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尚宫女史


周平王迁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结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


“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从此就不如其他诸侯了”——这属于因果倒置的说法,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众所周知,周朝不是于秦朝之后的那种大一统式王朝。由于周王室先天实力不强,再加上当时生产力落后,所以周天子统治方式不是中央集权,从上至下授权的统治模式,而是靠“宗法制”+周天子相对较强的实力。

所谓宗法制,就是周天子认识到自身实力不足以控制整个中原,所以大封诸侯,让诸侯去外地建国,形成屏藩之势,拱卫王室。由于当时被分封的姬姓诸侯多,天下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姬姓诸侯手里。所以在宗法制度之下,异姓诸侯无法动摇周天子和姬氏一族的统治地位。

当然了,光靠姬姓诸侯的拱卫也不行。毕竟姬姓诸侯也是有可能造反的。所以周朝在建国之初,周天子就把当时开发程度最高的两块富庶之地——关中平原和洛阳盆地,留给了自己。

也就是说,周王室虽没有占尽中原之地,但凭借关中平原和洛阳盆地的资源优势,周天子仍然可以因为在土地、人口、兵力对诸侯国的全方位优势,维持王室的统治地位。


不过由于是封建制度,各诸侯国和周天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君臣关系和地方与中央的附属关系。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周天子其实跟诸侯是一样的,他也是一个诸侯,只不过他是最大的那个而已。他也要通过后续的发展,继续保持对诸侯的实力优势。否则优势不在,诸侯就不服他了。

西周早期,周天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周王室的优势始终都有。但是随着昏君上台,这种优势就逐渐不在了。

好,那么,昏君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呢?

是在周朝建国大约150年开始出现的。

公元前900,周懿王继位。这位周王在历史上的评价很低。由于他生性懦弱,导致周王室在他继位后,朝政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在与西戎的交战中屡屡吃亏。为了躲避西戎的入侵,他甚至选择了迁都,让周王室的威信大跌。(迁至现在的陕西兴平)

周懿王死后,他儿子周夷王也是昏君,由于夷王听信谗言,杀了齐国国君齐哀公(用大锅把齐哀公煮熟了),搞的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严重激化。一些异姓诸侯国,比如楚国就开始不听周天子的号令了(齐国也是异姓诸侯国),明目张胆的跟周天子对着干。


周夷王死后,继位的可不得了,这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暴君——周厉王。

周厉王时期,由于厉王想改革,改变西周的权力结构,扭转西周的颓势。因而他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伤害了很多人的利益。

这些既得利益者不满厉王的所作所为,便鼓动国人暴动,把厉王赶下了台。(现代学者认为周厉王不是昏君,是有为之君,只不过因为改革过于激进被赶下了台)



周厉王被赶走后,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历史上称为共和时代。不过周公和召公也没有逆转王室的下滑,西周国势继续衰落。

在当时,由于没有天子了嘛。原本归属天子的财产,比如周天子的主力军团,也就是著名西六师,被王室近支诸侯纷纷瓜分。诸侯们就像打土豪分田地一样,疯狂的攫取王室财产。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后来导致西周灭亡的大祸害郑桓公。

PS:郑桓公能把王室的财产往自家搬,是因为他是周王室的卿士。也就是说,他有双重身份,他既是郑国国君,同时还兼任周朝的宰相。这种愚蠢的权力分配,其结果必然就是养了一堆“搬仓鼠”。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周平王东迁,郑国也跟着周王室一起东迁。当时的郑武公也是个厉害角色,即便是跑到洛阳了,他也没忘了继续薅周王室的羊毛。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继位后。由于关中平原的资源已经被近支宗室瓜分完毕。因此周宣王就不得不把重心挪到洛阳。(周宣王继位后,曾经想收回关中地区的控制权,但贵族们纷纷抵制,宣王害怕重蹈厉王覆辙,便不了了之)


