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医院急诊科挂急诊号,却排队等2-3个小时才能看到医生,是什么感受?

独医无二


我从小就从亚洲最大的医院,也就是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长大。见证了,中国这几十年来的急诊科的变化。在70年代,80年代,那是看病难不是急诊科看病难,而是住院特别难,医生开了住院单以后住院特别难。那时候的医院普遍床位,不是特别多,如果你要等一台手术,要等好长时间。而床位的安排就在护士长手里,所以那时候护士长的权利,就特别大。


在河南人,留下的一个印象就是,疑难杂症,急重危症病人看病就去河医。造成河医病人爆发式的增长,每天门诊大厅熙熙攘攘的患者不断的,情况是在2000年以后的才出现,由于2000年以后,新农合,城市居民医保,和省市职工医保的推出。使我们很多普通老百姓,有经济能力到大医院享受比较好的完善的医疗保障治疗,就医环境。为了缓解,患者就医的压力,河医就推出了,东区和西区两个病区,来缓解病人就诊的压力?

就患者而言,其就诊往往带着很多的心理因素来就诊。希望能够得到一些顶尖的专家们,帮助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

郑大一附院,在去年的时候,80岁以上的老专家还有20多位坐门诊。在这80岁以上的老教授中,年龄最大的是96岁的,眼科张晓房教授。这个令人尊敬的不老松。但去年国庆节,郑大一附院有个规定,内科70岁以上,外科75岁以上的老教授,必须离开门诊给中年青人更多机会。如今这些老教授中,如果身体许可有相当一部分,去了民营医院发挥余热。

河南看病病人比较拥挤的,第二个地方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了。为了应对拥挤的患者,河南省人民医院采取了一个比较奇特的方法,把原来的老干部病房改造成了国际医疗中心。那里的就医环境,就医条件的确很棒。可以说不次于美国。不过一个专家号的价格为200元人民币。假如你经济许可的话,又不想在挤挤攘攘的环境中就医的话,去省人民医院的国际医疗中心,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诗词之友


(耳赵问答20180324)在医疗领域,排队两小时就诊五分钟的情况并不只是在门诊,出现在急诊也并非是笑话,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供求关系的巨大偏差,看似很不合情但却实实在在合理。我读研的时候在北医三院耳鼻喉科工作过半年,那半年每周出一次急诊班,从晚上5点到次日早晨八点,我一个人要处理所有来挂急诊的患者,每晚就诊的人数大约是30-60人之间。高峰期在晚八点到凌晨两点之间,这个时间段就会出现在诊室外排长队的情况,遇到外伤缝合,气管切开自己根本忙不过来,还得通知二线值班人员来帮忙。相比我们专业,急诊内科医生的工作量更大,他们虽然是两名医生值一线,一旦碰上危重症,依然会忙得整夜脚打后脑勺。很多患者不理解,抱怨为什么不多安排一些医生,我说一个数字大家就明白,全国有执业资格的耳鼻喉科医生人数只有三万多,这里面还有很多无法独立出急诊的新手和年迈的老医生,哪有那么多医生可以安排啊。

最后说一句,在急诊,疾病的轻重程度要比挂号的顺序优先,真遇到危急生命的急病,医生会优先处理的。不是危重疾病,尽量别以白天没时间看门诊的理由去看急诊。


耳科赵医生


发生这种问题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患者。有些小孩的发烧咳嗽感冒就上大医院,这种情况有些是没必要的,我儿子几个月大的时候感冒哮喘和喉咙有痰要做雾化,儿童医院一个星期没好,妇幼保健院一个星期没好,整整两个星期五六千没了,病还没好,后来在住的地方有社区小诊所开药打了三天小针就好了,(当初打屁股还没全部禁止)第一次当妈妈和很多人一样怕小医院诊所看了不放心,必须上大医院。从那以后孩子感冒发烧都是自己家里买药吃,不好在上诊所,诊所看不好在上大医院,一个省钱,一个不用排队几个小时。有人跟定说你家就不上大医院吗?上大医院肯定上,比如我儿子上幼儿园时候经常流鼻血,肯定上大医院检查的,这是怕有影形的问题需要专业医生和机器检查这就是我要说的下一个问题。

