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東周列國志,中國哪個省份諸侯國最多?

用戶3117789454


東周時期的列國基本上都是西周時期分封留下的底子。

西周分封諸侯國,主要是為了拱衛周王室,因此諸侯國集中在黃河流域。

下面我們來看幾幅圖,更直觀的感受下各個封國的地理位置。

圖中紫色的原點是周出主要的諸侯國,可以看出,沿著黃河一帶的較多。其中河南境內的諸侯國最多。

這是幾個主要諸侯國的分封情況,

河南境內的古國非常多,基本上每個縣就是一個古國,如衛國(鶴壁)、陳國(淮陽)、宋國(商丘、)杞國(杞縣)、蔡國(上蔡)、息國(息縣)、葉國(葉縣)、滑國(滑縣)、豹國(三門峽)、呂國(南陽)、許國(許昌)、東虢(滎陽)等等。


微史春秋


山東省境內的諸侯國最多,列舉如下:

1、魯國、在今山東省的東南部,國都在曲阜(今山東省曲阜市)

2、宋國、在今河南省東南部和今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之間的一部分土地。國都原在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部),戰國初期有可能遷都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

3、衛國、在今河南省、山東省之間的北部,國都在濮陽。

4、莒國、在今山東省安丘、諸城、沂水、莒、日照等縣之間,國都在莒(今山東省莒縣)

5、鄒國、在今山東省費、鄒城、滕州、濟寧、金鄉等市縣之間,國都在鄒(今山東省莒縣南)

6、杞國、在今山東省安丘東北

7、郯國、在今山東省郯城西南

8、任國、在今山東省濟寧市北部

9、滕國、在今山東省滕州市西南

10、薛國、在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南

11、費國、在今山東省費縣東部

12、倪國、鄒別封之國,在今山東省滕州市東部

13、繒國、在今山東省蒼山西北,公元前567年為莒國所滅,後復國,到公元前450年又被越國滅國

14、邳國、在今山東省南部、丹水與沂水的交接處

15、齊國、在今山東省北部、以都城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為中心,國境東臨渤海,還包括河南河北部分地區

一個省份,15個諸侯國據此,是謂最多。


康萊美食匯


其實主觀上認為,先秦時代的諸侯國大多集中在北方的黃河流域,明朝小說《東周列國志》描寫的東周時代,也是古代諸侯混戰最嚴重的時代,按如今的區劃,應該是安徽省、河南省與山東省境內的諸侯國最多。



首先是安徽省,安徽省比較特殊,皖北屬於古代的中原腹地,而南部又地處長江流域文明的核心地區,所以諸侯國非常眾多。

直到東周時代,仍舊有很多的諸侯國,比如陳國、蕭國、徐國、桐國、彭國、廬國、鍾離國、巢國、胡國、夷國、厲國、宗國、番國、蓼國、舒國、英國、六國、越國、宋國、楚國、蔡國等等,這些都是全境屬於安徽或者有部分位於如今安徽境內的諸侯國,除此以外,當時安徽境內還有眾多規模非常小,在地圖上並沒有顯示的小國。

到了後來,安徽境內的諸侯國,大多被越國、楚國所滅,最終大規模減少。


如今的山東省,也是當時諸侯國非常眾多的一個。當時的齊國主宰山東北部,魯國佔據中部,山東省的主體就是齊國與魯國,還有孟子的故鄉鄒國,另外莒國、萊國、其國、介國、滕國、杞國、陽國、顓叟國、任國、薛國、鍾吾國、逼陽、濫國、郯國等等,後期,山東省的諸侯國也大多被齊國統一。


最後,就是最早被稱作“中國”的河南省。這裡早在西周時代就被視作重地,所以封建了大量的宗室諸侯。東周時代,河南境內主要有宋國、陳國、許國、鄭國、東周國、西周國、郜國、葛國、曹國、胡國、項國、頓國、蘇國、樊國、溫國、原國、劉國、共國、應國、幹國、毛國等大量的國家。

河南省非常特殊,即便到了戰國,仍舊非常破碎,韓國、魏國、齊國、楚國等都在河南境內有所交匯。


澹奕


我們可以先看兩張地圖,這是一張西周初期的地圖

我們可以看到諸侯國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具體對照現如今的省份地圖可以再看看下一張

這張圖就很明顯了吧,山東,河南諸侯國最為集中。然後周分西東,周平王東遷以後,歷史進入到了東周時代,東周因為周天子權威的衰落,諸侯國逐漸強大起來,這就是我們說的春秋時期,然後兼併戰爭開始,如下圖