周宣王振兴王室失败后,继位的周王的又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昏君——周幽王。

关于周幽王,历史上对他的记载,最有名的就是烽火戏诸侯。有一些人认为,烽火戏诸侯是后世虚构的,不存在。但是不管有没有这件荒唐事,周幽王是被犬戎杀掉的,这是不能改变的历史事实。

周幽王死后,西周的历史结束。

从周懿王到周幽王,一共129年。在这一百多年中,我们可以发现:周王室的昏君可谓是前赴后继的出现。这些周天子对外不能遏制西戎的入侵,对内不能限制自己的叔伯子侄蚕食王室资产。周王室内外交困,这要是不衰落,都是见了鬼了。


周幽王被杀后,他的儿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周平王继位的时候,周王室对关中地区已经完全失去了掌控。一方面,周平王无力抵御犬戎的威胁;另一方面,因常年的战争,关中平原从富饶之地被打成了残山剩水,不再适宜王室生存。最重要的一点,当时关中平原实质上已经被姬姓诸侯瓜分完了,周平王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因此,周平王继位之后,他才想要东迁。

注意了,不是周平王想迁都,而是现实情况逼得他不得不迁都。这就好比鸠占鹊巢,自己的家被别人占了,除了搬家,别无选择。

迁都之后,周平王起初很有进取心。他希望重塑王室的威望。但是两个原因制约他的发展,导致他振兴王业的举措最终破产。

这两个原因的第一点是周平王得位不正,他是靠坑死周幽王才上位的,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坏的影响,诸侯们都不愿意搭理他。

第二点就是周平王的能力不够,他是文的也不行,武的也不行,完全就是个庸人。空有想法,但完全没有执行力。



由于周平王也跟西周晚期那些昏君一样,所以东迁之后,周王室的颓势一点没变。诸侯对王室的蚕食也一点没变。

这就等于说,周平王东迁之前,姬姓诸侯跟周天子在关中抢地盘。东迁之后,姬姓诸侯跟周天子在河南抢地盘。模式没有变,只不过地点变了。这样一来,周王也就根本没有复兴的可能性了。

周平王死后,继位的周桓王更无能,诸侯对王室的蚕食更厉害。比如周王室在洛阳的机动部队,也就是东八师,就在周平王死后被诸侯瓜分了。

军队都没了,周天子还怎么振兴?

周桓王死后,周王室的国力越来越弱,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形同虚设。它是既不能号令诸侯,也不能保护诸侯小国。

但是,作为一个封建制的社会,天下也不能没有周天子这张名牌。所以后来齐桓公横空出世时,就依管仲之策,打出“尊王攘夷”的称号,名义上是替周天子维护秩序,实际上是取代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而周天子的权威也就彻底的沦丧了。之后的天子虽然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只是一个二等诸侯国的国君。


Mer86


周朝的分封制度——

天子把大部分土地封给诸侯,把最肥沃的少数土地直辖,

诸侯把大部分土地封给大夫,把最肥沃的少数土地直辖,

大夫把大部分土地封给士,把最肥沃的少数土地直辖,

周天子的直辖领地有两块宗周和成周,可以看做占据天下20%,尽管看起来是少数,

但剩下的80%分给70多家诸侯,平均一家只有1%,周王畿是绝对的巨无霸。

而且周天子以王畿的绝对实力和祖辈传承的威望,号召诸侯征讨不平,这种权威是以王畿为后盾,恩威为加持的,如果没有前者后者毫无意义。

平王东迁是衰落的结果,不是原因,其实西周中后期就一直在衰落,先是在军事行动中失利,死伤大批军人,后期施政不当,天子对老家宗周(西安附近)控制力大为减弱,蛮族时常扣关。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幽王废长立幼,致使太子外公联合蛮族攻破京城,天子对于宗周控制力已经接近于0了,不得不东迁。

东迁最直接结果就是王领缩水一半以上,同时由于弑父,威望大大降低了。

周天子的份额降到10%以下,一批强力的诸侯增长至10%以上,此消彼长,还拿什么号令天下?

