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MESI·觀點|鄒志強:伊以衝突升級 伊核協議還能挽救嗎?

2018年6月9日,上外中東研究所鄒志強副研究員在新華網智庫“思客”發表評論文章《伊以衝突升級伊核協議還能挽救嗎?》,全文如下:

伊以衝突升級伊核協議還能挽救嗎?

MESI·观点|邹志强:伊以冲突升级 伊核协议还能挽救吗?

圖片來源:Dünya Bülteni

伊核協議存廢進入關鍵期

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及重啟制裁,給伊朗帶來了重大沖擊。這使得伊朗的國際環境驟然惡化,近年來相對有利的地區環境很可能不復存在。

但伊朗並沒有立即做出對抗性反應,而是宣佈留在伊核協議框架內,並展開積極的外交攻勢,寄希望於歐洲大國發揮穩定器的作用,頂住美國的制裁壓力,共同保住伊核協議,以最大限度地維護來之不易的有利環境。

參與簽訂伊核協議的六方中,除美國之外的德、法、英、中、俄五國均支持伊核協議,這為伊朗堅守伊核協議提供了信心,伊朗外長扎裡夫接連訪問中俄和歐洲國家,以尋求支持和共商應對之策。

隨著美國製裁壓力的明確化,伊朗的態度也趨向強硬。5月21日,美國向伊朗提出停止鈾濃縮活動、終止彈道導彈研發、從敘利亞撤出所有軍事人員等12條苛刻要求,作為美國停止制裁的條件。美國的條件自然遭到伊朗的斷然拒絕。6月4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表公開講話,要求立即提升鈾濃縮能力,表示伊朗不會既忍受制裁又放棄核活動。

伊朗的強硬表態既是對美國展現出反擊態勢,也是著眼於施壓歐洲做出更大的外交努力。對於伊朗以及伊核協議來說,當前形勢難以令人樂觀。隨著美國製裁壓力的增大,如果無法得到其他國家的實質性支持,可能將刺激伊朗國內政治生態與外交政策再次走向激進化,明確退出伊核協議,重回強硬對抗的老路。

各國為何因伊核協議存廢產生爭執?

圍繞伊核協議存廢的爭執,反映出長期以來中東地區國家以及域外大國對伊朗身份地位的認知差異,而背後受到國家利益之爭與地緣政治博弈的驅動。

中東劇變以來,多個阿拉伯國家陷入動盪,實力遭到削弱,地區力量更加碎片化。保持穩定的伊朗趁勢大幅擴展了影響力,並藉助外部制裁緩解帶來的利好,在中東地區呈現“崛起”或“擴張”之勢,從伊朗經伊拉克到敘利亞、黎巴嫩的“什葉派新月地帶”悄然形成。幾乎所有中東地區熱點問題中都能找到伊朗的影子,伊朗逐步成為中東地區的矛盾焦點。

伊朗勢力的顯著上升首先引起了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安全焦慮,雙方之間夾雜著教派矛盾和主導權之爭的地緣政治對抗不斷升級。沙伊兩國在敘利亞、黎巴嫩、也門乃至卡塔爾等地上演了激烈角逐,陷入全方位、陣營化、公開化的零和博弈狀態。

而另一地區大國以色列對於伊朗的力量上升同樣十分敏感,始終極力反對伊核協議,想方設法煽動國際社會對伊朗的敵意,致力於阻止伊朗核計劃和地區影響力的上升。而原本關係對立的沙特與以色列兩國,在對抗伊朗的共同目標之下逐步建立了戰略同盟。

美國的對伊政策經歷了從接觸到遏制的重大變化。奧巴馬政府時期,在實行中東戰略收縮和麵對“伊斯蘭國”等恐怖主義組織緊迫威脅的背景下,美國將伊朗視為解決問題的一部分,通過達成伊核協議緩和了雙邊關係,但引起了沙特、以色列等地區盟友的強烈不滿。特朗普政府的態度截然相反,將伊朗視為中東地區問題的核心,加之以色列、沙特等盟國的不斷遊說,遏制伊朗成為美國的政策主線。

從上述美國提出的停止制裁條件來看,美國將伊朗的核計劃、彈道導彈計劃、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等問題聯繫起來,威脅伊朗改變當前政策,否則將面臨“史上最嚴厲制裁”,實則沒有給伊朗妥協的機會。這表明美國已經決心對伊採取遏制與制裁措施,併力圖使制裁覆蓋面更廣、更具殺傷力。

由此,中東地區形成了美國、以色列和沙特為核心的反伊朗聯盟,特別是鑑於美國的全面制裁前景,伊朗面臨的地區環境趨向惡化。伊朗的強硬反擊也許就是美國、以色列等國想要的結果,以藉此推動局勢升級,對伊朗採取新的打壓行動。而伊朗憑藉多年經營積累起來的影響力,也在地區熱點問題等方面擁有自己的反擊手段,雙方對抗升級也將進一步惡化中東地區局勢。

伊以矛盾升級中東地區風險加劇

以色列與伊朗的關係長期處於敵對狀態,以色列對於伊朗地區勢力的上升一直十分警惕,尤其是伊朗支持什葉派背景的黎巴嫩真主黨和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對於伊朗軍事力量在靠近本國的敘利亞日益增長的存在和長期化前景更是如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後快。

因此,以色列一方面大力抹黑伊朗的核政策與地區角色,不斷遊說和推動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另一方面不定期對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設施進行空襲,並逐步從低調行動走向公開打擊,兩國在敘利亞的軍事對抗趨向公開化、擴大化。

在“搞定”美國之後,以色列又對俄羅斯和歐洲國家展開遊說,推銷其對伊朗的觀點。5月9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了俄羅斯。6月4日,他又開始歐洲三國之行,勸說德、法、英三國改變現有立場,放棄伊核協議,並希望歐洲國家能共同遏制伊朗地區影響力的上升。以色列希望借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有利形勢,進一步推動其他大國也退出,從而徹底廢掉伊核協議,重新將伊朗孤立起來,限制和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活動能力與影響力。

雖然當前以色列處於更為主動的進攻態勢,但如果沒有其他大國的配合和實質性支持行動,很難從根本上改變伊朗在中東地區格局中的現有地位。

因此,以色列力圖軟硬兼施,不斷通過美、歐、俄傳遞其對伊朗棄核、從敘利亞撤軍的要求,同時不放棄進行直接軍事打擊的做法,通過頻繁空襲和武力炫耀對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加以遏制和削弱,希望通過政治壓力和軍事打擊迫使伊朗撤出在敘軍事力量,儘早消除這一家門口的安全威脅。

伊以兩國之間的暗中較量與公開對抗呈現激烈化、長期化的態勢,成為影響地區格局的重要因素。對於面臨著國際制裁和多線作戰的伊朗來說,考驗還在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