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太和殿的“建极绥猷”到底什么意思?

书中有路


故宫前朝三大殿均挂有匾额,都是昭示皇权的四字金句,太和殿是“建极绥猷(you音游)”,中和殿是“允执厥中”,保和殿是“皇建有极”。这三块目前可见的匾额均出自乾隆御笔,至于乾隆帝之前这里挂的是什么字,现在已不得而知。而且这三块匾额也不是乾隆原物,当年袁世凯在太和殿举办登基大典时,曾将太和殿的匾额、楹联,乃至宝座都换掉了,现在太和殿的“建极绥猷”匾额和对联,是根据清宫所存《清朝皇室写真》中的历史照片进行复制的,据说复制花了一年时间,2002年才正式面世。所以现在看着会感觉很新。

清末老照片中太和殿的陈设

袁世凯捣鼓的太和殿宝座,匾额对联都没了

2002年复刻后的陈设,还原度很高


故宫前朝三大殿的匾额,相对于后三宫的匾额要费解一些,关于太和殿“建极绥猷”的意思,一般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

建极,出自《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建即建立,极的本意是房屋脊梁,后来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尚书》这一则的背景是武王伐纣之后,纣王自焚,武王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也就是纣王的叔父,与微子、比干并称为“殷末三仁”,箕子朝鲜的建立者),并向他请教治国天道。箕子所说的就是“洪范”。洪范即宏大的法则、规范,其中箕子言论的第五条为“皇极”,皇建其有极的意思就是:为人君者,应当自己先建立宏大中正之道,然后教化人民。

绥猷,出自《尚书·商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绥原指挽手上车的绳索,后来引申为安抚、顺应之意。猷,就是道,法则。当年商汤讨伐夏桀,取而代之,在商的国都亳发布告示,将伐桀大义昭告天下,后来就成为尚书中的“汤诰”。《尚书》中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帝将善道赋予下民,使民有常性,那么能顺乎其道的则为天子(上古称君王为“后”)。

建极和绥猷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天子有着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中正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或者说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来治理国家。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偏字面意思,没有太多典故。就是说君临天下,要建立雄伟强大的国家,安抚海内的藩属,创万世之功业。

当然,按照乾隆皇帝的文化修养,他可是能在国子监讲学的文化人,所以挂在他办公室里的匾额,自然是出自古书古典,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的金句警句,所以第一种说法应该更靠谱一些。


作家桑妮


阅读了各位精妙的回答,我附骥尾说几句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早年读《尚书》,因词语古雅,不甚了了。虽知其为儒家经典,治国大意,因时代所限,文化毁弃,没有工具书可用,因此读不懂。

乾隆写在太和殿上的“建极绥猷”这四个字,凝聚了中国人治国智慧之精髓,它把皇帝的责任与治理国家的方法说得一清二楚,真是一句顶一万句!它与现代管理学理论和政治学理论高度契合,叹为观止!

太和殿何等场所?那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办公室,与群臣议政执政的最高殿堂。“建极绥猷”能够成为太和殿额匾上的题词,可见其意义重大与深远。

建极绥猷,我们只解释它的一种含义似乎远远不够,总感到意犹未尽,但又不能过分解读,真体现了象形文字的凝聚力和概括性!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企业领导的职责有两条:1、建立企业基本规章制度;2、进行非规范性决策。从政治学角度看,国家领导层所做的也差不多,制定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依法行政,依法断案。这三项权力已经分别由三个不同部门来完成,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从各位高人对“建极绥猷”四个字的不同解读看,这个匾额不仅包括了立法与行政的含义,而且指出立法与行政的原则。

皇帝立法要立什么法?要立的是最高的法律,拿到今天来说就是宪法。这个法怎么立?要上承天意,下绥民情。拿到今天来说就是既要符合历史时代潮流,又要与人民意愿保持高度一致,不可独断专行,违背天命民心。还有,最高法律和至上规则,要像南北极一样正直,不偏不倚,即不可偏私,对某一部分人特殊优待,仅仅确认少数人不可撼动的权力,贬低人民的权利。

如此一来,法治而不是人治的效果如何?民心大悦,海内承平,威震四夷,真正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古人之大智慧,今人能及否?


