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小小荷包: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在当代,“包包”作为一种可以治愈小姐姑娘们多数心病的万灵药,已被多数人熟识并应用推广,其药效之强、见效之快,也许经验最丰富的妇科心理科医生都开不出这样广谱高效的药品来,可能在未来某一天,诺贝尔医学奖的桂冠会落在某个箱包品牌头上。

然而,“包包”的流行在中国可谓古来有之了。

荷包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在过去,它常常是女子寄托相思的一种方式。小小荷包,寓意丰富,不仅寄托着心灵手巧的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真诚情感的企盼,而装上香料,也是去晦辟邪的常用卫生用品了。所以,“包”治百病,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可不仅仅是当代之流行现象哦~

荷包古时称“荷囊”。荷者,负荷;囊者,袋也。古人衣服没有口袋,一些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毛巾、印章及钱币等),只能贮放在这种袋里。最早的荷囊,在使用时既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称“持囊”或称“挈囊”。以后渐渐觉得手提肩背有所不便,才将它挂在腰际,并形成一种习俗,俗谓“旁囊”。

小小荷包: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唐代女性的包(敦煌莫高窟“近事女”壁画局部)

荷囊最早原为西域少数民族骑士所用。现存最早的囊实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的一件,以羊皮为之,呈长方形,长6.7厘米,宽3.7厘米,在口部有一拴系的皮带,以备挂佩。

荷囊在南北朝以后传入中原,为汉族采用,并被列入服饰制度,成为珍贵佩饰物。据《隋书·礼仪志》:“鞶囊……今采梁、陈、东齐制,品级尊者,以金织成,二品以上服之。次以银织成,三品以上服之。下以綖织成,五品以上服之。分为三等。”

小小荷包: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腰间都挎个包的隋代官员(陕西潼关高桥税村隋墓壁画局部)

杜牧《过勤政楼》诗:“千秋令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承露囊,即荷包。

小小荷包: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女剃度图:莫高窟第445窟(盛唐)

唐代许多少数民族也都有佩带荷囊的习俗,如敦煌壁画中唐第158窟的《各国王子举哀图》中,便能清楚地看到有两个少数民族人物的腰上挂有荷囊,而且所制作的荷囊都很有特色。唐代画家阎立本《步辇图》中的吐蕃使者身上所佩戴的荷囊,也反映了当时的习俗。

小小荷包: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莫高窟 各国王子举哀图 第158窟 从他们的头饰和面容可看出他们具有西域各种不同民族的特征。 能清楚地看到有两个少数民族人物的腰上挂有荷囊,而且所制作的荷囊都很有特色。如第一排中的单腿跪地、正作割鼻状者,其左腰上挂一心形荷包,看上去就像是一朵云彩。第二排中双手用刀插胸者的左腰上挂一花腰形荷包,颜色为白底湖蓝色边。这两个荷包看上去都非常精致,做工非常考究。

“荷包”这一名称,出现在宋代以后。《通俗编·服饰》说:“《能改斋漫录》载刘伟明诗‘西清直寓荷为橐’,欧阳修启以‘紫荷垂橐’对‘红药翻阶’,皆读之为芰荷之荷。今名小夹囊曰荷包,亦得缀袍外以见尊上,或者即因于紫荷?”这是将宋代紫荷疑为荷包。

小小荷包: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红楼梦》第十八回

荷包在明清时,也叫“茄袋”、“顺袋”。《金瓶梅》第三回:西门庆“便向茄袋里取出(银子)来,约有一两一块,递于王婆子,交备办酒食”。

《红楼梦》第十八回中《林黛玉误剪香囊袋》,宝玉大展才情,博得贾政夸奖。众小厮争要打赏,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去。黛玉听说过来探看,误以为前次为宝玉所做荷包也被送给下人,赌气回房,挥剪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宝玉心知不妥,赶来阻止不及,也要动气。原来宝玉将黛玉赠的荷包带在里面,并未被下人抢走。宝玉将荷包掷回,黛玉愧气而哭,宝玉连忙劝解,二人和好如初。

清代荷包有大量实物传世。通常以丝织物做成,上施彩绣。因制作荷包的质料、造型各不相同,所以名称也不一样,有的造型上小下大,中有收腰,形似葫芦,所以称之为“葫芦荷包”。有的被做成鸡心形,上大下小,俗称“鸡心荷包”。

在一些大、中城市,还有专门生产这种饰件的作坊。如《旧都文物略》记:“荷包巷所卖官样九件,压金刺锦,花样万千。”据说这种荷包最初是男子用来盛放烟叶的,后来大家觉得十分美观,乃争相仿效,不论男女,都喜佩之。北京《竹枝词》云:“为盛烟叶淡巴菰,做得荷包各式殊。未识何人传妙制,家家依样画葫芦。”

小小荷包: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清代蓝底葫芦形荷包

小小荷包: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清代拉锁子绣葫芦荷包清代打籽绣荷包

小小荷包: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清代打籽绣荷包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饰的改变以及人们文化心理的变化,如今荷包在城市里已经成了人们的收藏品和节庆配饰。端午节除了赛龙舟、饮雄黄酒、纪念屈原、吃粽子、门上悬挂艾草和菖蒲等庆祝活动或习俗之外,小孩身上要佩戴荷包和拴挂五色丝线,荷包之中会放有趋避蚊虫的香料或草药。

荷包文化留给人们的不仅是可供欣赏的民间艺术品,还有丰富且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农村,妇女们既是参加劳动、料理家务的能手,也是纺织刺绣的行家巧手。农村少女从十多岁就开始练习绣花,母亲、祖母自然是她的启蒙老师,母女、姊妹之间通过刺绣形成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正值豆蔻年华,每个姑娘都在编织着自己的梦,这些梦是情和意的交织,是理想与现实融合,伴随着女儿们度过最富梦想和才智的岁月。

她们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刺绣技艺,把这些彩色的梦记录下来,绣成荷包,诸如钱袋、扇袋、镜袋或香包之类,送给自己的情人。一个小小荷包,寄托了绵绵无尽的情意,它美丽而又纯净,含蓄而又明朗,既是女儿的秘密,也是富有代表意义的人类共同的感情。

在女儿怀春、恋爱、定情、成婚的过程中,这些普通的物件担负着特殊的使命,荷包虽小,却把所有的情和爱、思与恋全都“包”在了里面,成为富有民俗象征意义的精品。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f6526427804

來源: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