仔细研究这些崛起的诸侯,你会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强力诸侯无一例外位于四至之地,东至强齐,南至强楚,西至强秦,北至强晋,这是有原因的。

分封之初按亲疏分远近,把大量亲贵诸侯分在天下最富饶的洛阳附近黄淮之间,把疏远的诸侯分在四方,结果分在繁华地带的诸侯由于过于密集,不便扩张,而四至之地却不断吞并野人的地盘,最后消灭一些小国,直至成长为大国,可以说一开始就注定了大周的衰落。


az2777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后,周皇帝威望一泻千里,戎行被严重削弱,至此再也无力统辖诸侯,只能自保。这是东周开始,分两个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1、所以,诸侯以扩大领土为中心,不以皇帝为中心;

2、这两个阶段,诸侯使用周皇帝时,才会纳贡,平常都不理。比如,齐桓公为了称霸,提出“尊王攘夷”,向皇帝纳贡。

3、国强必霸,称霸后会有大量财富,权势就大,能够主宰别人命运。由于这个时分,诸侯许多,丛林政治很明显,弱肉强食。

4、从东周第一任皇帝周平王,一向到最后的皇帝周赧王,都关不了诸侯。

之所以会呈现这种状况,是由于在犬戎攻破镐京的时分,直接归皇帝统辖的戎行简直被消除尽了。这之前的状况是皇帝的戎行多于任何一个诸侯,但平王东迁之后,戎行被消除了许多,皇帝原来统辖的土地大量丢掉,导致赋税和征兵人口都大大削减,所以,一蹶不振,强大一些的诸侯戎行多于皇帝,所以皇帝管不住诸侯了。


静夜思归去


周天子是一家500强公司的老板,诸侯如同分公司。有一年,公司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受到了沉重打击,于是周天子决定把公司的总部进行搬迁,企图摆脱这一情况。

这一搬过后,周天子发现刚开始诸侯挺尊重自己,行事就肆无忌惮。培养权臣、放任兼并、赏罚不明……

几番折腾下来,西周规模、财富、军队都不如分公司了。这样被吊打,并不是迁都的锅。

八百里分麾下炙

周朝的衰落是一个持续地过程,致命一击便是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了。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申后的王后之位、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

申候自然不服,便联合犬戎攻破了西周国都镐京。

此战,最大的影响便是西周王室威严扫地,其次才是财富、领土、士兵相关的损失了。

《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凡军制,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西周灭亡过后,这条制度名存实亡:一方面周天子无力维持这样的军力,另一方面诸侯兼并战争的需要借着各种名义扩充军队。

东周建立之初,王室势力大损,无力去压制诸侯,只有依靠诸侯的势力来帮助自己维持统治。

在周平王即位的时候,虢公翰也在携地拥立王子余臣(或余)为王,称携王。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而周平王自己却无力去讨伐他,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年才被晋文侯给打破,周朝再次归于统一。

迁都雒邑

周平王是个很没有主见,也缺乏能力的人。

如果说周平王迁都对周朝的影响有多大的话,用两张图片说明。

西周:

东周:

洛阳是西周强盛时期为了展示周王朝的强大实力,方便诸侯来朝而建立,它虽在天下的中心,却也让东周的国土面积大减。东迁之后,它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在诸侯之中也勉强算中等规格。

东周依靠诸侯统治的后果便是秦、晋、郑等国家不断吞并、扩张,周王的威望势力已经逐渐跌落。

在周郑交质和射王中肩这件事后,周天子在诸侯心目中名存实亡,诸侯不断挑衅周天子的底线。

周天子的灭亡是一件件事情的综合,而非迁都一事的原因,周平王放纵诸侯,终于导致了诸侯对周天子的敬畏逐渐丢失。

每日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有温度,历史有诗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间。

期待您的关注。


脑洞趣味历史


周平王可不是『只迁了一下都』,这里面还牵扯到尘封在『竹书纪年』里面的一些王室的秘辛。

其实东周和西周从立国之初,就是完全不能相比的。西周立国可谓是水到渠成。周文王时期,周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到了周武王时期,养精蓄锐已久的周朝趁着殷商大军东征,干脆利落的灭掉了商朝。然后在周朝的根据地镐京设『宗周六师』,在洛阳设立『成周八师』,把洛阳和镐京连成一线,震摄天下诸侯。从图上可以看出,周王室占尽了从镐京到洛阳的天下中心之地,而分封的都是当时的边境,或者需要镇压的地方。

