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严嵩的第一个对手,有原则的和没有原则的较量!

在封建王朝,当国家大体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政治斗争往往都会不自觉的进入议程,大明王朝也不例外。而且"朋党政治"恰好是其特性之一,可以比诸"特务政治"了。

自打严嵩学会了"左右逢源"和"阿谀奉承"之后,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内阁首辅。而其前任名叫夏言,是一个很有原则且十分讨嘉靖欢喜的人。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夏言从不结党,历来都是独来独往,至少表面是这样的;其二是夏言会写"青词"。"青词"是道教人士修道的一个程序之一,大体是采用"赋"的方式,把自己想要长生不老的愿望写在特制的纸上,祭祀过后,然后烧掉。嘉靖作为修道士,自然对"青词"是十分在意的,可是他并不会写,而夏言会。
严嵩的第一个对手,有原则的和没有原则的较量!

"八股文"在当时的读书人基本上都会做,可会写"青词"的却只有两三个人,而夏言堪称其中的翘楚。就凭这一点,妄想长生甚至成仙的嘉靖是暂时离不开夏言的。而夏言之所以受嘉靖青睐的第三个原因,则是夏言还比较听话。这点也很重要,因为嘉靖是一个强势的人,所谓"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但夏言确实不同于更听话的严嵩,因为他自始自终都是坚持原则的,所谓"听话"也只是看情况而已。所以,嘉靖也就越来越讨厌夏言。

严嵩想要成为内阁首辅,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夏言弄下去。可夏言实在是太厉害了,可谓无懈可击,故而严嵩一开始的策略就是"装孙子",对待夏言比对自己的亲爹还亲,什么早叩首,晚问安的。可夏言却对他不感冒,甚至很是厌烦他,但严嵩却不在意,就像没事人一样,在夏言面前每天都把"装孙子"进行到底。严嵩之所以这样,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一个能将夏言一击致命的机会。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能把夏言一击致命的机会,严嵩等到了。
严嵩的第一个对手,有原则的和没有原则的较量!(图片来源:百度)


严嵩不是玩政治的高手,所以他对付夏言的方式很简单粗暴,那就是:打小报告!原来,热心肠的修道士嘉靖按道教的习俗做了五个花叶冠,他自己戴一个,剩下的四个分别给了四个大臣,夏言和严嵩均在其中。皇帝亲自赏赐东西,不可谓不殊荣,所以其他几个大臣包括严嵩都跟着嘉靖一样,每天上班不戴官帽了,改戴花叶冠,这让嘉靖很是高兴,唯独夏言没带。一开始嘉靖还不在意,时间久了就感觉奇怪了,这就让冷眼旁观的严嵩抓住了机会。

某一天,严嵩深夜去找嘉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通跪倒在嘉靖面前,以花甲之年在嘉靖面前一把鼻子一把泪的诉说着夏言是如何如何欺负他。嘉靖就默默的看着他,然后好言抚慰,可严嵩接下来的话让他对夏言产生了恨意。严嵩对嘉靖说:"陛下赏赐的花叶冠是何等的神圣,夏言居然不戴,明显没有把陛下放在眼里!"这句话其实只是导火索,嘉靖还不至于那么心胸狭隘,可矛盾的爆发往往是日积月累。
严嵩的第一个对手,有原则的和没有原则的较量!(图片来源:百度)


嘉靖早就对夏言不满了,夏言对他来说越来越不好控制,有时候还会封驳自己的旨意,这些他都忍了,谁叫夏言写的"青词"最合他的意思呢。可就是因为这个"青词",自己好几次拉下脸来去催他,他都爱写不写,要么就应付了事。听到严嵩说他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想起以前的种种"委屈",嘉靖终于忍不住了。

于是严嵩的"小报告"策略取得成功,把很有原则的夏言赶出了内阁,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新一任首辅。这样的结局对政治水平一般的严嵩来说,似乎很不错了可,可政治斗争往往都是头破血流的。夏言只是被赶出内阁而已,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惩罚,这也预示着严嵩和夏言之间的斗争似乎还没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