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胡适以超党派自居,晚年对台湾很是关心

1945年8月24日,胡适去电毛泽东,劝其放弃武力,准备成为中国第二大政党,对权力世界的天真无知可见一斑。

胡适以超党派自居,晚年对台湾很是关心

胡适在战后出任北大校长,虽有复兴北大的韬略与雄心,但北大学人为生存计,哪里有心于他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而胡适当时也疲于应付学潮,对于蒋介石指责学潮“显受反动共产党直接间接之策动”不以为然,基于其自由主义立场,对学生“尽一切可能加以保护”。

国共剑拔弩张,在两极选择中胡适决不会和中共为伍,就只有站到国民党政府一边,“使中共不得势,只有今政府不倒而改进”,如何改进,“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胡适的自由主义在中国一开始就面临着一党专政的格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既有传统政治文化阴影的笼罩,又有激进思潮的推搡,恐怕还常常徘徊在民主建设和民族独立相抵牾的两难之境。

胡适以超党派自居,晚年对台湾很是关心

晚年的胡适对台湾民主很是关心,他极力维护这个来之艰辛的宪法体制,蒋介石总统任期将尽时,他曾数次给蒋写信,表示民主政治必须建立在多政党基础上,而“行宪四五年来未能树立这基础,是由于国民党未能抛弃‘党内无派,党外无党’的心理习惯”,他吁求国民党自由分化,并诚心培植言论自由。蒋对现代型知识人惯用“套交情”的手腕虚与委蛇,即便是容忍,目的都是利用,胡适所期无由实现。

胡适认为民主和法治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而言论自由是一切其他自由的起点,为争自由,1949年,他领衔创办《自由中国》,创办人士多政府中人,胡适是发行人,也是最大的护法,当局对于杂志每有危险的言论便设法阻拦发行,官方刊物更是长期围剿加恫吓,“《自由中国》没有自由”。1960年,杂志的实际负责人雷震鼓吹成立反对党,被军事法庭课以十年徒刑,胡适返台求情,争取反对党的自由,希求蒋的“雅量”,今天看,这是胡适的一厢情愿。

胡适以超党派自居,晚年对台湾很是关心

虽然“懦弱”,但他终究是矢志不渝的“乐观主义者”,余英时说20世纪的中国,胡适是始终对民主不曾失去信心的人,诚哉斯言。1947年8月1日,他在北平广播演说:最近三十年来的反自由、反民主的集团专制的潮流,在我个人看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波折,一个小小的逆流。我们可以不必因为中间起了这三十年的逆流,就抹煞那三百年的民主大潮流、大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