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这个方法是创作中国画的不二法门

这个方法是创作中国画的不二法门

千百年来,中国画家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绘画经验,他们认为,中国画最根本的核心是"道",这个"道"中又包含了中国哲学文化,"一阴一阳之谓道","一画开天","古者包犧作《易》也,始于一画",这些深刻但又简单的哲理,为中国画的画道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画的哲学体系。

这个方法是创作中国画的不二法门

但是,中国画不光是道的体系,而是道与艺的相互统一。艺,即是技法、技术,是绘画的技术层面的能力。理解了中国画的哲学思想后,就要在艺的方面狠下功夫,最后达到"精熟"的程度,与道完美统一。

在中国画的创作上,最为根本的方法,或者说中国画的创作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表现,而是要"心师造化",手取诸物,意思是说,画家心里要装着造化,心有道,师古人,还要经常走出去写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

这个方法是创作中国画的不二法门

南宋李澄叟在《画山水诀》中说:"画山水者,友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著笔去处。"他说自己自幼时起,就观湘中山水,常游三峡,久而久之,自觉有力。唐代画家韩幹喜欢画马,经常在宫中与那些御马在一起,观察马的习性,有一次唐明皇要看他的画,他说,"陛下厩马万匹,皆臣之师"。五代时期的大画家荆哠,也深知写生是创作的最好老师,他经常深入到大自然中细心观察,体验山水风光和树木千姿百态的形态,并作好底稿,为创作收集第一手资料。金农在他的画记中记载了冬心先生学画的故事:他说冬心学画竹子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他在模仿前人画竹的基础上,还要写生,为了这个写生,他令人有家中院宅种植了一万棵竹子,每天观察,以竹为师。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画家,必须要走近自然,以自然、生活为师,用心体会,随时记录。

这个方法是创作中国画的不二法门

画家写生还要懂得取舍,不是所有的自然之物都是我们所需要的素材,清代李方膺有诗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意思就是要从这些千万状的自然物中取和舍,要根据整体画面,选择一些姿态、光线、形状好的物体作为素材使用。

这个方法是创作中国画的不二法门

画家写生还要有悟性,从一理中悟百理,于一物中悟万物。并不是所有写生所取之物都能入画,拿来照搬自然之物,这是下才。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画旨》中说:"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看得熟,自然传神。"宇宙万物,变化多端,画家要用艺术的头脑来思考,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体悟自然之道,于万物中索材,为己所用。

这个方法是创作中国画的不二法门

写生也要以情入画。东晋画家顾恺之很注重"迁思妙想"的运用,意思就是写生作画时的感情移入,给画作注入情感的生命力。当代著名画家姚鸣京先生一年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要行走在山水之间,其创作方法就是写生,他在写生过程中,就很注意方法,每次的写生作品都是创作的作品,因为他懂得取舍,画面需要的,他会精心刻画,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所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写生、创作一次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