2.有些医生说实话是很没医德的,在说我儿子上幼儿园经常性流鼻血,心里担忧就去儿童医院提前一个星期挂专家号,100快一个号排队30多分钟,看了5分钟不到说没事开点药回家,开了药在楼下药店不是医院的,是合作的,一个喷鼻子的300多没舍得拿,就回家了,后来又流鼻血了就没在去儿童医院,去其它三甲医院看,专家号当天挂30多块,排队30多分钟,到了是一个60-70岁的老医生很有耐心,把问题都问清楚了,也说没什么问题可能是孩子小过敏引起的,然后做了个过敏原查找,还和做过敏原的护士说,是小孩子做扎手小心点,我边上听着没差点跪下去谢谢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的医生,会为这点小事叮嘱护士。过敏原查出来开了些要,两个喷鼻子的两个补钙的,还有刚过敏的药一起一两百的样子。前前后后一个多小时。以上同样是医生看同样的病,两种不同对待,一个让人讨厌,一个超级感动,现在没医德医风的医生大有人在,好医生更是有,这就是患者和医生两边都需要提升自己品德的时候


努力爆发的小宇宙


不管怎么样,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还是希望急诊能够即来即看!我们也一定会不懈的为此努力!!

我同学的儿子在英国伦敦上大学,踢球时脚骨折了,校医说处理不了,叫他去看急诊。他晚上八点去到急诊等了三个多小时,晚上十一点多一个护士叫他进去问了病史和过敏史,又让他出来了,后来又等了五个小时,早上四点才有医生给他看,做了复位和石膏固定!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医院急诊里都明确写着急诊的平均等候时间是四小时,请大家耐心等待!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发烧,在香港看急诊,也是等了四个多小时!

这些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怎么都不像我们看的美国电视剧《急诊室的故事 ER》里面那么多医生马上来救治病人呢?

其实急诊是真正的要做到按病情的危重治疗的,按照危及生命的程度来排先后的顺序的。

所以如果是一个直接危及生命的病情,医生护士会马上投入抢救,而对于一些比较稳定的病情,等几个小时也很正常,因为病人太多了!

不管怎么样,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还是希望急诊能够即来即看!我们也一定会不懈的为此努力!!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了解更多疾病知识。欢迎评论,转发[抱拳][抱拳][抱拳]


王继勇医生


患者痛苦的等待

我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长大,每天上学下学都会穿过我们的急诊室。每天都是有山一样的患者。急诊患者,真的是太需要迅速的诊治,以及医护家属的安慰。

患者排队2-3小时看不上急诊,表示真的特理解。看急诊就是因为症状紧急。从患者身体面部语言,都能特别直接的感觉到患者的痛苦。2-3小时在病痛中焦急的的等待。感受可想而知。

医生半天看60个病人 没时间吃饭喝水上洗手间 累的一身疾病

医生生存状态什么样的呢。


就说俺家,俺小时候医院长大,俺娘现在80岁还在做教授门诊,老人家一般5点多起床6点出门。7:30就到诊室等开诊。一个上午挂号的要60人,能少接么,不能。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花钱买的黄牛号。来了北京就是最后的希望。


医院早晨8点必须准时开始接诊,正常12点午餐。俺娘80岁老大夫,一上午没时间喝水,上洗手间。看完60个号一般要拖到1点才能休息下来吃午饭。5个小时60个病人。平均一个病人也就只有4-5分钟时间。不放俺娘照片了。哈哈,放科室首页吧老娘名字在。


很多医生都有肠胃病,结石。很多人说你们不是医生么,怎么会得病。对呀,这样高强度连轴转,还不能喝水上洗手间,经常性的不按时吃饭。医生是为了给患者看病。把自己燃烧的快灯尽油枯了。



顺便说下,俺外甥女是俺介绍的老公,心外科博士,小伙子运气不错,毕业就能有手术做。但是知道劳动强度么,一周七天,来了手术抢救,主任一个电话,即使陪着咱外甥女逛着街,也打车飞快往医院跑。小伙子30岁多一点,心外科手术2-3个小时算短的,最长时间一台11小时。小腿都有静脉曲张的趋势。这就是高速燃烧自己生命的医生们。俺家都三代人天天围着医院转了。

医生忙的要死 患者等的情绪绝望!


