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和子女平庸、守在身边,哪一种更容易接受?

青山绿水小村庄


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子女平庸,守在身边,那一个更容易接受?对于老人来说,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

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有出息,希望他们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但实际情况是,孩子光鲜了,老人受罪了。

我同事的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后,移民加拿大。工资高,收入大,每个月给他四五千块钱。这些钱虽然不少,但却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他自己的工资还用不清呢。孩子邮过来的钱,他只是代管一下,百年之后,还是连本带利的要还给人家的。

倒是孩子们见不上面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儿子几年回家一次,孙子和儿媳妇儿十几年了都还没有见过面。每年春节时,虽然也打打电话,通通视频。但他们俩都不会说中文,只能说个新年快乐了事,他经常说,这一辈子最不值的,就是为外国养了一个孩子。

当然,如果孩子没出息,能天天守在你身边,嘘寒问暖的,可是不太寂寞。但看到他们为了挣个钱,吃苦受罪,到手的收入却养不活一家人,花俩就得借一个,囊中羞涩,捉襟见肘的,其实心里也是不好受的。

孩子优秀了,离你远了,老人受罪。孩子平庸,每天守着你,孩子受罪,这对于老人来说,孰轻孰重,两难选择。但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还是愿意自己受点罪,让孩子有点出息的。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这是我们这三代人的痛点啊。

50后,60后,70后初期的三代人。这三代恰逢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正式执行,要求公职人员只能生育一孩。

我是60后,我们能生时,政策没有调整,到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我们不符合条件不能生,到2015年10月,党十八大五中全会公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到2015年时已接近50岁了,想生生不出来了。

我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个人,无法同时实现两个截然相反的要求,即既要优秀,远走天边,又要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中国人讲“自古忠孝难全",要做到的办法就是多养孩子,至少一个为国家做事,一个为家族做事。但我们没有选择,孩子优秀,只能赢得名气,但他远在天边,将来老了无法照顾我们,如果孩子平庸,没有多少能力,只能呆在我们身边,我们没有名气,但有福气,他至少可以为我所用,帮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身边的人都互相羡慕着过日子。比如,我有一个同事,她的儿子很优秀,会读书,中国读完了又去英国读博士,父母都是小公务员,工资收入不高,他一去就计划读5年,家里的人七拼八凑供了2年,还有3年,一家人省吃俭用,还要货款,我表示羡慕,同时又表示同情。我的女儿不爱读书,我也没办法,很没面子,她现在在打工,因为不优秀,所以走不远,就在周边转。同事反而羡慕我了,因为我们过年过节能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像一个家,她就不行了,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我看过一个故事,华盛顿当上了总统,有人就对华盛顿的母亲说:"你利害了,生了一个伟大的儿子当上了总统"。华盛顿的母亲说:"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很伟大",那人问"他在干什么?",华盛顿的母亲说:"他在地里种洋芋"。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因为她有2个儿子。

总之,各有其用,各有各的好,遇到什么算什么吧。


飞飞猫说话


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和子女平庸、守在身边,哪一种更容易接受?

这个问题,很难用一句话来说清,要不就举例说明吧,来几个真实例子。

例子一

我有一老邻居,夫妻俩都很优秀,两人共育有二子二女。

两个儿子和长女都十分优秀,长子远在北京,长女更是远在美国;小儿子虽然同城,但因为是重量级的专家,所以天天忙得几乎连人影都看不到!

只有小女儿,普通得简直都不像是他俩的孩子,当年竟然连大学都没考上,招工进了一家事业单位,40岁刚过,就早早下岗了。

小女儿家和老俩口家很近,小女儿又下岗了,所以两老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小女儿在照顾的,偶尔生病住院,陪床的当然也只有小女儿。北京的、美国的打个飞的回来,问候一声扔下一把钱后,转身就忙自己的去了!

可就是这么奇怪,老人每每说起儿女,从来都只听到他们夸大的三个孝顺有出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只有三个孩子呢。

案例二

我家大舅,家住某县城,大舅有一子二女。

儿子和大女儿大学毕业后,都有短暂的在县城工作经历,那时,大舅总是长吁短叹,觉得别人家孩子都能留在大城市,你俩却回来了,只能说明——读书不好没本事大城市留不住啊!

儿子和大女儿其实还是蛮争气的,后来都考研再就业,最终都离开了小县城!

唯独小女儿,智商能力什么的,真的都比不上哥哥和姐姐,大舅怎么赶——都赶不走。

大舅现在年纪大了,日常有个大小事情,随叫随到的都是小女儿。

但同样很奇怪,大舅只有说到儿子和大女儿时,两眼才是发光的。

案例三

我亲爹妈,以前,也是只要孩子优秀,远在天边也无所谓,现在年纪大了,我妈偶尔也会感慨——孩子,还是离自己近一点比较好!

