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宫后妃去世之后,她们的首饰怎么处理?

Heavn123


在封建社会,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即使是后宫嫔妃们看起来地位比平常百姓要高,但她们也还是归皇帝私人拥有。

而皇帝赏赐给嫔妃的金银首饰中,除了金银可以动用外,首饰那些也还是归皇家拥有。也就是说,嫔妃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

那么,这些首饰在没有拥有权的情况下,如果后妃去世怎么处理?

回收

清朝的皇宫制度是最忌讳铺张浪费的,这里我们可以从皇帝平常赏赐群臣一些饭菜就可以知道。因此,后妃去世后,那些首饰有一部分会被皇家收回熔炼。

毕竟已去世的人的首饰再赏赐给新晋的嫔妃显得不吉利,而那些首饰熔炼后就会被皇家的工匠师傅们重新打造新花样的首饰,这是用来准备让皇帝打赏给另外的妃子的。

传承

清朝皇宫有规定,妃子去世前允许保留一些首饰用来流传给她的子女。而有更甚者,一些首饰是孤品,这样的首饰在世上仅有一件,是花费了匠人大量的心血打造的,这是不允许回炉的,也是允许让妃子留给自己的后人作为纪念。

后宫一些等级高的嫔妃,她们日常所得到的赏赐会比较多,这也说明皇帝对她们更为宠爱,而聆郎满目的首饰大多数会被留下来给自己的女儿添做嫁妆用。

虽然说公主格格们出嫁不缺好东西,但自己母亲传给女儿的首饰才是真正的母爱,这些首饰在以后传宗接代的日子里会被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历史的记忆。

陪葬

首饰陪葬是历来有之,当然,陪葬品又分厚葬和薄葬两种:

  • 厚葬:

例如慈禧太后,即便她一直垂帘听政控制国家大权,但她还是不能皇帝的身份入葬。按后宫最高的等级入葬的话,慈禧的陪葬品之多,就是“厚葬”了。

在孙殿英盗了慈禧的墓后,出土的文物之多令人咂舌,龙泉宝剑、夜明珠、玉白菜以及各种名贵古玩字画等等,均是价值连城,这也让孙殿英大发了一笔横财。

  • 薄葬:

后宫妃子也是分等级的,在皇后之下,仅有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四妃六嫔以及若干贵人、常在、答应。

而答应是后宫嫔妃中等级最低的,就连平常享受的俸禄也是最少,甚至她们有的一辈子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一次,更别说皇帝的打赏了。

但清后宫也算比较人性化,在这些等级较低的嫔妃去世后,为了避免她们在地下孤独,也会给写平常随身的首饰入葬。

但这些陪葬品少之又少,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薄葬”,毕竟陪葬品少的让人心酸。


大国布衣


清宫后妃虽然可以获得大量珍贵的赏赐,比如头面首饰、摆设、布料等,但她们只拥有暂时的使用权,而不具备所有权。她们去世后,这些东西的处置权利仍然归皇帝。

比如乾隆皇帝的容妃去世后,她的遗物处理去向大体如下:

一部分由宫廷回收

小部分焚烧给容妃为祭奠

小部分随容妃陪葬入棺中

一部分拨给和孝公主为陪嫁添妆

大部分由乾隆皇帝赏赐给和孝公主

大部分由乾隆皇帝赏赐给外孙女大格格(和硕和恪公主之女)

小部分分送给宫里妃嫔、和敬公主

小部分赏赐给容妃亲人家属

小部分赏赐给容妃宫里的太监宫女嬷嬷等

小部分赏赐给为容妃处理后事的太监


容妃薨后拟分送遗念
愉妃,玉器五件一盒,宫扇四柄,伽南香十八罗汉一盘,厢玉如意一柄。
颖妃,玉器九件一盒,宫扇四柄,伽南香十八罗汉一盘,厢玉如意一柄。
惇妃,玉器五件一盒,宫扇四柄,伽南香十八罗汉一盘,厢玉如意一柄。
婉嫔,玉器五件一盒,宫扇三柄,伽南香十八罗汉一盘,厢玉如意一柄。
循嫔,玉器五件一盒,宫扇三柄,伽南香十八罗汉一盘,厢玉如意一柄。
林贵人,玉器四件一盒,宫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罗汉一盘,莱石如意一柄。
禄贵人,玉器四件一盒,宫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罗汉一盘,莱石如意一柄。
明贵人,玉器四件一盒,宫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罗汉一盘,莱石如意一柄。
鄂常在,玉器二件一盒,宫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罗汉一盘,莱石如意一柄。
白常在,玉器二件一盒,宫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罗汉一盘,莱石如意一柄。