剛開始在黃河流域這麼不大的地方上諸侯林立,大致和西周時期的諸侯國所處位置差不多,到了後來

諸侯國越來越少,在晉還未被分時,大致的諸侯國就剩這麼幾個,此時諸侯國主要分佈在河南境內。等到三家分晉,歷史進入戰國時代,如下圖

此時兼併戰已經劇烈到幾百諸侯國只剩下7個國家,但兼併並未停止,到最後秦一統六國,天下歸一,當然這都是後話,只是梳理歷史的時候順帶著梳理一下,不然覺得不完整。

回到題主所說,東周列國志的歷史跨越的時間比較長,東周初期也急即春秋初期,諸侯國最多的省份那就是河南,山東。到了戰國末期諸侯國就剩7個了,哪個省諸侯國最多,答案不存在了。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古代小說,作者是明朝的馮夢龍,此書參考史書較多,周朝的那些諸侯國,有不少都出現在了小說中,是一本基於史實的小說,不像《三國演義》有較多改動。

而這些諸侯國,絕大多數都集中在黃河流域,放在今天,就是河南、安徽、山東三省的地界,所以這三省的諸侯國數量應該是最多的,另外山西和陝西也有不少諸侯國。

陝西算是周朝的發源地,但是在東周初年,周平王完全無法掌控西周故地,所以將其封給了秦國,而秦國經過數代努力,才擁有自己的封地,開始進入春秋爭霸。春秋爭霸中,秦國的風光是秦穆公時期,甚至被稱為霸主,這時候,秦國逐步佔用今陝西,前後加起來滅了幾十個諸侯國,可見陝西的諸侯國並不少。

山西則是晉國的勢力範圍,後來基本成了晉國的地盤,作為家大業大的主,春秋最開始國內不穩,沒急著對外發展。等到國內穩了,勢力猛彪,晉獻公就“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他的兒子晉文公作為一代霸主,自然更多,而晉國霸業持續數代之久,滅國的數量不用說,肯定比秦國要多得多。當然,這些被滅的國家已經很多不在山西範圍,但山西境內的諸侯國還是不少的。

接著是安徽,安徽其實屬於淮河流域,其北部跟中原接近,南部跟長江流域接近,夾在楚、吳、越和中原之間,諸侯國相當多,如宋國、楚國、蔡國、吳國、越國、陳國、徐國、蓼國等比較有名的國家,或全境或部分屬於安徽,剩下更多是沒什麼名氣以及連記載都少的小國,地圖上都找不到。最終,這些國家基本被楚國、宋國、吳國、越國滅掉,而越滅吳、楚滅越,大部分地盤都到了楚國手裡。

山東也是諸侯國林立的地方,最有名的當然是齊國和魯國,山東至今都被稱作齊魯大地。除了齊魯以外,衛國、鄒國、莒國、萊國、滕國、杞國等也比較出名,剩下一大幫就是打醬油的角色,到了戰國時期被齊楚兩國分了,當然,本地人齊國拿大頭。

最後是河南,作為中原腹地,這裡的諸侯國不是一般地多,多的後果就是小,衛國、宋國、鄭國、陳國算是比較大的,其他就小得多了。中原腹地,自然是天下相爭之地,春秋晉楚兩國再次爭霸,戰國時期韓國、魏國、齊國、楚國也在這裡頻頻交鋒,直到最後全給秦國包了餃子。


平沙趣說歷史


東周列國志裡面記載了幾百個諸侯國,這些自我國大部分的位置位於今天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江蘇一帶。其中最多的應該屬於河南和山東,安徽,陝西,山西。

春秋末年,秦國統一陝西一帶的時候,消滅了幾十個諸侯國,晉國的面積比中國還大,消滅了諸侯國,應該比秦國還多,楚國更不用說,其他的諸侯國也不必說,到了春秋末期,戰國前期的時候,天下的諸侯國只剩下幾十個,戰國初期以後,天下諸侯國就更少了,就戰國策裡面的十幾個諸侯國來說。



東周在洛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

衛國在濮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

曹國也在河南

蔡國在上蔡,也是今天的河南

宋國在商丘,也是今天的河南

韓國在今天的河南

魏國也在今天的河南

中山國在今天的河北,

齊國在今天的山東

魯國在今天的山東

趙國在今天的山西

燕國在今天的北京

楚國在今天的湖北

秦國在今天的陝西

綜合來看,河南地方的諸侯國應該算是最多的。


北田共T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所著的長篇白話歷史演義小說,主要描寫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的故事。

以河南洛陽為中心,這就是歷史上的東周。出現了“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其後又形成了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個大國稱雄的局面,史稱“戰國七雄”。

《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140多個諸侯國。其中,當屬河南省擁有諸侯國最多。

宋國、鄭國、衛國、杞國、周王朝等都在今天的河南省。


忠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