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19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精准扶贫的大潮中,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履行央企责任,发挥行业优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电网建设与改造、扶贫光伏接网和定点帮扶三大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在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准发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电网改造后电压稳了,机器也可以随时转起来了。”提起同仁县夏吾乡东卫村电网改造前后的对比,村子里经营糌粑磨坊的李本太颇为感慨。随着用电情况的改善,李本太更新了磨坊设备,他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电网改造升级成了他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东卫村是同仁县加吾乡边远山区乡村,距离同仁县城约20公里,全村183户,是“三区两州”深度贫困村之一。今年7月,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对东卫村投入437.88万元进行电网升级改造,共安装5台总容量80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10千伏架空线路4.75千米,改造0.4千伏线路10.17千米,全村高低压线路全部实现绝缘化。工程竣工投运以后,村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4.4千伏安。

东卫村电网旧貌换新颜是该公司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任务,是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力的政策支持,也是公司进一步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进一步建设坚强的农村电网,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

扶贫项目在哪里,电网就延伸到哪里。贫困村脱贫致富,充足稳定的电能是保障。为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国网黄化供电公司积极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累计完成了供电辖区6县222个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2019年,黄南州四县及循化、化隆地区共有农网工程项目141项,大规模的农网升级改造及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条件,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撑,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定点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共选派4名干部职工深入定点帮扶村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在定点帮扶村持续加大农村精准扶贫特色项目配套电网建设力度,为“脱贫摘帽”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扶贫方式的转变,并走出了“造血扶贫”的新路子。

产业是脱贫的核心动力,要让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全面加快产业发展是关键。

如何把村里的优良资源变成村民兜里实实在在的收入?该公司职工刘贵明结合城上村土地、林地特色和地理位置优势,在三年多驻村扶贫的时间里,通过政府、联点企业、扶贫工作组及村民的共同努力,城上村逐步建成了温室大棚、乡村旅游基地、木材加工厂、苗木种植园等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形成了带动面广、效益明显、增收稳定的特色产业链,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此外,村里还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收益、建立低保兜底、吸引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提高贫困户收入。

该公司职工包毅在驻村扶贫中,和工作组根据贫困户的特殊情况,帮助贫困户趁上“拉面经济”的东风,无劳力的以发展家庭养殖或开小卖部来增加收入,量身定做脱贫模式,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公司从饮水、路灯、安装电热炕、发展家庭养殖业、转移就业、助学、慰问贫困人口等七个方面进行帮扶,有力推动了村摘帽、户脱贫的步伐。11月21日,关巴村顺利通过省级扶贫验收。

该公司职工李玉栋来到扶贫攻坚第一线,帮助来玉村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种植藜麦实现产业增收,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带领村民整体搬迁至黄河岸边,建设美丽新家园。据李玉栋介绍,2015年底,来玉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元左右,今年11月份,来玉新村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实现了全村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9000元左右。

光伏扶贫电亮脱贫希望

扶贫光伏电站是一项民心德政工程,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把扶贫光伏电站建设和运维好,充分发挥光伏绿色能源的经济效益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强劲的原动力和电力支撑。

同仁县曲库乎乡木合沙村地处山区,被当地政府确定为精准扶贫村,并确立村级光伏扶贫项目,装机容量为31.85千瓦。今年2月27日,该公司工作人员来到同仁县曲库乎乡木合沙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进行验收,助力光伏扶贫项目顺利投运。

为了有力配合政府推进扶贫工程,该公司主动服务光伏扶贫项目接网,精准实施光伏产业扶贫政策,开通绿色通道,压缩报装接电流程,持续加强技术跟踪指导和服务,定期上门询问意见建议,协助解决运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主动上门检查发电装置。主动了解项目发电容量及设备安装进度安排等情况,并组织工作人员全力开展并网验收工作,严格根据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及各项并网技术规范,进行装表、接电、调试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光伏电站顺利验收并网投运,让村民早日享受到光伏发电带来的实惠。

一排排光伏电池板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好似连片梯田。“阳光扶贫”工程,借助得天独厚的海拔和坡度,最大程度地把收集到的每一缕阳光转化成能量,汇集成绿色财富,存进“阳光存折”,让一座座光伏电站,成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造血干细胞”。

光伏扶贫已逐渐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和增收途径。今年1月19日,循化塘坊扶贫光伏投运,发电量1998.15万千瓦时;2019年,该公司配合省发改委验收6座扶贫光伏电站。目前,该公司全网共有光伏电站21座,其中扶贫光伏10座。

输血只能管一时,造血才能行得远。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结合扶贫地区实际,通过实施光伏扶贫、特色产业扶贫等重点项目提升扶贫成效,助力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