我们先以北大人民医院,国内的大型三级医院举例子。北大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接近700人。每天医院的患者4万人次左右,一个医生一天最少要看60个病人。看上去好像不多啊。但是这里我们要计算,能够独立诊断的主治医师还要在病房治疗病人,带教学,带查房,还要有科室学习。这基本就是满负荷。

现在说全国,我引用的数据是国家卫计委2017年卫生统计年鉴。而不是主观臆造。主观臆造对社会的进步是没有帮助的。


2017年截止12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接近80亿人次,有80亿人次,就必须有足够的医生提供诊疗。


我们中国有多少医生呢,260万注册医师。切听我继续分析。


医科大学临床系毕业,考取医师牌照就是注册医师。但是要经过实习,住院医,住院总,考主治医师起码要3-5年。只有主治医师才能独立门诊。开处方。所以260万是个大数字,主治医师数量才是能接门诊看病人的数量。


截止2017年底,260万注册医师,有多少主治医师?28%是主治医师以上的可以独立门诊的医师。我们全国2017年底主治医师以上支撑可以独立门诊的医师,83-84万人。这就是能接诊患者的极限了。

好的,2017年80亿人次看病,这个没算住院患者。80亿除以84万,就是每个主治以上的医师每年看的病人总量,再除以365就是每天接诊量。每天每个主治医师接诊量是95人次,才能将将把80亿次门诊看完。


但是注意,这里每天每个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接诊95个病人,是一周七天,全年不休息,如果是每周休息一天,加上法定节假日,每天就是120个患者的接诊量。


在美国每个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每天接诊量是10-20个患者。而美国的医师工资是我们医师的30倍左右。

医患尊重 多做预防 解决之道吧

最终的解决之道一定是,有足够的医生,给80亿人次的患者看病。如果我们要达到美国医生每天10-20个患者的接诊量。我们需要1000万注册医师,400万主治医师。这个以我们国家医科大学,三级医院的数量。短期解决不了。

能够做到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增加医学知识。


其中一个方法,是患者多来头条,看医生们的科普文章,多做预防,减少病痛。第一自己不痛苦,第二也减轻家人的痛苦。

第三以现在中国医生数量严重不足,还有那么多医闹天天打医生,杀医生。真的得病的人更多,我们的医院也是接待不聊的。

互相尊重,加强基本医疗知识,做好预防,目前看是暂时的缓解之道


王庆伟的VLOG


看到这问题我就想给大家讲一讲我的亲身经历,那次去医院让我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2013年9月份,那天是我18岁生日,因为是周末,所以在傍晚和几个同学相约去学校篮球场打球,都说是祸躲不过,这一天我过了一个最独特的18岁生日。



打球过程中因为场地太滑,我在运球过程中侧方位滑倒,倒地后我左手直接杵在地上,当场我的肘关节就直接脱臼,腕关节同样受伤,因为都是学生谁也不会处理,受伤后赶紧去买了冰水敷在受伤,然后三个同学送我去市医院。



当时去到医院是晚上8点多(我的手已经没有知觉),挂了急诊后,去到一生诊疗室,结果告诉我医生休息了,要等一个小时以后才上班,我们听了后就直接走了,去了另一家医院(州医院)。到了州医院同样挂的急诊,挂完急诊医生给我安排了照x光,不过等出结果需要40分钟,我就这样苦苦等了40分钟。



拿到结果后医生准备给我复位,但因为时间太久我的手臂已经肿的非常粗了,医生为我复位5次未能成功,我疼的眼冒金星,最后没办法才去打麻醉,整个过程又耽误了将近一小时,等处理完打上石膏已经是快到十二点了。



到了现在我的手还有后遗症,根本没法使大力气,去健身房做不了力量训练,只能跑步和仰卧起坐,连卧推那些都做不了,尽管已经过去5年!


