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包青天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SQ周大大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够称得上龙,也只有皇帝才敢穿龙袍,平常要是在谁家里找到了龙袍就直接可以扣上谋反的罪名打入大牢了。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包拯就穿了一件身上花纹有很多龙的衣服,而且还经常在皇帝眼前晃来晃去,不仅没有事还受到皇帝的欣赏,这就让人感到很困惑。

说起包拯没有一个人不熟悉,包拯是北宋名臣,一零二七年,包拯荣登进士第,对练兵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居安思危,充实边界保护边界。后上奏朝廷希望可以开放港口通商做买卖,包拯很多次弹劾大官,因此皇帝提拔他为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廉洁公正、刚毅不屈,不攀附权贵,办案时铁面无私。

包拯因廉洁被百姓称道,而且做事绝不手软,为整治官吏风气,惩处贪赃枉法之人,他弹劾私自买卖精盐来牟取暴利的张可久,把士兵当成奴役一样使用的知州任弁,以及仁宗最信任的太监阎士良等人,其中社会意义最深远的是王逵。王逵多次任转运使,用各种理由来剥削百姓的劳动,百姓终于忍受不了,奋起抵抗,可他生性残忍,百姓势单力薄,只能无奈被捕,一时间怨声载道。但王逵与朝中宰相私交很好,宋仁宗又很相信他,所以完全不害怕。因为这件事,包拯上奏多次,仁宗也没理会,包拯大怒,最后一次更直接指责仁宗不体恤百姓。

此外,包拯还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任御史中丞时,包拯又先后弹劾滥用职权私自买卖土地官邸的张方平和在蜀国歌舞升平饮酒作乐的宋祁,使朝廷罢免二人的三司使之职。由于包拯敢于弹劾权幸,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包弹"的谚语。通过各种小说、戏剧电视的传播,他已经成为了所有人心中的清官,都知道他是一个正直且不畏权贵的人。他去世了不知道多久之后还一直流传着包青天的名称,而且整个形象已经成了黑脸并且有月牙的样子。

而我们在很多电视中看到包拯经常穿的一身衣服很奇怪,因为这衣服上印着很多条龙,虽然看起来很威风,但在那个时代只有皇帝能穿龙袍,这可是犯了皇帝的忌讳。电视剧中只要私自穿上龙袍的人一般都是想要造反,包拯既不想造反又不想被皇帝处置,还不遵守这个封建制度下的规矩,不仅活得好好的,还备受尊敬,一路加官进爵,皇帝也对这种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仿佛没看到一样,真的使人们觉得很诧异。

然而经过仔细研究之后才发现其中的不同,专家曾表示:宋朝分为两种服装,一种就是皇帝专属的龙袍,而另外一种就是很多人都可以穿的蟒袍。而包拯穿的衣服上虽然花纹看起来很像龙,但实际上只是蟒而已,而且蟒袍基本上不会有黄色的。黄色都是作为皇帝专属的颜色,衣服也是这样。除了纹路颜色之外,还可以通过衣服上印的爪子来进行判断,龙袍上都是五爪金龙,而其他衣服就像包拯的衣服上面,蟒就要低几个档次了,跟皇帝的五爪金龙根本没有可比性。

其实蟒袍上印的图案也是龙,只不过为了避讳皇帝将它称之为蟒,所以我们在观看的时候才会产生误会。主要是宋朝在进行赏赐的时候会给有功的大臣制作一些蟒袍,为的就是凸显他们的地位和功劳,虽然经常看到包拯穿在身上,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得到这个赏赐,除非那些为朝廷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和在沙场立功,军功卓越的人,我们总看到跟龙袍十分相似的蟒袍,只是因为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镜头一直在包拯身上而已,对于此事,网友纷纷表示:包大人威武!

而且在宋朝时期,皇帝还有可能直接把龙袍赏赐给大臣,通常情况下得到龙袍的大臣都只敢拿到家中珍藏起来,不可能穿出来招摇。而包拯身上穿的只是皇帝赏给他的蟒袍而已,穿在身上代表着皇帝对他的看重。对一些权贵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包拯智慧超群,又不是不知道穿着龙袍是谋反的死罪,又怎么敢穿着龙袍到处招摇呢?


