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不大量進口豬肉緩解國內市場需求?

用戶2573799374201


“國內資源不夠,指望進口來湊”,這是很多專家提倡的觀點,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近些年每年都進口不少玉米、大豆、豬肉等,比如國內消費的大豆90%以上都得靠進口解決。豬肉作為老百姓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肉類,我國養豬的規模也居世界首位,但一直以來都有豬肉進口,2016年豬肉進口量為162.02萬噸,進口金額為210.52億元;2017年豬肉進口量為121.68萬噸,進口金額為150.64億元;2018年豬肉進口量為119.28萬噸,進口金額為136.12億元;2019年1-6月,豬肉累計進口量為81.87萬噸,進口金額為104億元,其中僅6月份的進口量為16.05萬噸,同比增長62.8%。從近幾年的情況看,2016年的進口量較為明顯,達到了歷史峰值,2017年、2018年基本上保持120萬噸的進口量,2019年國內生豬價格持續上漲,為什麼不大量進口豬肉來緩解國內市場需求?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低價凍豬肉進口對國內市場形成一定的衝擊,今年進口量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我國對於豬肉的消費需求是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龐大的消費市場必然會引起國際市場的注意,特別是今年國內生豬價格、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生豬均價突破12元/斤,大部分地區豬肉價格突破20元/斤,給進口豬肉創造了有利條件。2019年6月份進口的豬肉,平均價格為7.37元/斤,可想而知進口豬肉的利潤有多少,意味著只要能進口,就有著不錯的收益,實際上不僅僅豬肉有較大的進口量,牛羊肉和肉雜碎也進口量不小,在國外很多地方是不吃肉雜碎的,會把它專門出口到我國,所以肉雜碎的進口量一直以來明顯高於豬肉進口量,僅2019年1-6月份,肉雜碎的進口量為273.66萬噸,進口金額為528.36億元。從目前的情況看,2019年的豬肉進口量大概率超過2016年,創下歷史新高。

二、短期擴大豬肉進口量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國內缺豬現象,但不可對此形成依賴

關於進口豬肉,個人認為是把雙刃劍,國內豬源供應緊缺,短時間內擴大豬肉進口,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國內市場缺口,有利於豬肉價格保持相對平穩,但不可對此形成依賴,一旦指望著進口豬肉來供應國內市場,那麼很有可能步入大豆的後塵。要知道曾經我國是大豆出口國,每年有不少大豆出口到國外,由於種種原因,從出口大國變成了進口大國,有著龐大的消費市場,卻沒有大豆的定價權,這種前車之鑑,也是豬肉市場需要銘記的。



三、缺豬又缺肉只是短期的行為,後期豬源供應量將趨於平穩

當前生豬價格、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多地已經創下歷史新高,能有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為非洲豬瘟,使得多地生豬存欄量持續下降,2019年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下降幅度已經創下了歷史新紀錄,7月份的降幅更是超過30%,把一些養豬大省變成了缺豬的省份,比如廣西、江西、湖南等地。當然出現這樣的變化也是短期行為,隨著各地穩定生豬生產措施的推進,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會有所提高,只要補欄量上來了,後期豬源供應量會得到保障,豬肉價格也會回落至正常水平。

四、“豬糧安天下”不能僅停留在口號上,更應當想辦法提高國產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豬肉和糧食看起來很普通很常見,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們,也正是因為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顯得其重要性,我國作為農業大國,人口基數大,需要有充足的豬肉和糧食,然而現實情況是,當前正面臨著進口豬肉和糧食的衝擊。由於國外很多地方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大,機械化、規模化程度高,種植成本、養殖成本相對較低,在價格上有很大的優勢,比如進口豬肉,完稅後的價格不到8元/斤,與國內的豬肉價格相比明顯偏低。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在擴大,如何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也是迫在眉睫,就拿養豬行業來說,依然處於初級階段,規模化水平偏低,行業標準化也沒有形成,產業佈局也有待調整,非洲豬瘟只是去產能的催化劑之一,如果不能提高行業抗風險能力,後期依然會有其他事項來干擾市場。



總之,在國內生豬價格一路高歌猛進的情況下,內外價格差更加明顯,這也會吸引商人擴大豬肉進口量,畢竟貿易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不過由於國內非洲豬瘟還未完全根除,部分地區依然處於高發的狀態,豬肉及其製品又可能潛伏著非洲豬瘟病毒,所以在考慮進口時必須嚴格控制質量,同時還得加大對走私豬肉的打擊力度。想要提升國內豬源供應量,在特殊時期,就得加大對國內養殖戶的扶持力度,提高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不可只顧進口而忽視養殖戶的感受。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為什麼不大量進口豬肉來緩解國內市場需求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為了吃上一口豬肉,最近全國人民可謂都操碎了心,掉破了膽。

