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春联和对联有什么区别?

陈传玉2


数年前,某省曾举办过一次全国楹联大赛。大赛结束公布获奖楹联后,网上沸沸扬扬,获奖楹联近一半被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有关于平仄的,有关于用典的,最后事情竟然闹到了该省宣 传部。



楹联,在老百姓中称对联、对子,二者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但因使用语境不同,二者略有小的区别。

楹联是书面语,更正式,同时,学术性也更强。楹联是一门学问,上下联如何对,是有很多讲究的。


不由想起了春晚小岳岳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段子。平仄是其要求之一,但我想,楹联也如文章一样,最重要的是内容,若过于为平仄等规矩所束缚,岂不是“寻章摘句老雕虫”?

想当年,重庆和谈时,一首《沁园春.雪》 让蒋某人大失颜面,找来一帮文人想写一首气势更大的词,却未能如愿,为何?首先当然是他们的阅历不够,但同时,与这些人过于在意词牌的讲究有关。

走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问楹联是什么,我敢肯定,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但你若问对联、对子是什么,百分之百每个人都知道。

对联更接地气,对联也没人去很在意其平仄,甚至,在我们春节贴春联时,很多人还不能正确辨认上下联,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对联。

打个比方,对联好比我们在学校时写作文,没那么多技巧,把事说清楚就行。而楹联如比作家写文章,要讲究起承转合,要注重修辞手法,等等。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简答: 1,春联是过春节和过阳历年根据当年的形势和相属专门编写的对联就叫“春联”;2,对联是“总管”~包括古今事物、四季风景风物、各地各族的传统和爱好、贺喜联、祝寿联、节气联、乔迁联、灯谜联、丧葬联、各行各业开业联、名山胜景联、新古庙宇门联、包括春联...等等。




团圆83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春节佳就要到了,人们除了忙着准备年货,是不是也在考虑挑选一副书法优美、寓意吉祥的春联呢?

春联,也有人叫它对联。其实,春联和对联是有区别的,对联的范围很广,春联、婚联、寿联、挽联、门面联、书画联、庆贺联等都叫对联。而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期间张贴。

据考证,春联由桃符演变而来。桃符是我国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将的名字,悬挂或嵌缀在门首,用来驱鬼镇邪的。

我国对联艺术在南北朝时期萌芽,最早的对联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所题:“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五代后蜀国君孟昶题在寝室门板的桃符上,距今也有1100多年了。

到了唐宋时期,由于格律诗的兴起和发展,对联艺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定型,成为词语对仗,声律协调,丰富多彩,特别能烘托节日气氛的文化形式。





画月成眉


春联和对联有什么区别?首先,春联和对联既有关联,又有所区别。要讲清楚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那还得从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历史说起。

对联的最早形式,是春联,而春联又是从对句发展而来的,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代。如《易经》中就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样的对句。春秋时期的著作中,对句更是屡见不鲜。

到了汉魏六朝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骈文。唐初,又出现了颔联(三,四句)和颈联(五,六句)必须对仗工整的律诗。直到五代的后主孟昶在一年除夕写下了: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之句,对句才从诗文中单独分离出来,产生了“春联"这一文学形式。

从此,人们对这种形式的运用日益广泛。凡是遇到庆贺吊挽,述志言情,抒愤寄慨等等,几乎时时处处,方方面面都用。因为对联的内容不仅限于春节时祈福志庆之类,它所用的场所也不仅限于大门的两侧,于是,就有了“对联"之称。那些贴挂在庙堂宇祠,楼台亭阁,茶馆洒肆,商号学堂,宫殿官衙的,则又被称为“楹联”。

对联从产生至今,由于题材丰富,应用广泛,作品数量真是浩如烟海,可以说,在我国所有形式文学中,它是群众性最强,用途最广,普及程度最高的。君不见光是在[今日头条]上每天都要产生至少几万条各式各样的对联,可见其普及性。

