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赵云为什么在蜀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呢?

我不是小孩请别拿糖敷衍我


赵云出身低微

在古代是很注重门第和声望的,比如许靖,刘备知道他名过其实,没有什么真实的才能,可是因为他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为了收拢人心,刘备不得不重用他。马超加入刘备集团以后,并没有立功,可是刘备却给予他仅次于关羽、张飞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之前是影响力最大的关西诸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出他的礼贤下士。三国演义中,曹操经常说诸葛亮是“诸葛村夫”,人们也真的把诸葛亮当成农民了,实际上诸葛亮可不是农民,他是正儿八经的皇叔,荆州牧刘表的亲戚,朋友圈全都是当时的名士,他的哥哥又在北方做官,实际上诸葛亮的出身是很高贵的,实际上成为荆州士族的代表。

赵云得罪同僚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三国志

刘备夺取益州,在成都摆庆功宴,准备封赏各位将士,当时刘备准备用成都城中的房屋和城外的桑田分封给各位将士奖励他们为夺取益州做的贡献,诸葛亮都对刘备的决定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众将都认为,有封赏不要白不要。可是赵云却劝谏说:“霍去病曾经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的国贼并非只有匈奴,不可以寻求天下安定,需要等到天下都安定下来的时候,让众人返回家乡种桑梓,回去耕耘自己的土地,这才是最合适的决定。益州的人民,刚刚遭受到战乱之苦,他们的田宅都可以归还给他们,现在让他们安居乐业,以后才可以让他们服役和征税,得到他们的欢心。”刘备最终采纳了赵云的建议,取消了封赏计划,因为赵云的劝谏,刘备集团众将失去了应有的封赏,自然对赵云心怀不满,赵云这一下把文武众臣都得罪了,自然不会受到刘备重用了。

劝谏刘备伐吴

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三国志

刘备称帝以后,准备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可是这时候赵云却率先提出了反对:“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并且先消灭魏国,那么东吴自然会臣服,曹操虽然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曹丕篡夺了汉室,应该顺应众心,早点图谋夺取关中地区,占据黄河、渭水的上游以讨伐凶逆,关东义士一定会包裹粮草骑着俊马来迎接王师。”刘备最终当然没有听从赵云的劝谏,执意讨伐东吴,刘备自从关羽毁败荆州失守以后就性情大变,不再是当初礼贤下士的刘备了。

当初执意称帝,三个劝谏刘备的,作为亲信的费诗被贬官,雍茂不久以后被刘备找借口诛杀,刘巴被迫屈服抑郁而终,刘备当时已经是铁了心的要讨伐孙权了,谁都没法阻止他,赵云这时候居然敢劝谏刘备,刘备自然不会重用他了,其实刘备不贬他甚至杀他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赵云没有战绩

实际上历史上赵云在刘备时期并没有独立统兵打仗,唯一一次独立统兵作战,已经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了,赵云没有实际的军功,自然不受刘备重用。当然这也和刘备对赵云的态度有关,刘备一直把他当保镖用保护自己和阿斗,当然这又导致赵云没有机会单独领兵立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亭殿阁


应有的重视?

还要怎么的重视,有官职有谥号,有后世的粉丝N多万。

刘备创业,关羽张飞就跟着闯荡打理。

汉中一战,黄忠显名,助刘备稳住鼎足之势。

马超一方军阀来投,位置许小了,君与臣脸上都挂不住。

你让刘备怎么把赵云往里插?

赵云在《三国志》与关张马黄齐名,陈寿说他是刘备的爪牙(非现今贬义词意思),先主亦赞誉过他。

还要怎么叫重视?!超关张、越马黄?

人们崇尚英雄,挑指敬慕罗氏演义中的赵云长坂雄风,有个倾向心理,总觉赵云应该在蜀汉中更堪大任。毕竟是个情结。况且这个情结也在后人的传诵中得到了很多的平衡,有的编排了他为四弟,有的传赞了他常胜无败。

关羽封了神,赵云未封神,戓许哪天赵云封了神,他的铁粉心情会更舒畅一些。

未来还早,云之铁粉不必急躁,说不定随着你们的坚持与传誉,赵云也能挂上神了。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为什么会有赵云没有得到重视这样的说法呢?

对于同时期而言,赵云在季汉的地位确实比不上关张马黄,甚至不如魏延,但赵云的重要性还是很大的。在季汉应该属于第三档将领中的领军人物。

排在赵云前面的仅有寥寥数人而已。

第一档:关羽

第二档:马超、张飞、黄忠、魏延

第三档:赵云

至于为什么赵云和上面的几人有所差距,是因为“尺有所短,尺有所长”。赵云最突出的能力和功绩并不在统兵作战上。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不考虑《云别传》),赵云自跟随刘备东征西讨,一直没有得到独自领军的机会,唯一一次是入川之战,与张飞各领一军,分定郡县。但此战的含金量太低,战绩拿不出手。

而同时期其他将领都有精彩的表现:

关羽镇守荆州,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张飞入川之战“义释严颜”,汉中之战大破张郃。

马超成都之战逼降刘璋。

黄忠汉中之战斩杀曹魏西线总司令夏侯渊。

魏延镇守汉中,保汉中十年不失。

唯独赵云仿佛被刘备遗忘。第二次赵云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是刘备东征,赵云作为后备部队督江州。但并无战功。

所以从上面的事实对比我们会发现,赵云很少得到独自领兵的机会。刘备以善于用人著称,不用赵云统兵或镇守一方,只能说明赵云的才能不在于此。

那赵云有哪些才能呢?