苗苗大侠


包青天,名包拯(999_1062),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人。28岁中进士,先后任扬州,庐州,赢州,开封等知府。后在刑部,兵部,财政部任职。最后做到了朝廷的宰相。曾经当过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被尊称为(包龙图),(包青天)。

包青天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包青天穿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龙袍,而是蟒袍。只是外形酷似龙袍罢了。龙袍是皇上的御用服饰,怎么可以随便给别人穿呢。所以包拯是不可能穿龙袍的。



那么什么是龙袍,蟒袍,有什么区别?

龙袍,

龙袍,顾名思义真龙天子的袍子,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有龙形图文的袍服,古代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也叫黄袍。


据史料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面绣有九条进龙,其中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有两个,还有一条隐藏在衣襟里面。前胸和后背的龙也就是面相外的龙被称(正龙)或者(坐龙)。侧身上的龙被称(行龙),行龙也分方向上下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

为什么要绣九条龙呢,原因就是历来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词描,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寓意真龙以飞上天,表达到了最高境界。象征着江山稳定,唯我独尊。

龙袍的特点是:圆领,右衽,主要以黄色为主,另有朱色和紫色。重点龙袍上的龙每个脚都有五个脚趾。

龙袍是历代皇帝专用的服饰。

蟒袍,

蟒袍又叫花衣,因袍上绣有蟒形图案而得名。古代官员的朝服,也叫礼服。蟒袍与龙袍的区别是,龙脚上为四趾,皇帝龙袍上是五趾图案。因此四趾龙为蟒而非龙。


蟒袍下方斜向排列的线条称(水脚),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上面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江牙海水)海水又有立水平水之分,立水指袍服下端斜状条纹组成的浪潮。平水指江牙下面麟状的海浪。海水寓意海潮,与朝廷的朝同音。因此做为官服专纹饰。江牙又叫江芽,似姜之芽,寓意饱满旺盛吉祥之意。总体图案代表着太平盛世,江山永固之意。

蟒袍的特点:齐肩圆领,大襟,袖宽,带水袖袍长及足。色彩以金色,银色,紫色为主。

蟒袍是历代朝廷将相和身份高贵之人通用的礼服。

综上所述,大家看到包青天穿的龙袍,确实不是什么龙袍。顶多算是蟒袍而已。因为帝王将相之别,包拯官职在大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穿上御用的龙袍。

所以包青天穿的不是龙袍。


任驰赢天下


非常有趣的问题。

其实说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张冠李戴+臆测历史的现象。

大家应该都知道包大人又称包龙图,因为包大人被仁宗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其实这个说法不正确。在中国历史上,内阁大学士之设,始于明朝。 明初,设中书省,其长官曰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后废。洪武十五年,始置大学士,以备顾问,定为正五品。明成祖时,大学士开始参预政事。明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明世宗(万历)时,定四殿(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二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之制,常侍天子殿阁之下, 故称内阁大学士。   因此,包拯时候(宋朝),并无大学士,更无龙图阁大学士!后世的剧作家,出于剧情的需(包拯应当是实际上的宰相),就虚构了一个宋朝的龙图阁大学士!

那么,这个官职有没有原型呢?有的

宋朝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例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其后,又建有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 在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可说是代表最有学问的职位,百姓称呼龙图阁学士为老龙,龙图阁直学士为大龙,龙图阁待制为小龙。

问题来了,剧中夸张的龙袍怎么出现的?

原来,中国戏剧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京剧等,成形于清代。是以,戏服的设定带了清代的影子。帝王将相穿着的戏服则设定为蟒袍。所以,包大人的服装是戏曲里的服装。(仔细观察后还是五爪的)

蟒袍和龙袍造型非常的相似。那么区分开来就要看爪子了,四爪的就是蟒袍,五爪的就是龙袍。而电视剧里在这点上是个错误。

另外,在三侠五义小说里,皇帝嘉奖包拯,特赐五爪蟒袍一件。貌似也能说得通,仅供参考。


颜公子看剧


这种衣服叫蟒袍,不是龙袍,虽然外形很像。龙袍是皇帝专用的,而蟒袍则是皇帝为了表彰有功的大臣,特别赐给他们的,是一种荣耀的表示。按照古人的说法, “五爪为龙,四爪为莽”。所谓的爪可不是脚,而是脚趾。龙袍上的龙每个脚都有五个脚趾,而莽的脚上都是四个脚趾。仔细看题图里的衣服,是不是发现是四个脚趾的。

