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东周列国志,中国哪个省份诸侯国最多?

用户3117789454


东周时期的列国基本上都是西周时期分封留下的底子。

西周分封诸侯国,主要是为了拱卫周王室,因此诸侯国集中在黄河流域。

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更直观的感受下各个封国的地理位置。

图中紫色的原点是周出主要的诸侯国,可以看出,沿着黄河一带的较多。其中河南境内的诸侯国最多。

这是几个主要诸侯国的分封情况,

河南境内的古国非常多,基本上每个县就是一个古国,如卫国(鹤壁)、陈国(淮阳)、宋国(商丘、)杞国(杞县)、蔡国(上蔡)、息国(息县)、叶国(叶县)、滑国(滑县)、豹国(三门峡)、吕国(南阳)、许国(许昌)、东虢(荥阳)等等。


微史春秋


山东省境内的诸侯国最多,列举如下:

1、鲁国、在今山东省的东南部,国都在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

2、宋国、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和今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之间的一部分土地。国都原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部),战国初期有可能迁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3、卫国、在今河南省、山东省之间的北部,国都在濮阳。

4、莒国、在今山东省安丘、诸城、沂水、莒、日照等县之间,国都在莒(今山东省莒县)

5、邹国、在今山东省费、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市县之间,国都在邹(今山东省莒县南)

6、杞国、在今山东省安丘东北

7、郯国、在今山东省郯城西南

8、任国、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北部

9、滕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南

10、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

11、费国、在今山东省费县东部

12、倪国、邹别封之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部

13、缯国、在今山东省苍山西北,公元前567年为莒国所灭,后复国,到公元前450年又被越国灭国

14、邳国、在今山东省南部、丹水与沂水的交接处

15、齐国、在今山东省北部、以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为中心,国境东临渤海,还包括河南河北部分地区

一个省份,15个诸侯国据此,是谓最多。


康莱美食汇


其实主观上认为,先秦时代的诸侯国大多集中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明朝小说《东周列国志》描写的东周时代,也是古代诸侯混战最严重的时代,按如今的区划,应该是安徽省、河南省与山东省境内的诸侯国最多。



首先是安徽省,安徽省比较特殊,皖北属于古代的中原腹地,而南部又地处长江流域文明的核心地区,所以诸侯国非常众多。

直到东周时代,仍旧有很多的诸侯国,比如陈国、萧国、徐国、桐国、彭国、庐国、钟离国、巢国、胡国、夷国、厉国、宗国、番国、蓼国、舒国、英国、六国、越国、宋国、楚国、蔡国等等,这些都是全境属于安徽或者有部分位于如今安徽境内的诸侯国,除此以外,当时安徽境内还有众多规模非常小,在地图上并没有显示的小国。

到了后来,安徽境内的诸侯国,大多被越国、楚国所灭,最终大规模减少。


如今的山东省,也是当时诸侯国非常众多的一个。当时的齐国主宰山东北部,鲁国占据中部,山东省的主体就是齐国与鲁国,还有孟子的故乡邹国,另外莒国、莱国、其国、介国、滕国、杞国、阳国、颛叟国、任国、薛国、钟吾国、逼阳、滥国、郯国等等,后期,山东省的诸侯国也大多被齐国统一。


最后,就是最早被称作“中国”的河南省。这里早在西周时代就被视作重地,所以封建了大量的宗室诸侯。东周时代,河南境内主要有宋国、陈国、许国、郑国、东周国、西周国、郜国、葛国、曹国、胡国、项国、顿国、苏国、樊国、温国、原国、刘国、共国、应国、干国、毛国等大量的国家。

河南省非常特殊,即便到了战国,仍旧非常破碎,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等都在河南境内有所交汇。


澹奕


我们可以先看两张地图,这是一张西周初期的地图

我们可以看到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具体对照现如今的省份地图可以再看看下一张

这张图就很明显了吧,山东,河南诸侯国最为集中。然后周分西东,周平王东迁以后,历史进入到了东周时代,东周因为周天子权威的衰落,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春秋时期,然后兼并战争开始,如下图

刚开始在黄河流域这么不大的地方上诸侯林立,大致和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所处位置差不多,到了后来

诸侯国越来越少,在晋还未被分时,大致的诸侯国就剩这么几个,此时诸侯国主要分布在河南境内。等到三家分晋,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如下图

