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菏澤先模風采丨王銀香:草根女企業家助力鄉村振興

菏澤先模風采丨王銀香:草根女企業家助力鄉村振興

菏澤先模風采丨王銀香:草根女企業家助力鄉村振興

魯網12月27日訊(記者 劉小玉)她從黃土地上走來,在創業的道路上硬是憑著一股不服輸、敢於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迎著困難上的闖勁,不改初心,飽經磨難,闖過重重風浪,才有了今天的厚積薄發和她處事的淡雅從容,也讓她從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成長為聞名遐邇的優秀女企業家。她就是全國人大代表,曹縣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山東銀香偉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銀香。

她常提到,有產業、有事幹、大家能掙到錢,百姓幸福健康,民富村強、生態美,方方面面都做好了,就是鄉村振興的樣板。

1986年,王銀香當選為山東省曹縣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30年前的五里墩只有一片鹽鹼地和一個廢窯坑,當時,她接過來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長不成莊稼的鹽鹼地,2萬多元的村集體外債,沒有路,沒有電,村民在溫飽線徘徊……“幹活累不死人,既然群眾選我當這個帶頭人,不管做多大的難,我也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年僅26歲的王銀香沒有畏葸不前,毅然挑起千斤重擔。

30多年來,她苦幹實幹,一步一個腳印,帶領大家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她用心血和汗水,澆灌一方沃土,造福一方百姓,兌現了當初的承諾。如今的五里墩村,滿眼綠意,物阜民豐,發展農牧循環經濟,依靠奶牛養殖,消耗農業秸稈,再將養殖糞便加工成有機肥還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日子越過越紅火……早已從原來的貧困村、問題村蛻變成全國知名的明星村、小康村。

創業維艱,鹽鹼地上謀出路。上任伊始,面對群眾多年的所想所盼,王銀香迎難而上,下定決心挨個解決這些“硬骨頭”、“攔路虎”。她走街串巷、挨家挨戶,不厭其煩地做群眾工作,動員大家出工出力,最終拉起一支施工隊。坑窪不平的道路,百八十斤的泥土,王銀香挑著沉甸甸的扁擔,不知道跌倒過多少次,也記不得肩上的疤何時好了,何時又磨破了……在她的帶動下,沒有路就修路,沒有井就打井,沒有渠就開渠,沒有電就拉電!群眾們個個擼起了袖子、甩開了膀子,工地上號子聲響成了片。僅用一年的時間,王銀香就帶領大家完成了10件“大事”,困擾村民生產生活多少年的“大麻煩”,就此煙消雲散,也沒有婆媳妯娌間的家長裡短,誰也不敢小瞧這位年輕的女支書了。

群眾的熱情和幹勁調動起來了,但王銀香的心中,還壓著一塊沉甸甸的石頭:要想在這種地地不收、種草草不長的鹽鹼地裡淘金,難吶!如何帶領大家尋找致富途徑,成了她日思夜想的事。通過認真調研,她發現縣裡留下的荒廢窯坑可以再利用,燒製磚瓦絕對有銷路。面對群眾的質疑和擔憂,王銀香沒有說話,儘管上有老下有小,她還是帶頭拿出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又開會動員全村黨員幹部,最終湊集了10多萬元啟動資金,築起一座22門無煙囪輪窯,當年就盈利8萬元,村民人人有分紅。這一下,大夥的心徹底齊了。

時代在發展,作為村裡的“帶頭人”,王銀香的思想觀念也在與時俱進。1990年,她又做了一個令大家“震驚”的決定:逐步關停還在盈利的窯廠,推行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磚瓦建材吃的是資源飯,不是長久辦法,土地是咱農村人的根,咱們還就是要在黃土裡淘金!”為了解開群眾的思想疙瘩,王銀香跑斷了腿,磨破了嘴,最終打動了所有人,鄉親們再一次堅定地站在了她的身後。5年間,王銀香的足跡踏遍了角角落落溝溝坎坎,最終將全村的3000畝土地通過“反租倒包”的方式整合到了一起,並實施產業化經營和企業化管理。在此基礎上,她又開始嘗試發展花卉種植、果園採摘、觀光農業等新項目,五里墩村變得處處鳥語花香、碩果累累。

困難就是用來戰勝的!面對鹽鹼地造成落花落果的嚴重問題,王銀香不辭勞苦,四處奔波拜師學藝,終於從省農科院專家那兒求來用有機肥改良土壤的真經。1997年,她又開始切入畜牧養殖業,目的就是通過農牧結合、有機循環的方式實現土壤改良,構建有機農業的框架。

農牧互補,生態農業放異彩。作為一個新農人,王銀香深知科技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她走南闖北,遍訪高校,邀請很多專家來五里墩指導。2002年,通過和中科院合作,我國的首批本土體細胞克隆牛在五里墩誕生,填補了國內空白,創造了四項世界第一,五里墩村也成為蜚聲中外的明星村。

2003年,王銀香組建了山東銀香偉業集團,完成了“從土地到餐桌全程有機循環產業鏈”建設。這個產業鏈以奶牛養殖為核心,在生產乳製品的同時,將牧場的畜禽糞便加工成有機肥料,用來改良和培育土地;從土地上種植的優質農作物,反過來再供給牧場,用來飼養奶牛,由此形成綠色循環。

在擁有良好土地資源的基礎上,王銀香又投資1200多萬元建設了一批智能化大棚,全部採用有機方式種植,其中17個蔬菜品種獲得了有機食品認證。同時五里墩還創建了自己的蔬菜品牌“優鮮福”,在京東開辦了生鮮旗艦店,大力發展綠色、健康、生態的現代農業。

如今的五里墩村,通過企業化發展,創造出種植、養殖、乳品加工等就業崗位1200餘個,帶動周邊10000多名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銀香偉業集團年產值達到4億元,每年利稅超過1000萬元;五里墩村沒了閒人,家家戶戶都有營生,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元,村裡成為了多元產業的聚集地。

育才重教,鄉村振興再出發。王銀香在上任之初,就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隨著產業的發展,村裡在1990年就實現了小學的免費教育,很多輟學的孩子因此重返校園。2007年,五里墩村和銀香偉業集團又聯合出臺了新的教育鼓勵政策,凡是五里墩村的村民子女,考上碩士獎勵5萬元,考上博士獎勵10萬元,攻讀博士後的獎勵15萬元。據統計,居住人口1600餘人的五里墩村,現在已走出了200多位大學生,包括50餘名碩士和博士。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不斷推進,現在的五里墩村已成為生態怡人的新田園。“這裡不光有很好的產業平臺,還有很好的生活環境,比在外面更好。”從青島返鄉的大學生李夢,目前在銀香偉業集團工作,她總是感慨,“村裡的變化太大了,從一個小破村變成了大花園!”

王銀香常說,“當村幹部一不能怕吃虧,二不能怕吃苦,不僅要幹給老百姓看,還要能帶著老百姓幹,不然就對不起老百姓的期望。”30多年前,五里墩的村民都不相信王銀香能堅持30多年;現在,五里墩的村民都想跟著王銀香再奮鬥30年!

在王銀香看來,企業永遠有生命。只要路鋪好了,產業鏈已經形成了,延續下去經營好、傳承好,就能給更多年輕人創造發展平臺。“村裡有些孩子讀了研回來跟著幹,帶來了更先進、科技、前瞻行性的發展思路和理念”,王銀香驕傲地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幾乎每家都有小轎車、住上了小洋樓,百萬富翁都有幾十戶,農民在土地上刨出了錢,刨出了幸福生活,真正驗證了毛主席過去說過的那句話“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土地裡能刨出"金娃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