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如何愛上京劇的?

yaya


我小時候喜歡看三國演義,反反覆覆地看了十幾遍吧。而京戲裡有句話,叫唐三千,宋八百,數不盡的三列國。兩個概念一重疊,就喜歡了京戲,應該說,是三國,三國戲,把我帶入了京戲。

那個時候沒有網絡,沒有mp3,要麼就是看電視,要麼就去買磁帶。我記得新華書店的戲曲類磁帶是要比流行音樂的便宜,港臺歌星的一盤磁帶是要9塊8,戲曲類只要6塊5。陸陸續續地買過各位前輩大師的專輯,梅尚程荀,馬譚楊奚,還有金少山的花臉,周多奎的老旦,所以各個流派基本還是能聽得出,名段都能知道一二。

後來就發展到越劇、評彈、崑曲,並且在崑曲場子裡混了好幾年。

只是現在看戲的票價好貴啊,只好窩在家裡聽mp3了。



空桑空桑


現在央視11頻道是專職戲曲頻道,播放京劇相比其他劇種也要多,記得以前陪著母親看的那些劇目都是反覆來回的播過的,而這兩年發現播出的都是從前沒看過的,其實看這些戲,也挺好,劇情引人入勝,扣人心絃,唱腔優美動聽,一旦看了,就會追著把整齣戲看完。由於這些年的接觸,知道了一些唱腔名稱,如南梆子,四平調,西皮,二黃,二流,反二黃等等;也知道了一些流派,如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前四大鬚生,後四大鬚生,一些著名花臉代表,老旦,二花臉等傑出代表;還有各種流派的弟子,傳承人;以及他們演唱的名劇名段等等。從中感受到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底蘊厚重,不愧為百戲之王,國粹稱號名不虛傳!


hyqlxzdaj2012


記得 童年時光,每逢星期六晚上,我與 弟妹去父親單位不是看電影 ,就是看文藝演出 ,這天卻好演戲,只見臺上鑼鼓鏗鏘出現一隊古代兵將,看見父親在裡面扮演角色,加上京劇高吭腔調,無形中產生影響,從那時起象(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望江亭)(尤三姐)(宋江殺惜)等等京劇影片 看了不少,也逐步地喜歡上京劇。 :


趙涵智爺爺


是聽霍尊唱的《莉花頌》《花雅禪》還有他把流行與戲曲融合的所有歌曲。


用戶2443511882512


我是如何愛上京劇的,那得追溯到我小的時候。我小的時候,就是一個農村娃,有幸,我的祖上,特別是我的父親,都有這些藝術細胞,喜歡聽戲唱戲,喜歡曲藝節目。耳濡目染我也便開始喜歡起來。我小的時候,農村的老家,有很多的聽戲的機會。比如說趕廟會啦,比如說老人過壽啊,富貴人家生娃呀,比如說結婚啦,死人啦,就有可能搭臺唱戲。那時候賣門票的很少,辦事的圈個場子,大家免費來聽,希望大家湊個人場,反正我小時候的記憶裡,農村的生活,就是熱鬧,有錢沒錢都能自得其樂。我有個姑奶奶,也就是我爺爺的妹妹家,承包了一個戲團。我有一段時間就經常跟著我爺爺,坐著他們的大馬車去聽戲。我那時候,個子小看不見呢,就站在凳子上看,看是看見了,但是聽不懂啊,大人也聽不全懂,沒辦法,但是那個韻味兒,我喜歡上了。我是河北人,那時候聽的戲比較雜,北方的各種劇種,各種戲,我都聽過。評劇的《劉巧兒》,《楊三姐告狀》,《花為媒》。呂劇的《小借年》,《牆頭記》。河北梆子的《打金枝》,《鍘美案》。河南豫劇的《花木蘭》,曲劇的《卷席筒》,我都看哭了。黃梅戲的《天仙配》,《女駙馬》。越劇的《梁山梁山伯與祝英臺》,好多大人看完都唏噓,怎麼就兩口子都死了呢,哎,然後,心軟的就掉眼淚。看得最多的還是京劇,他曲目多,戲多,《李慧娘》,《包公賠情》,《霸王別姬》,《四郎探母》 ,《空城計》。反正在我耳朵裡,哪個戲曲都好聽。到了後來,跟著父親唱現代京劇,八大樣板戲,學《沙家浜》裡的沙奶奶,《紅燈記》裡的李鐵梅》學《智取威虎山》裡的智鬥,那個年代的人們,都會點樣板戲,那是革命的戲,聲音高亢,吐字清晰,內容易懂,我學的晚上都睡不著覺。從那時候,喜歡京劇一發不可收拾。再後來,記得我父親買回來一些大幅的連環畫,《齊雙會》《霸王別姬》等等,都是梅蘭芳先生的演出畫報。從此後,才瞭解了京劇各大門派代表人物,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生旦淨末醜五大行當,(現在只提生旦淨醜了),初步瞭解了裡面的各種韻味,都是什麼講究?戲曲裡邊的文化博大精深,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更是燦爛無比。我雖然會唱的不多,但我是一個十足的票友,我熱愛京劇,熱愛中國戲曲。


AA萬代紅木


地域的關係(山東中部),我更喜歡萊蕪梆子和豫劇,但京劇、呂劇、評劇、黃梅戲和越劇也比較喜歡,這與家庭有關係吧!我萊蕪農村的,我家我親二大爺和二大娘都是萊蕪梆子劇團演員,我叔伯大爺叫魏育生,生前是萊蕪梆子劇團老生扛把子,所以從小聽戲就多,我父親我大爺都是戲迷!我不算戲迷,但各種戲曲都愛聽而已!








魏小白321


因為張雲雷唱的太好聽我才愛聽京劇了


愛笑的美麗媽咪


受我父親的影響。他是個戲迷。


韓韓曉曉波波


七十年代在政府工作有個信訪辦陳老師,他把無線電播放京劇給我講述:唱詞、唱腔還有誰的代表作……。當然父親也是戲迷也受到他的薰陶,特別是父親給了我戲票較多,如言興朋專場等。後來我在演出公司工作看戲較多了,如張火丁在津演出場場都到。總之在津演出名家都看過他們演出。


楊之健花花公子


鄰居老爺爺, 年紀大了, 喜歡聽戲。 主要是豫劇 偶爾聽聽京劇,有一次他在家裡放方榮翔先生的《鍘美案》磁帶,我在他家串門,聽過之後就喜歡上了。那年我十二三歲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