陶江14


太和殿,故宫最大、等级最高的大殿。明清二十帝的登极典礼都在太和殿举行。除此之外,太和殿的用途还有重要的出征典仪、皇帝大婚、年节朝贺等。太和殿不是常规朝仪的地方,是举行重大典礼用的。鉴于此,太和殿里的匾额意义也不同。


现在太和殿里的匾额是乾隆御笔的复制品,匾上四字:建极绥猷。《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克商之后立周而问于箕子殷亡之理。其实就是武王和箕子讨论怎么统治天下,因此而作《洪范》篇,收录于《尚书》。洪,大。范,法。《洪范》就是一部关于帝王怎么统治天下的大法。《史记*宋微子世家》也收录了这篇文章。


《洪范》记载,箕子说上古的时候鲧治理洪水,只知道堵塞之法,使五行大乱,于是天帝大怒。鲧被杀,禹重兴大业,于是天帝把“洪范九畴”授给禹,禹按照天帝所授的九章大法治理天下,天下井然有序。“洪范九畴”中有“建用皇极”。皇极,是指君王统治的准则。“皇极:皇建其有极”。君主要有统治的准则,要建立他的统治准则。故宫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就是这个意思。


商汤灭夏之后归于亳,也做了一番训示。其中有一句说道:“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这是商汤革夏的天命后总结的统治经验。衷,善的意思。上帝指昊天上帝。天帝教民以和善之道。君主如果能维持这种和善之道,就可以顺其自然地长久维持自己的统治。


总结下来说,“建极绥猷”就是君主要在维持善道以驭民之中顺乎自然地建立自己的统治秩序,这样自己的统治才能长久。



沅汰


建极绥猷 :[jiàn] [jí] [suí] [yóu]。

但愿这拼音是画蛇添足,我愿意自己是杞人忧天,以己度人,推己及人,推心置腹,小肚鸡肠,也不愿意装。


建极绥猷,本来是乾隆爷御笔,悬挂于太和殿匾。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换下,后来不知所踪了。这个复制品也有极高的还原价值,是专家按照原件照片历时一年才完成的,尽管是复制品,那也算得上是艺术品了。

现在展开这四个字来解读一下:

建——建立,创立,树立。

极——本意为房屋屋脊之栋梁;引申为最客观,最标准的最高准则。

绥——本意为车中把也;引申为安抚,顺应,准绳。

猷——道,法则;计划,运筹,谋划;功业,功绩。建极绥猷:

建极绥猷: 大家以我为准,从我开始,中中正正,中规中矩,奖罚分明,建立宏大的中正之道;恩威并施,天子要对上顺应天意,对下要安抚万民,使四海归顺,创立强大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建极和绥猷是分别来自不同的典故,再组合成建极绥猷,就有了新的含义。国学的难度和精彩,也就在这典故的典故,甚至有典故的典故的典故!

这类口号标语,到现在也是非常多见,一进大厅,最显眼的位置上到处都是。大家肯定早就看习惯了,不以为然了,没有谁真的奢望得到热情服务呗?!


哥不猜想


都在百度上,我抄下来,加上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建:建立、创设.;极:本义:房屋的正梁.最高的地位.特指君位 . 建用皇极.——《书·洪范》 。

绥:suí,车中把也.——《说文》.安抚.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

猷:yóu.计划;谋划,道;法则,功业;功绩。

建极绥猷的含义:君临天下,建立中央极权,开创雄伟强大的国家,安抚海内外的诸藩邦,创万世之功业。



允:副词,与信、实同义。执:操持,操办。厥:代词,其,那个。中:适中,中庸。 大体意思是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 后多指办事掌握分寸适度。

语出《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晋书.刑法志》:“载籍也者,决嫌疑,明是非,赏刑之宜,允执厥中,俾后之人永有鉴焉。”《南史.齐本纪上》:“王其允执厥中,仪刑前式,以副率士之欣望。”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五:“卿等其各尽乃心,毋阿比以为同,毋矫讦以为异,允执厥中,以副朕所托。

都是乾隆老儿写的,前者挂在太和殿,后者挂在中和殿!


鲁获麟



故宫(紫禁城)是明、清两大王朝500多年的都城所在地,天子之家谓之皇宫,天子脚下首重之地,帝国最高权力核心象征,也是统御运转九州万方的“中枢大脑”。


紫禁城皇宫的太和殿有一块醒目牌匾,赫然上书“建极绥猷”,到底什么意思?


