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谚日:“一年两春,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神语兮兮


是这样的 农民依靠农业谋生,所以他们非常关注节气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慢慢发现了节气的变化规律,并为从中找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农村老人们常说“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如何理解这句话!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

所谓的“两春夹一冬”实际上是一些老年人所说的“两春年”。什么是“两春年”?这是说一年中有两个立春的节气。大家都会想知道为什么一年中年会有两个节气?

实际上,这是因为时间算法不同。众所周知,我们使用农历来计算农村地区的日期,而24个节气是阳历算法的节气,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时差。例如,假设在2017年,立春是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而在2018年,立春是2月4日,农历为腊月十九,根据阳历,这已经是一年了,在农历中,仍然在一年中,所以2017年是“两春年”。

之所以有“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实际上是因为“两春年”天气提前变暖了,所以人们会提前种植土地,一年下来干活的时间会增加,所以收入自然会增加,但“黄土变成金”的说法还是有点夸张。


小强陕西特产


俗语云,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其实认真起来,眼见未必为实。人是会有错觉的,要用心思悟才明。一年两春,黄土变黄金,不是两春夹一冬,黄土变黄金的一样说法吗?谁有这本事,黄土变黄金?那是夸张的说法,目的在强调一年两春的好处性,其实这是人认知上的错觉。但从鼓励积极上说是有点用处,给人以信心以鼓劲有好处。

一年两春,两春夹一冬,要懂其意,就要对我国使用的历法有所认识了解。我国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阳历是节气历,阴历是月相历。节气历可以据此而指导农事,而月相历只反映月相变变的,没有具备指导农事功能。但月相历形象易为人接受而爱用,就使不明袖里的人产生了错觉,以为节气是服从于阴历月相变的的。

由于节气历与月相历,是两种不同计算的历法,有日差时差,但又要合到一起配合使用,这样就要有折中迁就了。于是阴历来了个闰月,从十二个月354或355,变成十三个月384天,而节气历,从这立春到下一个立春时长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从阴历年不闰月看,355天不足365到366天,是有可能无春的,而闰月后,有384天,超于366天了便必会有两头立春现象。所以凡闰月年的阴历,只要不是闰腊月正月,都会出现一年立两春现象,正月立一次春,腊月又立一次春,成一年两春,两春夹一冬现象。但立春节气是一年一次的,因阴历年的日数与节气年日数有十多天之差,阴历要设闰,就使得立春有提前或延后现象,所以阴历年会现无春年或双春年现象。双春年必在闰月年现。而从公历看节气,是没有这现象的,立春都多在2月4,5两天,极少在3,6。

以为一年两春,黄土变黄金,是没有合理的依据的,笃信不得,这是古人认识历法上的一种错觉,以为春是美好的,一年立两春了,是好上加好,农业风调雨顺,可得大丰收,而做黄土变黄金。其实闰月是为阴历迁就节气节而人为的有意安排,人力是没那么大能量来改变自然气候的。只有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为己所用。


树德汉硕


古人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依据节气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用最为简朴的语言进行总结描述,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记忆,另一方面是为了好便于流传。而“一年两春,黄土变成金”也是古人们所总结的一个经验。

什么叫做“一年两春”呢?

在古代,古人们都是按照农历来算的份的,而且一年之中的二十四节气直接指导着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生活和休息。而立春又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也意味着春天来到了的意思。立春过后,农民就要准备着手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开始搞春耕了。

一年两头春的意思就是,农历年里从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这一年之中出现两个立春。所以人们也称为“两春夹一冬”。

“一年两春”天气上有什么变化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一年之中只有一个立春,而这个立春一般也都是在腊月中下旬。但是如果一年之中出现两个立春,则这个立春就是推迟了十多天才到。立春迟到,也就意味着整个冬天会延长。因为冬天延长,对于牲畜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天气寒冷的时间延长,而动物会缺少食物而挨饿,甚至有可能还会缺食死亡。所以。在农村又双有“一年两春, 带毛的贵如金”一说。