此时周王朝中央直属的兵力,加起来就是十四个师,而诸侯呢?礼法规定最多只能有三师,这力量悬殊之大,足以让所有的诸侯都没有反意。

但是周幽王伐犬戎失败,宗周的六师几乎全军覆没,后来依赖着诸侯打跑了犬戎,这就让周王室的直属兵力有了很大的削弱。按照史记的说法,这个时候周平王继承了周朝的法统,后来因为镐京残破而迁都洛阳。但是如果看『竹书纪年』,会发现在这个期间,还有一位周『携王』,和周平王二王并立。 携王是周幽王的弟弟,是宗周的旧臣们所拥立的;而周平王则是幽王已经废掉的太子,又和杀父仇人犬戎的关系不清不楚,甚至有研究说正是因为幽王废了平王的太子之位,所以平王一怒之下引犬戎攻周,直接导致了宗周的灭亡——这么看的话,平王简直就是吃里扒外、令宗周亡国的罪人了。所以携王和平王谁更正统一些,不言自明。

就这样二王并立二十年,后来周平王应该是和晋、郑乃至于秦达成了一些政治交换的条件,换得了晋文侯的支持,让晋文侯攻杀了携王,才结束二王并立的局面。

本来重建六师,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周宣王就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周平王的政治交易太大了,不但把关中的位置让给了秦,还把关中和洛阳连接的区域让给了晋,东周相当于被禁锢在了洛阳,周围全是诸侯,没有任何发展壮大的空间。

但是即便如此,周天子的实力因为之前太深厚了,依然相当于一个大诸侯。和春秋小霸郑庄公打的时候,天子依然强大,如果不是郑军射中了当时的天子周桓王,胜败还未可知。但是久而久之,周边没有发展空间的问题还是暴露了出来,周朝永远只能把自己的土地封赐给有功的诸侯,而无法从诸侯哪里获得土地。后来经历了几次王位争夺的内乱,周天子就彻底沦为了看客,也可以说被周边的诸侯『吊打』了。


经史通义


决定被不被吊打的,是实力。让我们看看平王东迁前后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我们就会发现:周王室的衰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镐京事变,军力损失殆尽

镐京事变,在传统的印象中,非常简单,“烽火戏诸侯”后,诸侯不再相信“狼来了”,因此,在周王点燃烽火台时都不搭理,结果镐京沦陷,幽王被俘。

将周室之衰,怪罪于一个女子,实在偏颇。


在这个大轮廓下,我们可能忽略了,镐京事变,是一场歼灭战,周王室在关中的军事力量全军覆没。

周幽王废了申后和太子。申侯勾结犬戎,一起发起了对镐京的袭击:申国军队,在镐京东南;缯国军队,在镐京东北;犬戎势力,在镐京西北。

镐京是王畿所在,至少“西六师”在此(周幽王原本还想讨伐申国呢),但最终全军覆没。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犬戎并非只是劫掠一空后退去,而是长期在关中地区劫掠,不走了。周王室早已无力拥有这片曾经的“王畿之地”,只有开“空头支票”,把这片区域分封给秦。

一张“空头支票”开启了秦人崛起之路。

关东的周王室军队去哪儿了?

除了“宗周六师”,另外一支周王室的军队就是洛邑地区的“成周八师”了。那么,迁都后的周平王可以依仗这支力量吗?

