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甘肃,熊猫去哪了?

大熊猫作为我国独有的“国宝”级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其相关新闻一出来总是能引发狂热关注。早在2017年3月初,《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已获得国家正式批复。方案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合计80多个大熊猫保护地有机整合划入国家公园。国家准备在甘陕川三省建一个大熊猫国家公园,这三省的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都会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公园总面积为27134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境内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

甘肃,熊猫去哪了?

而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甘、川、陕三省正在共同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打破行政区划,把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甘肃主要负责大熊猫国家公园白龙江片区建设。据业内人士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就是通过整合大熊猫栖息地,将不同管理体系、不同类型的保护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和统一管理,使保护面积更大、保护力更强、栖息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更高,帮助恢复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的联系,扩展大熊猫生存空间,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甘肃,熊猫去哪了?

如果不是这条新闻,大概很多人已经想不起来除了四川,甘肃和陕西也是有熊猫的。甘肃省是我国大熊猫3个自然分布省之一,大熊猫数量约132只。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8.8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面积25.53万公顷,涉及陇南市文县、武都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舟曲县,共4县21个乡镇。此次着力建设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涉及陇南市文县、武都区,分布大熊猫111只。

甘肃,熊猫去哪了?

2018年2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园区在兰州召开评审会议,评审组专家经讨论审议,一致同意《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建议按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上报。《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总体规划》确定,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园区将以甘肃省陇南市白水江保护区为主,整合文县岷堡沟林场、武都区洛塘林场等周边林场和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一个总面积达2571平方公里的野生大熊猫家园。

可以说,因为陇南的大熊猫,甘肃的熊猫大有可为。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熊猫已经成了成都的名片,甘肃却只能上演熊猫去哪儿了。为什么会这样?成都是如何出牌的?让我们通过公开资料来捋一捋这些年来四川是如何利用手里的资源打出一副好牌的。

1

首先,要承认的是四川在熊猫方面的资源是占优势的。四川有三个专门的熊猫基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雅安大熊猫保护基地和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甘肃只有一个白龙江自然保护区,而且并不专门熊猫保护区。

四川现在的熊猫盛世是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带来的。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建得早,1980年就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据《中国绿色时报》称,就是当时在卧龙研究大熊猫的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在野外发现了饿死的大熊猫,并向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1983年-1985年九寨沟箭竹大面积开花,随后出现了那首广为人知的《熊猫咪咪》,以及很多人和机构都在给大熊猫捐钱。其实当年陕西省佛坪自然保护区也出现了箭竹开花枯死的现象。2006年,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被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选址之一,最后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之名义登入。

甘肃,熊猫去哪了?

箭竹开花,导致了现在大名鼎鼎的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建立。

在四川林业厅的官网上,是这么表述的:20世纪80年代,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一部份大熊猫因缺食饥饿而被救护集中到成都动物园。……1987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简称“成都基地”),并与成都动物园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90年后,成都基地与成都动物园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实体单位。

当时的人恐怕谁也没有想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后来会成为中外游客前往四川的旅游目的地。但那个时候,大熊猫和四川,这两个词的关系还没那么密切。四川省那时对于熊猫也并没有什么特别想法,八十年代的中国刚刚解放思想准备经济建设,还顾不上熊猫。

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四川峨眉电影厂和香港合作出品了电影《熊猫历险记》,豆瓣评分7.8,我没看过,不知道怎么样。

2

四川省真正意识到熊猫的价值,是在2008年,那年6月,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全球热映,随着电影的上映,成都的城市形象也被搬上了全世界每个角落的荧屏。担担面、四川火锅、 鸡公车(黄包车)、宽窄巷子、青城山……

一部美国大片,成为一座中国的西部城市的形象代言人。


甘肃,熊猫去哪了?


▲《功夫熊猫》海报

成都市抓住了这个机会。《功夫熊猫》在全球热播后,2008年9月,汶川大地震后不久,在成都城市形象提升协调小组的努力沟通下,成都方面试图通过中国的总代理派拉蒙电影公司,邀请创作团队到成都,亲密接触大熊猫。

梦工厂很快回应。2008年10月21日,卡森伯格带着20多人的主创团队到成都“寻根”,探访了大熊猫基地、金沙遗址、青城山、都江堰和宽窄巷子。


甘肃,熊猫去哪了?

这次“寻根”给了主创团队新的灵感,他们不但重新修改了剧本,决定在影片中加入当地更为真实、生动的背景和意象。据人民网报道,导演珍妮佛·尼尔森说:“电影很大一部分情节是在去了成都之后加上的,我们要把这些原汁原味地告诉全世界观众。”

在《功夫熊猫2》中,我们能看到2008年剧组成都行的成果:云山雾罩的青城山,阿宝在成都宽窄巷子中上演“鸡公车”大战。《功夫熊猫2》被认为是一次不花钱的成都形象软性植入。


甘肃,熊猫去哪了?

而这次植入,成都只花了6000多元的成本,因为梦工厂动画是自费考察,他们第一次来成都,成都方面租了大巴接待,全部花费只用了6000多元。

2011年5月,《功夫熊猫2》上映,让我们看看豆瓣上最热的两条评论是怎么说的:

甘肃,熊猫去哪了?

