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收藏】BIM技術應用在施工階段的分析(持續更新)

前段時間,我們發了一篇“BIM技術在工程中的10個應用”的文章,這次小編又整理了關於BIM技術應用在施工階段的價值分析,必須好好誇誇我了!

一、BIM項目管理平臺

1.總包團體須在 BIM 項目管理平臺上協同工作

2.制定專門人員對項目平臺進行管理、維護,最大發揮其協調優勢

3.要求各分包 BIM 團隊通過 BIM 項目管理平臺完成日常模型交互、文檔存儲及其他協同工作。

二、施工圖模型搭建

1.根據最終確認施工圖紙進行 BIM 模型搭建

2.確保模型的準確性、真實性,能詳細反映出設計師意圖

3.施工圖階段 BIM 模型所包括的內容為建築、結構、暖通、給排水、電氣、精裝、幕牆及景觀、小市政專業。

4.模型標準應執行《企業級 BIM 實施技術標準》

5.交付物:設計模型、輕量化模型

三、深化設計模型完善

1.基於施工條件和作業流程對 BIM 施工圖模型進行完善

2.部分專業深化設計工作、或重要複雜節點可通過 BIM 方式進行設計深化,範圍包括機電安裝、裙房鋼結構、幕牆、和精裝修等並通過與二維深化設計配合的方式完成深化設計圖紙

3.根據最終的深化設計圖紙進行模型更新修改並最終複合圖紙的準確性及可操作性

4.按照上述工作形成能夠指導施工的施工模型

5.施工模型所包括的內容為建築、結構、暖通、給排水、電氣、精裝、幕牆及景觀、小市政、標識、照明等專業

6.鋼結構、幕牆、內裝及主要機電設備、機電管線、機電非標件等中應包含二維碼信息

7.深化設計模型標準應執行《企業級 BIM 實施技術標準》

8.交付物:帶二維碼編號的 BIM 信息模型、《二維碼編號實施標準》、輕量化模型、二維碼信息

四、 施工圖及深化設計階段模型設計校核報告、碰撞檢測及、空間優化報告、淨高控制圖

1.基於施工圖模型及深化設計階段模型內所有內容,分別進行設計校核報告、碰撞檢測、

淨空分析等服務。通過三維方式發現圖紙中的錯漏碰缺與專業間的衝突。對於全部問題,應分類編制提交《設計校核報告》、《碰撞檢測報告》、《空間優化報告》等。

2.《設計校核報告》、《碰撞檢測報告》應包括模型截圖、原圖紙編號、碰撞的位置座標、碰撞的專業等必要信息,應包括的專業為建築、結構(含鋼結構)、暖通、給排水、電氣、幕牆、室內、景觀及小市政、標識、照明等相互協調檢查,同時也應包含建築橫向、豎向構件的相互協調檢查

3.《空間優化報告》應包括模型截圖、具體位置座標、分析問題表述、優化建議等

4.總包方 BIM 團隊將上述報告彙總並要求各分包單位將問題逐一落實到本專業深化設計模型中加以解決,最終完成深化設計工作,完成施工模型

5.通過施工模型完成本項目各層實際淨高控制圖、提資給內裝 BIM 團隊及業主方決策

6.此項工作需要各專業協同完成。

7.交付物:施工模型、《設計校核報告》、《碰撞檢測報告》、《空間優化報告》、淨高控制圖(CAD 或 PDF 格式圖紙)

五、結構留洞圖、預埋圖及二次牆留洞圖

1.通過上述深化設計的施工模型完成綜合結構留洞、二次牆留洞及預埋圖

2.綜合結構留洞及預埋圖出圖標準滿足國家規範,且能充分說明結構留洞及預埋要求

3.模型完成後可指導施工,施工結束後現場需與模型一致。

4.交付物:施工模型、綜合留洞圖、二次牆留洞圖及預埋圖(CAD 或 PDF 格式)

六、機電綜合深化設計管道圖

1.總包方通過 BIM 模型深化設計、結合二維深化設計完成 BIM 深化設計模型,即施工模型,通過施工模型完成對管線綜合圖及複雜位置機電綜合剖面圖。

2.對橫向、豎向機電管線進行優化排布,出優化圖

3.對屋頂設備進行優化排布,出優化圖

4.機電綜合管道圖出圖標準依據國家規範,且能充分說明管道綜合成果

5.主要機電設備、機電管線、特殊工藝管材中應包含二維碼信息並與加工出的建築構件編碼一致。

6.模型完成後可指導施工,施工結束後現場需與模型一致

7.交付物:施工模型、機電綜合管道圖、綜合剖面圖、優化圖(CAD 或 PDF 格式)

七、施工支吊架 BIM 設計安裝

1.通過 BIM 深化設計模型完成支吊架設計、並落實到模型中去。

2.通過 BIM 深化設計模型完成支吊架平面位安裝圖

3.與機電及土建 BIM 模型進行協調檢查

4.模型完成後可指導施工,施工結束後現場需與模型一致,即完成施工模型

5.交付物:施工模型及吊架平面安裝圖(CAD 或 PDF 格式模型)