很遗憾,“成周八师”可能比“西六师”更早凋零了。

在千亩之战中,周军损失惨重。

比如,其中的“南国之师”。在周宣王时期,王师败绩于千亩。成周八师中的“南国之师”损失殆尽,因此,周宣王只得“太原料民”,试图从当时属于晋国的太原地区清查人口,招募力量来补充。

事实上,由于西周时期长期的征战,“成周八师”很可能已经损失惨重。

事实上,早在周宣王时期,他就采取了各种“非常手段”来维系军力了:“太原料民”,授权还不是诸侯的秦人讨伐犬戎。显然,此时的周王室军力损失惨重,越来越难以维系局面了。

经济实力有限,军力恢复困难

在以战车为主要战斗力的时代,无论是战车制造,还是军队训练,成本都极高。而东迁后的周王室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恢复!

当初造洛邑,目的是为了监视关东商王朝的残余势力。但周人依然居住在关中地区,洛邑地区的供给主要由王畿地区输送。因此,此时的洛邑虽然规模宏大,经济开发条件虽然优越,但周边经济并不发达。



周平王死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哪有钱建军。

一切权力的根基,是强大的实力。又没军队,又没钱,自然失去了天子应有的“赏功罚过”,维系天下诸侯秩序的能力了。

那么,周王室有没有可能卖一卖几百年“天下共主”的老脸,一边以天子之名号召诸侯,一边恢复能力,徐图复兴呢?

来路不正的周平王

周平王,正是那位与申侯一起“引狼入室”的废太子。他本人,正是那个直接给周人带来灭顶之灾的男人。因此,在镐京事变后,周人拥立了周携王。

而周平王,正是在郑、晋等诸侯的支持下,以“讳莫如深”的手段消灭周携王,才得以坐稳王位。

由于很长时间内,连周人族群都不支持周平王,因此,平王一直是晋、郑的傀儡。

而郑国,正是利用这段时间,利用周王之名,扩张实力。比如说:郑武公曾利用周王巡视虢国防务的名义,灭虢。

当周王号令参杂着某些诸侯利益时,自然“不公”,失去了号令天下的基本。

小小的繻葛之战,蕴含了大时代变迁的方向

周桓王即位后,为了周王室的威严,做了最后一击,与郑国交兵。

此战中,郑国击败了周王联军,周王室威信扫地,彻底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机会。

此战的过程,也暗含了时代变迁,周王室必然衰落的玄机。

两个时代的踫撞。

此战中,郑国军队放弃了传统的,充满仪式感的战法。他们采取“鱼丽之阵”,将徒步的平民士兵与贵族们的战车放在一起,协同作战;并采取“先打击两翼,再合攻中军”的战法。他们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方式击败了因循守旧,死守传统的周王联军。

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却缺少活力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礼崩乐坏,却又充满大变革精神的时代已然到来!

这场战斗,虽然只是周王室漫长衰微过程中的一次“被暴击”。但周王室的衰微的根本原因,却蕴含其中。

周人依靠精细的礼治,创造了一个灿烂的时代,却因为固步自封地沉迷礼治,排斥变革。

比如:当周宣王试图“不籍千亩”,废除国人集体耕种制度时,周人贵族的反馈是“国之大事在农,不可”;周宣王试图扩大赋税、劳动力来源而“太原料民”时,得到的反馈是“民不可料”。

一个制度,当它制约了变革和创新时,无论它多么精细、完善,都终究只会作茧自缚。

等待作茧自缚的,就只有“被吊打”了。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根据《竹书纪年.周纪》的记载,无外乎三大原因:财政的崩溃,军事的衰落,政治的内耗。

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汉江冰,牛马冻死。

周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砺。

周厉王二十二年,大旱。二十三年,大旱。

  二十四年,大旱。二十五年,大旱。

二十六年,大旱。

周宣王二十五年,大旱,王祷于郊庙,遂雨。

周幽王二年,泾、渭、洛竭,岐山崩。

三年,王嬖褒姒。冬,大震电。

四年,秦人伐西戎。夏六月,陨霜。

十年秋,桃杏实。

这些是西周后百年发生的天灾记录,这个时期也是著名的小冰河期,对于生产力落后农业社会来说,这是致命的。在这段时期里,天下皆荒,异族就只能抢粮,频频入侵中原,中原文明摇摇欲坠,直至齐桓公九合诸侯。匡扶天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驱逐西戎北狄,中原文明才重新复兴起来。因此孔子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周厉王三年,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长父征之,不克。