和敬固伦公主,玉器四件一盒,宫扇二柄,伽南香念珠一盘,厢玉如意一柄。

容妃亲戚及族人拟赏
公额思音,如意一柄,鼻烟一瓶,鼻烟壶一个,蟒缎一匹,石青大缎一匹,酱色大卷纱一匹,石青大卷纱一匹。
公托克托,如意一柄,鼻烟一瓶,鼻烟壶一个,蟒缎一匹,石青大缎一匹。
台吉喀申霍卓,如意一柄,鼻烟一瓶,鼻烟壶一个,蟒缎一匹,石青大缎一匹。
台吉帕尔萨,如意一柄,鼻烟一瓶,鼻烟壶一个,蟒缎一匹,酱色大缎一匹。
帕尔萨之子兵巴克尔,如意一柄,鼻烟一瓶,鼻烟壶一个,彭缎一匹,纺纱一匹。
兵阿克伯塔,如意一柄,鼻烟一瓶,鼻烟壶一个,彭缎一匹,绫一匹。
兵哈丕尔,如意一柄,鼻烟一瓶,鼻烟壶一个,蓝纱一匹,绫一匹。
小人,丕里敦,巴巴克,每人如意一柄,鼻烟一瓶,鼻烟壶一个,官用纱一匹,石青小褂一件。
额思音之妻,如意一柄,鼻烟壶一个,酱色大缎一匹,月白大缎一匹,蓝官用纱一匹,石青官用纱一匹。
图尔都之妻,如意一柄,鼻烟壶一个,银二百两,青大缎一匹,青宫绸一匹。
喀申霍卓之妻,如意一柄,鼻烟壶一个,桃红缎一匹,绿纱一件。
喀申霍卓之女二口,每人如意一柄,鼻烟壶一个,桃红缎一匹。
容妃之姐,如意一柄,鼻烟壶一个,蓝大缎一匹,月白宁绸一匹。
容妃之妹,如意一柄,鼻烟壶一个,酱色大缎一匹,蓝大卷纱一匹。
兵巴哈尔等之妻三口,每人如意一柄,鼻烟壶一个,彩色大缎一匹。
帕尔萨之妻,如意一柄,鼻烟壶一个,桃红绸一件,月白绸一件。
首领太监二名,每人银五两,每人官用纱一匹。
出力太监四名,每人银四两,制钱一贯,每人官用纱一匹。
当差太监八名,每人三两,制钱一贯,每人漳纱一匹。
头等女子一名,银十两,制钱一贯,衣服六件。
二等女子五名,每人银六两,制钱一贯,每人衣服五件。
头等妈妈里一名,银四两,衣服三件。
二等妈妈里三名,每人银二两,每人衣服三件。

春之九如


理科男答历史。

首饰全都回归国库,然后再按不同情况处理。

在古代,等级不同,妃子的服装、首饰都不同。

就拿头饰来说,牡丹花色的头饰只有皇后一个人能使用,海棠花色需要五品以上的妃子才有资格。

皇后戴得又是明黄色和正红色的九尾凤或者是流苏(垂到肩膀并且两边皆可佩戴)。

皇贵妃低一等,是正紫色的,戴七尾凤、流苏(垂到肩膀且只能戴一边)。

各宫主位则是宝蓝色,五尾凤、流苏(垂到耳垂位置)。

毕竟是封建社会,等级严格分明。

但是这些首饰只能代表她们的身份,却不是她们个人物品。

所以在她们去世后,对她们生前的首饰处理都一样,那就是回收到国库。

朝廷回收之后,就会把这些首饰再分类。

比如磨损严重的,会直接将它回炉重造,或者直接销毁。

如果品相好的,或如新的一样,则会重新送给他人,所以一般首饰的主人都有好几代,不可查证。

下面我们说一个清朝的首饰,银镀金盆花面簪。

它的主人是睦答应,道光帝的妃子。

道光二年被封为贵人,道光十年封嫔。十一年,又降为贵人,同年,再次降为答应。十二年,降为官女子,没过几天,溺水而亡,葬在六道口,后又追封为答应。

在她去世后,她的首饰全都收归库房,其中便包括这件银镀金盆花面簪。

这件首饰用的是银丝来镶嵌的,还使用了点翠等工艺。

在花盆部分,是先把金属做成素丝,再一层一层的制作成花盆的样子。

然后再弄成卷纹,填进花盆中。

花盆中央有一个价值不菲的粉碧玺。

在睦答应去世后,它的下一任主人就不知道是谁了。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支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在清朝,不光是嫔妃去世后,首饰要收回,就连降职了也要收回。

