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扶贫路上,胞波情浓

冬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缅甸妇女翁吉就带着缅甸工人来到地上砍甘蔗,用缅语和傣语娴熟地指挥工人各司其职,干得热火朝天。靠着勤劳打拼,她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过上了甜日子。

扶贫路上,胞波情浓

翁吉今年30岁,老家在缅甸克钦邦八莫县勐冒镇陇甲村,年轻时来中国过泼水节,认识了陇川县章凤镇芒弄村的吞亮,相处中吞亮的勤劳踏实打动了她,2008年两人喜结连理,婚后育有两子。刚嫁过来时,由于土地都被管家的舅舅租了出去,翁吉夫妻住在危房里,只能在家边打零工维持生计,丈夫还患有夜盲症,被鉴定为三级残疾,打工时还需翁吉早晚接送,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夫妻间一直相亲相爱、同甘共苦、不离不弃。

扶贫路上,胞波情浓

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翁吉家,因残、缺技术被陇川县纳入建档立卡户进行帮扶,享受到了4.5万元建房补助和6万元建房产权共享投资。夫妻两人高兴的一夜未眠,为了节约成本,小两口一合计,决定凭借丈夫吞亮多年的泥瓦工经验,自己亲自动手建房,于是,夫妻俩拉砖、采购水泥、沙子、瓦……画草图、搞规划、现场施工,吞亮就这样带着妻子,一砖一瓦,细心操作。白天打工,下午建房,经过一年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一幢崭新又稳固的安居房正式落成。翁吉一家还享受到产业帮扶、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帮扶。翁吉和吞亮勤学勤劳动,将培训学到的种植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种了11亩甘蔗,租种了4亩烟;翁吉还利用自身优势,从缅甸找了许多老乡到中国包砍甘蔗,提供住宿、供电供水,一起打拼。2016年便实现了脱贫,2019年家庭年人均收入达到了7137.67元,日子还越过越红火。

扶贫路上,胞波情浓

“感谢中国的扶贫好政策”,翁吉说,嫁到陇川很幸福,自己的经历就是中缅“胞波”情谊的最好见证。弹指一挥间,翁吉来陇川已经12年。这12年,她真实地感受到中缅两国一家亲。

扶贫路上,胞波情浓

陇川县与缅甸毗邻,缅甸人到陇川打工或与当地居民通婚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目前陇川县合法登记的跨国婚姻有456余对,建档立卡户家庭含缅籍人口1535人。这些跨国婚姻家庭,大多通过政策帮扶和自身努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陇川县多措并举保障缅籍人员的生产生活。在教育方面,学校正常接收跨境婚姻家庭子女入学,为其建立临时学籍号,保障其正常入学、升学,并保障他们享受免杂费、书费,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农村学校就读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在医疗方面,已形成事实婚姻嫁入本县的缅籍人员,只需提供缅甸马邦丁中文翻译件及通婚证便可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就业方面,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及时成立境外边民入境务工管理服务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由公安、人社、检疫检验、翻译中介等部门进驻,为经商、务工的缅籍人员提供“一站式”的优质服务,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的在缅籍人员较为集中的用人单位开展多种培训。此外,陇川县还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消息、张贴爱心捐赠倡议书等方式,为合法入境务工的外籍人员捐赠暖冬衣物,并适时开展涉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