十一年,西戎入于犬丘。

十二年,王亡奔彘。国人围王宫,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十四年,皞狁侵宗周西鄙。

周宣王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皞狁,至于太原。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

六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王帅师伐徐戎。

三十二年,王师伐鲁,杀伯御。命孝公称于夷宫。

三十三年,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

三十八年,王师及晋穆侯伐条戎、奔戎,王师败逋。

三十九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逋。

四十年,料民于太原。戎人灭姜邑。晋人败北戎于汾隰。

四十一年,王师败于申。

四十三年,王杀大夫杜伯,其子隰叔出奔晋。

周幽王六年,王命伯士帅师伐六济之戎,王师败逋。西戎灭盖。  

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

这些是军事行动记录,多数以失败告终,这就使得周天子的六师在周幽王时代就已经是渣渣部队了,也就没能抵挡住犬戎的侵略。

周幽王在政治上要废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变动,蔓延至宜臼的外公-申侯联络西戎及鄫攻打宗周,妥妥引狼入室,使得关中地区被西戎占据。后面的周平王就只能丢弃西岐之地,逃到洛阳安身立命了。

严格意义上讲迁都蕴含巨大的政治意图,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战略举措,而周朝的被迫迁都却是国家进一步衰弱的举措,丢弃土地和人民使得他没有在雄起的机会。在洛阳,周朝没地、没人、没钱、没兵,权威落地,只能被人欺负。

如果周朝没有迁都,而是以光复镐京为目标,组织关中的周人,通过战争的人口消耗和资源掠夺,度过小冰河期后更能平添组建一支虎狼之师,周朝就不是那种任诸侯欺负的了。



神晤


平王东迁导致诸侯吊打周王的说法并不确切。

周王室衰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昭王、穆王之后王室就开始衰弱了。在西周末年,经历了国人暴动,厉王外逃,共伯执政,宣王千亩之战丧南国之师等一系列事件后,周王室已经是外强中干,徒有其表了。



周幽王执政后,试图重振天子权威,但用力过猛,反而激化了王室与诸侯的矛盾。其中幽王与申侯矛盾尤为突出,幽王废黜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起兵伐申,申侯联合鄫国,勾结犬戎击败了幽王,并于公元前771年劫掠了镐京。

公元前770年,以虢国为首的诸侯拥立了幽王之弟莫国国君余臣为周天子,史称周携王,公元前768年,郑、秦、鲁、许等诸侯在洛阳拥立幽王废太子宜臼为周天子,史称周平王。至此周朝出现了“两王并立”的局面。



从时间先后上看,周携王即位在先,平王是携王在位已经三年后,由部分诸侯另行拥立的。从合法性上看,携王是宣王之子,幽王之弟,幽王及太子伯服战死后,携王是当然的继承人,反观平王宜臼,已经被幽王废黜,又是申侯勾结犬戎攻陷镐京后送回来的傀儡天子,背负勾引外族弑君杀父的原罪,先天不具备合法性。从年龄上看,携王已经成年,可以独立治国理政,平王年仅十岁上下,显然只是诸侯掌握的小傀儡。

明确了平王是诸侯另行拥立之傀儡这一点,就可以弄清下一步平王一系列近乎自残的举动的缘由。平王任由郑国吞并极其重要的近畿诸侯东虢国,把太子交给郑庄公做人质,列秦人为诸侯,把岐山以西的起家之地一股脑划给秦国,并且坐视秦国蚕食关中的诸侯。

周朝“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了近二十年,漫长的时间里,多数诸侯持观望态度,不朝于周,本就遭受重创的天子权威荡然无存。

公元前750年,原本中立的晋文侯倒向周平王一方,袭杀周携王,顺便吞并了大片天子辖地,“二王并立”局面结束,只留下“讳莫如深”这个神秘的成语。并不合法的周平王傀儡集团再次靠出卖国家利益,获得了暂时的胜利。