十月國慶節之後,原本以為之前的高價豬肉能回落一些,沒曾想豬肉價格繼續飆升大漲,局部地區漲之近50元/公斤的高價。

主要原因大家現再可能都知道了:受豬瘟疫情影響,目前國內生豬存欄大降、豬肉供應嚴重短缺。供大於求,豬肉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尤其我國是世界上豬肉消費最大的國家,年消費量達到近6000萬噸。但是,我國的豬肉消費主要是以自產自銷方式為主,對進口依賴很小。

這次豬瘟疫情,造成我國生豬和母豬存欄量大減,豬肉供應緊缺,且短期內沒有有效供應手段解決。

於是,大家都關心為何我國不通過進口豬肉的方式來解決國內的難題呢?

其實很好解釋:先找一張圖給大家看。

全世界範圍內,歐盟和美國的生豬養殖技術發達,豬肉產量高,但是兩地區產量加起來也就3500萬噸的水平(2018年數據),且兩地區本身也是豬肉消費的大國。所以本身兩地區溢出的豬肉產能可能也不能完全解決我國豬肉短缺的問題。

但是事實上,我國豬肉進口受政策等因素制約,進口量很低,每月進口量在十幾萬噸左右的水平,截至10月份,豬肉年累計進口132萬噸,遠超去年水平,但是也遠遠解決不了我國當下的缺口。

那麼,我國可否增加豬肉進口量呢?

首先進口過程當中的檢疫手段較嚴,此外增加的進口需求也會帶動進口價格上漲;

這也限制了我國的豬肉進口量。


期貨匠人李瑞


國內豬價貴了,很多人或許會萌生這樣的想法?

多從國外進口些豬肉,是不是豬價就會下降了,這個問題說起來簡單,但是落實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中國對進口豬肉的檢驗檢疫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世界範圍內只有21個國家的豬肉能夠銷往到中國,我國進口外來豬肉的比重並不大,中國人消費的豬肉總量裡,外來進口豬肉還不到以往我國生豬國內總產值的3%。

只是今年由於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我國生豬產能出現了嚴重的下滑,我國今年的豬肉進口量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或許已經突破了歷史最高值。

中國是世界上生豬養殖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即便是增加外來豬肉的進口量,那麼對我國的生豬消費需求的影響也是有限的,對豬價的持續上漲以現有的進口量來說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目前世界各地很多國家幾乎都有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為了疾病的防控,今年在進口肉的檢疫上會更加嚴格。

非洲豬瘟給我國的養殖業帶來了重創,我國生豬的產能目前已經達到了十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僅僅通過大量進口外來豬肉來滿足國內生豬市場的需求也是不現實的。


豬病課堂


在進入下半年以來,由於豬源的缺少,豬肉價格也跟著高漲了起來。而今天的豬肉市場上,豬肉的價格也是高的離譜。而豬蹄的價格也近20元了,比如其它的豬腰肉價格在18元一斤,排骨的價格更高在32元一斤,瘦肉的價格也是在21元左右。

這樣的豬肉價格,讓很多消費者看的多,而真正購買卻很少,而在豬肉攤前,一大媽卻一直搖頭,並表示吃不起。這樣的豬肉高價,為什麼不大量進口豬肉來緩解國內的市場需求呢?李子來分析一下:

其實現在豬肉進口一直是在進行中的,只不過如此的國內豬肉和進口豬肉之間的差距,讓很多消費者察覺不到罷了。我們一塊看一下農業農村發佈的進口豬肉數據:在上半年的豬肉進口是81.9萬噸,增長26.4%。而豬雜碎進口55.0萬噸,也增4.0%。

由於國內的豬肉產量減少,單單在上半年進口豬肉就增長了很多。但是具體來看,上半年這進口的豬肉數量,和國內的豬肉需求相比只是佔了很少的比例。而我國每年的豬肉消費量是多少呢?