第一,护主之功。最著名的就是长坂坡之战,“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得免于难。”赵云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虽然历史上的赵云在长坂坡发生战斗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但救主之功是很大的。

第二,政治上的睿智。刘备东征孙权,史书明确记载赵云劝阻,说明赵云的政治智商还是很高的。毕竟连诸葛亮可能都没有劝阻(史书无记)。

赵云在刘备在世时地位确实不高,但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赵云才开始真正得到提升。

刘备死前,赵云一直是翊军将军,刘禅即位,赵云升任“中护军”,负责“训练士卒,选拔武将”(并非禁军统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赵云终于独领一军,兵出萁谷。虽然赵云的这次领军是打了败仗的,但“敛众固守,不致大败”。但终究有了独自领兵的机会了。


九尾读正史


首先赵云怎么没有得到重用?我们来看看赵云生平。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并没有多少兵力,骑兵更不提了所以这时的赵云只是一个主骑。

赤壁之战之后赵云得封牙门将军,其中也短暂的做过一段时间的桂阳太守。

刘备平成都得四川以后赵云封翊军将军。

刘备伐孙权时赵云为蜀的第一任江州都督,镇守东部国防。

刘备死后赵云升任镇东将军,在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之下,四镇级别的将领已经是常设军衔中的高级将军了。

最后赵云死后得谥号,乃是因其有救主之功。虽然并不是小说中的长坂血战,七进七出。看看历史的记载是怎么说的: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於当阳长阪,于时困偪,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和“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就这样而已。

整个蜀国只有十二人得谥号。

所以纵观赵云一生不能说其没有得到重用。


倾城逝心孤殇


  

  赵云在蜀汉已经很受重用!所谓不受重用,只是一种误读!

  《三国志》中,蜀汉文臣首推诸葛亮,武将首推关张马黄赵,他们六人可以说共同组成了蜀汉最尖端的权力层。

  武将之中,关羽、张飞很早就追随刘备,与刘备情同父子,这是其他任何人,包括诸葛亮都不能比的;马超本是一方诸侯,地位与刘备相等,投靠刘备之后在蜀汉集团地位崇高,即便是一贯骄傲的关羽,也不得不承认马超的存在;至于黄忠,本是荆南降将,老兵一枚,关羽十分看不起,可人家老黄忠偏偏在定军山一战中大破夏侯渊,为蜀汉夺取了汉中要塞。

  因此,关、张、马、黄堪称蜀汉四大巅峰名将,赵云能后和他们并列,同在一传之中,这是何等荣耀?这足已证明赵云在蜀汉备受重用。

  当然,赵云再怎么受重用,毕竟一生无攻城拔寨的大战功。

  赵云最大的功绩有两个:其一,长坂坡救幼主刘禅;其二,截江救阿斗。至于什么追随诸葛亮沿江夺取城寨,后来在诸葛亮第一次出岐山没有损兵折将,都只是小功劳。

  正因为赵云没有拿得出手的攻城拔寨的大功勋,故此,赵云的功绩比关张马黄要差些,在去世后较晚才获得谥号,但毕竟也是蜀汉极少的几位拥有谥号的武将之一。

  《三国志》中记载: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很多那人觉得封赵云为顺平侯有贬低的意思,其实,姜维等人是说赵云一生做事井井有条,沉稳谨慎,能平定祸乱,忠臣可靠,因此叫做顺平侯。

  这个评价对于历史上的赵云来说,也是公允的。当然,如果是《三国演义》中的赵云,牛逼到没边,横扫天下无对手,区区一个顺平侯,自然不符合他的身份。可惜演义毕竟是演义,即便吹到天上,也只是演义。  


叶之秋


赵云不是说没有重视,而是说没有体现出他的军事才能。

你说赵云没有遭到重视,那怎么可能?赵云一手掌握着成都的禁卫军,可以说整个成都君是赵云说了算,政治诸葛亮说了算,赵云的地位怎样,咱们就不说了,而且赵云一直都是刘备的贴身侍卫,对于刘禅来讲,赵云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刘禅可以不相信诸葛亮,但是绝对不会不相信赵云。

你说赵云并不是没有遇到不重视的问题,而是说他的军事能力没有办法得到彻底的体现。

有人就会问了,赵云历史上吹的这么神,为什么刘备不把他放出去独领一支军队存在呢?