不过电视剧中的样式是被艺术加工过的,历史上真实的蟒袍样式有严格规定的。每个品级所能穿戴的蟒袍都有严格要求。

这种衣服跟官服不同,平时是不穿的。官员平时办公、上朝时候都是穿的官服。蟒袍是什么时候穿呢?一般都是重大节庆典礼、祭祀什么的重要场合才穿的,就相当于礼服。

五爪的龙袍

蟒袍都是皇帝嘉奖有功劳的臣子的,如果你没有突出的表现是得不到这样的赏赐的,跟现在的军功章一样。所以有什么重要场合的,比如皇帝请臣子们吃饭了,被赐有蟒袍的就会传出来嘚瑟,没有的就只能穿着官服眼馋了。

宋代官服样子

而电视里这样,包青天不管断案还是平时,都是穿着蟒袍,这其实是错误的。包拯是北宋时候的官,他在电视里出现都是作为开封府的知府。放到现在就是首都的市长。这个官职在当时是个四品官,他平时穿的官服应该是下图这样的才对。


漂浮菌


铁面无私的包拯,在民间享有一般官员所难以企及的声誉。在民间传说和演义中,包拯更是被塑造成一位不仅断案如神,而且清廉正直、敢于为民申冤青天大老爷。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子侄至亲,只要是违反乱纪,狗头铡下绝不留情。



就我个人认为,93版《包青天》中包拯,应该是最符合历史上包拯的样子。相比于一些电视剧中把包拯演绎成一个名侦探的模样,93版的《包青天》中包拯铁面无私的判官形象显然更加真实。再配合上金超群的演技,据中的包拯确实很有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

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由金超群主演的几部包青天,电视剧中包拯的服饰应该是相当“嚣张”:不论是以黑色为底还是绯色为底的官袍上,绣着一条张牙舞爪的“大金龙”。而且大家如果观察的仔细一点的话,就会发现,这条大金龙一会爪子上有四个趾头,一会又变成了5个趾头。



在封建时代,皇帝们自命为“真龙天子”,龙是皇帝的象征,龙袍是皇帝一人的专属之物,包拯区区一个开封府尹,怎么会有资格穿戴这样的“龙袍”?

(实际上,正史上的包拯其实没有当过开封府尹,其正式的职位应该叫做权知开封府事,相当于代理开封府尹,北宋时期开封府尹只有亲王才有资格担任。)

包拯当然没有资格穿戴龙袍,但是作为北宋首都的代理市长,包拯的品级是相当高档,是可以穿戴蟒袍的。

蟒袍和龙袍其实非常相似:龙袍上面的“龙”爪上有5个趾头,而蟒袍上面的“龙”只有4个趾头。五爪为龙,不是说龙长了5个爪子,而是爪子上有5个趾头,现在各种小说中把五爪金龙描绘成长了5个爪子的金龙,其实是不对的。

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电视剧中包拯的官袍上一会出现4个趾头的龙,一会出现5个趾头的龙,这是不对的。4个趾头的蟒袍,包拯穿着倒是没啥问题;不过5个趾头的“龙袍”,包拯是万万不敢穿的,这个可是造反,要砍头的!

另外,不论是龙袍还是蟒袍,造价都比较高,属于礼服性质,只有在重大场合才会穿,平时一般都是穿戴公服或者朝服,而且蟒袍大多出现于明清时期,像电视剧中包拯这种天天穿着蟒袍的现象是不会出现的。


小镇月明


题主看到的包青天形象,应该来自电视剧《包青天》。而电视剧《包青天》的包拯服装,则照搬自京剧“包公戏”的戏服。但是,“包公戏”的戏服是完全不合历史的,宋朝人的官服并不是那个样子的。

宋朝官员的公服为曲领(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革带,头戴幞头,脚登靴或革履。三品以上公服为紫色,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元丰年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

下图这样子的才是宋代官员的公服——


那么“包公戏”里的包公戏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来自清代官员的“蟒服”。按清制,“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于此时日之内,谓之花衣期。如万寿日,则前三日后四日为花衣期。花衣期内,官署皆停止刑事”。下图就是清代的蟒服——


清代蟒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继承自明代的“蟒衣”。蟒衣始见于明朝,是皇帝赏赐给臣下的荣耀之服、恩宠之服,正统初年,只赏赐给各个部落的首领;不知何时开始,又赐给司礼监的太监;弘治年间,内阁大学士也得到大红蟒衣之赐。嘉靖以降,蟒衣就泛滥开来了。


