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每逢過年時,為何年味“變淡了”?原因也許有以下幾點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一年又一年,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可是回家過年的積極性卻減退了,甚至很多人,不再回家過年了,或者說,大家都在城裡過年,不在回鄉下過年了。

常常也會聽到身邊的人抱怨:“過年,沒勁,都不好玩了。”還有人說:“過年不過年,都一樣,每天吃好喝好,都是過年。”

記得小時候,我們都盼望著過年,穿新衣服,吃美食,走親戚,在家裡好好休息,一大家人,熱熱鬧鬧吃幾天。走親訪友,收紅包,聊一年的收成,說一說來年的打算。父母常常說:“街上的叫花子,也要過年,我們當然要過好年了,肯定要比叫花子強。”

現如今,每逢過年時,為何年味“變淡了”?原因也許有以下幾點。

每逢過年時,為何年味“變淡了”?原因也許有以下幾點

1.留在家鄉的人少了,親戚朋友難以聚在一起。

我的父親有四兄妹,母親有七兄妹,家裡的親戚很多,並且都不在一個村莊裡住。我的表哥表姐,數一數,都有三十多個。原來在鄉下,過年走親訪友都要好幾天。但是不管多難,都要去,誰家要是沒有去,就有意見,就會認為親戚疏遠了。

現在,我父母的兄弟姐妹,都進城了,真正留在農村過年的,一個都沒有了。每逢過年,大家也會走動,但是有一天時間,就可以都走到,開車去,開車來。走到親戚家,喝一杯茶,聊幾句,就趕往下一家。大家都說:“年輕人在外地工作,假期少,請多包容,能夠見個面,就好了。”家家戶戶的年輕人,都很忙,大家也能理解。

有的人,依舊會回鄉下過年,但是鄉下的人越來越少了,村莊裡,兒時的玩伴都聚不攏了,親戚也難以相聚。感覺家鄉沒有了年味,後來,一些老人,也習慣了在城裡過年。

每逢過年時,為何年味“變淡了”?原因也許有以下幾點

2.親戚變成了某種儀式上的座上賓,平時交往少了。

交通比以前更發達了,但是親戚互相走動的時間更少了。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工作很忙,假期 很少,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親戚,很勢利眼,根本看不起窮親戚。一個大家庭裡,勢利眼的親戚多了,也就不想交往了,有的親戚,還因為錢財的事情,反目成仇了。

在一些長輩過大生日、某家有婚宴、孩子出生滿月等紅白喜事的時候,親戚才會聚攏來,不管平時有沒有交往,都會盡量趕到。在喜宴上,親戚論資排輩依舊很講究,因此到場的親戚會比平時更多一些。

親戚之間,真正互相幫助的機會少了,就是有的親戚還很窮,那些富裕的親戚,也不會盡力接濟了。以前是,平時幹農活,都會互相幫忙;過年的時候,都會準備一些禮物;有賺錢的事情,也會想到親戚。但是現在,親戚的感情也淡了,過年的時候,都不互相拜年了。

每逢過年時,為何年味“變淡了”?原因也許有以下幾點

3.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地道的家鄉味少了。

以前,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做很多美食。糕點、團散、爆米花、幹辣椒、臘魚臘肉、醃菜......都是過年的時候,才能夠嚐到,很多家庭,從過年前的一個月就開始忙碌,為了過年都準備很多東西。

現在,生活水平更高了,家家戶戶不愁吃不愁穿,平時都可以大魚大肉,根本不在乎過年吃什麼。去親戚家吃飯,家家戶戶都是一些“批量生產”的年貨,不再是親手做年貨了。吃什麼,都一個味道,也就吃膩煩了。

家鄉的味道少了,年味也就淡了。在城裡過年的人,回到鄉下去拜年,往往親戚家拿出來的年貨,也和城裡一樣,感覺不到家鄉的年味。

每逢過年時,為何年味“變淡了”?原因也許有以下幾點

4.總是感覺假期不夠用,尤其是遠遊的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跨越幾個省去工作,也是平常事。因此,過年的幾天假期,就顯得不夠用了。在路上就耗費了兩三天,回到家就是停留一兩天,就不得不趕緊回單位,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親戚家拜年。

還有的年輕人,在外地過年,父母也隨著去了外地,家鄉的老屋,就大門緊閉。有的親戚,都幾年沒有見面了,恐怕見面也感覺很陌生,不敢相認了,一點共同語言都沒有了。因為平時交往少了,就越來越不想交往了。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遠遊,因此過年就難以相聚。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與其和親戚相聚,不如和鄰居交流一下,更加現實。一些在遠方打工的人,對家鄉的親朋好友,都疏遠了,在外地建立了新的人脈圈和朋友圈。

每逢過年時,為何年味“變淡了”?原因也許有以下幾點

5.通訊發達了,網上拜年的人多了,拜年的儀式越來越簡單。

過時過節,越來越多的人網上交流,而不是現實生活中互相走訪。親戚們建一個微信群,大家在群裡發紅包,送祝福,拿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過年的時候,在微信群裡,搶紅包,發 紅包,一個年就過完了。和自己的長輩交往,也是發一個微信紅包,說幾句祝福的話,就算拜年了。

還有的親戚朋友,過年沒有時間回家鄉,就在網上和其他親戚視頻聊天,相聚的方式,簡簡單單,也沒有太多的儀式。通過網絡 拜年,隨時隨地都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影響,也得到了更多的人認可。

我的表哥美華,去福建當老師了,七八年都沒有回家鄉了,他每年都是通過網絡和大家拜年。大家也習慣了,知道他在外地混得好好的,就足夠了。很多親戚說:“美華,下次我們去福建找你......”可是,說歸說,那麼遠的地方,幾乎沒有親戚特意去找他相聚。

人與人的感情,需要“禮尚往來”,互相交往越多,感情越深;人與家鄉的感情,需要鄉愁來聯繫,如果家鄉也變得冷清了,鄉愁也淡了。

有一首歌唱到:“我的故鄉並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一條時常乾涸的小河,依戀在小村周圍,一片貧瘠的土地上,收穫著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輩又一輩......”

現在回想起來,很多人的家鄉,是回不去了;以前的年味,是找不到了。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