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充滿神祕色彩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伏羲、女媧都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天神和人類的祖先。早在戰國時期的著作《山海經》 中,就有了關於伏羲和女媧的記載。古史傳說中的伏羲教人們結繩記事,結網捕魚,馴養動 物,於是我們人類才學會了計數,產生了漁業和畜牧業。女媧以泥土造人,煉五色石以補蒼 天。千百年來,伏羲和女媧兄妹成婚、繁衍後代的傳說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

充滿神秘色彩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唐《伏羲女媧圖》 (絹本,設色),縱184釐米,上寬85釐米、下寬75釐米 ,1967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76號墓出土 。

吐魯番的伏羲女媧圖,出於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交河故城附近的墓地也有少量發 現,大多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一般用木釘釘在墓頂上,畫面朝下,少數畫則摺疊包好放在死 者身旁。根據中國古代男左女右的禮俗,伏羲在左、左手執矩,女媧在右,右手執規,人首蛇 身,蛇尾交纏。二人上方有以象徵太陽的一週畫圓圈的圓輪,尾下是象徵月亮的一週畫圓圈的 半月,畫面四周畫象徵星晨以線連接的圓圈。我國古代有“天圓地方”之說,女媧執規象徵 天,伏羲執矩象徵地。由於寓意深奧、構圖奇特,富於藝術魅力和神秘色彩,自本世紀初發表 以來,一直深受學術界的重視。

充滿神秘色彩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充滿神秘色彩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1953年,科學家發現,生物的一種基本遺傳物體――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這一化生萬物 的基本遺傳物質的結構――一種雙螺旋線的結構形式,竟然與吐魯番地區表現化生萬物的人類始 祖形象非常相似。以化生萬物為名,吐魯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媧畫像成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雜 志《國際社會科學》1983年試刊號的首頁插圖。

唐 伏羲女媧像頁 (絹本,設色),故宮博物院所藏,縱左222.5cm,右231cm,橫上115cm,下94cm。

圓圈以象徵日;尾下有下彎月牙一,周畫圓圈以象徵月。畫面四周面遍佈大小相等的圓圈,部 分以線相連象徵星辰。

吐魯番高昌國至唐西州國時期的墓葬出土了許多伏羲、女媧絹畫,畫面形式大致相似:人 首蛇身,交尾相擁,伏羲持矩,女媧持規。絹畫上方有日,下方有月,周圍佈滿絲縷相連的星 辰。整幅絹畫上寬下窄,與棺形相似,常覆蓋於棺上,也有蓋於屍上或置於屍旁者,還有張掛 或用木釘固定於墓頂的情況。

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伏羲女媧絹畫系1963年4月出土於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1963年1 2月由新疆博物館撥交故宮博物院。據阿斯塔那古墓考古報告中所示,同期出土的此類絹畫共 有數十件。在墓室中一般都是畫面朝下,用木釘釘在墓頂上。一般認為伏羲所執矩象徵地,女 媧所執規象徵天,用以配合畫面上的日月星辰,為墓室營造一個小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