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真的讀懂“盤古開天闢地”了嗎?

盤古開天闢地記載最早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三五曆紀》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傳說在宇宙形成之初,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天地渾沌如雞子(類似雞蛋),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生長髮育了一萬八千年,將混沌一片的雞子漸漸分開了。內部清亮的物質上升,濁重的物質向下降,盤古每日九種變化,在變化中天日高一丈,地日降一丈,盤古也日長兩丈,就這樣日復一日過了一萬八千年,而後才開始三皇五帝,從上古神話時代轉為歷史時期,神話並不是子虛烏有,都有預言性,代表了一種思想及文化狀態,如同《山海經》,雖被看作神話奇書,但卻包含上古地理、歷史、神話、天文、曆法、動植物、醫藥、科技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是研究上古社會的重要文獻。

這個神話也展現了陰陽形成與變化的過程,天地混沌之初對應陰陽無極的狀態,而後產生了雞子,但不分天地,稱為無極生太極的狀態,盤古即代表了推動陰陽變化的能量,使得陰陽既保持對立而統一的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正是太極生兩儀的過程。從而便可以很好的理解太極圖了。

你真的讀懂“盤古開天闢地”了嗎?

太極圖

《易經》中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正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太極圖,而真正意義的太極只是外側的圓圈,不分陰陽,而此圖已把陰陽分出,黑色部分代表陰,白色代表陽,此太極圖像動態的兩條陰陽魚,應該用動態的、旋轉的角度去看待,我們再來分析太極圖中每個符號所代表的含義,黑色部分中的白點為陰中之陽,白色部分中的黑點為陽中之陰,從而產生了四象,四象在一年中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一天中代表了上午、下午、前半夜、後半夜;我們把這幅圖進行拆分,利用“—”代表陽,“--”代表陰,在易經中成為陽爻和陰爻,兩者進行交感作用,形成了四象,分別稱為太陰、少陽、少陰和太陽,在太極圖中太陰代表了黑色的一面;少陽稱為陰中之陽,即代表著黑中白圈;少陽稱為陽中之陰,即代表著白中黑圈;太陽即代表了白色的一面。

你真的讀懂“盤古開天闢地”了嗎?

通過這幅圖與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便可很好的理解陰陽互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相互不分離,體現了陰陽的統一性,我們常形容一個人老練,一般會用柔中帶剛、綿裡藏針、膽大心細,這便是陰陽互藏;同樣,我們也能從四季的變化中體會,之前提到陽盛則陰,陰盛則陽,也可以說是陰陽相長,而前提正是陰陽互藏,夏季陽氣最盛,但依然有陰氣存在,並且陽氣漸衰,陰氣漸旺,逐漸過渡到秋季,此消彼長,便形成了一年四季的輪迴。


你真的讀懂“盤古開天闢地”了嗎?

[延申一下]

若使用四象進行交感,便形成了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象徵著八種自然界中的不同物質。如果我們使用0表示陰爻,1表示陽爻,則八卦的順序正是目前的二進制。此圖的內容包羅萬象,蘊含了很多自然界最根本的道理,值得我們研究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