但是一转口,我妈总会加上一句:不过像楼上楼下邻居,孩子都在身边,现在工作单位又都不太好,天天都要回家来啃老,还总是记挂着老俩口住的房子,和他们比,我还是觉得自己更幸福一些。

看来,子女优秀,就算远在天边,也是父母心中的骄傲啊;但子女平庸、就算天天守在身边,在父母眼中——照样还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啊!

我是张蔷薇,一位从医女文青!

喜欢我可以关注我,每天听我讲述世间故事,分享人生经验!


张蔷薇啊


我有个远房亲戚90大寿,一起生活在上海的5个儿子携家来贺,满房间的子孙磕头此起彼落,十分壮观。

有个晚辈事后戏问我90多高龄的老爸:你说象你这样把两个儿子全送到美国去好呢?还是象婆婆(那寿星老太即远房亲威)这样,五个儿子平庸平安全留在上海身边好?

我爸略作思考后说:“你是问我当时情况还是现在?当时送他们出国绝对是正确的决定;而现在,也真是想能有他们陪守在身边。”

所以,我想此一时彼一时,我爸妈也是到了80多岁近90岁了才开始粘我们子女的。

过去我们回国探亲,父母总是催我们没事了赶紧回去国外那个家,说是你们自己有家庭有工作,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直到有一天父母80多岁的时候,母亲摔伤住院。虽然有我们回国处理了一些事务,八旬的父亲还是显得精疲力尽。那次是他第一次没有急急催我回去工作,而是显出希望我可能的话在上海多住些日子。

说来惭愧,那是我第一次感到父亲老了,不再象过去那样把我们子女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一次感到父亲心有余力不足,开始关注到他自己的需要了。

我说这的意思是:如果我能象我父母那样撑到80多岁才把我自己的需要放在孩子们的需要之上,那我也会象他们那样,早早的就把我们的孩子送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远方去。

那样的话,孩子们会有好多年时间发展他们的事业,建立他们美好的家庭。而我们呢,不能为了我们生命最后几年特别需要子女在身边陪伴照顾,而毁了他们一生的机会。

我会宁可让他们优秀地远离我们去远方生活,也不愿让他们平庸地守住我们身边一起度过我们生命中最需要他们陪伴的那最后几年。


ningwang98


子女优秀却远在天边,子女平庸可以守在身边,我赞成前一种。

作为母亲,从心底里,当然更希望孩子留在身边,常伴左右享受天伦。记得那次,我妈和我去逛街,就有她同事羡慕她有女儿陪伴。我当时也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



但是,如果让我选,我仍然选择让我的孩子一直优秀下去,任他海阔天高。这种想法不仅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也是因为我的一个经历。

刚结婚的时候,我婆婆快到过年,就开始电话询问我们放假和回家的时间,一般是放假当天回去,住到放假快结束才回来,整个过年都在农村过。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南方的春节必定有雪,零下二度,寒冷异常,却没有炉火取暖,也没法出去走动,雨雪的路面全是泥泞。老公要么出门拜年,要么和发小打牌,从来就不在身边,我常常是一个人干坐。那个时候,过年是最难熬的日子。

因为婆婆喜欢热闹,喜欢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而且,她有个怪癖——不能离了孩子,我老公上大学,小叔子去当兵,她天天在家哭,最后是公公教她打麻将,才算止住流泪。所以,我们是每年必回,回去就要长住,不论我怀孕还是孩子出生未满周岁。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就做好打算,我绝不会用母爱绑住我的孩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不是我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独立的人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我虽是他的母亲,却不能因为我而限制他的发展,也不想他因为我做出违背本心的决定。我要让他充分享受自己的人生。

我和儿子在他高中毕业前,可以说几乎没有分开过,他的成长岁月,我陪伴左右;他的成长过程,我参与其中;我们一起享受成长的乐趣。但是我始终提醒自己,成长意味着分离,他一旦长大,我就该放手……

大学这几年,我从不催促他回家,反而鼓励他去更远的地方看看,让他去美国做交换生,也期待他下半年去上海读研,希望远方有更好的平台与空间发展。

一切以孩子的发展考虑,孩子有更好的未来,我忍受思念和孤独又有何妨?


微草堂主353


答:听听子女在身边的家长怎么说👂

1、医院病床前全是低龄老人在伺候高龄父母,从不见年轻子女!

2、子女在身边,我们更苦,接送孩子上下学,买菜做饭搞卫生。

3、咱贴费保姆远远不如收费保姆,你看子女对收费保姆和颜悦色、尊重亲和;对我们没个好脸色。

4、一旦我们身体不行,他们不是请护工就是送养老院。

5、唉!只有靠自己,因为我们这一代既是末代孝顺长者又是第一代顾及子女。

6、但愿健康长一点,走得爽快点!