所有的对联在它的用途上,又可以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风景联,装饰联,赠答联等等。

而在内容上,又可以分为述志联,自警联,劝勉联,感事联,丧葬联,喜事联,戏谑联,讽喻联等等。就艺术手法而言,则又可以分为藏典联,藏头联,谜语联,谐音联,同韵联,拆字联,回文联,连环联,叠词(字)联,复字联,数字联,嵌字联,以及人名软,药名联,地名联……等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了。

小小的一副对联,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所包含的学问,实则是博大精深。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华文华上的一颗明珠。











天马行空21428297332


广泛意义上来说,春联是对联的一部份,对联包含了:春联、乔迁新居联、婚嫁联、

寿联、丧联、甚至盖新居还有上梁联、店铺或公司开张都用得上对联。

春联,过年的时候刚好是春天,所以叫春联,一年之计在于春嘛,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张贴带上吉祥意义的对联,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小编水平有限f,欢迎各位大佬提出更高见解在评论区,互相增进知识面。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吻雪无痕1




春联是对联众多形式的其中之一,而对联不仅包括春联,它还包括:励志联、劝学联、生肖联、咏志联、明志联、劝世警世联、咏景联、格言联以及挽联等等。适合于春节贴的对联乃称春联。


尚清子实用易学



对联是咱们中国一家独有的一种用对偶修辞为主要特征的文体形式。只所以讲对偶,有可能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互对为思维而形成的。是别具一格的形式上相对,内容上相关,相联的一类文体。

文史资料表明,对联启初之时,是文人骚客之间为争强斗智,矜巧炫博而互相进行的口头对应而已。多以谐巧性为特色。

实用对联多是依附于民俗的实用性文体。是为了生活习俗,烘托渲染某些固定场所的气氛而被动创作。后来演变成了用对联来抒情言志,描山写水,说理讽世,逐步形成了文字形对联。据说朱熹是最早用文字记载对联者。

要回答对联和春联的区别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要掌握对联的发展史及其相关的分类常识,明白这些后此问题不言自明,了如指掌。



朱熹所著的联语中,包括写景、抒情、说理。这种文字形式对联的形成和发展演变,使得中国对联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诗歌风雅的传统。是继诗、词、曲之后的又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对联依据其所赋有的文学性、实用性和谐巧性等本质属性,文人们便将对联大致分为三大类型。即文字类、实用类、谐巧类。

在这三大类别中还有许多细致的分类。


(一)、文字类对联中根据文字普遍特性分为:“说理类、写景类、抒情类”。说理类又包括:“励志、修身、处世、治学、惜时、勤政、治家、交友等联”。写景类包括:“山水、园林等联”。抒情类包括:“自题、赠人、杂题等联”。

(二,)、实用对联依据具体实用领域,一般又将其分为:“时令类、行业类、庆吊类、室宇类、宗教类”。时令类包括:“春联、农历节日联、公历节日联”。行业类包括:“政府部门、公共事业、教育、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业、工矿企业、农林牧渔业等”。庆吊类包括:“婚庆、寿诞、挽联”。室宇类包括:“衙署、书院、会馆、戏台、故居、乔迁、居室等”。宗教联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三)、谐巧类对联可分为:“谐趣类、巧妙类、集联类、诗钟类”。谐趣类包括“讽剌、滑稽、无情对”。巧妙类包括:“字义巧对、字形巧对、字音巧对”。集联类包括:“集字联、集诗句联、集词句联、集文句联、集俗语联,杂集联等”。诗钟类包括:“嵌字格、分咏格”。

通过以上叙述大家就很明确地知道春联在庞大的对联家族中的辈份和位置了。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种,其具有对联文体的一般特点,要求“字句对等、词语对仗、平仄对立、节奏对应、内容对称”等基本规律。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楹联习俗名列510项。遗产分类为“民俗”,编号为X一62。