毕竟那时候等级如此分明,不属于她的等级的,就不能拥有,更不能佩戴,否则会有大麻烦。


理科男读历史


有一句至理名言“人走茶凉”,对于古代的妃子来说也是如此,其生前所彰显身份的贵重物品在其死后自然是旁落他人了。

清朝和其他封建王朝并无二致,对于绝大大多后宫的妃子来说,其身份地位远远达不到慈禧这种人物的高度,所以,普通大家想象的妃子的物品都得殉葬这样的事并不时常发生。

所以清宫后妃的首饰盒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 因为嫔妃们财产最后的所有权在皇帝那里,所以她们的首饰都不属于个人,她们拥有时只拥有使用权。在她们去世以后,大部分的人的首饰和物品都得交还给库房,就是专门为她们准备首饰的内务府。相关的书籍里有明确记载:如嘉庆二十四年一位妃子死后交还了金镶玉圈、金累丝凤等首饰。


  2. 那些首饰被回收以后,有可能会被重新加工,金银融化,珍珠宝石取下,用以加工成新的首饰,以供赏赐给新人。乾隆时期,就有把首饰拆除重新加工的记录。
  3. 首饰重新到达了内务府,就拥有了再一次的生命,可以成为新的赏赐物品。乾隆年间,一些妃子死后,其物品和首饰会被赏赐给不同妃子。

  4. 这些上交回收的首饰还有一个命运就是供其他后宫里的嫔妃挑选替换。

所以说,如同那些清宫妃子的命运一样,她们的首饰同样没有自由。其整个一生都是为皇帝服务的,从进入后宫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她们注定凄凉的一生,可以彰显她们身份的首饰也不过“过眼云烟”而已。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指的就是清朝后妃们的首饰。后宫妃嫔在生前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日常佩戴的首饰与皇帝太后赏赐的珠宝,生前,后妃们佩戴着这些珠钗翠环在宫廷之中争奇斗艳,死后,这些珠宝却并不会全部随着后妃陪葬。

一般来说,后妃死后,她们生前没来得及处置的珠宝除了少数会随她们葬入陵寝,大多数都由内廷回收再利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用死人用过的东西是非常不吉利的,更何况皇家富有天下,珠宝而已何必去重复使用呢?清朝并非如此,满洲并不忌讳这些,同时清朝相对来说对于后宫妃嫔要“小气”很多。

自周天子以来,皇帝拥有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不过清朝在皇后之下,仅设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四妃六嫔以及若干贵人、常在、答应,规模上就相当小。嫔之下的庶妃甚至不能拥有独立的居所殿阁。不同等级的妃嫔所能够拥有的首饰佩戴也有严格的限制规定,等级越高拥有的首饰越多。


只有皇帝宠妃与高级妃嫔会有很多的珠宝首饰,后妃升遐后,如果皇帝对于她们相当宠爱,会将一部分首饰作为陪葬品,与后妃一起葬入陵寝之中长眠地下。

而大部分首饰珠宝,都会由内务府回收之后集中起来,有所损坏老旧的进行返修塑新,收入皇家库房,准备让皇帝赐给下一位主人。这也是清朝后妃首饰遗物的最主要去向。


澹奕


在后宫中,一些嫔妃有时候受到皇帝的宠幸,有时候皇帝确实喜欢某些嫔妃,赏赐给她们一些贵重的首饰。这些嫔妃们去世之后,她们的那些贵重首饰会怎样处理呢?

这得看这位嫔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了,她生前的地位如果比较高,那么就应该是比较得皇帝的宠爱。所以皇帝赏赐给她的那些首次估计也不会被收回,很多会被列入到陪葬品中,同时皇帝说不定还会给她增加其他的一些陪葬品。如果她的地位能高的像慈禧太后那样,那她的陪葬品之奢华估计无人能比,但这样的级别一般只能够皇后太后才能达到,普通的嫔妃是很难达到这一点的。

如果这位嫔妃在宫中的地位比较低,那么皇帝赏赐给她的首饰估计是比较少的。假如属于她的贴身物品的话,估计还是会随她一起下葬。但是一些公共的皇家首饰估计就会被收回,赏赐给其他人或者是投入熔炉中,再打造新的首饰。假如是那些生前都已经被打入冷宫的嫔妃,那么她拥有的那些贵重的首饰,估计早就会被没收或者收回了。她还能够拥有的,估计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也没谁看得上。

