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有故事的畢加索,這次想在作品中「看見自己」

有故事的畢加索,這次想在作品中「看見自己」

一直相信,每一位創作者在他的作品裡,都能看見自己。

1886 年,文森特 · 梵高前往巴黎,認識了出售日本藝術品的德國藝術經銷商 Siegfried Bing,他的閣樓裡塞滿了價格公道的日本木刻版畫。而梵高立即以幾分錢一張的價格買下多數,這奇異的緣分開啟了他繪畫的新視野,讓他筆下的杏花、鳶尾花以及盤根錯節的樹木無論配色還是體態,都渲染著東洋志趣,甚至,在 1888 年一張自畫像中,他把自己畫得宛如一名日本僧侶。即便梵高一生從未到過日本,但他的畫卻為他說出了這份嚮往。

在米開朗基羅 23 歲所刻畫耶穌受難的雕塑《聖殤》裡,死亡是精雕細琢的唯美;但在他 87 歲臨終前的最後一件《聖殤》,死亡卻是放下一切不完美,只剩下寥寥數刀的深刻。同樣是《聖殤》,從在意到看淡,我們在他作品裡同步經歷了心境轉折,因為作品永遠最誠實。是的,作品永遠最誠實,在畫裡,巴勃羅 · 畢加索掩飾不了與菲爾南德的相戀,因為那溫柔的玫瑰色已經透露了一切。1949 年,他為世界和平理事會(World Peace Conference)創作了和平鴿標記,同年,女兒出世,她的名字「Paloma」便是西班牙語裡「鴿子」的意思。「鴿子是我最喜歡的父親的作品之一!」Paloma Picasso 這麼說道,因為

她在父親的作品裡看見了自己,而那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直言不諱的期許

有故事的毕加索,这次想在作品中「看见自己」

由藝術家 Andy Warhol 拍攝的 Paloma Picasso 肖像

有其父必有其女,即使他們不見得要走上同一條道路,Paloma Picasso 並沒有如「外界期待」也成為一名畫家,但和藝術家父親一樣表達生活感知的那份膽識猶在,她只是選擇不同的媒介,她選擇了珠寶。「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就對珠寶極度有興趣,要求我穿裙子我也許會哭,但如果你看我那個時期所拍的照片,會察覺我經常戴珠寶入鏡,這似乎不是典型女孩會做的事。長大之後,我還會自己去巴黎的跳蚤市場買不同色彩及形狀的珠子,然後試著用有趣的形式把它們串起來。」

從自我搭配到作為職業,珠寶成了 Paloma Picasso 迷人的敘事語言,而她天賦異稟的設計也備受好友 Yves Saint Laurent 青睞,並曾邀請她攜手為其中一個服裝系列的首飾操刀。不過,Paloma Picasso 的才華真正在大眾面前嶄露頭角,還是要等到 1980 年,她以 Tiffany 合作設計師身份推出了同名的珠寶系列。

有故事的毕加索,这次想在作品中「看见自己」

由攝影師 Horst P. Horst 拍攝,佩戴戒指與耳飾的 Paloma Picasso

「她(Paloma Picasso)擁有強大的自我意識(Self-image),而我認為這是一個設計師所要具備的特質,因為一個好設計某種程度來說,就像一張創作者的自畫像。」作家、藝術家,同時也是 Tiffany 名譽設計總監的 John Loring 如此分析了 Paloma Picasso 的設計(他在 1979-2009 年執掌 Tiffany 設計部門,也正是他為 Tiffany 和 Paloma Picasso 之間搭起橋樑)。作為一名珠寶設計師,Paloma Picasso 沒有揹負珠寶傳統裡的那些「應當」:應當讚頌自然,應當華麗至上,而對應到材質,則是「應當」使用貴金屬,以及珍稀寶石如紅、藍寶石與祖母綠……即使其後進入 Tiffany,品牌也沒有讓她貼上這些應當如何的標籤,她就是盡情做自己就足夠,於是每一次創作都像一場自我剖析,而我們也的確在她的作品裡,看見了一個創作者的真誠。

那份真誠來自一顆對日常充滿感受力的心。當上世紀 70 年代的人們對模糊在法律與藝術界線的街頭塗鴉仍心生反感,Paloma Picasso 卻用一種非典型眼光去看待這個看似破壞性的舉動。她一反傳統地在珠寶創作裡包容了街頭塗鴉,因為這就是真實的紐約生活,她選擇接受這個養分,選擇將「憤怒」提煉成屬於她的溫柔表述

,於是她在 Graffiti 系列裡做了一記高明的反向操作:用金屬將牆上原本強烈的符號與塗鴉體轉化為婉轉的手寫流線,諸如 Love、Kiss、Peace 以及個性的「X」「O」都變得溫柔又堅定。Paloma Picasso 用珠寶感受了當下,把一個爭議日常變成「擁有溫度且人性化」的珠寶,珠寶創作並不一定要取材自美好,卻必須有把事物變得美好的本事。從 Graffiti,我們看見 Paloma Picasso 如何觀察這個世界,「作為設計師的使命,就是讓所有平凡事物變得美好」。這也使得 Graffiti 成為其深具代表性的作品。