由於今年的消費量正在進行中,我們先按照去年的的豬肉需求來算,去年的豬肉產量是5600萬噸左右,但是今年的豬肉缺口卻是很大的,按照現在的生豬存欄量下降30%來說,今年的豬肉缺口接近1000萬噸。因此來說,上半年的豬肉進口量,豬肉加上豬雜碎共計130萬噸。和這1000萬噸的豬肉缺口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那麼為什麼不大量進口豬肉來填補這些國內的豬肉缺口呢?李子認為:

第一,國外也有非洲豬瘟疫情,因此可選擇的進口國家的比例很少。

根據一些媒體報道,今年全世界都有疫情發生,比如越南,俄羅斯,老撾,保加利亞等國家都發生了非洲豬瘟疫情。在疫情的影響下,這些國家都是在加緊的對疫情的控制之中,因此就無暇出口豬肉,或者進口豬肉了。

還有是,國外的有些國家因豬肉裡面含有“瘦肉精”,因此我國就禁止了從該國家進口豬肉,還有貿易摩擦等等原因,這對進口豬肉的數量也是比較少的緣故。

第二,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豬肉需求量佔全球的六成左右,因此除我國外,沒有那個國家能夠填補,我國的肉類缺口。

就在最近時期,阿根廷的豬肉也打開了我國的豬肉市場,但是來說,阿根廷的豬肉產量也是很少的,是不能滿足我國的肉類需要的。對於今年的豬肉的需求,因此只能夠自己擴欄養殖,來恢復生豬產能了。

綜上所述:

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我國現在的生豬存欄量是大幅下降的,因此豬肉處於高價階段。但是來看,在國內的大市場環境下,現在進口的豬肉是不能滿足國內的消費需求的。再加上一些國家因為發生疫情,還有“瘦肉精”事件,貿易等原因,而導致可供進口的豬肉數量減少。雖然近期內,對阿根廷等國家擴大了進口豬肉的量,但是來說,因為進口和需求的的比例差距很多,在短期內是無法緩解國內市場的需求的。


李子說農


為什麼不大量進口豬肉緩解國內市場需求?


一、國內豬肉市場影響因素

1、非洲豬瘟影響

非洲豬瘟影響下,造成全國母豬存欄持續下降,全國各地能繁母豬產能降低60%以上,生豬出欄的減少決定了豬肉供應和豬肉價格。從8月初開始,毛豬價格連續18天上漲,全國均價突破12元/斤,豬肉價格在15-20元/斤之間,甚至部分地區豬肉上漲到25元/斤,廣東供香港豬肉上漲到100多港元/斤。

2、中美貿易戰物價上漲

中美貿易戰期間,人民幣貶值,美元兌人民幣破7,國內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這給本就上漲的豬肉又添了一把火,併成功帶動其他肉、蛋、奶上漲。

二、為什麼不大量進口豬肉緩解國內市場需求?

1、中國生豬養殖量佔全球一半以上

按道理來說,供求關係決定物品價值,豬肉少了那就進口豬肉緩解,是不是就可以讓高位豬價拉低呢。但是中國是全世界豬肉最大消費國,也是最大得生豬養殖國,可以說全世界的豬有一半以上是中國人養的。

2、中國豬肉消費量佔據全球70%,全球剩餘產能不足以滿足國內需求

全國豬肉消費量大約5000萬噸,除去中國意外的產能剩餘是不到1000萬噸。而今天中國豬肉供應缺口是3000萬噸,因此產能減少60%,因此把全球剩餘產能1000萬噸豬肉都進口到中國也依然不能滿足國民需要,何況並不可能全進口進來。


3、國家豬肉進口國際市場依賴程度

中國豬肉進口的主要來源地是西班牙、德國、加拿大和美國,中國對美國豬肉出口依賴程度最高。2016年中國進口豬肉216萬噸,2107年進口豬肉119萬噸。

4、2019年豬肉進口急劇增加

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整體來看,我國豬肉進口量818703噸,同比去年增長26.3%。我國預計今年將進口 470 萬噸豬肉,阿根廷 18 家肉企簽訂首批輸華豬肉合同。

但是這也遠遠不能填平生豬減少帶來的影響,因此下半年豬價穩步上漲不可避免。

《豬業前沿》持續為養豬人提供一手豬價信息、養豬新聞、疫病綜合分析,喜歡的朋友請點擊關注,謝謝!


豬業前沿


你好,木雨聽風為你解答,為什麼不大量進口豬肉緩解國內市場需求?

近期生豬價格飆升,豬肉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根據以往經驗,隨著我國中秋節與國慶節兩節的臨近,豬肉的消費會遇到超過平常消費的數量。豬肉的價格,將推向更高,養豬的紅利在日益顯現。

2019年立秋以來,生豬價格,幾乎天天在增長,雖有小幅震盪,總體價格呈現上漲趨勢增強。廣東省的外三元生豬價格基本為28塊7毛4每公斤,可以說創造了歷史新高。進入8月份以來,天氣逐漸轉涼,我國的豬肉消費,正在步入旺季。由於受非洲豬瘟的影響,一些生豬豬場不敢補欄,生豬空欄增加較多。豬肉價格的起伏,對生豬養殖戶來說,自2018年的8月份以來,無不處在提心吊膽的煎熬中。歷時一年,非洲豬瘟基本得到控制,使不少的養殖戶處在無豬可售的尷尬局面。在此之前為了提高環保的標準,有不少的養豬場因為不達標而被廢棄。生豬變的少,從另一種方式看,就是豬肉價格突飛猛進,使我國人們有一種吃不起的感覺。國外的豬肉一向比國內的豬肉價格低。我國為什麼不大量進口外國豬肉來平衡國內的豬肉供求關係呢?