春天延缓到来,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事实上,“立春”这个节气我们都知道,它就像是一个站岗放哨的,到了这一天就说明春天要来了,但是并不是说过了这天就到春天了,实际上还是要过一段时间的。而立春也只表示着气温将逐渐的回升而已。

所以,“一年两春”天气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对于农作物来说,到时间该种的种,该收的收。

“一年两春,黄土变成金”有确切意义吗

其实,一年两春有很多的谚语,比如上面提到的“一年两春,带毛的贵如金”,还有“一年两春,十栏九栏空”。而“一年两春,黄土变成金”这句话意思是在碰到这样的年分,粮食作物会有很好的收成。而事实上,一年两春里天气并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不同,而“黄土变成金”也没有确切的依据。


洞庭清水塘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这说法比喻有点夸张,不要信以为真。其本意是想借助夸张的比喻说明在两春夹一冬的年月里,会风调雨顺,农耕会有好收成,田地作物金黄一片,黄土地也有好收成,变成金银财宝

怎样才叫两春夹一冬,为何会两春夹一冬呢?这就要了解一点我国的历法常识了。我国现在不但通行公历,通行使用农历,及干支历。公历是从阳历改变而成,我们使用的农历实际是阴阳合力。农历的最大特征是使用了二十四节气。

两春夹一冬,春指立春,冬指冬天,冬季。二十四节气以立春为,大寒作结。因为阴历闰月的关系,便会出现“两春夹一冬的现象。即在阴历正月立了一次春,到了十二月又见立一次春,以阴历来叫双春年。





定州江延


你好非常开心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这说法比喻有点夸张,不要信以为真。其本意是想借助夸张的比喻说明在两春夹一冬的年月里,会风调雨顺,农耕会有好收成,田地作物金黄一片,黄土地也有好收成,变成金银财宝.

怎样才叫两春夹一冬,为何会两春夹一冬呢?这就要了解一点我国的历法常识了。我国现在不但通行公历,通行使用农历,及干支历。公历是从阳历改变而成,我们使用的农历实际是阴阳合力。农历的最大特征是使用了二十四节气,以节气时令来安排农时,做好农耕不误时。

什么是阴历?阴历就是太阴历,以月亮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的纪时历法,体现月亮朔望圆缺盈亏的特点,以朔为月之初一,望为月中月圆。月亮朔望一次用时为29天半多,但日应计整,所以,阴历月大三十天,月小廿九天,一年会有七月大的,一年作十二月计,不是354天就是355天,阴历重在月,反映的是月的运行特点。

两春夹一冬,春指立春,冬指冬天,冬季。二十四节气以立春为,大寒作结。因为阴历闰月的关系,便会出现“两春夹一冬的现象。即在阴历正月立了一次春,到了十二月又见立一次春,以阴历来叫双春年。但在阳历看是没有这种现象的,都是一年一春。在阴历中,

只有逢闰月,且是闰二月起至十一月止才会有一年立两春,两春夹一冬这种现象,不是阴历闰月年是没有这现象的,阴历有双春年,也就会有无春年。无春年多在阴历闰月年上一年。如2019己亥年,就是无春年,

2020庚子年,闰四月,正月十一日酉时立春,十二月廿二日亥时又立春,这就是一年立两春,两春夹一冬现象。19年7闰,也即19年中会有7次这种现象发生。这是为使阴历与阳历配而人为安排的,

并非天意与自然规律特有显示。而人依据无春年,双春年来预测天时,预断农耕好坏,是不太合自然不太合科学的,所以不足信以为真。

感谢头条平台


珍宝岛张乐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胖丫的农村事!

