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溺水事件令人揪心,您看到的一些溺水“救命法”是否真能救命?

今天講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溺水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溺水報告》顯示,全球每小時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因為溺水失去生命的人約37.2萬,是死於營養不良人數的2/3,比瘧疾死亡人數的一半還多。而在我國每年約有5.9萬人死於溺水,其中未成年人佔據了95%以上,特別是1—4歲的幼兒是溺水的主要受害者農村孩子的溺水死亡率是城市孩子的兩倍,男孩比女孩溺水更多見

溺水事件令人揪心,您看到的一些溺水“救命法”是否真能救命?

慘痛案例

首先分享一個案例,作者本科實習階段遇到的真實事件。實習那年的夏天,我常規藏在急診室後面影像科的閱片室裡準備考研,涼快又安靜!突然急診室方向一陣哭嚎打破中午的寧靜,半個小時左右,又一陣更大規模的哀嚎!我實在坐不住了,出去打探一番,急診大廳裡直槓槓躺著一個目光呆滯的光膀子男人,周圍站滿了家屬,診室裡四個孩子都沒有了呼吸!一對親兄弟加一個表弟和一個堂弟,據說是一個落水,為了營救,全部落水,發現時已全部沒有生命跡象,三個家庭的外出打工的父母得知噩耗趕到急診,再怎麼呼喊哀嚎,也帶不回孩子的生命……

不全面或者錯誤宣傳

為了慘劇不再發生,大家就需要全面瞭解溺水,但是身邊關於溺水的不當宣傳太多太多了!

1、某省教科書《生命與健康常識》中關於“溺水怎麼救護”就存在致命錯誤,溺水急救最最重要的是改善溺水者缺氧狀態,而提腳倒立、膝頂腹部控水不僅耽誤了寶貴的搶救時間,而且可能導致胃內容物迴流,堵塞喉鼻,再次造成窒息可能。

2、另一權威機構撰文給出的自救策略:

第一,若不小心溺水,冷靜勿慌,雙手與雙腳順水起伏,同時用力向下蹬水划水。當頭露出水面時應儘量吸氣,讓身體漸漸浮起,找準方向慢慢向岸邊移動。一旦發現附近有人,要大聲呼救。

第二,若在水中抽筋,慢慢拉伸抽筋肌肉,讓肌肉伸展鬆弛。當大人來施救時,一定要聽從指揮,不要胡亂抓扯大人的手、腿、腰等部位,避免施救者同樣陷入危險。

試問溺水者可能保持冷靜嗎?溺水者吸一口空氣都難,怎麼大聲呼救?生命受到威脅、極度恐懼中怎麼聽從指揮?

3、2019年人民網一篇“暑假來臨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記住這些方法可以救命”整體內容要充實完善了很多,同時反駁了上一條中建議溺水者保持冷靜的說法,但是文中對於溺水者的心肺復甦沒有詳細描述,而2015年歐洲心肺復甦指南中明確指出:對於失去自主呼吸的溺水者,清理口鼻汙物後,首先立即進行5次人工呼吸,然後再進行30次胸部按壓(胸骨中下段),成人的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比例應為30:2,兒童為15:2。

Uptodate關於溺水的章節提示,急救周圍有自動除顫器或手動除顫器時可以應用,只要將除顫儀電極片牢固地放在溺水者胸部上,並且救助者不與該患者直接接觸,在潮溼環境中使用除顫儀不會給溺水者或救助者帶來更大的風險。

溺水事件令人揪心,您看到的一些溺水“救命法”是否真能救命?

溺水概念和危險因素

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關於溺水的定義,明確指出:溺水是指浸入或沉沒到液體介質中主要引起呼吸功能損傷的過程。準則中建議不應再使用含糊不清或者令人困惑的術語,如“近乎溺水”,“二次溺水”和“溼溺水”等。溺水傷害的年齡分佈在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兒童中,這些兒童在游泳池,浴缸或其他盛滿液體的容器中游戲,未得到充分監督,其中約有7%與虐待兒童有關;第二個年齡高峰發生在15至25歲之間的男性,往往發生在河流,湖泊和海灘上。

危險因素:

●成人監督不足。

●不會游泳或過高估了游泳能力。

●冒險行為。

●使用酒精和非法藥物(超過50%的成人溺水死亡與酒精有關)。

●體溫過低,可能導致快速衰竭或心律不齊。

●伴隨有外傷,中風或心肌梗塞。

●兒童癲癇發作或發育/行為異常。

●原發性心律失常(可能是溺水的原因)

●淺潛之前過度換氣。游泳者通常會過度換氣,以延長水下游泳的時間,這可能導致腦缺氧,癲癇發作和意識喪失,從而可能導致溺水。

怎麼發現溺水者?

