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改嫁後依舊照顧植物人前夫 臨淄媳婦撐起兩個家

改嫁後依舊照顧植物人前夫 臨淄媳婦撐起兩個家

李超利一邊給前夫餵飯,一邊督促兒子學習。

5月29日上午8點20分,記者再次來到臨淄區鳳凰鎮小張王村,李超利剛剛賣完早點回來。她快步向孫貽蘭家走去。

孫貽蘭正在北屋給兒子於會永擦手。“娘,你吃了嗎?我來吧。”李超利接過毛巾給於會永擦臉,再給他翻身,整理褥子……

10年前,李超利的前夫於永會遭遇車禍,變成“植物人”,她守護了5年後,婆婆含淚勸她改嫁,並撮合她和村裡另一個男青年成家。再婚前,李超利坦誠地向現任丈夫提出,雖然她離開了原來的婆家,但是原來的婆婆和前夫都是她的親人,她不能不管。這輩子,她要照顧兩個家。同樣善良的丈夫答應了。

從原來的家,到現在的家,只有100米遠的距離。

這100米,李超利走得很難,很累,但她從沒抱怨。

這個樸實的農村女子,每天起早貪黑,推著車到市場上賣小吃,為了多掙點錢,每天擺攤13個小時;從市場回來,她奔波於兩個家,照顧前夫,照顧兩家的老人和兩個孩子。

又是一個5年。李超利用一顆心,暖了兩個家。現任丈夫愛她敬她,兩個婆婆把她當女兒一般疼愛,村裡人也從不理解到豎大拇指,對她敬佩不已。

守護“植物人”丈夫5年

婆婆含淚勸她改嫁

5月28日中午12點,距離臨淄小張王村3公里遠的西申集上,人流漸漸稀少,忙活了一上午,李超利抹一把額頭的汗,拿起一隻水壺,連灌了幾口涼開水。她利索地收拾好傢伙什,弓起身子一推,餐車朝前動了動,再加一把勁,餐車快速朝前走起來。

李超利推著餐車來到小張王村她的婆婆孫貽蘭家。其實,孫貽蘭是李超利的“前婆婆”,現在李超利仍然喊她“娘”。

看到李超利,早早在門口等待的孫貽蘭快步迎上去。李超利喊了一聲“娘”。孫貽蘭幫著把餐車推上門前的一個斜坡。進到院裡,把餐車收拾停當,李超利身上的圍裙沒有解,又一頭扎進了廚房。

“你累吧?喝口水歇歇。”孫貽蘭心疼地看了一眼李超利。“娘,我不累,天不早了,趕緊做晌午飯。”李超利答道。

飯做好了,李超利招呼孫貽蘭先吃,她自己端著一碗飯,來到前夫於會永的床前,脫掉鞋,坐到他身邊,輕輕地將他的頭轉向她,開始餵飯。看著這一幕,一旁的孫貽蘭眼眶裡閃出淚花。

改嫁後依舊照顧植物人前夫 臨淄媳婦撐起兩個家

李超利每天下午都會到市場上擺攤賣炸魚,她的兩個婆婆經常一起幫她清理魚內臟。

李超利其實是泰安肥城人,今年37歲,2004年在臨淄打工時認識了於會永,兩個年輕人相識相愛,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兩年,他們有了一個兒子。

不幸始於2008年7月24日,於會永在上夜班的路上被一輛貨車撞上,導致腦損傷,成了“植物人”。面對可能永遠醒不過來的丈夫、年邁的婆婆、年幼的兒子,李超利只能偷偷地抹眼淚。從此,她起早貪黑、盡心盡力地照顧這一家人。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5年。孫貽蘭覺得,兒媳付出太多了。她覺得虧欠兒媳,兒媳還年輕,她不忍耽誤兒媳一輩子,於是,她開始四處託人為兒媳說媒。

