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真人秀导演谈高以翔猝死事件:这是行业的常态,长期来看很难改变

真人秀导演谈高以翔猝死事件:这是行业的常态,长期来看很难改变

整个行业每一环都是互相扣起来的,没办法割裂开来看

11月27日凌晨,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综艺《追我吧》过程中晕倒,送抵医院抢救无效后,遗憾去世,年仅35岁。此后不久,《追我吧》节目组发布声明称,高以翔为心源性猝死。目前节目组正协同其经纪团队联系其家人,共同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偶像的突然离世,引发了一场网络舆论风暴。众人纷纷将矛头指向浙江卫视和节目组,控诉其工作安排不合理,医疗救护不到位。甚至将各大真人秀综艺的“黑历史”逐一扒出:释小龙18岁的助理在《中国星跳跃》节目现场的泳池溺亡;张杰在《王牌对王牌》录制时凌晨四五点挑战吹乒乓球导致大脑缺氧;李晨在录制《跑男》时因被学士帽砍中,额头缝针;王宝强录制《真正男子汉》时骨折……

也不乏有人将此事拔高到了劳资对立的抽象议题上。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资本占据主导,一切向效率看齐的大环境下,究竟应该如何肃清行业乱象,杜绝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让演员不再成为“高危职业”?

问题一出,瞬时得到了徐峥、宋佳、杨天真、张雨绮等业内人士纷纷响应。

但很快,这种论调又受到了另一种声音的批判。批判的观点主要认为,演员付出得少,收益却大,相比消防、医护、工人,根本不配称之为“高危职业”,完全是在无病呻吟。

问题真的可以被这样简单归纳吗?中国慈善家采访了一名挑战类真人秀节目的前执行导演,试图从行业内部人士的视角,来还原这件事所折射出的行业内普遍困局。

以下是执行导演文菲(化名)的自述:

关于救治不及时的原因猜测

一般来说,每一个真人秀栏目,医疗必须放在前期的考虑范畴之内,相应的预案必须要有,急救部门也必须要配备,得有人一直在那里待命。

具体到这一次高以翔的事情,根据网络上所谓现场观众的说法,艺人倒下后长时间没有进行救治,这确实是急救工作没到位的地方,真的很不应该。这个节目因为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准备工作必须做足,像浙江卫视这么大的平台,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

因为具体情况我不清楚,只能针对这个节目的情况,和我自己以前的经验来做一些猜测。我个人觉得,台里很有可能是做了预案,但在具体落实上出了问题。

做户外真人秀,每一期的地点都不同。到了拍摄城市以后,一定会和当地的相关部门对接、提需求。让他们给节目组提供相关的专业医护支持。因为节目组也不会自带医疗团队。

我们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地配合部门他派出的这个人,专业性是不够的。导致我们也很被动。而且急救这种事情有个特点:他不到事件发生,也没机会去验证对方到底什么水平。因为你自己本身不专业,所以你也没办法去检验人家专不专业。

所以高以翔的这个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就是节目组一定以后再请医疗组的时候,要更加注意观察一下对方的资质。

关于演员的过劳问题

大多同类型的周播挑战类真人秀,节目从录制到播出有一定时间间隔,可能会有一个月甚至更长。而且每次录制周期不是只录一集,而是集中把多期的素材都录完。

因为节目涉及的明星多,档期是最大的难题。很多大牌艺人普遍档期很紧,他们通告满档,可能刚跑完这边,又接着要跑去另外一个地方,或者说白天在一个地方,晚上又回到这里。我们都知道,高以翔他最近确实很忙,前两天还在参加金鸡奖。这样来回赶场,猜测他是处在一种很疲劳的状态。

假设说所有参加节目的这几个明星终于协调出了一个统一的时间,比如有三天,那么相应的预算、工作都会围绕这三天的录制来展开。这三天内,无论如何要完成所有的内容。

最后使用的镜头和我们拍摄的素材量。理论上应该是1:3,就是说我们节目时长是一个小时,那我们拍三个小时的素材,理论上够了。

但没办法,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镜头里呈现的效果不好,那么就需要明星配合拍摄调整,直到“效果达标”为止。如果说它是挑战类节目,那么很可能会被要求多次挑战。这个事你没法去控制,因而实际录制时间跟理论上的素材时间也就没什么太大关系。

