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禁止鰲太穿越 保護生態家園

“鰲太線”是驢友們的稱謂,即縱貫秦嶺鰲山與太白山之間的主山脈線路,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譽為“中華龍脊”。

為什麼要禁止“鰲太穿越”?1“鰲太線”——保護區核心區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佈地,應當劃為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鰲太線”正是位於陝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擅自穿越即為違法。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第四紀冰川遺蹟石海

“鰲太線”平均海拔為3200米,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紀冰川地貌。太白山是連接我國東部第四紀冰川與西部現代冰川之樞紐,對太白山第四紀冰川活動規律的研究是揭開我們東部低海拔地區第四紀是否存在冰川之謎的一把鑰匙。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鰲太線”自古就屬於無人區,在戶外運動興起之前,保存有完好的天然狀態的山地生態系統,整個生態系統完整、穩定、生物多樣性豐富。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鰲太線”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黑河水庫和石頭河水庫是陝西關中地區沿線城市的飲用水源,黑河和石頭河就發源於“鰲太線”上。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鰲太線”上的獨葉草

“鰲太線”沿線分佈有國家和陝西省重點保護植物以及太白山特有植物60餘種,這些植物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一旦被破壞,會造成毀滅性的死亡。尤其是一些太白山特有植物,如太白山雪靈芝,只有很少的居群,且就分佈在“鰲太線”上,一旦受到破壞滅絕,地球上就少了一個物種。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東塬口監控拍攝到的羚牛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藏鼠兔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血雉

“鰲太線”處於亞高山灌叢草甸帶,這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夏季活動、覓食的地方,還有各種高山鳥類(血雉、隼等)、小型哺乳動物等。根據近兩年高山監控的數據統計,受人為活動干擾的影響,“鰲太線”上羚牛的活動數量明顯減少。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海塘河溝道佈設的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大熊貓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分佈的最北界,保護區內的大熊貓主要分佈在秦嶺南坡太白河—龍洞溝—海塘河區域,分佈最高海拔為2900米左右。“鰲太線”上被驢友稱為2800米營地的地方,是秦嶺山脊海拔較低的一個豁口,地勢平坦,植被豐富,此處南接秦嶺海塘河溝道,北接秦嶺北坡的白雲峽溝道,是大熊貓唯一有可能從秦嶺南坡遷移到秦嶺北坡的自然通道,大量的人為活動對大熊貓遷移造成極大威脅。

2“鰲太線”——“垃圾線”?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鰲太線”上的垃圾

近年來,部分戶外運動探險者擅自組織“鰲太穿越”活動,隨意進入保護區核心區。儘管太白縣與太白山景區加大了對“鰲太線”的警示宣傳、巡護和檢查力度,但伴隨著戶外穿越活動熱的興起,屢禁不止,已嚴重破壞了秦嶺高山區脆弱的生態環境,給自然保護工作造成巨大壓力。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鰲太線”巡護時,發現的垃圾越來越多,可以說是抬頭看美景,低頭見垃圾。驢友隨手丟棄的垃圾有便攜式煤氣罐、塑料飲料瓶、各種塑料食品包裝袋,還有一些鞋子、衣服等。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保護區工作人員清理垃圾並背下山

這些金屬和塑料製品幾乎都不能自然降解。這些垃圾對本來就脆弱的高山區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垃圾堆積,侵佔草地;汙染土壤,破壞土壤中原有的生態平衡;產生有害物質,滲入地表,汙染水源地;野生動物誤食造成死亡。

3“鰲太線”—“死亡線”?

“鰲太線”整個穿越過程大都行走在第四紀冰川遺蹟形成的石海、刃脊和角峰之間,高強度的線路、極其複雜的地形、變幻莫測的氣候,極易造成體力透支、高原反應、身體快速失溫、迷失方向等,可以說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從2012年至2017年,短短五年時間,“鰲太線”就累計走失、失蹤、死亡驢友多達46人,在網絡上搜索“鰲太事故”,讓人觸目驚心!“鰲太線”成為國內死亡率最高的一條線路,可以說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線”。“鰲太穿越”已經成為一種危險的、背離戶外精神的“競賽”!

禁止鳌太穿越 保护生态家园

為什麼要禁止“鰲太穿越”?為了給脆弱的生態環境一點恢復的空間、為了給珍稀動植物們一個完整不受打擾的家園、為了您自身的安全!

請停止您“鰲太穿越”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