还有一些嫔妃可以把自己的首饰传给弟弟的子女,有些可为作为纪念品,有些可以作为嫁妆。一般说来,生有子女的嫔妃在后宫中的位分一般不会太低,皇宫中对这类嫔妃一般也有所照顾,允许她们将自己的部分首饰传给自己的子女。

总之,在后宫中,嫔妃自己的首饰,在去世之后,根据各人的地位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些会被陪葬,有些会被收回,有些可以传给自己的子女,一切视各人的地位而定。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古人受到各种理学的影响,古代女子一般都失去了必要的生存技能,封建社会的女子年少时仰仗父母,嫁做人妇之后仰仗夫君,那怕古代妃子也是如此。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国之君自然是权利至上,后宫妃子不用多言也是数量众多。一些妃子甚得皇帝宠爱,皇帝高兴之余也会赏赐大量金银首饰,我们不仅要好奇,清宫妃子去世之后,他们的首饰如何处理?

我们都知道清宫妃子人数众多,自然会有级别的限制,皇后掌管后宫,贵妃辅助皇后管理后宫,还有嫔妃,贵人等等。

级别不同,平时所受的赏赐也会不同,然而在他们去世之后所受的待遇也大不相同。一般皇后去世之后,清宫会列举陪葬名单,自然首饰也会陪葬,而妃子就没有这么高的待遇了。

自古古人都有视死如视生的概念,加上古人对于死人用过的东西甚是忌讳,以我们的理解来看,清宫后妃去世之后理应让他们的首饰一同下葬才合理。

但是,我们要知道清朝皇室乃是满人,他们可没有汉人这样的忌讳,一般清宫妃子去世之后,只有少数心爱之物陪伴其长眠地下。

妃子去世之后,他们的首饰只有极少一部分或者是其特别心爱之物陪葬,大部分都会重新收回库房,由库房整理分类,把一些品相好的首饰保留下来,以便皇帝赏赐其他妃子所用。次之的会用于赏赐给下人或者妃子家人,一些残次品则重新溶化在打造成其它首饰。

难道清代帝王如此小气连首饰都不舍得让妃子们带入地下长眠?

皇帝虽然是一国之君,也崇尚节俭之风,一般皇帝赏赐给妃子的首饰只能说让妃子暂时享用,财产最后的所有权还是在皇帝这里。

再则,就历史发展以来,视死如视生的观念而言,奴隶社会以人殉来彰显奴隶主的实力,让奴隶在地下可以侍奉奴隶主,让奴隶主死后依然可以享受生前的荣耀。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惨绝人寰的行为被扼制,然而到了封建社会则以厚葬来应对视死如视生,这种方法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并且也会增加被盗的几率,让入土者不得安宁,加上受到各种理学的宣扬,到了清代薄葬反而更被人认同。

加上帝王自古以仁孝、清廉而自居,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是以妃子来说是没有什么自由可言的,他们牺牲一点陪葬品不但可以彰显帝王节俭之风,又能给皇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作为帝王何乐而不为呢。

清宫后妃虽然生活上衣食无忧,却很难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她们从一入宫就失去了自由和幸福,彰显他们身份的金银首饰也是如此。

对于妃子而言,与其说他们拥有的首饰,不如说是首饰拥有了她们,她们只是首饰生命中的过客而已。


豫北老崔


皇宫中的妃子们,命运各不相同,受了宠的自然就能够拥有很高的地位,但是更多的却是不受宠的妃子,甚至是极其不起眼的,皇帝也记不住,无人问津的人。她们活着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死了之后就更没有人知道了。不过古人还是比较忌讳死人的,那么这些后宫的妃子们在死了之后,她们所留下来的遗物,比如平常穿的衣服,戴的首饰等等,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指的就是清朝后妃们的首饰。后宫妃嫔在生前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日常佩戴的首饰与皇帝太后赏赐的珠宝,生前,后妃们佩戴着这些珠钗翠环在宫廷之中争奇斗艳,死后,这些珠宝却并不会全部随着后妃陪葬。

一般来说,后妃死后,她们生前没来得及处置的珠宝除了少数会随她们葬入陵寝,大多数都由内廷回收再利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用死人用过的东西是非常不吉利的,更何况皇家富有天下,珠宝而已何必去重复使用呢?清朝并非如此,满洲并不忌讳这些,同时清朝相对来说对于后宫妃嫔要“小气”很多。