八、幕牆 BIM 深化設計

1.建議採用 CATIA 或 DP 進行幕牆搭建

2.模型深度到節點且數據完整

3.應對幕牆曲面部分進行合理優化

4.完成幕牆外表皮與結構(含鋼結構)及其他專業的協調檢查

5.完成幕牆埋件與結構及鋼結構的協調檢查

6.出幕牆埋件定位圖

7.對幕牆構件進行二維碼編號,與廠商生產成品對應,便於生產、運輸、安裝及後期維護,本項工作需幕牆 BIM 團隊、幕牆加工廠商及第三方二維碼廠商協同完成

8.對應二維碼編號的幕牆模型,通過 BIM 出加工圖、定位圖,圖紙編碼需與幕牆加工廠商標籤一致

9.通過 BIM 模型導出幕牆構件相關數據,嘗試數字化加工

10.幕牆 BIM 數據管理

11.交付物:帶二維碼編號的 BIM 模型(與其他分包 BIM 模型原點一致)、NWD 模型(與其他分包 BIM 模型原點一致)、報告、幕牆定位圖、加工圖(CAD 或 PDF 格式模型)、加工數據

九、 內裝深化模型

1.搭建內裝 BIM 模型精細到節點

2.模型中應包含圖紙中對於的信息材質等

3.通過 BIM 模型對複雜位置節點做法進行推敲,指導施工

4.BIM 模型導出節點大樣圖

5.對大面積鋪裝的材料進行單元式建模,檢驗其拼接的合理性(如天花、地磚等)

6.與其他專業進行協調檢查

7.通過 BIM 內裝深化模型完成基於 BIM 的效果圖、局部動畫等工作

8.對內裝主要構件進行二維碼編號,與廠商生產成品對應,便於生產、運輸、安裝及後期維護,本項工作需內裝 BIM 團隊、材料廠商及第三方二維碼廠商協同完成

9.交付物:帶二維碼編號的 BIM 模型、分析報告、節點大樣圖(CAD 或 PDF 格式模型)

十、機電與內裝深化模型協調

1.內裝深化模型包括內裝區域內全部專業的工程內容,及為配合內裝效果在模型中建立內裝面層與機電工程末端的精確對位關係和主要配套機電隱蔽工程管線與路徑定位。

2.機電完成深化設計 BIM 模型後,提資料給內裝專業,內裝專業根據 BIM 機電深化模型進行空間定位及設計深化

3.內裝專業完成最終 BIM 深化模型後提資給機電 BIM 團隊、機電 BIM 團隊結合內裝 BIM模型的深化點位佈置,完成機電末端定位工作

4.過程中考慮精裝燈槽、龍骨、吊杆及機電吊架直接的空間關係並考慮重點區域吊頂做法

5.過程中雙方互提資料,相互核查

6.交付物:帶二維碼編號的 BIM 模型、報告、圖紙(CAD 或 PDF 格式模型)

十一、鋼結構 BIM 深化設計

1.通過 Tekla 鋼結構深化設計軟件完成深化設計並出圖

2.鋼結構 BIM 模型精確到節點

3.與幕牆、土建、機電專業進行協調檢查

4.對鋼結構構件進行二維碼編號,與廠商生產成品對應,便於生產、運輸、安裝及後期維護。本項工作需鋼結構 BIM 團隊、鋼結構加工廠商及第三方二維碼廠商協同完成

5.對應二維碼編號的鋼結構構件,通過 BIM 出加工圖、定位圖紙,編碼需與鋼結構加工廠商標籤一致

6.通過 BIM 模型對鋼結構構件導出數據,嘗試數字化加工

7.交付物:帶二維碼編號的 BIM 模型、報告、定位圖、加工圖(CAD 或 PDF 格式模型)、加工數據

十二、景觀與小市政 BIM 工作

1.根據場地情況搭建景觀及小市政 BIM 模型

2.對小市政 BIM 模型進行綜合排布並出綜合圖

3.對小市政入戶管線進行搭接,確保外牆預埋套管定位的準確性

4.對小市政管線與景觀專業基礎模型進行協調檢查

5.交付物:模型、報告、圖紙(CAD 或 PDF 格式模型)

十三、標識系統

1.搭建本項目完整的標識系統

2.通過 BIM 模型的三維可視化技術對標識系統的合理性及空間定位進行分析,以達到最好的視覺效果,使其應用性得到虛擬驗證

3.交付物:模型、分析檢驗報告

十四、機房 BIM 模型深化設計

1.對機房進行深化設計模型搭建

2.對機房設備基礎、結構留洞、管線排布進行優化

3.主要機電設備、機電管線、特殊工藝管材中應包含二維碼信息並與加工出的建築構件編碼一致。

4.通過 BIM 出機房深化設計圖紙、及能指導施工所用的 BIM 安裝圖

5.交付物:模型、二維碼編號、深化設計圖紙(CAD 或 PDF 格式模型)

十五、通過 BIM 採取數字化監控、應用到 BIM 移動終端至施工現場

1.對現場進行數字化監控

通過移動終端的 BIM 服務軟件如 BIM360GLUE/ AutoCAD WS/BIM 360 Field

2.模型與圖紙結合的方式對現場安裝情況進行監督。

3.通過移動終端對現場發現的問題以照片、文字說明的形式及時上傳到 BIM 項目管理平臺,完成對問題的及早預防、發現、解決

4.交付物:輕量化模型、移動終端、BIM360GLUE/ AutoCAD WS/ BIM 360 Field、照片及問題記錄單

【收藏】BIM技術應用在施工階段的分析(持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