此时兼并战已经剧烈到几百诸侯国只剩下7个国家,但兼并并未停止,到最后秦一统六国,天下归一,当然这都是后话,只是梳理历史的时候顺带着梳理一下,不然觉得不完整。

回到题主所说,东周列国志的历史跨越的时间比较长,东周初期也急即春秋初期,诸侯国最多的省份那就是河南,山东。到了战国末期诸侯国就剩7个了,哪个省诸侯国最多,答案不存在了。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古代小说,作者是明朝的冯梦龙,此书参考史书较多,周朝的那些诸侯国,有不少都出现在了小说中,是一本基于史实的小说,不像《三国演义》有较多改动。

而这些诸侯国,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黄河流域,放在今天,就是河南、安徽、山东三省的地界,所以这三省的诸侯国数量应该是最多的,另外山西和陕西也有不少诸侯国。

陕西算是周朝的发源地,但是在东周初年,周平王完全无法掌控西周故地,所以将其封给了秦国,而秦国经过数代努力,才拥有自己的封地,开始进入春秋争霸。春秋争霸中,秦国的风光是秦穆公时期,甚至被称为霸主,这时候,秦国逐步占用今陕西,前后加起来灭了几十个诸侯国,可见陕西的诸侯国并不少。

山西则是晋国的势力范围,后来基本成了晋国的地盘,作为家大业大的主,春秋最开始国内不稳,没急着对外发展。等到国内稳了,势力猛彪,晋献公就“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他的儿子晋文公作为一代霸主,自然更多,而晋国霸业持续数代之久,灭国的数量不用说,肯定比秦国要多得多。当然,这些被灭的国家已经很多不在山西范围,但山西境内的诸侯国还是不少的。

接着是安徽,安徽其实属于淮河流域,其北部跟中原接近,南部跟长江流域接近,夹在楚、吴、越和中原之间,诸侯国相当多,如宋国、楚国、蔡国、吴国、越国、陈国、徐国、蓼国等比较有名的国家,或全境或部分属于安徽,剩下更多是没什么名气以及连记载都少的小国,地图上都找不到。最终,这些国家基本被楚国、宋国、吴国、越国灭掉,而越灭吴、楚灭越,大部分地盘都到了楚国手里。

山东也是诸侯国林立的地方,最有名的当然是齐国和鲁国,山东至今都被称作齐鲁大地。除了齐鲁以外,卫国、邹国、莒国、莱国、滕国、杞国等也比较出名,剩下一大帮就是打酱油的角色,到了战国时期被齐楚两国分了,当然,本地人齐国拿大头。

最后是河南,作为中原腹地,这里的诸侯国不是一般地多,多的后果就是小,卫国、宋国、郑国、陈国算是比较大的,其他就小得多了。中原腹地,自然是天下相争之地,春秋晋楚两国再次争霸,战国时期韩国、魏国、齐国、楚国也在这里频频交锋,直到最后全给秦国包了饺子。


平沙趣说历史


东周列国志里面记载了几百个诸侯国,这些自我国大部分的位置位于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江苏一带。其中最多的应该属于河南和山东,安徽,陕西,山西。

春秋末年,秦国统一陕西一带的时候,消灭了几十个诸侯国,晋国的面积比中国还大,消灭了诸侯国,应该比秦国还多,楚国更不用说,其他的诸侯国也不必说,到了春秋末期,战国前期的时候,天下的诸侯国只剩下几十个,战国初期以后,天下诸侯国就更少了,就战国策里面的十几个诸侯国来说。



东周在洛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

卫国在濮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

曹国也在河南

蔡国在上蔡,也是今天的河南

宋国在商丘,也是今天的河南

韩国在今天的河南

魏国也在今天的河南

中山国在今天的河北,

齐国在今天的山东

鲁国在今天的山东

赵国在今天的山西

燕国在今天的北京

楚国在今天的湖北

秦国在今天的陕西

综合来看,河南地方的诸侯国应该算是最多的。


北田共T


《东周列国志》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主要描写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故事。

以河南洛阳为中心,这就是历史上的东周。出现了“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其后又形成了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大国称雄的局面,史称“战国七雄”。

《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其中,当属河南省拥有诸侯国最多。

宋国、郑国、卫国、杞国、周王朝等都在今天的河南省。


忠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