自周天子以来,皇帝拥有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不过清朝在皇后之下,仅设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四妃六嫔以及若干贵人、常在、答应,规模上就相当小。嫔之下的庶妃甚至不能拥有独立的居所殿阁。不同等级的妃嫔所能够拥有的首饰佩戴也有严格的限制规定,等级越高拥有的首饰越多。

只有皇帝宠妃与高级妃嫔会有很多的珠宝首饰,后妃升遐后,如果皇帝对于她们相当宠爱,会将一部分首饰作为陪葬品,与后妃一起葬入陵寝之中长眠地下。

而大部分首饰珠宝,都会由内务府回收之后集中起来,有所损坏老旧的进行返修塑新,收入皇家库房,准备让皇帝赐给下一位主人。这也是清朝后妃首饰遗物的最主要去向。

在封建社会,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即使是后宫嫔妃们看起来地位比平常百姓要高,但她们也还是归皇帝私人拥有。

而皇帝赏赐给嫔妃的金银首饰中,除了金银可以动用外,首饰那些也还是归皇家拥有。也就是说,嫔妃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

那么,这些首饰在没有拥有权的情况下,如果后妃去世怎么处理?

回收

清朝的皇宫制度是最忌讳铺张浪费的,这里我们可以从皇帝平常赏赐群臣一些饭菜就可以知道。因此,后妃去世后,那些首饰有一部分会被皇家收回熔炼。

毕竟已去世的人的首饰再赏赐给新晋的嫔妃显得不吉利,而那些首饰熔炼后就会被皇家的工匠师傅们重新打造新花样的首饰,这是用来准备让皇帝打赏给另外的妃子的。

传承

清朝皇宫有规定,妃子去世前允许保留一些首饰用来流传给她的子女。而有更甚者,一些首饰是孤品,这样的首饰在世上仅有一件,是花费了匠人大量的心血打造的,这是不允许回炉的,也是允许让妃子留给自己的后人作为纪念。

后宫一些等级高的嫔妃,她们日常所得到的赏赐会比较多,这也说明皇帝对她们更为宠爱,而聆郎满目的首饰大多数会被留下来给自己的女儿添做嫁妆用。

虽然说公主格格们出嫁不缺好东西,但自己母亲传给女儿的首饰才是真正的母爱,这些首饰在以后传宗接代的日子里会被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历史的记忆。

陪葬

首饰陪葬是历来有之,当然,陪葬品又分厚葬和薄葬两种:

厚葬:

例如慈禧太后,即便她一直垂帘听政控制国家大权,但她还是不能皇帝的身份入葬。按后宫最高的等级入葬的话,慈禧的陪葬品之多,就是“厚葬”了。

在孙殿英盗了慈禧的墓后,出土的文物之多令人咂舌,龙泉宝剑、夜明珠、玉白菜以及各种名贵古玩字画等等,均是价值连城,这也让孙殿英大发了一笔横财。

薄葬:

后宫妃子也是分等级的,在皇后之下,仅有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四妃六嫔以及若干贵人、常在、答应。

而答应是后宫嫔妃中等级最低的,就连平常享受的俸禄也是最少,甚至她们有的一辈子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一次,更别说皇帝的打赏了。

但清后宫也算比较人性化,在这些等级较低的嫔妃去世后,为了避免她们在地下孤独,也会给写平常随身的首饰入葬。

但这些陪葬品少之又少,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薄葬”,毕竟陪葬品少的让人心酸。


高培枫


在清宫戏里,我们经常看到后妃们的生活是锦衣玉食,吃穿住行都是奢华无比。她们的首饰更是琳琅满目,样子精美,而且个个都很贵重。

现在有人会问,那些后妃去世了,她们的首饰会怎么处理呢?

在清代,皇帝对妃嫔的财产是拥有绝对地处置权的。妃嫔们的首饰都是由清朝的内务府给准备的,这些首饰可都是不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皇家财产的一部分。所以后妃去世后,那些首饰的何去何从都会由皇帝说了算。

一、部分可以陪葬

后妃死后,她生前所用的首饰,首先应当想到的就是跟随着她。尤其是妃嫔们生前一直佩戴的首饰,是可以作为陪葬品陪葬的,这也算是一种情分所在吧。当然首饰可以陪葬,可不是代表妃嫔生前所用的首饰全部都作为陪葬品,而是可以陪葬一部分。