蟒衣是什么样子的呢?见上图。另按《万历野获编》的记载,“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蟒衣的图案看起来跟龙袍很像,区别在哪里?龙袍上的龙图案为五爪龙,而蟒衣上的蟒只能是四爪。

但到了清代,这个区别也消失了,出现了五爪蟒袍。据《清稗类钞》,“文官之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品至六品,八蟒五爪;七品至未入流,五蟒五爪,均不拘颜色。至蟒袍之金彩织绣,则各从其便,不论品级。武官之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品、五品,八蟒五爪;六品、七品,五蟒五爪。”

清代蟒袍与明代蟒衣虽然一脉相承,但样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包公戏”里的包公蟒袍,样式跟清代的蟒服更接近,包括蟒的图案,也是五爪。

说到这里,纠正题主的一个错误:包公戏里的包公,穿的并不是龙袍,而是蟒袍。但是,真实的包拯是不可能穿蟒袍的,因为明代才开始出现蟒衣。事实上,宋朝的皇帝也几乎不穿龙袍。你能找到一幅宋代皇帝身着龙袍的画像吗?

编撰“包公戏”的文人,没什么文化,大概以为宋代的包拯也像清代官员那样穿着一身丑陋的蟒袍。而电视剧《包青天》的制作方,肯定也没多少文化,直接拷贝了舞台上的戏服。


吴钩的钩沉


包青天,即包拯,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包拯祖籍庐州合肥,进士出身,素有孝名,在奉养父母天年之后,才入仕为官。

包拯从一州的税官做起,一直做到了枢密副使之职,成为了宋朝廷的正二品大员。包拯去世后,归葬家乡庐州合肥,谥号“孝肃”,准确的概括了包拯的一生。

包拯的五爪龙袍服

包拯为人刚毅,不苟言笑,为官廉洁奉公,执法公正,断案如神,在百姓中素有声名。特别是在任开封府尹之时,大开府衙正门,令百姓可以直趋堂前告状鸣冤,贵戚宦官皆惮之,为之敛手,素有“阎罗包老”之称。又因为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其为民申冤做主之事,令百姓皆知其名,纷纷称之为“包待制”。包拯在待制之后,又曾迁龙图阁直学士之职,于是在后世剧本中,就有了“包龙图”之称。

我们在包青天相关的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面黑如碳,额有月牙的包拯,穿着黑色绣有金色龙纹的袍服,升堂审案的情景。包拯不是皇帝,却穿着龙袍,这不是僭越么?不是应该被抓起来杀头灭族的么?

包拯的四爪龙袍服

完全不必担心,这在宋朝这还真不是个事。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

我们现在普遍都知道“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龙纹制度。这里的爪不是腿,也不是脚,而是龙脚上的指。“五爪”龙才是皇帝使用的金龙,才是真龙,其他的都是蟒蛇。而在某些宫斗剧中,还有将五爪龙挑掉一个爪,变成四爪蟒的情节,用来掩盖僭越的事实。

由此推断,是不是只要包拯穿的是四爪蟒袍就没关系了?

如果是在清朝,的确是这样。朝廷的高级官员是有权穿戴绣有四爪龙纹的蟒袍的,只是按爵位的高低,蟒袍上蟒的数量是不同的。清朝廷有明确的规定,皇帝的龙袍绣有九条五爪金龙;而亲王、大臣的蟒袍上,按等级分别绣九蟒、八蟒和五蟒。按照包拯的级别,在清朝穿绣有八蟒的蟒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雍正的五爪龙袍画像

明朝,不但皇帝可以用五爪龙纹,各宗室王侯也是可以穿绣有五爪龙的龙袍的。包拯如果在明朝,因为不是皇室,所以,穿四爪的蟒袍还是被允许的。

元朝,因为蒙古人相对以前的统治者汉族而言,是异族,他们为了树立权威,就想将龙纹收归官有。但是,汉人已经习惯了龙纹装饰,实施难度巨大,于是元朝廷就做了折中,只规定了民间不可以用五爪龙,但是四爪和三爪龙纹,普通百姓可以继续使用。因此,在元朝,只要是官员,都可以穿绣有五爪龙的袍服。此时,五爪龙是官用,而非皇室或者皇帝专用。包拯如果在元朝,是朝廷命官,没事,随便穿。

台湾故宫所藏明太祖朱元璋的五爪龙袍画像

而实际上呢,包拯可是生活在宋朝。在元朝之前,龙纹即不是皇帝专用,也非官方专用,包括五爪龙纹。普通百姓都是可以将龙纹用在各类生活用品上的,包括服装,更不要说包拯了。