从艺人本身的角度来看,他需要维系并拓展自己的价值,因而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让自己的形象在综艺里面显得好一点,不希望被粉丝骂,说懒、不走心什么的;

真人秀导演谈高以翔猝死事件:这是行业的常态,长期来看很难改变

angelababy参加《奇遇人生》被观众说懒

从做节目的角度来看,节目组确实需要给到艺人一点的心理压力,才能刺激艺人去表现出自己的真实状态。但这要有个度,肯定也不会奔着濒临崩溃的那个边缘去试探,保护好艺人这也是大家工作的共识。

节目录制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身体不舒服很常见。导演组经常有人累到意识模糊。但大家一般也都不会说了。因为说了又怎么样呢?说这个话目的是什么呢?是不想录了吗?如果你要录,那你会忙得没什么闲心发泄。讲真的,更多的是习惯了也麻木了。

要说艺人疲劳缺觉也确实。打个比方说有个艺人他还在同时拍别的戏,中间好不容易跟大导演请了半天假,那这怎么办呢?再累也得上。像这种节目,大家其实不是一个两个这种大牌艺人,是一窝的艺人。他们互相之间多少也有竞争压力。谁都不会轻易喊累。

因为有这种压力在,所以大部分人再累,也都会选择不说,就这么先熬一下。你设身处地想一下,假设你在校运会里代表你的班级跑步,开枪之前你觉得自己心脏有点难受。但是马上就开枪了,那个时候你会选择跑,还是不跑?这其实就是一种集体压力,整个氛围就在那了。或者说自己那个时候判断力也会下降,没办法判断出自己的身体状况到底有多严重。

至于为什么在凌晨开拍?有时候也切实考虑到执行问题。那些明星们都很有名,如果是白天你出去走两圈,路就堵了,所以只能选择晚上。尽可能把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也很怕出事的。

关于长期过劳的行业现状

这个事情出来后,我们行业内其实也一直在讨论。

虽然这么说可能不太好,但我还是这么直接跟你说吧,这个行业它就是一个长期过劳的行业。这种事迟早会发生。

拿我自己身边的人举例。前两天吃饭的时候,一个同行还跟我说,他两个朋友猝死了。一个编剧,一个导演。类似的事真很多,只是因为高以翔是一个公众人物,再加上事发突然,刚好在录制节目过程当中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掀起了这么大的讨论。

我比较悲观。我觉得这个事情大家可能会讨论这么几天,但长期来看很难改变。

这是一种行业的常态,并且它会一直维持下去。该熬夜还是熬夜,在项目执行期的时候该怎么还是怎么样,因为中间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

不过小的改变还是会有,比如接下来大家肯定都会回避这个题材了。《追我吧》这个节目应该就这么停了,短期之内,甚至一到两年,这一类的挑战节目应该也难以立项执行。其次,可能年前,或者说是这几天,大家应该都会象征性不熬夜吧。

最近网上也有很多人呼吁说要改变,要成立工会。这肯定不现实。你成立这个是想改变什么呢?到点下班?但这个行业本来就几乎不坐班,996概念本来就不存在。一切都是以成果为导向。这个事是你的就是你的,比如说这个稿子分给你来写,你就要访到相应的人,要完成它。不会因为你下班了,这个事情就不是你的了。完成不了就扣钱。争取每天朝九晚五又有什么用呢?

浙江卫视它会是主要责任方吗?这一次说实话,于情于理,从各方面来讲,它都逃不掉。我相信浙江卫视应该也不会去推卸责任,或者去狡辩什么。赔偿也好,保险也好,浙江卫视也不会去纠结这个东西,该做都会做的。

另外说个题外话,为什么浙江卫视会选这么个题材?其实这个题材无论对于制作方,还是艺人,都是有难度的。

但正是因为原有的东西遇到了瓶颈,电视台需要拓展新的路子,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去做一些有一定风险的尝试。在国内综艺普遍抄国外的情况下,大家都很少有新东西出来。创新不足,只能从什么角度发力呢?就是这种刺激你感官的东西。 因为它触及到人这种很真实的状态,不会难看,一定是好看的。

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每一环都是互相扣起来的,没办法割裂开来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