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希望子女跟父母之前是怎樣的一種關係?

驚濤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作為子女,我最希望的是和父母形成朋友間的關係,什麼話都能聊,什麼玩笑都能開最好。

為什麼這樣說呢

現實中我爸媽是一箇中國式父母,他們很愛你但不會說出來,只會在行動上表明這一切。而我也知道他們很愛我。

但我跟我父母也是從來都沒有聊過真心話。這就是糟糕的地方

今年我跟他們說了我談了兩年多的男友,但因為不是電瓶車就能到的距離,父母一致不同意。原因就是太遠了。

我也能理解父母不想我嫁的這麼遠,但我想的便是自己的姐姐已經嫁的近了,我嫁遠一點也沒有關係。

目光放長遠來說,以後晚年生活還可以去那邊旅遊,而不是一輩子都在這個地方。

再加上女兒嫁給真正對自己好的人才重要不是嗎?但他們卻看都不看一眼就算盤否認。

從未說出口這些話,一說起父母就會說不同意,甚至於已經開心焦慮我出去工作後,就再也不回家了

以至於他們找了個讓我就在家考駕照的緣由,“困”我在家。把擔心的問題都埋在心裡,卻從不會對我明說。

所以整個春節以來,我最希望能和父母敞開心扉的聊一次,跟我開著和朋友一起開的的玩笑。

這樣的父母不僅很樂觀,和子女關係也會非常的和諧。


1只小可愛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了著名詩人紀伯倫寫過的一篇《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字字懇切,發人深省。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父母曾是子女幼年時的依靠,子女也是父母心中最重的精神寄託。可是成長就意味著分離,子女總會長大成熟,與父母之間不再似小時候親密。父母應是子女的守護神,而非掌控者。偉大的父母懂得適時的退出子女的生活,放子女自己去闖蕩。距離產生美,適用於任何一種關係。

子女在父母面前可以談天說地,父母尊重子女,雙方保留隱私,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空間,但在需要時候對方隨時都在。

可以肯定,也可以拒絕,不受世俗禮教約束,雖是父母,也是朋友。


喝酸奶的小貓咪


父母和孩子是相互獨立的個體,我們曾經彼此依賴,共同前行過一段路程,為的是在生命中彼此成全,各自綻放,然後,遠遠的欣賞。

最近有篇很火的文章《我們深愛的孩子,他們愛我們嗎?》,講的是一對父母在女兒暑假的時候來到女兒求學的城市,沒有提前打招呼,想給女兒一個驚喜。

結果驚喜變成驚嚇,女兒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因為提前和朋友約好旅行,也未能滿足父母請女兒做導遊的心願。而父母也覺得不是滋味,匆忙改了機票提前回程。

據說這篇文章引發了很多討論,尤其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們,始終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這樣的境遇,他們無法理解。

如果我是那個女兒,可能會在暑假不回家的時候,提前告訴父母自己的安排,畢竟假期,父母對於子女還是充滿期待,而作為年輕人,我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希望他們可以理解。

如果我是那對父母,應該會提前給女兒打電話,並且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行程,不會要求女兒做導遊。當然,提前電話,也是為了問女兒是否可以安排時間順便跟爸媽吃頓飯,或者花半天時間帶我們遊覽一下校園。可以尋求孩子的建議,但不必造成壓力。

是啊,這也是我在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才有的想法。站在各自的角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也並無對錯之分。

我想,這對父母和女兒之間,一定還是有些問題,看得出,女兒並不信任父母,假期不回至少要跟父母打個招呼,這是健康的親子關係最起碼該有的溝通。





穆恩l


這個世界上父母和子女的緣分是有很深的淵源的。

有的子女是來報恩的,有的子女來討債的。

還記得龍應臺在《目送》一書中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所以母慈子孝也真的很難得。


郭姑娘的理想國


父母即是子女的老師又是子女的朋友。

父母生了孩子就要承擔起養育和教育的責任。即要給孩子吃穿和受教育所需的費用,有應該教育孩子有理想,愛國家,當個好人。

孩子對父母,也應該盡孝敬的責任,等父母老了,如果需要,孩子不但要給父母生活所需的費用而且還要在語言上尊敬父母,經常回家。

父母養你小,你要養父母老。


藍月兒de情感


作為父母,咱們培養孩子不就是想讓她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面對社會嗎。現在的陪伴都是為了分離。所有的感情裡父母之愛是唯一的指向離別的愛。我以我自己身為母親的想法便是在她需要愛與陪伴的年齡給予她需要的安全感,引領她去面向社會,獨立面對生活,成人後我就是她最鐵的後盾,如果不需要我,也絕不插手打擾她的生活,最後自己有錢養老。


兮兮主兒的一把手


父母和子女屬於不同的個體。孩子因我們而來(我是一個三歲女孩的媽媽),卻不屬於我們。我們應該要教育引導孩子,卻不能夠把我們的意志強加於他們。

日常相處保持平等友好的姿態就好了。


蔚然haha


父母與子女註定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