我们现在的龙纹使用常识,皆来自距离我们较近的清朝。所以,影视剧中为了彰显包青天的地位,就给他的衣服上加了龙纹。我在研究了电视剧的服装之后,发现包青天袍上的这个龙纹,有五爪的,也有四爪的。随便看看就好了,反正宋朝时,对把龙纹绣在衣服上也并不在意,历史上的包拯官服、礼服肯定不是那个样子的。

其实呢,对比一下宋朝皇帝和明清皇帝的画像就知道了,宋朝皇帝的袍服装饰非常朴素,根本就没有龙纹装饰。而在朱元璋之后的明清皇帝画像的袍服之上,才有了金龙装饰。这种做法纯粹是为了凸显阶级差别,加强皇权统治的封建糟粕。

宋仁宗身上的袍子虽然没有龙,照样是龙袍

既然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有必要了解龙图腾的演化过程。但是,龙图腾属于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要尊重我们的龙图腾,也都有权使用我们的龙图腾。


奕天读历史


知名侦探“有书君”今天接获一宗线报:"包青天穿龙袍!"


老包穿龙袍?他是要造反吗?这个问题很严重呀,如果属实,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呀!“有书君”决心查个水落石出。



1.包青天真的穿“龙袍”了吗?


接到线报后,有书君向报案者详细了解“案情”。报案者说不仅电视剧《包青天》里包青天穿着饰黄龙纹的龙袍,京剧“包公戏”里的包公也穿着一样的服装。言之凿凿,难道包青天真的穿“龙袍”了吗?


大家先别着急,既然有了案情的线索,就让有书君带着大家来玩一个“案情分析”游戏——“数爪辨身份”:


这位穿着“五爪”龙袍,这位一派老子天下第一的气概,没错,这位是“一哥”——皇帝;


这位穿着“四爪”蟒袍,气宇轩昂,这位是亲王;


这位穿着“三爪”龙纹服,挺精神的,这是普通官员。


五爪金龙,每只爪有五个分支,和人的手掌一样,这样的是真龙。龙袍,真龙天子的袍子,即皇帝的朝服。除了皇帝以外,不管哪位仁兄豪姐胆敢穿着五爪龙的服饰等同于宣布造反,斩立决! 而四爪的龙形物,只能叫蛟龙,或蟒 ,似龙非龙也。


蟒,源于明、清时代的"蟒衣"。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至清代,"蟒衣"则列为"吉服",衣上的蟒纹与龙纹相似,只少一爪(趾),即四爪龙为"蟒"。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案情资料”分析至此,有书君总结两点:


一是连王爷都只能穿四爪蟒袍,如果硬要说包拯的官服上有龙纹,而且是饰以五爪龙的龙袍,这个跟历史肯定是不符的,身为严明执法者的包大人当然不会让自己“提着脑袋穿龙袍”啦!


二是影视戏剧里包青天穿的是蟒袍,那也是不可能的。虽然从唐宋开始就有五爪、四爪、三爪龙形物的区分,但蟒袍是明朝才出现的。包公是宋朝人,如果说包拯穿的是蟒袍,难道包青天穿越啦?哈哈。



现在影视戏剧里宋朝戏的戏服尤其是官服,实际上并不完全按照朝代设计,宋朝的官服并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些戏服是参考了明清两朝的官服并加以美化而成的。因此包公戏服可以用蟒,还可以是黄色的。


至于官服颜色,正宗的宋朝官服并不是黑色的。影视戏剧里包青天穿黑色饰黄龙纹的戏服,是为了衬托包拯的铁面无私。


2.包大人身处的北宋,官服是什么样的呢?


既然造反嫌疑排除了,龙袍、蟒袍包青天都穿不成了,可是身为北宋官员的包大人总得穿官服吧,那么包大人威风凛凛,帅气大拍惊堂木时究竟穿的是什么样的官服呢?