▲豆瓣截图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0,可以说它成功地将“熊猫在四川”这个刻板印象植入了全球绝大多数人的心中。

甘肃,熊猫去哪了?

▲新闻截图

3

当然四川做的不止是电影,更有无数的地标和文创。熊猫基地甚至成了去成都必须去的打卡地点,每年来成都熊猫基地看熊猫的人,数以万计。然而,在成都,“熊猫地标”并不只有熊猫基地一处,从城市地标天府熊猫塔到熊猫体育公园、熊猫图书馆等,在建的,已建好的“熊猫地标”比比皆是。

如今,在成都街头,随处可见熊猫元素,在旅游纪念品商店,也几乎全是熊猫图像的各类商品。简单的黑白两色形象,却让人争相购买。而甘肃的旅游纪念品,则极少有这样一种能获得中外游客共同为之“疯狂”的形象。


甘肃,熊猫去哪了?

熊猫绿道

甘肃,熊猫去哪了?

熊猫大道

甘肃,熊猫去哪了?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甘肃,熊猫去哪了?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

甘肃,熊猫去哪了?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

甘肃,熊猫去哪了?

熊猫小巷

甘肃,熊猫去哪了?

天府熊猫塔

甘肃,熊猫去哪了?

熊猫图书馆

甘肃,熊猫去哪了?

除了以上这些地方之外,成都还有许多熊猫地标。

IFS的大熊猫

甘肃,熊猫去哪了?

宽窄巷子的熊猫邮局


甘肃,熊猫去哪了?

成都地铁三号线的熊猫车厢


甘肃,熊猫去哪了?

都江堰的熊猫出租车


甘肃,熊猫去哪了?

即将上线的“熊猫公交”和“熊猫空铁”

甘肃,熊猫去哪了?


甘肃,熊猫去哪了?

以及不久前,刚到成都的A350熊猫飞机,机身满满的都是熊猫图案。


甘肃,熊猫去哪了?

玩的最溜的还属成都市青羊区小通巷,小通巷一直是成都文艺青年聚会的地方,小通巷也相当于成都的一个文化地标。它的历史沉淀的时间是很长的。文创不光是一个产业,实际上也是旅游的展现,也是成都特色的展现。依托“熊猫”IP打造的各式各样的文化创意产品在这条不足500米的小街巷里集体亮相。把这条街设计成以熊猫为IP、以成都的慢生活为主题、以共享经济的这么一条街区的模式来做。正是熊猫主题与天府文化、时尚流行的无缝对接,使得小通巷这个成都市中心的老旧街区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打卡地。可以说,成都把熊猫经济玩到了极致。

4

相比成都对熊猫元素的极致运用,甘肃的大熊猫可谓“悄无声息”。在社交网络发达的今天,如果不能成为网络热点,就不会引起社会讨论。大熊猫国家公园白龙江区的建设,离不开甘肃省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公园所在地政府和各自然保护区的不断摸索、经验总结和反馈,更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监督。目前,甘肃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已经起步,离2020年研究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还有2年时间,未来如何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如何打造熊猫经济,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甘肃还大有可为。

在这方面,三江源国家公园“坚持优化整合、统一规范”“ 不作行政区划调整”“ 组建管理实体,行使主体管理职责”这几个原则值得甘肃借鉴。甘肃省不妨按照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模式,从省、地区、县相关部门统一划转人员编制,加紧组建白龙江片区管理局和基层不同片区的管委会,合理划分白龙江片区管理局、片区管委会和地区、县政府的管理职责,各片区管委会分别组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及资源环境执法局,实行集中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综合执法,逐步改变“九龙治水”、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局面。

甘肃,熊猫去哪了?

在协调居民生产生活和保护区建设方面,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新设生态管护岗位7275个,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鼓励引导并扶持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鼓励老人、小孩向城镇集中。据了解,《方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进行了功能分区,实行差别化保护。其中,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内的居民要全部迁出,科普游憩区和传统利用区根据保护需要适时搬迁部分居民。在这些方面,大熊猫国甘肃白龙江区体制试点的领导也不妨在做好本地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多向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取取经。同时,希望我们甘肃的各级领导干部能主动出击,在打造熊猫热点,打造熊猫经济方面,多虚心向成都学习,即便是没有成都那么多先发优势的情况下,至少也能喝口汤。

同时,甘肃的珍稀动物资源很多,大熊猫、雪豹、金丝猴、白唇鹿,却至今没有一样能成为甘肃的名片、兰州的名片,这是多么痛的领悟,这其中最可惜的例子就是:牛肉面全球知名,但是兰州确一直无法在这方面做出文章,我们是否也可以拍点动漫,搞点文创?幸好大熊猫国家公园没有把甘肃漏掉,让我们将来能在家门口看到熊猫。但是,从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上来说,真的不能再等了,我们要摒弃等靠要,主动出击,应该多思考如何打好手上这些牌,现在就应该想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