但是首饰的陪葬数量,也是根据妃嫔们的等级来评定的。

等级高的妃嫔,首饰的陪葬数量就高。因为生前所赏赐的就多,精品也多。而且为了证明她的身份高贵,首饰就是最好的证明。什么珍珠玛瑙,翡翠宝石,纯金的首饰等,这些都是高贵的代表。光看慈禧老佛爷的陪葬就知道了。

而级别低的妃嫔,可能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本来首饰就不会有那么多,她们首饰的陪葬数量那是极少的,级别越低越少。其实想想她们也是很可怜。

二、皇家可是要收回库房的

因为后宫的首饰样样都很精美、贵重。这样在后宫首饰上的支出,真是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皇帝也是很会过日子的,他在首饰上就会采取回收,重复利用的政策了。

回收后,哪里有需要的,可以拿出来再次利用。或者可以重新赏赐给后妃们,这样也不用重新打造,既不耗时耗力,关键是也不会给国库造成损失。这样国库的钱可以更多地用在国家的建设和黎民百姓身上。

当年乾隆的容妃死后,她的首饰就收回并重新赏赐给了公主、格格、愉妃、颖妃、婉嫔、林常在等人。

三、首饰重新加工

首饰都是贵重物品,无非都是金银珠宝一类的,这些当然可以重新加工了。

如果是金银,那么可以回炉融化。融化后可以重新打造别的样式的首饰,可以重新雕刻花纹,改变形态。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流行的样式,这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毕竟黄金的价格不菲,重新购买打造确实也得需要不少金钱的。

如果首饰上有珠宝,可以把珠宝拆卸下来。因为金银可以重新清洗一下,照样和新的一样。珠宝带旧了,可以把它拆下来,重新镶嵌新的。或者还可以更换珠宝的样式,比如把红宝石换成绿宝石什么的,或者镶上珍珠,都是可以的。

这样的首饰就又是一个全新的首饰了。

乾隆时期忻贵人的遗物金累丝葵花面簪、金茶花簪等一些首饰,就是采用了重新加工,拆下旧的宝石方法。出了新首饰,再赏赐给别人。

其实已故后妃的首饰,能陪葬的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首饰还是会重新赏赐给别人,重新加工利用的多。这对于皇家来说,首饰的再利用也算是节省开销,是个不错的方法。而对于已故后妃来说,其实也算个小悲剧。那些陪伴自己的首饰,不能再陪伴自己了,而又将轮换到其他人的手中。


城堡上的星星


首先我们要了解清朝时期,所有的妃嫔,她们的首饰都是有皇帝处理的,她们并没有处置权,毕竟这些都是有专门负责此事的人供应的。

并且从皇后到常在,她们分别居住在皇宫的一处,每个等级的人所有的东西都不一样,尤其是服饰最为明显,其次就是首饰(大多为头饰),首饰的等级越高,也就代表着主人的地位越高。

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首饰无非就是代表她们的地位和身份,既然是这样,也就是说在这些妃子去世之后,这些首饰是不能陪妃子一起入葬的。

那么清朝妃子的这些首饰,在自己去世之后又去了哪里?

其实针对这种情况,一般有4种处理方式。

库房收回

妃子去世之后,大部分首饰是需要交回库房的,交回库房是为了更好的保管,如果任由其乱放,很可能就导致日后再也找不到,所以就干脆收回,毕竟这也是皇宫内的财产。

皇宫每笔支出都是要记账, 因为皇帝也要提倡节俭,没有必要太浪费, 收起来说不定以后还可以重复使用。

重新加工

一般能重新加工的大多都是磨损比较大的首饰了,所以就会熔化金银,如果是镶了珍珠或者宝石的,就先将其拆下来,经过处理之后,重新镶上去,这样又可以做出新的首饰。

重新赏赐

一般这种首饰,大多是没用多久,在妃子去世之后,这类首饰保存的比较好,所以用来赏赐新晋升的妃嫔再好不过了。

有的人就会嘲笑这件首饰是之前某某用过的,不吉利,但是这只是电视剧才出现的场景,满族人对这些并不讲究,她们认为这样反而能更好的晋升,因为有的首饰并不是因为妃子去世后才被重新赏赐的,而是被贬之后,这样她们戴着这首饰反倒可以时刻提醒自己。

陪葬

都说规矩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如果皇帝非常宠幸这个妃子,在她去世之后,皇帝会允许将一些妃子生前戴过的首饰一起下葬,这自然是疼爱妃子的表现。

以上4点就是对去世妃子首饰的大致处理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