春节做为中国人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重大传统节日。无论城市、乡村,千家万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表示辞旧迎新的标志。全国人民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习俗,是世界民俗文化中的一大奇观。是举世瞩目、无与伦比的独特文艺活动。有一首民谣写的真好,请大家欣赏。

【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倒酉(贴春联倒贴福字意为福到来)。三十夜,守一宿。】

大家从以上民谣中可直观的发现,书写和张贴春联就用了二十四和二十九两天时间。足见春节贴对联在民族活动中的分量之重。

我们不妨打个比喻,如果把咱们的门户看作脸面的话,那么贴上春联的门面佛仿就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千门万户瞳瞳日”,便好比普天之下亿万张如太阳一样灿烂的笑容,这笑声便迎接新年、新春、新禧、焕然一新的美好时光的到来。

春联是经桃符演化而来的,古人常在门两边挂上桃木片,上面经巫教人士画上符咒,用来驱邪避灾。后来由于纸的发明问世就用纸来代替桃符了。所以每年过春节“总把新桃换旧符”。以示除旧迎新,吉祥美满,红红火火,锦绣前程。到处展现了焕然一新的新年新气象,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陶醉在喜气洋洋的欢乐世界里。尽情地感受春的温暖馨香气息。


秀才品诗词


对联包括春联,春联是一般是带有吉庆祝福意义的对联。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结构,字数相同,平仄,对仗工整。是古文化的艺术表现。当然互相讽刺,挽联,祝福,赞美都可以用对联,讽刺,对骂,挽联的对联当然不能称作春联了。春联是楹联,对联的一种。节日贴的。顺便教你贴春联区分上下联。上联最后一字是拼音音节的第三第四声也就是仄声,下联就是平声,音节第一第二声。上左下右。别再贴反了啊。



水远烟微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一般是指春节过年时专门贴在门上的对联,一般包含喜庆,迎春,祝福等美好含义,当然也有另类的,包含调侃讽刺逗乐搞笑内容的。

对联根据内容分很多种类,比如:春联,婚联,寿联,俗对,挽联等,但不是任何对联都可以做春联。比如挽联,我是没见过谁家会拿来过年时当作春联贴大门上的。

名对鉴赏:

上联:一担重泥拦子路。

下联:两岸夫子笑颜回。

上联分析:重泥明义是沉重的泥巴,谐音暗意:仲尼,指孔子。子路明义是你的去路,暗意指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路。此句暗意:孔子拦住了学生:子路。

下联分析:夫子明义是挑夫,还有一说是纤夫,暗意指孔子。颜回明指脸色回转,暗指孔子的学生:颜回。此联暗意:孔子在笑他的学生:颜回。


老红缨枪


对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 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联讲究工整,平,仄协调,对仗严谨,按郭德纲,于谦相声里的说法就是: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队联的应用很广,像人去逝时的挽联,结婚时的婚联等等,可以表达喜庆,可以表达悲伤,可以歌功颂德,也可以针砭时弊。总之对联的用途十分灵活也广泛。例如当年乾隆下江南时,走到一户门前,这家门口挂的对联,让乾隆十分惊奇,上联是惊天动地的买卖,下联是数一数二的人家,经随从打探才知道,这户人家有俩个儿子,大儿子是做鞭炮的,可不是惊天动地,小儿子是卖馒头的,那自然是一个,二个的数。

春联, 严格的说,也是对联的一部分,只不过它的作用有限,只是在每年的春节才用它,春联因为过年大多要求个吉利,所以一般都是吉祥话,但也有利外,比如在旧社会,有人过年贴了一幅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没有横批,但明眼人都知道是缺一(衣)少十(食),用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春联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笑话。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因为他的字写得太好,他贴的对联浆糊未干 便被人偷走了,数次之后,王羲之无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祸不单行,下联是福无双至,这一次,再也没人偷了,直到除夕夜,王羲之才把对联补齐。上联是 祸不单行今朝行,福无双至今日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联,春联只不过是浩如烟海,中华文化中的一朵浪花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