作为世上地位最高的九五之尊,皇帝的家既是,皇宫里的一切都透漏着“天子气象,君权神授”寓意,建造设计非常考究,也十分苛刻,处处暗合承天启地,统御神圣。

特别是“建极绥猷”(jiàn jí suí yóu)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引经据典,暗藏一番深刻而包罗万象的玄机寓意。



1、建极

典出《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建,立也。极,中也。

“建极”,寓意建立天下之终极,皇帝本人即为“天下之极”。引申为中正治国的最高准则。意为:帝王为万民之主,统御九州万方,当自先建立宏大中正之道,然后教化天下万民。

身为天下至极的皇帝,志在建立国家之极致美好,上为不负天意,下为民谋福祉,这是古代君王的最高政治理想。


2、绥猷(you)

典出《尚书·商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商汤讨伐暴君桀,革除夏朝的王命,回到国都亳之后,将伐桀大义诰示天下,即作《汤诰》。此句意为:天帝将善道赋予下民,使民有常性,那么能顺乎其道的则为天子。


“绥”表示“安抚”之意,以提醒君王肩负“安抚天下万民”之重任,以彰显帝王“安抚天下万民”之大德。

“猷”表示“道”,即规则、秩序,也暗喻帝王建立人间秩序,令人间万物按照规则有序进行。古人智慧思想秉承:道,乃宇宙万物之最高准则。典出《诗·小雅》言:“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绥猷:意在告诫天下臣民,也是告诫君王自己,朕绝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的臣民皆是朕需要安抚、抚慰的对象。


建极绥猷


“建极绥猷”综合意为:天子承担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也有指:君临天下,建立雄伟强大国家,安抚海内藩属,创万世之功业。


延伸之意:皇帝建立天下至极,也为天下之极,皇帝即代表天道。皇帝,为天下万民之表率,受天下万民顶礼膜拜,因此天下人必须以皇帝为准则行事,也必须在天道(皇帝)的规则之下行为。


当然,也是在告诫皇帝,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好这个表率”。皇帝肩负江山社稷,权力和责任一样重大。

所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意思也就是说:若国家万方犯罪造过,首先有罪有过的就是皇帝本人,因为皇帝作为最高决策者,没有管理好国家,没有做好这个表率。

乾隆皇帝 御笔亲书


据说,此块牌匾“建极绥猷”四个大字,乃是乾隆皇帝亲笔御书,也有说是康熙皇帝书写,但峰子哥认为,乾隆帝一生以爷爷康熙帝为榜样,处处效仿他的圣祖爷爷,可能两人都有写过。


乾隆皇帝(戎装画像)


今天我们游览故宫,抬头所看到的太和殿“建极绥猷”牌匾,并不是从“康乾盛世”时代流传下来的那块匾额。

今天所看到的牌匾只是复制品,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根据清宫《清朝皇室写真》历时一年还原“康乾盛世”原貌时的复制匾额。


原匾额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可能扔作垃圾了,亦或被当废柴烧了,至今已下落不明。




峰子奇观


太和殿是故宫三大点之一,俗称“金銮殿”,是清朝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皇帝大婚等重要仪式的场所而不是很多影视剧中演绎的皇帝上朝的场所。

皇帝上朝有很多地方包括著名的乾清宫,乾清宫里的牌匾就是大众熟知度最高的“正大光明”匾。

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庄重威严,当你进入大殿后会发现,在大殿正中央,皇帝龙椅之上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建极绥猷”四个大字,而与其相对应的则是龙椅左右大柱上的一副对联“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那么“建极绥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分开来解释一下:

“建极”典出《尚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像保和殿的匾额上写的就是“皇建有极”。“建”,立也,“极”本为屋脊之栋,后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有中庸之意。

“绥猷”典出《尚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绥”原义为挽手上车的绳索,后引申为安抚,顺应之意。“猷”法则之意。

所以“建极绥猷”合起来就是“天子只有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建立一个顺天应民的法则,才能保万世之基业,开创万世之功”。


这块牌匾是乾隆皇帝当年所题,他可能也是想告诫后世子孙如何做一个有为之君吧,但原匾后来被袁世凯换下,不知所终,而现在太和殿上的那块匾则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根据清宫《清朝皇室写真》里的1900年太和殿旧照片,历时一年,于2002年9月成功复制的。


咸鱼闲聊


去过故宫浏览的游客相信在路经太和殿时,都注意到了大殿内部高处悬挂的写有“建极绥猷”四个大字的匾联。


事实上,这是一件复制品不是原物。它是2002年,故宫聚集了一百多人的专家队伍,耗时一年,通过一张拍摄于1900年的老照片。将太和殿乾隆年间即开始悬挂的这副匾联重新复制,然后挂到了今太和殿屋脊正中央。

“建极绥猷”,这四个大字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亲书。

这四个字曾经在皇宫中至高无上的位置俯瞰着这个国家,它也随同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1915年,岁末。

