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山2》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人需要更多《战狼2》和《红海行动》

很久以来对土耳其的认知停留在一个很浅的面上。值得说道的也仅是很久以前似乎是个横跨亚欧非的庞然大物,奥斯曼帝国。国内有令其头疼反叛势力,中东乱局开始后也有为证明其存在感的发声和动作。前段犯二的埃尔多安击落了俄军机,后来还有针对他的政变,到现在又出兵打了叙利亚的地盘阿夫林,还想打曼比季。嗯,差不多就这些了。总结起来就是国土面积大,有点实力的二流国家。

《山2》作为一部投资仅几十万美元的战争片是很让我惊叹的,本片身上还有其它鲜明的烙印:反恐战争,民族主义,土耳其主旋律。

网上无意中看到介绍,因为评分有点高和加之是我喜欢的战争片缘故引起了兴趣。

《山2》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人需要更多《战狼2》和《红海行动》

据说本片真实事件改编。因为恐怖分子绑架了本国女记者,土耳其派出精锐特种部队去境外执行营救任务。整个营救队伍只是一个七人的战斗小组,但每一个队员都是电影里所声称的“国宝”级精英。有惊无险解救到女记者后,因为是在土耳其境外(伊拉克),需要行进到直升机接应点才可撤离。前往接应点的一路上小战斗不断,向观众展现了恐怖分子的残暴;居住在伊拉克土耳其人(土库曼人)的苦痛和对土耳其的向往以及突击队员们军事素质上的过人之处。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拯救离接应地不远的一个土库曼人的村子。队员们让女记者和村中部分妇孺搭上接应飞机先离开,他们则留下来守卫这个村子和其余的村民,而敌人是一个营规模的IS武装分子(翻译就是这么说的,按我理解一个营现代军事编制该有400人以上,再不济起码也有200来人)。

《山2》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人需要更多《战狼2》和《红海行动》

人数和装备极度的劣势让后来的战斗也呈现了极度的悲壮和惨烈。很多人观后留言说对比如此悬殊战力,IS依然被吊打,未免不真实。其实我也有同感,但影片中一再强调这些人是国宝级的精英,并不惜篇幅展示这些国宝级精锐的挑选和训练,其实早早的就做了铺垫(为了愉快地继续看下去你得说服自己接受这个设定)。当时正逢IS势大,那辆打头阵的坦克就是IS缴获自美国援助给伊拉克的政府军。看到这辆艾布拉姆斯时这些队员也倒吸一口凉气,估计心都是拔凉拔凉的。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能否认大部分的IS武装人员都是乌合之众。打打伊拉克叙利亚已经孱弱不堪的政府军还可以,稍微正常一点国家的军队,或者说以前还没有被打废的伊拉克、叙利亚的军队,IS这种武装的战斗力真还不够看的。以上所言也许能让不到10个人对战营级规模的敌人勉强站住脚了,虽然还是有科幻感,但不是为了愉快地看下去么?!

影片投资有限,没有什么大手笔,但在战争细节和战斗真实性的表现上算是到位。因为要照顾到全片七个队员和女记者的描写,穿插了战友情,个人感情冲突,家庭关系,还有大量的队员入选部队及训练的戏份。用这么长时间的文戏来丰满达8位之多的角色,导致影片超过两个小时有余,情节有相当部分拖沓严重,不敢说导演水准不够,但起码当得起一个“过了”的评价。

《山2》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人需要更多《战狼2》和《红海行动》

作为一个普通的、纯粹的观众,面对一部多少还能让人看下去战争影片,尽管这片子有着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也可以理解为土耳其主旋律影片,依然不能阻止我为这电影赞一下。正因为看过这片子特意网上去查找了土耳其一些更详细信息。土耳其有着复杂的历史和边界领土、宗教信仰等问题,北约第二军事强国,有众多优美景色的城市,历史悠久古老……虽然这些信息没有改变我对土耳其最初的看法,但起码我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一部电影,一部主旋律电影被影响了。

《山2》带给我们的启示更多的是思考中国的民族主义电影,我个人强行将其划归对应为中国主旋律电影。没有这类电影的中国主旋律只能总是建军建国一类的单调。欣喜的是这类电影这些年出现并进步了,而且很明显的进步。从《眉公河行动》的惊讶,到《战狼2》的惊喜,再到《红海行动》的激动。这类可以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电影太少,宣扬的民族主义情怀还不够强烈。期待未来中国的此类电影不但可以激励国人,更能或多或少影响世界,影响很多角落里对中国也许陌生也许漠然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