在我们的农村之中,都有很多的俗语老话流传,其中关于年景的农谚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农谚对于未来的年景有一个很好的预判,虽然说并不见得会百分百的准确,但在缺少科学的天气预报年代,都是依靠这些多年的经验积累转化的俗语,来作为年景的预期,立春节气是我们非常喜爱的节气,立春一日,水暖三分,立春之后天气逐渐变暖,春暖花开的季节也会迎来春耕季,在农村的俗语之中,其中有一句叫做: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立春节气随着年轮的更迭,在一年之中会有不同的次数出现,其中有没有立春节气的年,在民间把这种没有立春节气的年,称之为寡年、寡妇年,因为无春,则是寡、少的意思,所以被叫做寡年,在民间通常认为无春年不是一个好年景,尤其是不宜嫁娶,其实这也是一种说法而已,并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除了无春年还有我们常见的单春年,一年之中有一个立春的节气出现,还有一种则是双春年,在一年之中会出现两个立春节气,也被叫做一年两个春。

今年正好就是双春年,刚刚在正月十一,我们度过了第一个立春节气,而在腊月的时候,我们还将会迎来第二个立春的节气,也是典型的一年两个春,为啥在农村会有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这样的说法呢?今年的立春节气来的很晚,相比较平时晚来了十几天,双立春的节气通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第一个立春会相对来的迟,这也造成了寒冷天气的延长,这样的天气会造成春天来的比较晚,气温回升的慢,对于刚刚熬过冬季的畜牧类牛羊,是很不利的春季,没有丰盛的草木可以食用,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也会因为食物短期,造成大量的死亡,也就出现了带毛的贵如金这样的说法。

今年是双春年,其实是不是双春年,带毛的从去年就已经是贵如金了,猪价从去年开始发威,上涨到了从来未有的价格,而且生猪的存栏量依然紧缺,今年的猪肉价格很难得到真正的恢复,带毛的贵如金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除了春季气温很低会对于畜牧类有影响之外,在农村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双春年,很容易遇到极端的天气,像春季的倒春寒,发生次数要多于其他的年份,倒春寒是一种极端的恶劣天气,对于农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会造成农业的减产,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没有了粮食的丰收,自然也就不能在喂养那么多的牲畜,也被叫做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其实这句老话也是地域性很强的农谚,并不能作为大面积的使用,每天的天气情况各地都会不一样,而且有的地区认为双春年反而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被叫做:一年两个春,黄土变成金




胖丫的农村事


我们国家是个发展中农业大国,以前农业技术不发达,大多数农村都是靠天吃饭,老一辈农民根据自己的生活生产经验,总结编成俗语传了下来。至于这一年有两春或者一春,和农作物收获与否关系不大。不过农村民间比较喜欢琢磨研究历法和农事之间的活动规律,也就总结出来了很多的俗语老话来,应该说是要尊重和学习的。你还别说,有时候真的准。

一年打两春,在我们大多数人认知里,一年不是只有一个立春吗?为什么一年中会有两个立春呢?那就要说我国的两套时间计算立法了。一个是农历,一个就是阳历。而24节气是按照阳历来计算日期的,而农历因为闰月的情况,和阳历的时间是不对照的。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一年打倆春的现象!

比如,2017年就是双春年,但那年粮食收成非常好,可以说是丰收年。

其实这些俗语放在现在已经不太适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并且现在农业生产技术得提高,我们可以人工降雨,人工降雪等等。人们农业生产早已不是靠天吃饭了。所以这些俗语放到现在,已经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也就是农村老辈人们,平时闲聊唠嗑一些的话题!


西北小吃游天下


农村里有很多和24节气相关的农谚,而“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很多的老辈人到对这句农谚是非常认可的,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一年中有两个立春,也就是在年初的时候立春,腊月的时候还有个立春,这样就是两春夹一冬了,而这样的年份也被称之为“双春”年,往往农民所种植的粮食到会大丰收。

一般一年只有一个立春,但是在有些年份会出现两个立春,这样来年就没有立春了,而没有立春的年份也被称之为“寡妇年”,有两个立春的年份的“双春年”。农村的一些老人到是讨厌“寡妇年”的,甚至有着寡妇年不能结婚的说法,而“双春年”则很受农民的青睐,他们到认为双春年会五谷丰登!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