这就要说到三国时期一种特有的情况,私兵,每一个独立领军的将军,一开始都有自己一支独立的小规模的军队,这支军队是归这个将军自己管理的,比如说张辽突袭孙权的800骑兵,还有关羽的500校刀手,或者是于禁的500泰山兵,政协,军队都是主攻默许自己的将军拥有的,不是说自己想要谋反什么的,当时的潮流也允许将军拥有一定自己的军队。

但是赵云没有赵云很奇怪,他在投奔刘备的时候明确记载,在长山地区招揽了一定的军队以后,去投奔的刘备,他有自己的军队,可是最后刘备把他招为贴身侍卫的时候,他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他的军队去哪儿了?在长坂坡全给刘备送葬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赵云在刘备集团看起来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赵云一开始不是说没有军队,他的军队全给刘备败干净了!这样的话,他比起张飞和关羽就缺少了一些必要的东西,比如说成立一支军队的骨干这样的话,他就根本就不可能去独自的领导一支军队。

而且从赵云整个一生的军事轨迹来看,赵云这医生跟骑兵有着很大的关系,赵云一开始是去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里面当过几年兵,后来公孙瓒失败了以后,他就逃了出来,(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然后在常山地区招兵买马,史料记载赵云着的这一只军队是一支骑兵,并且在这之后。在徐庶担任刘备手底下军事的时候,赵云的这一支军队配合刘备正面对曹操展开多次的突袭战和袭扰战,其实从这件事情上来讲,赵云的军事能力还是有的。

不过后来赵云的军队全部没有了,以后南方不产马呀!赵云组建不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就没有办法体现自己的能力了。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事情,赵云适合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指挥骑兵率领骑兵部队突袭。

直到后来蜀国方面和当时的羌族展开合作,然后进购了一批马匹,才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好不容易组建了一支骑兵部队,这也就是为什么赵云放的好好的静卫大统领不做,偏得要去做一个骑兵统帅,一个先锋官,就是因为自己做梦都想指挥的骑兵部队纵横沙场的那种感觉。


漩涡鸣人yy


我想事实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唐朝时期,还没有《三国演义》,但是苏定方攻破百济,立碑夸功的时候,还被比作赵云一般“一身是胆,勇冠三军”。可见当时人们对赵云也是十分推崇的。

赵云的经典之作是汉水之战,是赵云军事生涯最光辉的一幕,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一人扭转战局。率数十骑纵横万军,突围救将,所向无当。后更以“空营计”诱退曹操大军,擂鼓震天,戎弩后射,令曹军大惊之下,自相践踏,堕于汉水中死者甚重,一战打出了“一身是胆”和“虎威将军”两个称号。

如此勇猛的赵云,刘备为什么不重用?是不够忠义?那更不是,当阳大败,赵云虽然没有七进七出那么神奇,但是也确实拼死护得刘备家眷的周全,而且刘备对赵云的忠义也一直赞赏有加。

忠勇兼备,那难道是品行不端?这点从他的谥号就可以否定,赵云谥号顺平侯。慈和遍服曰顺,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这是对赵云品行的极大肯定。


如此完美的赵云,为何不受重用?也许就是因为太完美了。这不光是涉及到乱世生存法则,就算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人,能力出众,品行端正,哪哪都好,可是混的并不一定好。这是为什么?因为社会是复杂的,而好人往往不那么复杂。领导会很喜欢用你,但是涉及到重要岗位的提拔,你却得不到机会。如果说原因,一句半句说不清楚。还是举几个例子吧:

汉初三杰的萧何,他之所以能得善终,就是因为他自损名节向领导展示了一定的瑕疵,这样领导才敢继续重用他,一个没有瑕疵的人,是可怕的。如何理解呢?站在刘邦的角度想,你萧何,没有什么缺点,威信又高,那你贪图的事什么呢?让我没法信任和掌控。所以当萧何故意展现出贪墨的时候,刘邦是高兴的,因为这把利剑终于有把柄在我手里了,终于可以掌控了。

明朝嘉靖年间的海瑞,史称海清天,是个道德完人。然而他也不受同僚和上下级的喜爱。因为他的存在,衬托出很多人道德的瑕疵,所以上级不喜欢他,同僚排挤他,下级害怕他。

赵云不至于如此,但是他也足够优秀和完美了,必然要遭到同僚们的嫉妒。而且在刘备的利益集团里,完美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有瑕疵,如法正睚眦必报、魏延招祸取咎,李严迷罔上下;关羽刚而自矜,目下无尘,为同僚叛卖;张飞暴而无恩,鞭挞健儿,因此而死;马超背父弃族,孝义皆失;姜维黩武透支国力,连诸葛瞻都视之为祸……

可能正因为如此,他永远都徘徊在刘备的绝对亲信集团之外。刘备不知道如何用好这把无柄之剑,同僚也不会极力推崇如此完美的赵云,甚至会进谗言。

也并不是赵云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不屑为之。赵云赵子龙,真英雄也!


尹禾


保镖不得重用


北极34819876


不是刘备心腹


鱼游的海


刘备的保镖,刘备死后怕有人对刘禅不利留下扶助刘禅。这是刘备留了一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