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巍巍祁連山下 稅收優惠葆千年馬場雄風不減

記者 牛新建 通訊員 盛曉英 周多鋒

近日,祁連山下大部分地區迎來降雪天氣,甘肅張掖山丹軍馬場上萬馬奔騰,馬蹄陣陣飛雪濺,在巍巍祁連的映襯下,一副風雪牧馬圖躍然眼前,頗為壯觀。而辛苦的牧馬人也終於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安心過個好年了,因為他們種植的牧草早早就在寒冬大雪降臨之前就已經完成了收割、儲藏和銷售。

“這還得歸功於國家的稅收政策好啊!”中牧山丹馬場公司財務總監張生林說。原來,山丹軍馬場地處高寒地區,9月底就開始陸續降雪,大量的牧草如果來不及收割就會造成極大損失。前幾年馬場發展資金不很充裕,機械化水平較低,人工收割成本大、速度慢,茂盛的牧草常常毀滅在風雪之中。但近年來山丹縣稅務局通過一系列服務舉措助力軍馬場走上綠色發展之路,特別是國家有關農林產業的減稅降費政策出臺後,該局大力實施“最多跑一次”服務,深入推進“不來即享”政策落地,主動深入企業開展政策宣傳,輔導企業建賬立卡,確保政策應享即享。自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累計享受稅收優惠減稅達8150多萬元。

“稅收減免讓我們公司有了充足的資金來提供專業化生產水平,2018年我們出資1200萬元購置了大型牧草機械29臺,大大提高了青割燕麥草的收割效率。今年的青割燕麥草總產量約25萬噸,每噸價格在1600元左右。儘管受市場因素的影響,價格較往年有所下降,但利潤總額卻較上年增長了150.82萬元。”張生林告訴記者。

山丹軍馬場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毗鄰三市六縣,總面積329.36萬畝,海拔2400多米,地勢平坦,水草豐美,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山丹馬場初始於公元前121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驅逐匈奴,在此屯兵牧馬,直至清朝,均為皇家馬場,至今已有213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首批命名的“中華老字號企業”。1949年9月21日,第一野戰軍遵毛澤東主席“要完整無缺地把玉門油礦和山丹軍牧場接收下來”的電令,派部隊接管了山丹軍牧場。

70年來,山丹馬場管理體制經多次變化,前五十年基本由軍隊管理。2001年9月,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2013年7月,根據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系統內企業重組戰略部署,山丹馬場作為集團二級企業,由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直接管理。

山丹馬場幾代牧馬人爬冰臥雪,軍牧屯墾,自我滾動發展,培育出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軍馬新品種“山丹馬”,移交前為全軍提供超過1/3數量的軍馬;生產糧油21億多公斤,為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1964年以來無償管護71.19萬畝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累計投入近千萬元承擔社會管護任務,有效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直接造福於下游近百萬民眾。

近年來,中牧山丹馬場公司始終堅持生態立場發展戰略不動搖,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產業轉型發展之路。2019年,公司種植青割燕麥草37萬畝,擁有6.47萬噸牲畜冬春飼草的儲存能力,牧草遠銷內蒙、寧夏等省區。建有現代化養殖棚舍17棟,牛馬羊等牲畜存欄 5萬頭。預留冬季放牧的耕地秸稈茬地20萬畝,有效減輕了冬季天然草場放牧壓力,實現了農草畜平衡發展。

生態發展戰略夯實了公司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這其中減稅降費的功勞著實不小。在山丹縣稅務局給該公司寄來的減稅降費“明白卡”上清楚地羅列著2019年度該公司享受的各類稅收優惠明細數據:企業所得稅優惠減免4560.24萬元,增值稅優惠減免3348.49萬元,城市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及甘肅教育費附加優惠減免334.8萬元。

稅收優惠不是輸血而是造血,為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了內生動力。除了前文提到的提高牧草收割機械化水平之外,該公司乘著稅收優惠的東風,在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後改建農田灌溉系統43條68.75公里,配套滴灌1.39萬畝,噴灌2.96萬畝,有限的水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稅收優惠不僅助推了中牧馬場公司的壯大,更是鼓勵了整個山丹馬場不斷優化產業佈局。山丹縣燕坤農牧專業合作社是山丹馬場規模最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019年承包土地12000畝,全部種植了燕麥草,當年該合作社享受各類稅費減免117萬元。“今年是雙喜臨門,年成好,牧草豐收,每畝牧草預計為農戶創造年收益1500餘元,再加上100多萬的稅收減免,我們企業一身輕鬆,生意越來越紅火。” 該合作社負責人馬正武開心的說。據統計,山丹軍馬場目前共有各類農牧業合作社459戶,2019年累計享受各類減稅降費優惠達1460萬元。

減稅降費政策的深入實施,為一些科技型企業增加了研發資金,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山丹天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從事馬的養殖和孕馬血清的提取及銷售的企業,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以來,累計減免增值稅達180多萬元。“天馬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得益於持續開展的減稅降費政策和稅務部門紮實有效的落實和服務舉措。”該公司董事長趙華告訴記者,公司從最初馬的散養到規模化養殖再到孕馬血清的提取及銷售,產值從不足100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5000多萬元,已經轉型成為山丹馬場最大的科技型企業。

旅遊業的發展同樣少不了減稅降費幫忙。山丹縣稅務局緊盯馬場旅遊資源優勢,開展精準“滴灌”式政策宣傳,確保政策落實落細,為轄區內旅遊企業注入新動能,不斷促進企業升級,讓旅遊企業在減稅降費的“春風”中茁壯成長。“分局共有各類旅遊服務企業11戶,2019年共兌現各類稅收優惠政策46.6萬元。”山丹縣稅務局馬營稅務分局杜愛軍分局長對企業的情況如數家珍。

如今的山丹馬場,已經形成了集種植業、特色養殖業、高原食品加工業和生態旅遊業四大產業為一體的生態產業體系,綠山青山成為金山銀山的幸福之路愈走愈寬。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山丹馬場,對山丹馬場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屏障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他說:“走到這裡來看一看,才能感受到祁連山生態保護的作用、生態屏障的作用,這都是國家的戰略定位,新發展理念在這你們這裡得到了最好的體現,繼續把它向前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