很多科普文章已經糾正了大眾對於溺水錶現的錯誤認識,溺水者並不會像電影電視中那樣,大聲呼救,救命,HELP之類!

溺水事件令人揪心,您看到的一些溺水“救命法”是否真能救命?

溺水事件令人揪心,您看到的一些溺水“救命法”是否真能救命?

以上是一個海灘上溺水兒童被及時發現並救起的視頻

溺水者可能的狀態如下:

· 頭向後傾斜,嘴巴張開

· 低頭在水裡,嘴巴在水位

· 目光呆滯,眼神渙散

· 閉著眼睛

· 額頭或眼睛上方的頭髮

· 不會使用腿

· 換氣過度或喘氣

· 嘗試朝特定方向游泳,但未取得進展

· 試圖翻到背面

· 似乎正在爬上隱形梯子

溺水最常見的跡象就是,他們看上去並不像在溺水。他們看起來好像在踩水、凝視。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問他“你還好嗎?”當他們沒有回應時,您要抓緊到他們身邊明確是不是溺水!

發現溺水者,要不要立即跳進水裡施救?

盲目的施救,往往使得情況變得更惡劣!即使施救者會游泳,也並沒有十足的把握能順利救起溺水者,所以,發現溺水者時,首先的選擇是投擲浮游物或者繩子給溺水者,有急救經驗的可從溺水者背後接近,使其口鼻離開露出水面呼吸。禁忌手拉手下水施救!我們小時候就曾一群小夥伴手拉手下水救一個滑到河裡的同伴,幸好順利救出,因為褲子鞋子都溼了,被發現的家長領回家,都被痛揍了一頓,滿村子的哭爹喊娘,現在都印象深刻!

溺水事件令人揪心,您看到的一些溺水“救命法”是否真能救命?

救起溺水者後,千萬不要控水!

可能大家都看到過報道,父母或者至親發現孩子溺水,沒有了呼吸,把孩子兩條腿倒掛在脖子上奔跑,以求孩子能空出喝下去的水,起死回生!這是非常非常錯誤的!溺水涉及氣道阻塞,導致腦缺氧;肺部可能只有少量水被吸入,可能會導致肺不張,直接導致細胞損傷和肺水腫。意識不清時,也可能發生吞嚥水的情況。可能大家都知道氣道異物時,急救應用的海姆立克法,腹部應用突然的衝擊力來打開氣道。但是美國紅十字會經過研究分析證實海姆立克法並不適用於溺水!使用海姆立克法反而會延遲通氣時間並加重低氧血癥。這也更加證實了控水的做法是愚蠢的!請大家記住,溺水者救上來之後,如果發現沒有呼吸,清理口鼻後,抓緊捏住溺水者鼻子人工呼吸五次,然後立即開始胸外按壓!

溺水者要不要固定頸椎

既往研究表面溺水者出現頸椎損傷的比例非常低(0.5%–5%),常規頸椎固定是不必要的,並且頸椎固定很明顯會影響更加重要的心肺復甦過程!

溺水發生後,救援時間窗就那麼幾分鐘,所以,預防才是關鍵!社會組織多宣傳,家長多關注,兒童多學習,爭取溺水發生率越來越低,希望悲劇不再發生!

參考文獻

1、BMJ-best practice

2、Uptodate

3、Kenny D, Martin R. Drowning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Arch Dis Child 2011; 96:5.

4、http://ah.people.com.cn/n2/2019/0611/c227139-33029081.html

5、 https://www.soundingsonline.com/voices/drowning-doesnt-look-like-drowning

6、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808/c14739-31283740.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