大量進口豬肉不現實,在我國,豬肉作為餐桌上的主要肉食品之一,十分受到人們的喜愛。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需要消費7億頭左右的生豬。在我國絕大多數都喜歡吃豬肉,中國人的菜譜,以豬肉為主角的菜餚佔到大部分。豬肉幾乎成為衡量生活標準的標尺,除非豬肉價格高的無法被人們接受,愛吃豬肉的人們,才轉向其他肉類。中國人消費全球60%左右的豬肉是被公認的。據專家預測,我國每年進口豬肉大約在120萬噸左右,並且在未來還會有所增加進口量。進口的這些豬肉分攤至我國人均,可以說數量是微不足道的。據有關媒體報道預測僅僅2019年我國的豬肉缺口有可能達到2000萬噸左右,供需矛盾突出。在世界上我國是最大的生豬消費國,生產國。我國人口數量多,如果大量的從國外進口豬肉,外國除了本國食用之外,用於出口的數量根本無法滿足我國對豬肉的需求。我國進口豬肉,主要就是為了平衡市場。當空缺的市場達到一定的程度。外國的豬肉根本不能滿足我國的消費需求。

即使國外豬肉,再怎麼價格低,還是要以發展我國的養豬業,最為穩妥,可以將玉米等糧食作物轉化成含有蛋白質比較高的肉食,即使國外風雲再變幻,對於我國人們的餐桌是否豐盛,影響很小。我國豬肉市場要想緩和,有可能還會很長時間,從現在留新出生的豬仔當做母豬,到母豬生出的豬仔長成肥豬,第1批上市大約需要19個月左右。


木雨聽風


其實我國一直在加大進口豬肉的量

先看下2018年關於國產豬肉與進口豬肉的消費比較,2018年全年產了5415萬噸豬肉,出口了119.3萬噸、進口了4.2萬噸,淨豬肉進口量高達115.1萬噸。也就是說,我國豬肉市場主要是靠國內的豬肉來供應市場。

加大了進口豬肉的比重

但今天由於非洲豬瘟的原因,我國也加大了進口豬肉的比重。比如去年我國與阿根廷簽定協議,預計從阿根廷進口470萬噸豬肉,今年將從阿根廷進口超過1.8萬噸豬肉。並且也有相關專家預測,今天我國將再將增加進口豬肉比重,將達到200萬噸。

進口需要時間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國際之間的進口大家在國內見到那種小生意,更不是一兩天可以搞得定的。一般情況下,相關部門都要都要經過考察、論證並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確定是否從某個國家進口與否,這個過程還是比較長的。所以,今年估計靠進口豬肉來緩解國內市場的需求希望不大。


農村王小霞


為什麼不大量進口豬肉緩解國內市場需求?

豬肉成了“燙手山藥”,其價位的不斷上漲刺激了行情持續向好!

豬價的波動有一個可遵循的軌跡:“一般情況下豬肉價格上浮---刺激養豬戶養豬的積極性---生豬的供應增加---豬肉供應增加--豬肉處於供過於求---價格下降利潤變差---淘汰母豬壓縮育養規模--生豬存欄量減少---豬肉供應減少---豬肉供不應求---豬價上漲利潤向好 ”。今年的豬價正處於前期這個變化中,豬價持續向好每斤至12.0元,實際的產能嚴重不足來形容,未來豬價還能繼續攀升突破更高的價位。有人說本地的豬肉產能不足、供應不足,為何不大量進口豬肉來緩解這種供應緊張的局面呢?


小希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豬肉是我們主要的的肉食結構,其比重佔整個肉食的70%左右,其它肉食比如羊肉、牛肉還未達到替代的作用。這是生活消費習慣所導致的。根據以往進口豬肉的數量以及規模來看,每年進口量在百萬噸左右,而本地實際的豬肉需求量高達四五千萬噸,僅僅佔比2%--3%,可以說遠遠不能滿足本地的需求量。雖然19年豬肉的進口渠道進一步拓寬,上半年進口豬肉的增幅60%比較明顯,預計在年底統計時今年的進口豬肉量能上二百萬噸,所以說由於前期進口豬肉基數小整體的豬肉進口規模還處於較低的水準!


