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从国家大剧院第一次立项到正式运营,经历了49年,设计方案经历了三次竞标两次修改,总造价30.67亿元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图(经典珍藏)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历经49年,造价30.67亿元——国家大剧院幕墙施工现场(多图)


施工技术

为了建设一座世界一流的剧院,完美体现设计方案,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攻克了很多技术难关:

大剧院所处的位置在长安街南侧,在北京的核心地带。按照北京的整体规划的要求,大剧院的高度不可以超过人民大会堂的高度即46米,但是大剧院的功能要求在46米的空间里头肯定是装载不下的,所以就只能向地下发展。大剧院地下深度有10层楼那么高,有60%的建筑面积都在地下,是目前北京地区公共建筑最深的地下工程,最深的地方是-32.5米,这个位置在歌剧院的舞台正下方。大剧院地下十七米处,竟然是北京永定河的古河道 。

大剧院地下蕴藏着丰沛的地下水,这些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可以托起重达100万吨的巨型航母,如此巨大的浮力足以托起整个国家大剧院。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将地下水不停地抽出,但这样抽取地下水的后果是,将会在大剧院一带的地下形成一个5公里范围的"地下水漏斗",导致周边地基发生沉降,甚至地面建筑可能出现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精密调研,用混凝土从地下水最高水位直到地下60米黏土层,浇筑一道地下隔水墙。这个由地下混凝土墙体形成的巨大"水桶",可以将大剧院地基围得严严实实。水泵就在"水桶"里面将水抽走,这样,无论地基里怎么抽水,"水桶"外的地下水也不会受影响,因而周围的建筑物也就安然无恙 。

6750吨钢梁架起最大穹顶。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由一根根弧形钢梁组成,1万8千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形成3.6万平方米的巨大天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穹顶没有使用一根柱子支撑。据说,穹顶外层涂有纳米材料,当雨水落到玻璃面上时,不会留下水渍。同时,钠米技术还大大降低了灰尘的附着力 。

为防止雨滴落在面积有十个足球场大的穹顶上产生的噪音,清华大学进行了反复实验后。实验表明,若不进行有效的防噪处理,当雨水降落时整个穹顶内的声音将犹如万鼓齐鸣。而剧场与剧场之间、剧场与场外之间的防噪音问题,也因使用了一种叫“音闸”的技术,得到很好的解决 。

国家大剧院人工湖水冬季不结冰。国家大剧院四周围绕着人工湖。但北京的冬季气温有时会降到摄式零度以下,如何使湖水冬季不结冰,也成为一大难题。经过勘测发现,在地下80米深处,地下水温保持在摄式13度。于是,经过封闭的循环系统,将恒温的地下水注入湖面,冬季可以将人工湖的水温控制在零度以上,这一难题被攻破 。

此外,国家大剧院在几年的施工中还攻克了超深地基施工、剧场内部信号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

设计理念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大剧院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

剧院之最

世界最大穹顶: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北京最深建筑: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亚洲最大管风琴: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造价达3000万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