袁世凯命人从太和殿取下了这副悬挂了近二百年的匾联以及旁边的楹联,从此这副匾联便再没重现人间。

其实太和殿除了这副匾联,在其下面的柱子上还挂有两幅楹联。

它们上书:(左边)“帝命式于九围,兹维艰哉,奈何弗敬”;(右边)“天心佑夫一德,永保言之,阙求阙宇。”

意思是:上承天命的皇帝应做九州万民的榜样,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怎能不恭敬呢!上天帮助同心同德的人永远保佑天下太平。

再来看这副匾联。

建,是建立、创建的意思。

极,中也,屋脊正中的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

建极,出自《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原意为屋脊之栋,后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思想。

绥(sui),是顺应的意思。

猷(you),是道,为法则的意思。

绥猷,出自《尚书-商书-汤诰》,原意为挽手上车的绳子,后引申为安抚、顺应之意。

“建极绥猷”,是说按照儒家提倡的正统「中正」思想治理国家。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都有神圣的使命。他应当顺应大道,中正的治理国家。

当年清朝皇帝在太和殿这匾联下面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正确的统治天下。

这些匾联实际上是对皇帝的一种约束,使皇帝意识到自己统治天下应该行使的责任和义务。

旁边的两幅楹联则告诫皇帝,皇权受命于天,祖宗创业艰难,守成的君主应当敬天爱民,以永保大清四海太平,九州澄清。

在古代中国,皇室宫殿中大都悬挂一些书法匾联(楹联)。这些匾联(楹联)通过抽象的文字宣示代表着目标、观念、诺言、祝愿等意思。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

诸如乾清宫内屋脊正中悬挂的是“正大光明”匾;清朝皇帝的寝宫养心殿里面悬挂的“自强不息”匾;以及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里悬挂的“澹泊敬诚”匾……

“建极绥猷”,劝戒着君王要时刻保有这样的治国理想。勤政、亲贤以不负祖宗、不负天下百姓。以使国家四海归心,没有战祸,繁荣昌盛。

需要说明的是,每年冬至太阳照在北半球,这一天是一年中最低的一天。若是在晴天,这一天的太阳光能照进太和殿的最深处(一年只有一次!),恰好能照亮写有“建极绥猷”的这副匾联。


小司马说


故宫中各大殿匾额的背后,反映了封建帝王的治国理念。

太和殿即为金銮殿,是紫禁城中非常重要的地方。

建极绥猷为乾隆御笔。

建为建立;

极为屋脊之栋,这里隐喻为中正的治国理念;

绥为挽手上车的绳索,这里隐喻为顺应;

猷为法则;

建极来自《尚书·周书·洪范》:

“皇建其有极。”

绥猷来自《尚书·商书·汤诰》: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意思为,天子有上对皇天,下对黎民的双重使命,既要顺应皇天建立法治,也要顺应黎民而符合大道。

原匾额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现已佚。

现匾额是根据1900年太和殿旧照,于2002年9月成功复制的。


五味社


建极绥猷:【jian ji sui you】。

太和殿匾额上的四个大字,这四字为乾隆皇帝御笔,但现在的匾额只是复制品,原件被袁世凯称帝是换下,现不知所踪。

故宫博物院为恢复“康乾盛世”依照《清朝皇室写真》和太和殿旧照复制而成,历时一年,于2001年9月份复制成功。

四字解释:

建:建立、创造。

极:原意为屋脊之栋。在治理国家方面理解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

绥:原意为挽手,上车的绳索,引申为安抚、顺应的意思。

猷:道、法则,功业、功绩。

建极出处

《尚书.周书.洪范》:“皇兼其有极”。孔安国传云:“大中之道,大立其有种,谓行九畴之义”。

绥猷出处

《尚书.商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故宫三大殿匾

  1. 太和殿“建极绥猷”匾。

含义:天子对皇天、下对百姓的双重使命,既要承天建立法则,也要抚民顺应大道。
2.中和殿“允执厥中”匾
含义: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大道。
3.保和殿“皇建有极”匾

含义:帝王建立政事要中道,不偏不倚,取中庸之意。天子制定建立中正的最高准则。

以上三个匾额皆由乾隆御笔。


另外还有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顺治御笔。

交泰殿“无为”匾,康熙御笔。

养心殿“中正仁和”匾,雍正御笔。

西暖阁“勤政亲贤”匾,雍正御笔。

养心殿“三希堂”匾,乾隆御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