根據上述來看有人說怎麼不能大量進口豬肉呢?

據瞭解,全球多個國家出現了“豬肉慌”,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即使我們大量進口豬肉,也並不能滿足本地對豬肉的需求。有數據說我們今年要進口豬肉五百多萬噸,預計能佔10%,假如真是10%的份額,有可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小希對這個小希持辯證的態度。

其實豬肉需求量的緊張並不可怕,作為消費者可以食用其它肉替代品,比如羊肉、牛肉、雞肉等禽類,這屬於轉變肉食用的消費結構。也可以大力進口羊肉、牛肉等肉製品,緩解我們本地對肉食用的緊缺程度,也能抑制豬價的作用。比如從18年冬季開始我們積極從國外進口羊肉和牛肉,從每月的進口數據便能瞭解到,進口肉食正處於積極的狀態中。



再一個方面,在豬肉供應方面,進口豬肉的比例應控制在合理的份額區間內,防止進口依賴的程度高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國豬肉市場,由於自去年以來,非洲豬瘟蔓延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我國養殖戶的生豬存欄量一路下滑。仔豬也出現了供應鏈的斷裂,因此生豬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供需矛盾,自六月份以來,我國豬肉價格一路飆升。部分地區的豬肉價格已經上漲到人們無法接受的程度。那麼為什麼我國不採取從其他國家進口豬肉呢?

我國有著非常巨大的豬肉消費市場和人群。如果單從其他國家進口解決豬肉價格問題的話,這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只能是腳痛顧腳腳手痛顧手。我國豬肉價格沒上漲之前,從其他國家進口的豬肉在中國豬肉市場的佔比只有3%,這只是中國豬肉市場的冰山一角,根本解決不了中國豬肉市場短缺的根本問題,對中國豬肉價格的穩定沒有絲毫作用。

我國豬肉消費量佔世界豬肉消費量60%以上。這麼龐大的消費市場。少量的進口也只能是杯水車薪。非州豬瘟席捲的是全球,並不只是中國。況且其他國家也有豬肉消費的需求。再加之,我國對動植物的進出口的防疫檢驗相當嚴格,全球只有21個國家可以對我國進行豬肉出口。這些進口豬肉對我國的豬肉市場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即就是能解決我國豬肉市場的供應需要,那也只能是短期的。因此解決我國豬肉市場大幅上漲的根本手段,不是從國外進口豬肉。而是國家應該採取多種措施,加大對養殖戶的投入力度,增加養殖戶對養殖業的積極性。從而滿足我國生豬市場的供應。我相信。在國家與養殖戶的的大力推動下,我國豬肉價格很快會回落到正常價格區間。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農民阿志


由於我國的生豬存欄量的大幅下降,導致了目前的豬價在節節上漲。全國生豬價格目前大部分的省份都已經超過了13元一斤,而消費端的豬肉價格則已經漲到了25元一斤,面對如此緊缺的國內生豬市場,為什麼不通過進口來緩解市場需求呢?

一、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年消費豬肉5000多萬噸。

豬肉是我國居民的第一大消費肉類,豬肉在所有的肉類消費中的比重超過了60%以上,根據歷年的數據,我國的豬肉消費每年大約需要5000多萬噸,這個數字佔了全球50%的比重,豬肉消費量排名世界第一。目前市場的生豬大幅下降,產能恢復又需要時間,短期內的豬肉的供應不足的情況無法解決。

二、目前的豬肉缺口高達1500多萬噸,進口豬肉對於我國的缺口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根據農業農村部近日公佈的數據,7月份, 我國的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了32.2%,環比下降9.4%。按照這個數據,目前我國的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超過了1億頭,豬肉量大約1500多萬噸,缺口相當的大。進口豬肉雖然對目前國內的消費市場有一定的緩解,但影響仍然是微乎其微的。

三、今年來,我國已經加大了進口豬肉的量。

據有關部門統計,上班年我國共進口豬肉約82萬噸,同比增長了26.4%,進口豬肉的增幅比較明顯。能不能繼續增大進口量來緩解我國的目前市場的需求呢?顯然是比較困難的根據專家預測,2019年我國的進口豬肉將達到200萬噸的峰值。但這200萬噸對於我國1500多萬噸的數來說顯然是杯水車薪的。

此外,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非洲豬瘟疫情,豬肉出口的量也是比較有限的。再加上原本的豬肉出口大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因貿易摩擦等各種因素,也為豬肉進口蒙上一層陰影。

我是愚人跳農門,喜歡我請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