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你敢不敢,吃一口城市雾霾?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气味。如果说伦敦的空气如泥土芳香的气味、洛杉矶如漂白水和氯水、亚特兰大的渗着酒精味,那么北京呢?

硫磺类的味道,就像臭屁味之类的。有记者曾经形容这种气味:她正品尝用城市雾霾做出来的蛋白霜。

你敢不敢,吃一口城市雾霾?

说到雾霾这隐形杀手,触手不可及似乎有点虚无,打从 1905 年论文 Fog and Smoke 面世让广泛人类认识到雾霾的存在至今,似乎仍有人不为所动。

难道当真因其“无形之过”?

01

艺术家主导的印度独立智库“基因学美食中心”(Center for Genomic Gastronomy)就实行将无形变成有形,仿造全球各地的雾霾样本,做成甜品,将其实体化,邀请人们吃一口这名叫空气污染的糖衣毒药。

想想就觉得,无比酸爽,简直amazing。

中心创办人 Zack Denfield 最初起意,只因被称为厨房圣经的《 On Food and Cooking 》的作者 Harold McGee 指导蛋白霜做法时幽默的一说:“托蛋白的福,我们可以收割空气,做成蛋白霜、慕斯、舒芙蕾等等。”

Denfield 当时正在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该地空气污染超标于世卫指引 6 倍之多,“收割雾霾做成蛋白霜”当即活现于 Denfield 脑海。

02

于是 Denfield 的学生开始尝试将吸得到的雾霾转化成能吃的甜品,食谱非常简单,3只蛋白、3杯糖,打发时加入城市雾霾,再送进焗炉用摄氏 150 度焗 90 分钟即可。

但由于慕斯中的空气容易流失,制作蛋白霜时蛋白需即打即焗,难以在室外进行,于是,他们利用纽约的芬兰文化中心提供的资助,自制雾霾合成器,模拟各地风土—— 包括独有化合物构成、PH值、气味等等,最终产生独具特色的“雾霾”。

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科学家协助下,他们成功利用不同材料仿造雾霾效果,例如亚硝酸混合硬币可得棕红色的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熄灭蜡烛时的黑烟充当煤烟、布鲁克林皇后区公路附近收集所得的颗粒物,东拼西凑,加入蛋白后再配合不同烹调方式,而整年在南加州阳光普照下的洛杉矶雾霾,就用紫外光线代替。

如此炮制,成品固然有点不伦不类,颜色偏离传统,又黄又啡堪似肮脏的废气:部分化学物明显地影响蛋白霜的形状,导致有些裂口,又有些出现气泡。

初尝还是白砂糖的甜味,后劲却充满废气味,并且会感觉到十分的恶心。

03

Denfield 雾霾蛋白霜最先世卫一次会议中亮相,其后先后在多地展出,更神奇的是,他们还曾在一次豪华美食展中他们竟与手工龙虾卷和高档冬甩并排展出,而且他们的雾霾甜品很快被抢食一空。

不少人会担心其食用安全,Denfield 则反问:“你说呼吸雾霾安全吗?当然不,不过一切视乎分量。”

事实上,大部分添加化学物都不是你可以放心食用的物质,吃雾霾至少不会比吸雾霾危险。

曾经有一名科学家告诉 Denfield,人类的消化系统历经进化,处理有毒物时,较之呼吸系统要强壮得多:“我们的消化系统可以分解物质,然而呼吸系统除了阻隔部分体积较大的粒子外,基本上是中门大开。”

空气污染不曾停歇,在北京,在新德里,在石家庄,在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有时候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超标 10 倍,竟相等一天抽 44 根烟。

Denfield 希望透过制作雾霾蛋白霜,让人们好好思考每一个呼吸间进入自己体内的物质为何 —— 尽管无人拥有不呼吸的选择权。他说:“人们觉得他们只有在对待食物时,才有选择不吃的权利;而我想,也许我们也能拥有选择呼吸甚么的权利。”

你敢不敢,吃一口城市雾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