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陸奇被迫離開百度,為什麼李彥宏又要捱罵?百度出了什麼事?

這幾天,震驚整個互聯網圈子的事件,莫過於被寄予厚望的百度“變革者”陸奇將卸任百度總裁及COO職務。他在百度救了486天的火,眼看著要大幹一場卻選擇離場。

陸奇被迫離開百度,為什麼李彥宏又要捱罵?百度出了什麼事?

李彥宏在百度內部信中說:“由於個人和家庭的原因,Qi無法繼續全職在北京工作,經與公司協商,將從今年7月起不再擔任集團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職務,但將繼續擔任集團公司的副董事長。”看慣了互聯網公司高管變動的看客們,大多數都覺得“個人原因”只是託辭,“副董事長”也可能是個虛職,過渡而已。陸奇也確實將涉及百度實際業務的權利都交了出去,離開百度似乎已成定局。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像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高管變動本就容易引人揣測,招惹是非。但百度這次似乎玩大了,直接引爆了整個互聯網圈,甚至有自媒體人評論稱:“李彥宏才是最該從百度離職的人”。

為什麼陸奇卸任,卻讓李彥宏離開百度呢?要知道,李彥宏可是百度的創始人。

陸奇被迫離開百度,為什麼李彥宏又要捱罵?百度出了什麼事?

陸奇

首先,衛士藍高端獵頭認為陸奇是被百度內外賦予重大期望的職業經理人,他是被認為最有可能帶領百度打贏這場翻身仗的人。陸奇曾就職於微軟,雅虎等國際巨頭,是公認的“明星經理人”。在微軟就職期間,他領導多項業務,是大陸華人在全球科技公司總部所任職位的最高級別。

2017年1月,陸奇加入百度。當時的百度可謂是千瘡百孔,主營搜索業務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因為“魏則西事件”,百度本來就不高的口碑瞬間降到地心,同時還引來了監管方對醫療搜索廣告的嚴格限制,讓百度交出了“上市以來最差的一份財報”。

陸奇的加入,就像一劑強心劑,開啟了百度的復興之路。他大刀闊斧的砍掉了醫療廣告、外賣等等不聚焦的業務,提出“All in AI”戰略,把百度的精力凝聚到最擅長的技術領域,給迷茫的百度找到了方向,並且理清了道路。而且,據百度內部人員反映稱,陸奇針對百度內部部門之間溝通困難,內耗嚴重,中層領導報喜不報憂等問題,特開設了“新風會”,定期跟百度員工討論公司方向和業務,深得基層員工支持。陸奇在百度掌權的四百多天裡,百度的股價相對於他入職之初提升了接近60%。

陸奇被迫離開百度,為什麼李彥宏又要捱罵?百度出了什麼事?

李彥宏在內部信中對陸奇給予了肯定

所以,陸奇的離去,至少讓剛看到復興希望的百度內部人員失望了一把。陸奇為百度定下的戰略,能否繼續下去,也還是個未知數。

其次,陸奇既然如此重要,李彥宏卻沒有好好珍惜。衛士藍高端獵頭總結了一下目前普遍為大眾所接受的猜測,陸奇離場可能主要分為兩個原因:一是,陸奇在百度的改革進入了深水區,他無法撼動某些人的利益和權利,改革受阻;二是,李彥宏在“ALL in AI”的戰略上可能又開始了猶豫遲疑,無法給予陸奇完全的支持。而他因為在移動端時代對公司戰略判斷的搖擺不定,在管理能力上已經令一些內部員工失去了信心。

陸奇被迫離開百度,為什麼李彥宏又要捱罵?百度出了什麼事?

李彥宏

作為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自身內部管理的問題,本就已是失職。如今,百度充斥著“下一個要走的是誰”、不同版本的“宮鬥內幕”等猜測或所謂的爆料,儼然成為了最具八卦屬性的科技公司。如何留住百度自我革命的操盤者,如何做到“空降兵”與“公司元老”之間的人才平衡,是否敢於在變革中捨棄短期利益,都是李彥宏必須解決的問題。除非有更牛的職業經理人,可以從根本上說服李彥宏對徹底改革點頭,否則百度的翻身之戰只會越發艱難。顯然,有的人認為通過讓李彥宏離開百度來達成目標,反而更容易一些。這也就是陸奇卸任,受到譴責的卻是李彥宏的緣由。


衛士藍高端獵頭認為陸奇作為一個資深的職業經理人,他的內心肯定有一杆秤,用來衡量利弊。陸奇加入百度時曾說:“如果有機會跟一個很強的公司,很強的團隊參與機器工業的崛起和中國的崛起,為整個社會創造價值,這對我來講不僅僅是能夠有機會對中國的發展有直接貢獻,對我個人來說是有很強的現實性。”

當陸奇滿懷壯志,每天凌晨4點就開始投入工作,期待通過復興百度來完成人工智能大業時,他的同僚卻只跟他講利益,對他進行質疑。道不同,不相為謀。當陸奇無法說服自己的老闆時,除了離場,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