至此,周天子的大半领土被郑、秦、晋等国瓜分,在位的天子又是软弱无能的傀儡,道义上背负原罪,再也无法号令诸侯了。

周平王之孙周桓王继位后,力图扭转局势,通过与晋国翼城大宗、虢国等诸侯联合,一改周平王时期的无所作为。周桓王二年,周伐晋,击败晋曲沃小宗,周桓王十二年,周成功讨伐芮国,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伐郑失败,繻葛之战,桓王中肩,周天子再次威风扫地,但周桓王十六年,周再次讨伐曲沃成功,立晋君缗,周桓王十八年,周伐虢成功,保证了虢国的继续服从。周桓王并不是只在繻葛之战中败北的废物,总体上看,他某种程度上扭转了周天子作为郑国等诸侯傀儡的局面,扳回了些许局势。

但周桓王之后,周庄王在位爆发王子克周公黑肩之乱,周惠王在位爆发王子颓之乱,两次内乱,周天子都不得不借助诸侯的协助才得以平息,并向郑、晋等诸侯割让大量领土,周朝最后一点元气被掏空。

此时齐桓晋文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春秋五霸的时代开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就只是象征意义的吉祥物了。


子曰爱人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熟读的历史顺口溜。众所周知,公元前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创了东周,按理说王室迁都是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但是呢,周朝却是自平王迁都以后,便诸侯四起王室衰微,对此很多人诧异周平王当初为何要迁都,为何要动摇这周王朝数百年来的根基。

我们知道真正的一国之主,是建立在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军队的基础上的,不过在细细翻看过平王东迁前的那段历史,你会发现周平王就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假王”。西周末年,周幽王独宠妃子褒姒,后来为了讨取褒姒欢心,竟然废黜王后和太子之位。姬宜臼与母亲申后历经艰难暗中逃到娘家申国,申候气不打一处来,于是联合诸侯王和犬戎进攻镐京。犬戎是一帮野蛮人,攻下都城后大开杀戒、掳走美女和财物,镐京毁于战火之中。

犬戎的进攻使得关中领土大片丢失,王室军队也在数次的战争中几近覆灭,就连当初周平王东迁时,都是由秦人开路、郑晋两国军队殿后,才安然抵达。周平王为了表扬秦人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便立下誓言允诺秦人可将犬戎攻占的关中片区据为己有,秦国也正是凭借此次机会快速发展了起来。

所以说,周平王东迁洛邑,表面上是为了再兴王室,实则为了避战逃命。由于大片故土的丧失,周王室管辖的范围尚不足600平方公里,早已是空有其表的一朝天子。要不是秦国在前抵挡犬戎,周王室怕是早早就灰飞烟灭了。周王室面临的不仅是蛮族的袭扰,更多的还有来自内部的威胁,当年郑国打着‘护送天子’,就趁机攻占了两个较小的诸侯国,后来实力强大的郑国完全不将周平王放在眼里,不仅哄抢王室粮草,还胁迫王室交换人质。从这些史实可知,此时此刻王室早已是纸糊的老虎,根本不值一提!

周平王在内外交困中煎熬地度过了五十载,最终于公元前720年去世,随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纷纷涌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覆灭六国,结束了500年的乱世纷争,至此延续800余年的周王朝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半旅


周平王只是从丰镐迁都到洛阳为何东周被诸侯吊打?原因不在《史记》,而在清华简《系年》

《史记 周本纪》中简单的记录是导致很多认为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就能顺利即位并迁都洛阳的原因,也是题主产生只不过迁都而已为何原本强大的西周就变成被诸侯吊打的东周的原因。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遂杀幽王骊山下,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清华简《系年》则记录了《史记》中忽略的二王并立历史:

“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史记》中周幽王战死后,周平王就即位了。

但清华简《系年》中周幽王战死后:西周大臣立的是周幽王弟弟余臣为周携王、宜臼是申、缯立为周天王,但诸侯们承认合法的是周携王而非周天王宜臼;周携王即位21年,晋文侯在虢国杀死周携王,之后9年的时间里并不存在周天子;9年后,晋文侯才在京师立宜臼为周平王;周平王被立三年后,才被晋文侯、秦襄公、郑武公、卫武公四人护送到洛阳。