有故事的毕加索,这次想在作品中「看见自己」

Tiffany & Co. Paloma's Graffiti 系列

玫瑰金鑲鑽 Love 項鍊、黃金 Love 戒指

當然,那份真誠還來自 Paloma Picasso 生命裡最真實的情感,而其中許多就是她自己的故事,像是前述充滿父愛的鴿子,就曾「翱翔」進她的創作裡。又像是從小在如此的藝術家庭裡成長,色彩如何成為她生命裡的不可或缺,而這也反映在她對「玩」彩寶這件事的情有獨鍾上。另外,她還曾替因為找不到合適設計,於是總覺得自己不適合戴戒指的丈夫親自設計婚戒,「我要為你設計一款你會願意戴著它的戒指!多麼美麗的情話!於是一款由 8 個圓形溝槽無限圍繞喻意永恆的戒指,就如同 Paloma Picasso 的愛意表達,並在後來也化身為一個名為 Groove 的中性系列。

「只要你打開心扉去感受世界,並專注正在發生的事物,因為那裡就是靈感。無論是形狀、顏色、質感,還是它的象徵,它們存在於你心中,而等到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你會去把它讀取出來成為你設計的養分,但也許不是以原有的形式,就像早期的時候,我很著迷於草寫的塗鴉字以及 X,它後來便出現在我為 Tiffany 所做的設計裡。」Paloma Picasso 為創作這件事下了一個貼切的註解。

有故事的毕加索,这次想在作品中「看见自己」

Tiffany & Co. Paloma's Melody 系列

白金鑲鑽項鍊、白金鑲鑽手鐲及白金鑲鑽戒指

於是創作之於她,倒像是對生活經驗提煉、解構後的美麗重組,它是許多感受的整合,而非只源於單一靈感。舉個例子,就像「提取」她感官裡形與聲的記憶,讓五個環相互交織,形成封閉迴路,使得金屬在彼此碰撞中帶來清脆聲響的 Melody 系列,對於旋律這件事,常態做法經常是用具象音符來代表,但 Paloma Picasso 並沒有選擇這樣理所當然的做法,她高明地為女性在腕間抑或指間創造了一個能「自帶樂音」的裝飾結構,讓它成為 Melody 的基調。而五環在相互牽制的轉動中,時而獨立,但終究要緊密相依,這不正是我們生命中人與人之間彼此關係的反映?在硬朗結構中擁有詩一般的表達,Paloma Picasso 在作品裡不經意透露了她的剛柔並濟,或許正如前述 John Loring 所言,那其實是一個創作者的自畫像。

沒有多麼顯赫的寶石,也沒有較勁的克拉數,在 Paloma Picasso 的作品裡,所謂的「貴重」不是淺薄得顯而易見,而是在於那些看不見之處。

就像讀一本書,是創作者將他們的人生閱歷精華呈現於此;就像看一件藝術品,是看創作者如何把生活裡的寫實轉化為情感的表達;就像上一堂美學課,是理解創作者如何在平衡裡講究,在色彩裡講究,還有最重要的是,在細節裡講究。因為用寶石和克拉數終究辨識不了一個品牌與另一個品牌的差異,但一個有故事的表達卻可以,它的深度是超越了表面價值的,那才是當今珠寶的「貴重」所在。

有故事的毕加索,这次想在作品中「看见自己」

Tiffany & Co. Paloma's Melody 系列

玫瑰金鑲鑽戒指、黃金戒指

而也拜時代的轉變所賜,如今人們漸漸讀懂 Paloma Picasso 珠寶作品裡的那份「貴重」,是因為珠寶的價值在這一個世紀以來,也的確經歷了一場觀念上的質變,這場質變讓我們更看見戴著珠寶的那個「人」。在過去,那些戴上貴重珠寶的王公貴族們,除了權勢、財富,他們其實鮮少懂得用珠寶表達自己,其後即使珠寶已不著眼於權勢地位,人們也依舊拘束在寶石與克拉數的「保值」觀念裡,但如今,那個戴上珠寶就只能正襟危坐,用珠寶彰顯財富的時代已經過去,是時候讓珠寶作為一種語言為自己表態了,是時候開始更多地看見珠寶與人之間的關係了。而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戴珠寶的人的需求究竟是什麼,始終還是那個驅動珠寶繼續往前走的理由,只是那個人如今已不再僅限於摩納哥王妃、溫莎公爵夫人這樣的名流權貴,或者說是「被贈予者」,如今的主人公可以是你、是我,可以是任何一位財富自主的女性,並且已經無所謂自己的珠寶自己買,珠寶的語言和語境都在變化,而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它永遠是要為每一個努力感受生活的你發聲。

有故事的毕加索,这次想在作品中「看见自己」

Tiffany & Co. Paloma Picasso® 系列黃金戒指

Paloma's Melody 系列黃金鑲鑽手鐲

讓珠寶為你發聲,當你對 Paloma Picasso 這樣真誠的創作者的觀點感同身受;讓珠寶為你發聲,當你也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要說;讓珠寶為你發聲,當你想到要給自己一點鼓勵的時候;讓珠寶為你發聲,當你有情感需要表達的時候;讓珠寶為你發聲,當你需要一份踏實的守護;讓珠寶為你發聲吧!當你還有夢想要追尋。讓珠寶這種美麗語言為你說出所思所想,時而擲地有聲,時而溫柔呢喃。於是,在每一件佩戴的珠寶裡,我們其實也看見了另一個自己。

有故事的毕加索,这次想在作品中「看见自己」

攝影:Jiaxi & Zhe

造型:郭哲

花藝:Lumos Flower Bar

編排:Lu Wang

有故事的毕加索,这次想在作品中「看见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