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同日军进行了24次正面战场大会战。有专家指出,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会战24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战斗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自己付出了322万人的重大伤亡。国民党军队广大官兵血洒疆场,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张自忠、戴安澜等一大批高级将领为国捐躯。

淞沪会战:日军共伤亡4万余人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在上海闸北环形工事内向日军射击

淞沪会战是中日战争中第一次规模最大、具有决战性质的战略性战役,历时3个月,日方投入了30余万兵力,中方投入70余万兵力。据《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记载,日军共伤亡4万余人(一说5万),据中国军事当局统计,中国军队伤亡约25万余人。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冯玉祥、顾祝同、陈诚、张治中

南京保卫战:毙伤日军4800余人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1937年8月13日,上海继卢沟桥事变后遭受日本军队的袭击。图为南京路外滩一带受到日本海军炮击的情形

淞沪会战后,日军八个师团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革命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南京保卫战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中华民国史》(李新版)记,据日本上海派遣军公布的数字,中国军队战死8.4万人,被俘1.5万人,而日军仅仅死伤4800人。也有说中国方面军人伤亡约五万余人,毙伤日军一万二千余人。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唐生智、孙元良、宋希濂

太原会战:日军伤亡近3万人

(1937年9月13日—11月)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中国军队投入战斗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据《抗日战史》记载,仅南口战斗,中方伤亡29736人,伤毙日军万余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郝梦龄(阵亡)、王靖国

徐州会战:日军伤亡约3.2万人

(1938年1月—5月21日)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台儿庄会战时的李宗仁

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师团,伤亡日军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据《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记载,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伤亡合计10余万人,日军伤亡约3.2万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王铭章(阵亡)

兰封会战:日军伤亡不详

(1938年5月21日—6月)

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徐州会战后,日军试图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包围。但最后会战没有取得应有的战略结果。据《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一书记载,中国方面以十五万精锐之师,未能歼灭被围困的土肥原师团近两万人,“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蒋介石致程潜函》)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程潜、薛岳、邱清泉、桂永清、宋希濂、杜聿明、龙慕韩(因战斗不力而枪毙)

武汉会战:日军伤亡约3万左右

(1938年6月—10月)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国民革命军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近4万人,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4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军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据当时上报数字,毙伤日军25.7余万,实际上大多属于病倒。《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计记》称,据日军自己公布的统计资料约3.55万人,数字偏低。而《中华民国史》(李新版)一书称,据日军自己公布数字,在武汉会战中共死伤21380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薛岳、张发奎、孙连仲、王耀武、张灵甫、黄维、商震、池峰城、李延年、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

南昌会战:日军伤亡数千人

(1939年3月17日—5月9日)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南昌会战

南昌会战是日军为巩固武汉、切断浙赣路而发动的。会战虽以国军战败失守南昌为结果,但是打破了日军击溃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日军在南昌会战中大量释放毒气弹,造成中方大量伤亡。自4月22日至5月9日,中方在反攻南昌中死伤6883人,失踪1284人。日军战死约500人,负伤1700名。

随枣会战:毙伤敌军1.3万人

(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革命军消灭毙伤敌军1.3万人,第5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据《抗日战史》记载,伤亡达28037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达3万人

(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军动用10万兵力,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等国民革命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日方和中方各自都公布了己方统计的战果。据日方资料(冈村宁次:《第十一军作战经过之概要及所见》),称中方阵亡4.4万余人,被俘4000人;日方阵亡850人,伤2700人。而据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第一次长沙会战战斗详报》称,日军死伤约3万余人,中方伤亡、失踪人数为4.0293万人。据容鉴光:《长沙三次会战》估计,日军伤亡共计33480人,中方伤亡共计35741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陈诚、薛岳、罗卓英、王耀武、关麟征、杨森、张灵甫

桂南会战:日军伤亡8100余人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月)

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国民革命军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至1940年1月16日,日军伤亡8100余人,中方军队伤亡达23000人。仅昆仑关战役,中国军队伤亡约1.4万人,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以下四千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郑洞国、陈明仁、戴安澜

枣宜会战:日军伤亡约1.1万人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张自忠(阵亡)、李品仙、孙震

豫南会战:日军伤亡9000余人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在河南信阳以北地区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3个集团军共8个军组织防御。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损失惨重,据《抗日战史》记载,伤亡9000余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孙连仲、李品仙

上高会战:日军伤亡数字不详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国民革命军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国民革命军包围而仓皇撤退。日军战史未透露此战中的伤亡数字。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张灵甫、韩璇

晋南(中条山)会战:日军伤亡数千人

(1941年5月7日—27日)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中条山战役的中国将士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卫立煌部。中国军队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据日方《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统计,中国军队被俘3.5万余人,死亡4.2万人;日军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卫立煌、杜聿明、傅作义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万余人

(1941年9月—10月1日)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中国军队攻入长沙城扫荡残敌