绥格格


说一个我们村的典型例子。

我们村有一个老先生,按辈份我叫爷爷,他在村里算得上是个文化人,又会写毛笔字,平日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喜欢找他。两个女儿都是博士后,而且都在美国工作,可以说是全村的骄傲。两个女儿都想让父母到美国生活,毕竟年龄大了方便照顾。但老两口只去过一次美国,在国内城市生活他们都不适应,何况是外国生活。他们现在在村子里仍然种着地,还养着牛,拖着板车干农活。

我们逢年过节回家时都会到家里坐坐,爷爷经常说,两个女儿是很出息,也给家里争了光,外界来看是一件很荣誉的事情。但对父母来讲,精神上的巨大满足弥补不了生活中的需求,女儿在美国什么事儿都指望不上,看着左邻右舍的儿女带着孙辈回家,他们老两口也非常羡慕。

我们有时会问,如果子女平平淡淡在身边和出息了在外面相比,你选择哪个,老两口都说选择在身边。爷爷经常笑称,这辈子跟着女儿最大的满足就是现场参加了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但平时过个生日很少能全家团圆,要不你忙要不他忙。

所以说,对于这个问题,每个父母的价值观不同,可能选择的理念也不一样,有的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前途和未来,从来不会考虑自己的感受,怕给孩子拖了后腿。但在生活当中,特别是当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之时,他们需要的是最实际的帮助和关爱,人越老越对亲人有依赖性。

另外,其实优秀也不未必就要远离父母,在父母身边难道就不能优秀了吗?


元芳有看法


我身边有真实的例子。

邻居老吴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年轻时常常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研究生,一博士,一个出国,一个在一线城市安家。每年春节只有女儿回来两天,儿子只打电话问候一下。退休了老两口儿节俭了一辈子,舍不得出去旅游,每天呆在家里,偶尔会听到老吴大声的训斥。去年冬天,老吴妻子深夜突发重疾,老吴给干儿子打电话,干儿子开车过来送到医院,不幸逝世。

爸爸妈妈年轻时经常训斥我们姐弟:学习不好,不求上进,给他们丢了人。和老吴做了邻居更是各种心里不平衡。老吴家出了这事后,爸爸妈妈也看开了。爸爸妈妈身体也不好,每个星期天我们姐弟都回去看他们,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全到。妈妈后来和我说,还是这样好,成绩好的孩子都给国家了,守着自己的孩子是来报恩的,现在很知足。

我有两个儿子,还在上学,成绩有好有赖。我和他们说过:你们能飞多远飞多远,妈妈绝对支持你们。飞不远也没关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也很好。

还是一切随缘吧。





笑红尘


优秀的子女,远奔异乡闯荡,是为社会培养的。

平庸的子女,只要能自食其力,不当啃老族。守在父母身边,正常的成家立业,赡养老人、抚育幼儿,享受普通人的天伦之乐,才是人生乐趣。

举个实例:我家兄弟俩,我居长。本科毕业就呆在贵州家乡工作。兄弟比我有出息,名校研究生毕业后,以优秀引进人材身份落户京城。现己是高级职称,北京市属专家级人物。由他带领的研究生团队,做出的项目,上过央视报道,得到首长专彰,确属光耀门庭。

任何成就的背后,必定有努力付出。兄弟不是对父母不孝顺,但要忙于事业,就不可能有多余时间回乡探望父母。日常在父母膝下尽孝,只能是我。小到老人一日三餐的饮食、衣帽鞋袜的换洗;大到出门旅游的陪伴、生病住院的护理,直至老人百年后事,皆全由我主要承办。兄弟因学习、工作原因,洽巧父母去世时,都没在身边,办理丧事才匆忙赶回(这也成为他的遗憾)。

我对孩子的教育观点:不刻意培养太优秀,但一定要培养其能独立生存。孩子自己求进步,有远大的发展,尽量支持不阻挡。这是儿女的造化;孩子普通平凡,能自食其力,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不强求其辉煌成就,守在身边,是父母的福气。

但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成年儿女,还不能自食其力,需要啃老才能生存,就是父母的教育失败,一定要撵出去逼其自立。若一味留在身边

l


城镇户籍打工者


农村的,我们一个村的,考上北京名牌大学,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的骄傲啊,他爸爸逢人便说自己儿子如何了不起,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农民的父母倾其所有把他培养到大学毕业,一毕业就问父母要房子,农村父母到处借钱为他在城里付首付,他父亲母亲60多岁又跑工地上干活了,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技术,干的是很累的活拿最低的工资。很多年过去了,老俩口终于把账还清了,有一次他父母想去儿子城里的家看看,到了那却遭到儿媳的白眼和嫌弃,然后回到村里,住着几十年以前盖的老破房子,没有儿子的照顾晚年过的非常凄凉,然后遇到人再也不提儿子了,倒是村上人又把他儿子当成反面教材,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又有什么用??还不如那些留在父母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的。

我感觉这跟人品有关,自私自利的孩子,非常的不孝,所以说父母为孩子买房买车不算成功,培养孩子为父母买房买车那才是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