领跑体育


2011年的一天,我前往北京某医院,替他人取核磁检查报告单。我在医院核磁检查室门口,狭窄的走廊排着长长的活动病床,每个病床上都是等待核磁检查的奄奄一息病人,家属脸上露出焦急表情。突然队伍中间,有一个女人哭喊着请求前面病人家属,能让她家病危患者先检查一下,说人快不行了,排前面的病人家属说,自己家人病危,大家在来这个都是等着急救的。在急诊室门口等待救治,时间就像被冻住,一分钟都像一天漫长,自己束手无策,只能焦急地祈求老天开眼,帮助自己挽救家人一命。 大家认为我回答的有道理,请给我点个赞,请点右上角关注我,欢迎评论互动。 阅读量78


429方寸世界


这几天身有体会大孩发热39度,在下边打了吊瓶不管用到人民医院挂急诊等了六个小时才看上查血拍片子做心脏彩超结果是血项高气管炎打了五针一天两次化了两千多感冒。好了我有被传染血项高嗓子化脓因为怀孕七个月下边不给看儿童医院让住院压金5000我没有在哪里看上人民医院看的发热门诊妇产科到到最后耳鼻喉科医生给开的药吃了也还是发热没有办法上区人民医院妇产科看的打了六天的针一天两次可算是好了。娘俩差点把孩子他爸急死了😓


用户51174989811


这个真的经历过!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家孩子突然发烧,社区门诊看了看拿回点咱来吃了几天没效果。一天晚上(吃过晚饭,七点多点)我看孩子咳嗽的频繁担心别再有别的问题就带孩子去儿童医院了。

在停车场我就知道今天的“生意”真的是太好了!根本没地方停车。

果不其然,挂上号以后我们看到在孩子前面有158个人!!

最后轮到我们检查的时候,真的是已经11点了,然后去验血、拍片——等结果——复诊,最后凌晨12点半孩子确诊为肺炎,需要输液。

然后排队交钱——排队取药——排队做皮试——排队等叫号输液……一点半多打上了。一直打到早上七点多,反正最后回到家的时候是八点半多了。

因为要24小时之内打下一针这样的循环,否则要重新做皮试,所以第二天开始要么凌晨去输液,要么早上五点多起床赶到医院保证七点之前打上。

那几天在儿童医院真的见识到了“一座难求”的盛况!输液室根本坐不下,走廊里也坐不下……很多有经验的人,比如像我这样已经经历过一次的人,半夜去的话都会带着折叠床或者躺椅,白天去的话都会带着马扎、小板凳什么的。

幸好我发现的及时一些,所以只是输液五天就好的差不多了。

事后我才知道,不光是儿童医院,其他医院也都是这种情况,那段时间小朋友们发烧、肺炎的特别多。

今年通过朋友圈了解到现在又是流感、肺炎的多发期,这里特别提醒一下父母们多多注意孩子身体健康,一旦感冒不要随便就认为是个普普通通的小问题!及时就诊非常有必要。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我很希望有人能够提问,半夜被叫起来,面对病情根本不急的患者,是怎样的心情?

现行的医疗制度,挂急诊号实在太容易了,只要愿意出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的钱就能挂个急诊号,根本不评估患者是否有挂急诊号的疾病指征。

半夜突然想起来月经推迟好几天没来,来医院挂急诊号验孕;

阴道痒了好多天,半夜忍受不了,跑来医院挂急诊号查白带;

阴道流血好多天了,半夜突然觉得不妥睡不着,挂个急诊号来和医生聊聊;

现在突然想起来,平时吃的降压药没有了,来医院挂个急诊号开药。

别笑,以上的场景,值班医生常常能够碰到。既然急诊号人人都能挂,啥情况都可以挂,想挂就挂,医生就得按规矩一个一个来看,那么对于病情真正着急的人,等待的时间必然会更长。

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限制急诊号的挂号指征,病情不急的人,不要挂急诊号,把急诊资源更多给真正病情着急的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