,一连串好消息会彼此连接产生,事态很好朝前发展,仿佛事情本身产生着推动力,成功孕育新的成就,但好事不过三,你应该有所警觉。”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而作为领导者,最为重要的任务往往就是对执行政策的时机把握。

约玛.奥利拉告诉《21CBR》记者,一家百年公司,选择正确的领导者至关重要。1992年,他当选总裁的时候,董事会进行了非常严格的筛选,之所以选中他,“看重的是从内部提拔一位年轻的管理人员,一个有能力领导变革的人,好让诺基亚从产业集团转变成更专注的技术公司”。2010年,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当选的时候,他是公认的公司外部最强的候选人,董事会又将其与内部候选人进行对比权衡。

“在诺基亚这样的公司,至关重要的是任命一位具有领导和管理能力的CEO,处理公司面临的技术变革,同时有能力为公司的创新人员树立模范。”他总结说。

无论由何人领导,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这家基因中带有变革DNA的百年老店,会继续不间断地寻求并购与实施出售,调整核心业务领域,成为技术和创新领域中的“冒险家”,任何时刻,或许都是诺基亚下一个百年故事的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