《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里前771年周幽王战死,前770年就是周平王即位。但事实是21年过后,即前750年诸侯承认的诸侯周携王才被晋文侯所杀;之后9年没有周天子;即前741年宜臼才被晋文侯立为周平王,3年后即前738年周平王才从京师迁去洛阳。


简单一句话,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和西戎战死后,30年后宜臼才成为周平王。30年的时间,西周贵族都在干什么呢?只能做一件事情:内斗。

周平王能够即位并不轻松,一等30年才被各诸侯承认。哪怕是在周携王被杀后的9年时间里,宁可没有周天子,也没有一个诸侯想要拥立他即位——可见宜臼在当时有多么的不得人心。

东周被吊打的根本原因是周弱诸侯强

1、申、缯联合西戎(秦襄公应该是西戎的其中一员),击败了周幽王,拥立因为弑君、弑父而被东方诸侯拒绝承认宜臼的周天王,东方诸侯承认西周大臣拥立的周携王余臣。

于是周天王宜臼和周携王余臣双方又为了争夺丰镐而进行内战,这才是丰镐成为废墟的原因,而非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雇佣军——西戎洗劫造成的。

2、在《系年》中周携王被杀时丰镐已经成为废墟。周携王是在虢被拥立,更是在虢被杀。这说明丰镐在周携王和宜臼21内战中成为了废墟。晋文侯拥立前宜臼是在少鄂,拥立时是在晋国的京师而非丰镐。晋文侯在晋国内立宜臼而不是在丰镐拥立,在事实上说明丰镐成为废墟,不能住人。

3、周平王迁都洛阳,是得到了晋文侯、秦襄公、郑武公、卫武公四人的护卫,但同时周平王也因此付出了相对的代价:秦襄公建国封侯,合法获取岐山以西的土地;晋文侯的汾水地区得到合法承认;郑武公得以担任东周卿士,控制东周,并因此首先称霸;卫武公被晋封为公爵。

秦国、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崛起,都是因为得到周平王的合法性承认扩张的土地作为称霸的基础。

顺便说一句:秦襄公被认为是西戎,晋文侯杀叔即位,卫武公杀兄即位,这是他们支持周平王的身份背景——乱臣贼子联盟。

4、楚国在周夷王时期就敢称王,原因只有一个——西周衰落。后来周厉王进行改革,振兴了西周,楚国立马去掉王号不敢称王。前704年,楚武王看见东周率领,于是就邀请江汉平原上的各个诸侯国进行会盟,自封为王。东周的衰落,连和东周来往不多的楚国都看见了。

5、西戎崛起而西周衰落。《国语 郑语》中史伯如此说:

“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
“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将以纵欲,不亦难乎?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愁求之申,申人弗畀,愁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

综述

西周在周幽王战死后,经历30年的内斗,才轮到周平王即位。西周在周夷王时有过衰落,但在周厉王的改革下,再次振兴,这才有周宣王、周幽王对戎狄用兵的战功。

申、缯为了支持宜臼为太子,不惜结盟西戎,共同击杀周幽王。周幽王死后,周携王余臣和周天王宜臼为了争夺合法性和丰镐继续十几年的内战,导致丰镐成为了废墟。

丰镐成为了废墟,就意味着即便周平王即便能够在洛阳继续周王室,但无力控制关中。而秦襄公逼让周平王割让岐山以西为秦国土地,为秦国以关中为基地扩充提供了前沿阵地。

同时晋国得到了被周平王合法承认的汾水之地,成为了让晋国成为春秋双霸的基地。

周失去了关中的控制,只有洛阳一带,周边又都是周天子所封的诸侯国,不能像秦、晋、楚、齐四国可以击败周围的戎狄扩张土地。

更加上郑国以周王室的近亲而称霸,更是让东周想要复兴的机会给扼杀了。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