在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都是根据阴阳历来记事,并且安排农事活动的,而之所以有些年份会出现两个立春,而有些年份一个立春也没有,那是因为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而造成的。

农民朋友应该到很清楚,那就是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来指定的,其公转一周也就是一年,然后再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共计365天。而阴历则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规律而制定的,古人规定了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周是一个月,而一年也是12个月。但是这12个阴历月并不是365天,而是354天,足足少了11天。如此一来,阴历和阳历之间就会存在偏差。而古人是十分聪明的,为了解决这个时差问题,就想出了增设闰月的办法。

在过去一直有着“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意思是说在19年中会有7个闰月。如此一来在农历的闰年就要比365天多19天,而立春节又基本上是在每个阳历年的2月4日左右,于是也就出现了24节气中的立春,可能出现在上一年的腊月,或者是下一年的正月,因而也就导致了“两春夹一冬”的现象。那这样对于农作物是否真的有影响呢?

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但是并不是太多。在民间的说法是双春年被称之为“暖冬之年”,因为一年有两个立春,那立春就会提前到来,一年的时间会长一些,而这样的年份要干的活也多一些,并且气温会相对暖和一些,所以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很有利的,于是也就有了“黄土变成金”的说法。

所以,双春年虽然好,并不是说就一定会大丰收了,其深层次的含义鼓励农民要好好耕种,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同时这也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这句话虽然有道理,但是夸张的成分还是很大的。你认为有道理吗?


A郭家强


你好我是听海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大家心中一定充满了期望。今年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流行一句俗语“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啥意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老一辈人口中的俗语。

2020年马上就要来了,老家流行的这句俗语正好符合今年的情况,原来所谓的”两春夹一冬“就是一年之中有两个立春,这里的立春都是按照阳历计算的,也就是说在2020年总共会出现两个立春,一个在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一,也就是阳历2月4号,而另一个立春是在腊月二十二,也就是阳历2021年2月3号。而我国祖辈相传的纪年法多是用农历计算的,所以在2020年一年之中出现2次立春,因此说2020年是个双春之年,而冬天就夹在两个立春之间,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尾,所以就就叫”两春夹一冬“。

其实双春之年并非常见,它是农历与阳历天数不同的差值,一般正常的年份,一年只有一个立春,像这种双春之年比较少见,这可是大好的年头,预示这一年农民收成会好得不得了,黄土都能变成金了,所以民间就有了“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的俗语。2020年是个双春之年,干什么事情都会顺心如意,开年就是好兆头,大家可以放手一搏了。当然这种说法只是民间俗语,也是新的一年大家的美好愿望和祝福,真正的好日子还是自己打拼出来的。

今年快过年了天气还不是很冷,所以大家很关心明年冬天冷不冷,其实我们虽然没法预测明年的天气如何,但是还是可以从以前人们总结出的生活经验上看出一些端倪。2020年有两个立春,并且还有一个闰月,也就是说明年有13个月,这样看来还真是不寻常,况且民间还有一句俗语: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也就是说明年冬天多半也会是个暖冬,气温不会特别低,大家可以做好心理准备。冬天温度不太冷,这对很多果树、农作物的种植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出现冻害的概率会比较小,这对农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关于明年冬天是不是冷,其实这也是个预测,我们从科学的气象关系上来看,其实冬天冷不冷跟”两春、一春或者无春“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但是从整体的发展规律上还是有一定指导作用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具体的天气还是要靠天气预报。


Tinghai


之所以有“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实际上是因为“两春年”天气提前变暖了,所以人们会提前种植土地,一年下来干活的时间会增加,所以收入自然会增加,但“黄土变成金”的说法还是有点夸。

2020年是个双春之年,干什么事情都会顺心如意,开年就是好兆头,大家可以放手一搏了。当然这种说法只是民间俗语,也是新的一年大家的美好愿望和祝福,真正的好日子还是自己打拼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