宋朝官员的朝服沿袭了唐代官服的特点,朱衣朱裳,里面穿着白色罗中单,外面扎系罗料的大带,身上挂着锦绶、玉佩、脚上穿着白绫抹黑皮履。


朝服的样式是统一的,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没有禅衣和锦绶上的图案体现级别变化。官员穿着朝服的时候,必须戴进贤冠貂蝉冠和獬豸冠。手里要拿着笏(手板)。


宋代官服中最有特色、最有创新的是男子的首服——幞头。这个时期的幞头已经完全脱离了隋唐时期巾帕的形式,而变成一种帽子。


由于幞头变成了帽子,并成为文武百官的规定服饰,官吏上朝面见皇上时带的幞头大多是直脚的,有一尺多长的帽翅,这种幞头还有一个名字叫“交头接耳”。


据说,这是皇帝防止臣子上朝时交头接耳而设计的。(呵呵,原来是皇帝也怕官员的开会开小差呀!)


宋朝的官服一般是以等级分,一、二品饰以龙(五爪以下),三、四、五品饰以山水,再往下官阶饰以花鸟。



找到了,终于找到包大人可以名正言顺穿的官服了。


包拯是进士出身,从知府做到开封府府伊(四品)再到枢密副使(一品),后被加官为龙图阁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就等于皇家图书馆荣誉馆长。在戏曲中,他穿的戏服上有龙,是大家喜爱他的表现。实际上,包拯的官服并没有真龙的图案。包大人不同时期穿的官服纹饰的图案会随着他官职的升迁而变化。


好了,有书君分析至此,案情已经水落石出了,“包青天穿龙袍”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大家都不用为包大人担心了。


人们之所以说:“包青天穿龙袍”,有书君觉得一是人们把“包青天”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为人民伸张正义,就算穿龙袍也不过份;二是被影视戏剧美化了的戏服误导。


包拯一生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最高峰时做到了副宰相之职,相当于现在的纽约市市长加国家司法机关最高长官兼皇家图书馆荣誉馆长,真是好厉害呀!


有书君在此对一心为民的包大人深鞠一躬,同时为破解了“包青天穿龙袍”之谜还包大人清白,没砸了"有书君"知名侦探的名牌而窃喜。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其实包拯包大人是不可以穿龙袍的。你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被《93版包青天》《包青天之开封奇案》《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等等电视剧误解了。电视剧中的包拯服装可以称为戏服,就是唱戏用的服装,这种服装在宋朝不但包拯不会穿,就是其他的官员也是不会穿的,因为他就没有这种服装。

历史上的宋朝官服有一个特色就是简洁、大方;而且前胸后背也没有绣纹图案,更没有补子,同时也没有全身都是绣纹图案的。我看了一部分宋朝时期的电视剧,认为只有李雪健主演的98版《水浒传》比较接近真实的宋朝官服。

下面简单说一下宋朝的官服:

宋人公服为曲领(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革带,头戴幞头,脚登靴或革履。三品以上公服为紫色,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元丰年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

所以宋朝时是以颜色来区分等级,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至1085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

宋朝官帽又叫“长翅帽”。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赵匡胤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朝堂严肃性。宋朝官员平时戴幞头,又叫折上巾,这是一种包头的软巾,因为总是青黑色的,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乌纱”,就是咱们平常说的乌纱帽。


秋爽书斋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最高峰做到了开封府府伊,开封府府伊相当于现在的,纽约市市长,职位的确很厉害了


但是并不是像电视剧里面一样,包拯有那么厉害,连当时的王爷都不放在眼里,说包拯可以穿龙袍更是无稽之谈,当时的包拯连穿蟒袍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穿龙袍了!北宋初当时的朝廷对衣服都有着严格的标准,三品以上的穿着紫色,五品以上的穿着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老百姓的话只能穿黑白色!包拯被大家广为流传的时候是开封府府伊那是正四品,其实历史上包拯最高做过副宰相,那应该是一品了!但是他绝对没有一个传龙袍的!连王爷都只能穿蟒袍,包拯不可能穿龙袍的!

很多都是电视剧里面夸大其词!事实上包拯没有那么厉害的!民间把包拯称之为包青天,也就是说这个人断案很公平公正,铁面无私!


他额头上的月牙有人说包拯小时候淘气被马踩的,也有人说那个月牙包拯一生下来就有的!他这个月牙可以日断阳,夜断阴,白天可以断阳间的案子,等晚上了包拯往他的游梦仙枕一靠就去阴间断案去了!其实这也是大众百姓对当时的不公平一种想法,希望在阳间得到的不公去了阴间能够得到公平!
很多历史问题都被电视剧给误导了,大家就以为是这样子的!包括电视剧里面包拯有三口闸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这些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尤其是龙头铡可以铡皇亲国戚,这怎么可能呢,即使皇亲国戚犯了大罪也轮不到包拯来处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