孫貽蘭明白,如果自己不主動“趕”兒媳走,兒媳這輩子就“耗”在他們家了。孫貽蘭說,李超利十幾歲時就沒了母親,是父親把她和姐姐拉扯大的,所以,李超利對家庭親情格外看重。兒媳嫁進這個家時,孫貽蘭的老伴早就去世了,李超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母親看待。“這孩子心地忒好,人心換人心,我也不能只考慮俺家,耽誤她一輩子。”孫貽蘭抹了一把眼淚,繼續說,“我讓超利再嫁人是為了她著想,畢竟俺兒出事時,她才27歲,這一輩子還長著呢。”孫貽蘭說,22年前她丈夫去世,她獨自把兒子拉扯大,沒想到兒媳也遭遇命運的捉弄。她明白兒媳心裡的苦,不想為了兒子耽誤兒媳一輩子。

孫貽蘭耐心地勸解李超利,就算她和兒子離婚了,她還可以當她孫貽蘭的閨女,他們還是一家人。終於,李超利含淚答應離婚,並在孫貽蘭的撮合下,嫁給了村裡另一名男青年。孫貽蘭心裡既高興又心酸。

勤勞善良感動丈夫

兩家人如今親如一家

李超利於2013年再婚,丈夫王金柱也是小張王村人。結婚前,李超利提出,她不能拋棄原來的家,孫貽蘭和於會永都是她的親人,她不能不管。王金柱答應了。

從此,李超利每天往返於兩個家。兩家之間僅相隔百米遠,李超利幫著孫貽蘭照顧病床上的於會永,督促孩子學習。看到於會永狀態不錯時,她再騎上三輪車去擺攤。

次年,李超利給王家添了一個孫子,她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開始經營小吃生意,畢竟兩個家庭的開銷,就算是在農村,也是不小的壓力。

王金柱在鎮上一家企業上班,收入比較穩定,他除了每月留出幾百元零花錢,大部分工資都交給李超利管。逢年過節,他都提醒李超利帶上禮品去看望孫貽蘭。

“我中午一般都在單位吃食堂,超利要回來照顧他(於會永),我很理解。”王金柱稱,他每週休息時,也會去幫孫貽蘭幹活,他早已被妻子的勤勞和善良所感動。

改嫁後依舊照顧植物人前夫 臨淄媳婦撐起兩個家

李超利進貨回來,丈夫王金柱幫她搬貨。

5月29日上午10點,李超利騎著電動三輪車回到自己家,婆婆王愛芬迎出來,看到車上載著許多剛進的貨,王愛芬趕緊吆喝兒子:“柱子,來給超利搬進去!”王愛芬遞給李超利一杯水,用毛巾擦去她額頭的汗珠。李超利衝著婆婆一笑。

王愛芬說,李超利自從嫁到他們家,對老人和孩子都很好,她從未介意過兒媳要照料以前的家。在她看來,如今兩家人相處得像一家人。她包了水餃,會邀孫貽蘭來吃;孫貽蘭蒸了包子,會讓李超利帶回來給她。

“超利每天早晨4點半起床,推著餐車到鎮上賣早點;上午8點鐘回來,再換上電動三輪車,去趕集擺攤賣炸雞柳;中午回來給會永做飯;下午3點,她騎車再去鎮上的市場賣炸魚,晚上8點才回來。”王愛芬說,兒媳每天都得擺攤13個小時,五天趕4個集,非常辛苦。

李超利告訴記者,她的兩位婆婆和現任丈夫都是她堅強的後盾,她遇到了兩個好人家,也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知道她家的情況,左鄰右舍經常幫她,很多人都特意來照顧生意。在她看來,每天擺攤,雖然辛苦,但能通過自己拼搏賺到更多錢,讓兩個家庭的親人生活得更加幸福,這是她最想看到的。

“超利和金柱都是好人,加上她婆婆公公的幫襯,是對她最大的支持。”村民鄭先生坦言,李超利辛苦賺錢,兼顧著兩個家,鄉親們都佩服她。特別是她對前夫於會永一家的照顧,10年如一日,令人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