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大批公众号一起行骗?微信终于看不下去了!

近两周,一个公众号粗暴涨粉的老套路又在朋友圈刷屏。

刷屏朋友圈的免费领卡活动

多篇名为《小猪佩奇×Sup「公交地铁卡」免费领取!最强联名,送给社会人!》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据了解,很多公众号都发起了这样的免费领取小猪佩奇×Sup「公交地铁卡」的活动,文案基本复制粘贴,只稍微改了一下地方名。

大批公众号一起行骗?微信终于看不下去了!

果酱妹发现,所有号称送小猪佩奇×Sup「公交地铁卡」的账号,都有一个熟悉的套路:要求你扫码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然后分享到朋友圈集赞并截图发送给后台。

大批公众号一起行骗?微信终于看不下去了!

经果酱妹亲身测试,目前只收到该公众号回复“已收到您的截图,审核后会通知您”。但是果酱妹苦苦等了一个周末,却仍未收到任何后续回复。而且,该公众号现已被迁移。

大批公众号一起行骗?微信终于看不下去了!

部分推送过此类活动的公众号也因涉嫌诱导关注,已被微信官方删除文章。但是目前还可以看到很多公众号仍然在推送这篇文章。

大批公众号一起行骗?微信终于看不下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多地交通集团均声明并未发行过类似的联名卡。

大批公众号一起行骗?微信终于看不下去了!

据了解,进行此类活动的公众号,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导粉。其实,类似“联名卡”这样的虚假文章早已在全国各地出现过,这类活动都是由个人或公司公众号发布,文章表述往往模棱两可,既没有提到官方授权信息,也没有标明权威的渠道来源。

为什么这样的活动能刷屏朋友圈?

一直以来,这样的虚假活动在微信层出不穷,朋友圈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一个活动刷屏。据果酱妹观察,这样的活动能火也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免费”吸引人、用户参与门槛低。

免费、限量这样的字眼,再配合时下的流行元素,足够刺激用户视野,谁能先拥有谁就是“有身份”、“牛X”。而且只需扫码、转发就能参与,完全不需要用户支付任何东西。“不要白不要”,只要动动手指就有机会获得,何乐而不为?

2、朋友圈信任感。

如果你的朋友们都转发了,你会自然而然有代入感。我的朋友们个个都是“人精”,还能有假?于是,你也愉快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千篇一律的文案,公众号只需改一下地名就又可以拿去涨一波粉,但微信对于这种诱导关注的行为只是删文,犯错成本低让很多公众号一犯再犯,长此以往微信不免被搞得乌烟瘴气。

其实,通常用户转发完后过不了几天就会忘记了这件事。等到想起来的时候,分享链接要么失效,要么活动已结束。到底能不能领到,谁知道呢?以至于下一次的活动,大家还是稀里糊涂地再次参与。

微信早在运营规范中就规定,通过外链、二维码等方式,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号的行为均属于违规,一经发现将根据违规程度对公众号采取相应的措施。

大批公众号一起行骗?微信终于看不下去了!

事实上,很多运营者也是常年在违规的边缘试探。像这样的骗局还有多少?

•关注公众号送礼品。2016年6月,不少公众号因冒充天堂伞业集团发布免费领伞活动,被微信以涉嫌欺诈为由注销账号;

•高额返现。2016年10月,央视网曝光公众号“乐享e购”进行假高额返现,百名全职妈妈被骗125万;

•投票骗局。央视新闻曾报道过一用户因参加公众号“萌娃评选”活动,为了刷票,添加公众号推荐的客服,最终损失6000元;

•投资骗局。曾有媒体报道一女子投资理财公众号被骗2万。

套路不断,防不胜防。在面对一些微信活动时,果酱妹温馨提示:

  • 关注账号时,可查看该公众号是否已通过认证(但其实认证了也不一定可信)。一般看到没认证的个人号在搞送礼抽奖活动时,都应该留个心眼,微信上也是没有掉馅饼的事儿的。
  • 在向公众号付款时,最好先联系微信官方客服确认。填写个人信息时要谨慎。凡是涉及到要填写个人信息、转账、分享朋友圈的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除了要提高辨别虚假活动的能力外,大家还需要养成随手举报虚假活动的习惯。虽然现在涨粉遇到了瓶颈期,但大家也不要过度焦虑,新媒体人的底线我们还是要守住的。运营者在做推广时也应谨慎一些,不要违背微信的相关规则,不管是删文还是封号,对运营者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