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別總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了,它的上一句你根本做不到,信嗎?

別總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了,它的上一句你根本做不到,信嗎?

我們在讓別人寬容、體諒一個人的時候經常會說:“這事兒就這麼算了吧,得饒人處且饒人啊。”

是啊,中國人無論是做事還是與人交往都講究一箇中庸之道,做事不做絕,給別人留一絲餘地。得饒人處且饒人,展現為人的風雅溫婉,大家都認為應該這麼做,但這麼做真的對嗎?

別總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了,它的上一句你根本做不到,信嗎?

如果你連它的上一句都做不到,如何能夠心安理得說出“得饒人處且饒人”呢?

這非常經典的一句寬恕他人的名言,出自南宋文人余文豹的《唾棄·常談出處》:

“蔡州褒信縣有道人式棋,常饒人先,其詩曰: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它的上一句“自出洞來無敵手”霸氣而有力,張狂卻印證實力,從來沒有遇到過對手,才能給對手留一絲餘地。

別總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了,它的上一句你根本做不到,信嗎?

這個故事也非常有趣:曾經有個道士擅長下棋,凡是與別人下棋,總是讓人家先走一步,這個道士後來死在褒信縣,死時對一個村裡的老頭託付死後的事情。

幾年後,這個老頭遵照囑託為道士改葬,打開墳墓見到的只是空空的棺材和衣服罷了。當年道士曾經有詩說:"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別總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了,它的上一句你根本做不到,信嗎?

這其中還包含了一個典故,說的是晉朝王質的故事。

西晉時,有個叫王質的人,有一次到信安郡石室山(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石室鄉境內)上打柴,見到幾個小孩在下圍棋。王質也喜歡下棋,就站在旁邊觀戰。

小孩們邊下棋邊吃大棗,有時也順手把棗遞給王質吃。看完一局棋後,有個小孩突然對王質說:“你為何還不回家啊?”

別總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了,它的上一句你根本做不到,信嗎?

王質俯身去拾斧子,想不到斧柄已經爛朽,只剩下鐵斧了。王質回到村裡,怎麼一個人也不認識了,詢問自己的父母,才知道他們已經死去一百多年了。

所以後世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著有: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別總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了,它的上一句你根本做不到,信嗎?

有人言:有實力者,方能“得饒人處且饒人”,否則,你連“饒人”一子的資格都沒有。

但其實每個人的價值觀、生活背景都不同,因此生活中出現分歧在所難免。大部分人一旦身陷鬥爭的漩渦,便“得理不饒人”,然而雖然你勝利了,但也為下一次的爭鬥留下了伏筆。

“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咄咄逼人,給對方一個臺階下,不僅是給別人一條生路,更是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