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

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日军一度攻占长沙,此次会战历时月余。据第九战区统计,日军死20830名、伤31991名,共计52821名;中方死伤共59078人,失踪11594人。这个数字显然夸大了中国军队的战果。据日军统计数字,日军死5670人,伤5180人,失踪14人;中国军队遗弃尸体5.4万具,俘虏4300人。这个数字显然夸大了日军的战果。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杨森、赖传湘(阵亡)、欧震、王耀武、王甲本、刘振三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数千人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1942年1月,长沙市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据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说:日军伤亡56944人,中方伤亡29217人。这个数字显然夸大战果,就连当时人也觉得“其伤亡总数过大,似不确实。”而据日方战史公开统计数字,日军战死1591人,战伤4412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杨森、李玉堂、方先觉、夏首勋、陈沛、孙明瑾、余程万

浙赣会战:日军伤亡上万人

(1942年4月—7月28日)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国民革命军机场,打通浙赣铁路,并打击中国军队有生力量,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日军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此次战役,据中国档案,日军被伤亡3.5万余人。据日军战史《昭和十七、八年的中国派遣军》记载,中国军队阵亡40188余人,被俘10847人。日军战死1620人,伤28620人。据《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做战记》一书记载,日军伤亡17148人(包括因病住院而致减员的11812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顾祝同、上官云相、刘建绪、黄绍竑、汪之斌

鄂西会战:日军伤亡数千人

(1943年5月—6月)

日军第十一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中国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根据国民政府战史资料,此次会战日军伤亡16075人,中国军队伤亡41863人,失踪7270人。又据20世纪80年代台湾方面统计,第六战区在这次会战中战死23550人,负伤18295人,失踪7270人;日军死伤3500余人。而日军战史记载,第11军战死771人,负伤2746人。中方遗弃尸体30766具,被俘4279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陈诚、胡琏、王瓒绪、王敬久、冯治安、王甲本

常德会战:日军伤亡数千人

(1943年11月2日—12月)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1943年12月8日,中国军队收复常德。图为中国军队整队入城

1943年冬,在日军3万优势兵力进攻下,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16天。最终国民革命军收复常德等阵地。根据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统计,日军伤亡约4万人;中国军队三名师长殉国,伤亡官兵约5万人。而日军战史记载,至12月8日,日军战死1274人,负伤2977人。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1944年,湖南常德,中国士兵看守侵华日军俘虏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孙连仲、王耀武、余程万、施中诚、胡琏、池峰城、张灵甫

豫中会战:日军伤亡数字不详

(1944年4月—5月25日)

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史称“豫中会战”。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由于国民革命军指挥失当,洛阳沦陷。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汤恩伯、蒋鼎文、胡宗南、李家钰、何国柱、吕公良(阵亡)

长(沙)衡(阳)会战:日军伤亡数万人

(1944年5月—8月)

长衡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部分,豫中会战的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革命军在衡阳进行了长达47天的抵抗,最终没有支援而遭到失败。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统计中国军队损失90557人(死49370人),日军伤亡66809人。而日军第11军统计,至衡阳失守时,中国军队阵亡66468人,被俘22460人。从会战开始至7月20日,日军战死3860人,战伤8327人,病7099人,总计伤亡减员19286人。但日军估计至8月中旬伤亡人数当达4万至5万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

桂(林)柳(州)会战:日军伤亡数字不详

(1944年8月—12月10日)

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美军两大空军基地和打通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发动桂柳会战。由于蒋和桂系之间的矛盾,这次会战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导致桂林柳州相继失守。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白崇禧、张发奎、韦云淞、阚维雍(阵亡)、孙元良

豫西鄂北会战:日军伤亡1.5万人

(1943年3月—4月18日)

历时两月的豫西鄂北会战,日军虽占领老河口空军机场,完成预期任务。但并未抑制住中美空军的活动。据《抗日战史》记载,整个会战,中国军队伤亡3.5万人,日军伤亡1.5万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刘峙、孙震

湘西会战:日军伤亡减员上万人

(1945年4月—6月)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湘西会战,中国新编第6军空运回国,参加湘西会战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4次大会战杀敌知多少

中美空军袭击日军在湘西的军事目标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会战,是国军给日军最严厉的打击之一,也是中日战争的一次摊牌作战。国民革命军在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创造了雪峰山大捷。据中国第四方面军统计,毙伤日军近3万人,中方伤亡1.8万人。又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抗战胜利时的统计,杀伤日军28174人,俘虏247人。在台湾当局1989年编印的《抗日战史》记为杀伤日军36358人,俘虏204人。而据日军第20军当时的统计,战死1017人,病死2181人,伤1181人,生病记载:4月份5336人,5月份4657人,6月份14647人。一说日方统计其伤亡数为26516人。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王耀武、施中诚、胡琏、李天霞、廖耀湘、韩璇

(作者 田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